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八旬老汉带全村“造假”致富,年产值1.6亿,警察却说不违法

艺述史官方原创

又是假文物闹的呗,不犯法

 01 

20235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就在大家纷纷关注国际文物时,河南一八旬老人却因“造假”文物火了。

1981年,河南省洛阳烟涧村人声鼎沸,一声警笛骤然响起,顿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个淳朴的老汉被警方带走,一众村民投来好奇的目光,小声嘀咕着什么。

这位老汉叫作方兴庆,虽然看起来其貌不扬,却在村民心中有很高的声望。他带着镣铐却满脸堆笑,眼神透露出一丝狡黠。

不一会儿,警笛再次响起,被带走的老汉又被送了回来,村民们赶忙凑到方兴庆家门口张望,只见老汉站在一堆精美的青铜文物中间笑着说:

“嗨,又是假文物闹的呗,不犯法!”

造假居然不犯法?方兴庆的“假文物”到底有什么玄机?

 02 

在洛阳市伊川县的烟涧村,一个简陋的平房里,青绿色的砖瓦蒙上了一层灰尘。

一个佝偻的老汉正在昏暗的灯光下鼓捣着铜器,他干瘪的手指格外灵巧,脸上还露出诡异的笑容。

村里有人管他叫“怪老头”,更有甚者说他中邪了。

这个“怪老头”正是被称为“造假之父”的方兴庆,村里人纷纷议论:

“他整天这样早晚有一天会出大事”,而他与青铜器的渊源还要从他年轻时的经历说起......

1942年,方兴庆出生在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全家过着靠天吃饭、早出晚归的日子。

然而方兴庆却是一个“另类”,他虽然是个农民、大字不识几个,却对民俗文化有着天然的向往。

除此之外他还长着一双巧手,打小家里的家具器皿有点磕磕碰碰,他总能修旧如新。

农闲时,其他农民都会围在一起聊家常,而他总是不合群地自己一人待在角落,看点“闲书”,有人觉得他身上流露出乡村文人的气质,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觉得他不务正业。

不仅如此,他还对历史特别感兴趣,总是忙里偷闲看些历史书籍,有时候讲话还文绉绉的,可以说是出口成章。甚至有几次走上十几公里跑到县图书馆,只为了借阅自己感兴趣的书。别人都说他是个“书痴”。

慢慢的,方兴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但是他却生性木讷、不善与人交际,因此没少让父母犯愁。

虽然有点爱好是好事,但是作为一个农民最要紧的是不能荒废田地,而作为一个男人更需要稳定的收入,因此父母对他反复开导,才让他收了收心。

时间一点点过去,他也娶妻生子,但是内心对文物、历史的向往却一天也没有放下。每天农耕完他就自己闷在屋子里翻看文物相关的书籍。

妻子也很乐意丈夫有点文化,但是久而久之他几乎把所有家务都丢给了妻子,搞得她气不打一处来。

对于一个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农民来讲,农活是最重要的,稍有荒废就会影响收成,而丈夫的“玩物丧志”则让妻子倍感失望。

但她没想到的是,这“玩物丧志”有一天也能玩出花样来。

1963年,方老汉鬼鬼祟祟地把一个布兜子带回了家,在房间里自己捣鼓起来,妻子感到好奇不仅走过去看了看。

原来这是一个青铜古镜,不知道丈夫从哪里淘来的,妻子第一反应就是他又开始不务正业了,对着他就是一顿数落,而方兴庆却不紧不慢地说:

“老婆,我有一个好主意!”

别看这铜镜又破又小,却是正儿八经有年份的古董,因为有点残缺所以被他低价收来了,但是如果他可以把它修好,那可是“大功一件”。

然而虽然方兴庆有这个爱好,但是第一次做文物修复他心里也没底,因此他决定先复制一个出来。

想法虽然可贵,但是实施起来却犯了难,方兴庆一个庄稼汉,虽然会打铁、补锅,但是锻造青铜器可是头一回,不过这并没有难倒他。

方兴庆继续发扬了他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每天一得闲就跑到县图书馆翻阅古籍,甚至特地找到当地的铜匠学习铜器的锻造。

妻子一开始十分反对,但是还是拗不过他,索性随他去了。

很快,方兴庆就有了进展,他对于青铜器制作的认识逐步加深。

青铜器的起源非常古老,在商周时期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到汉代逐渐由铁器所取代青铜合金为主要材料。

修补青铜器也和在家中修补锅碗瓢盆有着本质区别,且不说不同时期的青铜器的材质大有区别,不同年代的青铜器的形制、雕刻、纹路也各有不同,再加上不同年代氧化产生的不同成色,使得修复青铜器异常复杂。

最重要的是,修文物不比修家具,它要求“修旧如旧”,这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十分严格,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但是方兴庆并不气馁,他反复翻阅古籍,学习工艺,自己对铜器进行清洗、去锈、拆解、拼接、打磨等等工序,在此期间自己制作了上百件青铜器,终于达到了自己满意的程度。

慢慢地,妻子也对丈夫的行为改观,她从这件事上看到了方兴庆的认真,以及那一股子“倔强”,而这种品质令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闪闪发光。

终于,经过多月的努力,方兴庆用自己的一双巧手把这个古铜镜修复完成,他兴致勃勃地拿到当地古董店去售卖,居然卖到了100元的高价。

在上世纪60年代,100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相当于一个农民大半年的收入,因此方兴庆雀跃不已,赶紧回家向妻子说明这个喜讯。

方兴庆夫妻二人十分开心,二人的关系也逐渐好转,妻子由衷地为他高兴、为他骄傲。

然而方兴庆并没有骄傲自满,他的内心有一个更加宏伟的蓝图,他胸有成竹地对妻子说:

“咱们要发财啦!”

 03 

河南省素来被称为文物之乡,历史源远流长,人们常说河南历史就是半部中国史,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失偏颇,体现出河南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这样一个地界儿,隔三差五就会挖出来历史悠久的文物、宝藏,因此在耳濡目染下,人人都对文物有一定的了解,方兴庆也是一样。

他知道仿制文物公然当做真的售卖那是大罪,自然不会铤而走险去做这违法的勾当,因此怎么把这种仿制的手艺用到正途上成为了他的心头大患。

于是他找来妻子、父母一阵合计,最终做了一个决定。

如果自己仿制古文物,作为工艺品批量售卖,这样既不违法还可以挣钱,何乐而不为呢?

得到了家人认可之后,他还觉得仅靠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完成这个事业,他又找来几个朋友以及村里的铜匠一同商议,计划成规模地仿制古文物。

万事开头难,刚刚投入这份工作时,他们也遭遇了很大的阻力、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有时铜料的材质稍有偏差、气温控制稍有疏忽,一个青铜器就作废了,久而久之,原料来源也成了问题。

但是他并不气馁,他反复翻阅书籍上面的资料,决定先从小件的铜钱、酒器开始做起,把手艺精进扎实,一步一步来。

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慢慢他们的生意就有了起色,制作完成后拿到文玩市场一卖立刻就挣得盆满钵满。

尝到了甜头之后方兴庆开始尝试大规模生产,并且造型越来越多变、体积也有大有小,不仅如此,他还频频走向各个城市的博物馆吸取灵感。

每一件文物在他眼中都会成为形制、规格、纹路、技法上的精确数据,方兴庆发挥出自己异于常人的天赋,将青铜器仿制得极其逼真。

然而“太过逼真”也成了一个难题,在文玩市场上,方兴庆总是会将自己仿制的文物以工艺品的价格出售,由于其物美价廉的特点深受欢迎。

然而购买者一多问题也接踵而至,不少人用低廉的价格买来他的工艺品转手就把它当真品出售,给方兴庆一行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正因如此,才有了开头的一幕,这一日方兴庆正在家中为铜器加工,莫名其妙就被警方带走,从警察的只言片语中他发现端倪,显然又是仿古文物惹来的祸。

在说明原委之后,警方发现自己错怪了他,也很诚恳地向他道歉,更是对他精湛的手艺夸赞连连。

经此一事,他深刻认识到有必要根治这一问题。他与合伙人们一同商议,最后达成一致,选择在商品底下打上“仿制”的标签,以防有心之人做不法之事。

大家心里都清楚,细水长流地赚本分钱远远强过冒着风险做朝不保夕的违法勾当,并且,方兴庆做这一切其实有一个更远大的理想,那就是借由仿制古文物来传承历史、传承传统的技艺,这在他心中才是最重要的。

果然,加上标签之后彻底杜绝了这个问题,方兴庆的生意也越做越大、越来越红火。

方兴庆的生活也显著改善,一家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开始享受起了生活,一开始对他多有埋怨的妻子也乐享其成地成为了“家庭主妇”,他从一个受人排挤的“穷小子”到现在靠自己的爱好和手艺成就一番事业,邻里乡亲对他也称赞有加。

然而他的野心却不仅于此。

一天,他把所有村民围在一起,信誓旦旦地对大家说:“我要带大家一起‘造假’致富!”

 04 

方兴庆自己琢磨出来的“致富之道”怎么轻易转手相让呢?实际上他有着自己的考虑。

在过去,全国的发展并不充分,河南的几个村庄更是处于贫困线边缘徘徊,虽然方兴庆空有理想抱负,做的也是“文化产业”,听起来格外高尚,但是看着乡亲们仍旧过着清贫的日子,他还是于心不忍。

“嘴上说的再高尚,不如先做点实事,让乡亲们先吃饱饭。”

同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他也需要雇佣更多的工人,并向其传授自己的技术。

在他们的一直努力下,烟涧村“仿制文物”的产业蒸蒸日上,乡亲们也纷纷脱贫致富。

时过境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烟涧村成为了中国乃至全世界仿制古文物的第一村,他们仿制的青铜器深受全国人民欢迎,不仅成为了众多城市中博物馆的纪念品的货源地,甚至远销海外。

据悉,截止到2020年,烟涧村共有3550人,但是该年全村产值高达1.6亿,人均产值接近5万元,相比周围村落不足百万的年产值,差距明显,而这些成绩,都离不开方兴庆的努力。

如今,烟涧村声名远播,靠着青铜器的仿制平步青云,甚至成了旅游胜地。村民们十分感激方兴庆几十年来的努力与付出,他们都认可其发扬历史、传承技艺的理想,在这座土地上建立了一座青铜器博物馆。

在这里不仅可以看见人们熟知的“三星堆面具”、“马踏飞燕”,甚至是可以看到各种大型的方鼎,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同时在馆内还展示了制作青铜器的16道工艺、108道工序,将千年的璀璨文化展现在公众面前。

中国的青铜器文化历史悠久,延绵千年,不同时期的文物其纹饰、材质、形状、风格都体现出不同时期的人文精神、民俗习惯以及审美偏好,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段浓缩的千年中国史。

如果文物会说话,那么将会有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方兴庆等人的努力,不仅使烟涧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发展壮大,更是将中国的文化传承发展,虽然名为“造假”,实际上却是功在千秋的“造福”,将那些古朴、优美的古代文化呈现在大众眼前。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老汉带领全村造假,一年净赚1.6亿,警察:没办法,他没违法
河南老农民带全村“造假”,2020年产值1.6亿,警方却说:不违法
河南一男子带全村“造假”,2020年产值高达1.6亿,警察:不违法
河南老汉带领全村造假,一年净赚1.6亿,法院:没办法,不犯法
河南老汉带全村“造假”文物,2020年产值达1.6亿,警方:不犯法
河南男子方兴庆,带领全村仿制文物致富,警察都说不违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