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式“剩女”羞辱,何时才能休?

2020伊始,我们见证了太多魔幻新闻的诞生。

以至于有人吐槽,“如果不用把电影拍出来,直接拿剧本就可以评奖的话,估计奥斯卡早就是中国人的天下了。”

想想也是,恐怕任何一位文学大家在如今的局面下,都得低头认输。

即使穷尽想象力,他们也创作不出如此荒诞不经的故事。

▲空有剧本但没法拍,这又是另一种形式的魔幻

就拿最近发生在女性医护人员身上的荒唐事来说。

作为此次“抗疫保卫战”的中坚力量,她们的付出与牺牲被新闻媒体不遗余力地褒奖、歌颂。

最讽刺的点在于,她们正常的生理需求却屡屡被忽视。

明明需求量极大,卫生巾、安全裤迟迟未能被纳入救援物资清单,结果只能靠民间募捐顶上。

更有甚者,还想出了配发黄体酮,使医护人员推迟月经的办法。

在鲜花和掌声背后,还藏着另一种隐形剥削和不容拒绝的压迫。

“挺着肚子上前线”“药物断奶”“流产后10天重回前线”,还有“女性医护上阵前自愿剃光头”。

这是近期报道最常见的套路,光看标题,就觉得够催泪。

可这些问题明摆着可以有更人性化的处理方式,也没有必要去鼓励。

但为了激发大众的同情心与凝聚力,她们的性别特征、私生活、不幸遭遇被宣传机器无止境地滥用。

我们不难意识到,女性在被赋予英雄光环的同时,却不被允许流血流泪。

她们的诉求在主流舆论中被长期漠视,被迫消音。

但幸好,这世上还有人愿意逆势而行——

《剩女》

纪录片出自两位土耳其的女性导演之手,她们不辞千里,赶赴中国。

在跨文化的视野下,她们认真倾听女性的声音,如实地记录了中国女性面临的成长困境。

01.

剪不断的“脐带”

邱华梅(音译)已经记不清,这是她第几次和家人吵到不欢而散。

一开始,父母催婚的态度还算温和,只提醒她既然工作稳定下来了,就到了该考虑人生大事的时候。

眼看女儿态度坚决,家人又换了一种“攻坚”策略:

“家里除了你,还有谁没结婚的啊?”

“你太任性了,想咋样就咋样,这让人家邻居咋看嘛!”

言下之意,无非是想强调“家里有个待嫁闺女”这件事,迟早会传成笑柄。

最后,由于沟通未果,单纯的劝说升级成了亲情绑架

“从小到大,我都依着你,不管家里再穷,我就算去卖血也要供你读书。”

“现在只要你一天不结婚,爸妈心里就放不下这块大石头。”

面对父亲的温情攻势,她心中既伤心又是委屈,忍不住泪流满面。

为什么违背家人意愿就要承担如此尖锐的指责?

拒绝结婚生子的安排,难道就意味着她不够孝顺?

关于这些问题,华梅始终想不通。

她唯一能确定的是,不被家人理解的处境已经成了痛苦的最大来源。

徐敏,纪录片的另一位主角。

28岁的她是个嗓音温润甜美的电台女主播,性格开朗活泼,既有稳定工作,又有殷实的家底。

再加上她本身并不抗拒相亲这回事,理应不愁嫁才对。

可现实又是另一幅模样。

当她谈起最近遇到的心仪对象时,被母亲一句“他有没有北京户口”堵了回去。

必须有稳定工作、不能找农村人、不能找外地人。

这套追求门当户对的标准,正是母亲定下的“铁律”。

凡是不符合以上任意一条的人,休想踏进他们家的门槛。

换句话说,徐敏脱单路上最大的障碍不是别人,正是她的母亲。

“有个控制欲很强的母亲是什么感觉?”

我猜,徐敏很有可能曾经在知乎上浏览过这样的问题。

又或者,曾在《小欢喜》热播的日子里,无数次觉得乔英子简直就是世上另一个自己。

因为她们从小就生活在母亲的阴影之下,被压制到喘不过气。

在这段既亲密又疏离的母女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永远是霸道强势、说一不二的母亲。

当然,两人的命运也不是完全重合。

希敏的忍让和妥协,不仅仅出于又爱又惧的复杂情感,更因为母亲掐准了她的命脉

房子、车子、北京户口。

她之所以能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拥有立足之地,过着优渥安稳的生活,全都仰赖于母亲。

而付出与索取,永远都是相互的。

不知何时起,二人便被一条看不见的脐带牢牢捆绑在一起。

这条脐带除了负责“爱的供养”,也时刻牵绊住女儿的一举一动,让她毫无反抗的底气。

每当她提出想要自己拿主意时,对方都会摆出满不在乎的态度,再送上一记冷笑。

如果说急了,还会马上翻脸走人,完全不顾女儿的感受。

事实上,这正是中国传统家庭背后的运行逻辑。

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倾注了大量心血,意味着他们对子女的“操控”可以延伸至方方面面。

其中自然也包括恋爱和婚姻自由。

就算想摆脱束缚,一旦对方打出“养育之恩”这张王牌,基本上胜负已分。

试想一下,日常生活中与这套行为逻辑最为接近的是什么?

答案,是投资

父母(股东)前期投入了大量资金,所以持有股权的他们有资格发号施令,拥有对子女(受投资者)人生的一票否决权。

在这套根深蒂固的权力结构中,有时“爱”是屈居次位的,它必须让步于现实利益。

为了不让这笔投资变成亏本生意,徐敏必须找到某个符合母亲标准的“新股东”。

否则,她不会轻易松手。

“家庭是权力机制实施的最终场所。”

一切诚如福柯所说,家庭正是中国女性必须背负的第一道枷锁。

02.

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

为了缓和与家人之间的矛盾,原本抗拒相亲的华梅动摇了。

线上相亲、婚介公司、公园相亲角,所有能想到的渠道和办法,她都试了。

还没等她说完对未来另一半的要求,婚介公司的红娘就抛出了素质三连:

“你不是美女,你年纪真的很大了,你的性格太硬了。”

从来不为年龄而自卑的华梅,被这番话打了个措手不及。

“难道真的是我要求太高了?”

带着自我怀疑,华梅又约见了一位山东老乡。


起初,两人相谈甚欢。

可一聊到婚后的生活模式时,对方的“狐狸尾巴”就藏不住了:

“我承认每个山东男生都有大男子主义,只是程度问题。”

“我还是希望占主导地位的,不想女生比我强太多。”

看到这里我才反映过来,微博上所谓的“相亲行为实录”或“相亲迷惑行为大赏”并非凭空编造的段子。

在那些或尴尬或搞笑的对话背后,正是“华梅们”在相亲路上留下的血泪史。

镜头一路跟随邱华梅,为我们揭示了更荒诞的一幕。

公园里挤满了替儿女前来物色对象的大爷大妈,他们忙于四处推销自己手中的那张“相亲简历”。

年龄、身高、学历、职业、收入、择偶标准。

只消扫一眼,清清楚楚。

不论男女,他/她的个人价值都被浓缩在这张A4纸上,被赤裸裸地展示、审视、挑选,可谓明码标价。

而她过去引以为傲的学历、职业、性格特点,在这里一文不值。

一听到她是律师,大妈想都没想就回绝了:

“哎哟,以后你要是拿法条压我,我就完蛋了,咱不谈了吧。”

因为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像开架商品一样,任人挑挑拣拣的羞辱感,华梅落荒而逃。

和上述两位试图挣扎的主角相比,女老师蔡琦的故事显得平淡无奇。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她闪婚、生子、搬家、换工作,一气呵成。

昔日的“文艺系剩女”摇身一变,成了忙着喂奶逗娃的宝妈,整日被烟火味围绕。

从她身上,我们似乎可以窥见到大多数当代独立女性的宿命——

出于种种原因,她们选择向外界低头。

舍弃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以此换取一份符合世俗定义的“幸福生活”。

远方的诗意,终究还是输给了眼前的苟且。

03.

一边战斗,一边撤退

华梅的遭遇,让我不禁联想起那档骂声不断的节目《你怎么这么好看》

这档山寨版《粉雄救兵》打着“治愈系”旗号,却上演了一出大型刻板印象秀。

导师们一边评判参与者,一边拿起手中的尺子、改刀、锥子,试图“修正”那些不合标准的女嘉宾。

坚持素颜、不爱涂口红、不穿高跟鞋,拒绝消费主义的陷阱,统统得改。

唯有如此,才能把她们都塞进美其名曰“女人味”的条条框框里。

这样的野蛮改造不仅让观众窒息,更在无形中巩固了社会对女性审美和价值观的偏见。

说回华梅。

面对外界偏见,心直口快的女律师贡献了不少金句:

比如,“这就像以前中国女人裹小脚一样,无论你的脚多大,你都必须钻到小一号的鞋子里。”

“对于我这样喜欢到处跑,还有梦想的人来说,我不想穿进去。”

如果要论最触动人心,恐怕还是这句:

“面对眼前的千军万马,最好的办法只有一边战斗,一边撤退。”

“因为不结婚,我过着一种逃亡般的生活。”

这不仅是她的个人独白,更是对“中国剩女”群体的速写。

一方面,她们向往俗世的幸福,幻想过“倦鸟归巢”的生活。

另一方面,她们极度抗拒“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类陈腔滥调,而且宁愿单身,也不愿将就。

说到底,她们心中厌恶的并非“婚姻”本身,而是催婚。

说实在的,这个又飒又耿直的女律师,值得一句“瑞思拜”。

面对身边的催婚党,她据理力争,敢于反抗他人强加的标签;

在相亲未果的情况下,作为行动派的她开始考虑冻卵事宜;

为了挣脱原生家庭的牵绊,她甚至不惜前往异国他乡,继续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

扪心自问,不是谁都有这份超然的勇气。

▲华梅目前已经移居德国

04.

Leftover Women or Little Women ? 

为什么“剩女”会变成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这就说来话长。

首先,我们不该忽视“剩女”一词背后的盘根错节的社会症结:

原生家庭、性别歧视、性别失衡、针对女性的社会规训等等。

简单举个例子,华梅家前前后后一共生了5个女孩。

无论父亲是否承认,“女子不如男”的传统观念始终盘踞在这个农村家庭的上空。

如果说个体对家庭的束缚尚且有反抗能力,那么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规训,则显得避无可避。

有时,你甚至察觉不到它的存在。

“只要不结婚,那就是个不正常的人。”

“不结婚,她再幸福也不能叫幸福。”

华梅姐姐在忙着批判妹妹的时候,可能从未考虑过“不结婚等于异类”这一观念是否合理。

事实上,“剩女”这个词本身就涵盖了物化女性的意味。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本片的英文译名:《Leftover women》

“Leftover”指的是什么?

是残留物、剩余物、吃剩的饭菜。

也就是说,女性被定义为等待男性挑选的商品,至于那些无人挑选的“滞销品”则被冠以“剩女”之名。

从这个角度出发,假如你是“剩女”,就相当于你的个人价值遭到了否定。

正因如此,华梅的家人才会认定“剩女”是不光彩的,认为“大龄未婚”是件值得羞耻的事。

而那些尝试着摆脱这套评判体系的人,就被迫承担着更多的社交和心理压力。

最终,她们可能会屈服于现实。

哪怕心有不甘,也只能顺从地步入婚姻殿堂。

片中的蔡琦,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次,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性别平等意识的萌芽,女性们逐渐意识到婚姻制度中隐含的剥削:

生育风险、丧偶式育儿、不被承认的劳动价值,还有家庭暴力。

对于部分物质条件较高的女性而言,步入婚姻有时反而意味着生活水平的下降,正所谓“1+1<2”。

用行话说,就是婚姻收益低于预期。

所以她们不仅愈发抗拒剩女标签,甚至隐隐带起了一股恐婚恐育的风潮。

▲《坡道上的家》

要么结婚,要么死。

这是19世纪时美国出版界对于女性角色的刻板定义。

背后透露出父权社会的傲慢,以及对于女性群体的偏见与束缚。

而当年《小妇人》的问世,无疑是对社会主流思潮的一次反叛。

时移世易。

正如新版《小妇人》在现代视角下,为原著中的女性主义赋予了全新内核:

导演为电影中一心追求理想的乔(西尔莎·罗南饰)安排了开放性结局,暗示她首次打破了性别束缚。

9012年都已成往事,传统婚恋观确实也走到了变革的边缘。

根据一则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结婚率仅有7.2‰,一举创下5年以来的新低。

这也难怪,近几年总有人自嘲说是“母胎Solo”。

至于这一现象的原因,美国作家艾里克·克里南伯格曾在《单身社会》中写道:

“那些总是反对人们投身独居生活的批评者,更需要正视那些推动了独居生活兴起的社会变化,其实是不可逆转的,个人主义的兴起、女性的崛起、城市的发展、通信技术的发达,以及人类寿命的延长。

以历史的眼光来看,独居现象将长时间地成为当代发达国家的特征。

必须承认的是,在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单身或独居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

或许,我们这代人将有机会见证“剩女”“单身贵族”“单身狗”等词汇的逐渐消亡。

▲《82年生的金智英》中的金恩英就是个坚定的不婚族

最后,还想多说几句。

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并非要将“不婚主义”纳入政治正确的范畴,而是更多地重视人生选择权。

换句话说,大众更希望看到一个多元化的现代社会。

“只是因为我的梦想与你们不同,并不意味着那不重要。”

就如同《小妇人》中梅根的这句台词,追求爱情和追求自我价值之间并不存在高低之分。

无论是柴米油盐的俗世生活,还是象征诗与远方的理想主义。

所有的梦想都值得去大胆追逐,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性别平等----个性化多元化自由化的社会的必然产物
30岁女博士婚礼发言:已做好单身一辈子的心理准备,为什么还要结婚?
如果一个女人有这四大特征,说明她活得很累,别不信
女性力量在于勇敢而非完美
3月8日,我们原本要讲述的故事是这样的
《三十而已》给了30岁女性三个“答案” | 沸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