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藩王选讲(拾)-肃王朱楧支系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506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19分钟)


在朱元璋的26个子嗣中,除了早夭的两位之外,剩余成年的24个儿子中,谁一生最为低调呢?有人说是安王朱楹,也有人说是郢王朱栋。
但是这两位的经历是因为分别在三十四岁和二十六岁的年纪便薨逝,没有子嗣,封国也被撤除,没有更多的史料去点缀这两位王爷那并不漫长的人生,也没有诸如潭王湘王那样轰轰烈烈的行动。
省愚认为,朱元璋第十四子肃王朱楧堪称这一名号。肃王爵位从朱楧传袭到明末。然而,纵向观察,横向比较,不仅是朱楧,甚至连同整个肃王支系,驻守明朝的西北边陲,甚至都可以用穷困潦倒来形容,几百年来不得不选择低调。
今天,我们就讲述肃王朱楧及其支系的故事。
  • ·生母郜氏,先汉后肃

朱楧,1376年10月10日出生,朱元璋第十四子,生母为郜氏。首先我们普及一下他名字的读音,按照习惯会读作ying1,但实际上他的名字应该读作yang3,为什么要这么读,省愚很难回答,总之就这么读。

再说他的生母郜氏,大概率是一位身份并不高的宫女,受到皇帝临幸后怀孕剩下朱楧。对于郜氏,史料里几乎也没有任何记载,郜氏除了生下朱楧之外,也再无其他子女。并且,连郜氏的生卒年,都不曾记载,所以人们也猜测,郜氏要么是薨逝在朱元璋之前,要么是朱元璋驾崩后殉葬。

所以,基本上可以认为,朱楧在成长的过程中,完全没有受到母亲家族的照顾。换个角度思考,他母亲有没有家族这都难说。

照理说,受到皇帝临幸,生下皇子之后,按照明律,即便是最低级别的宫人,都会给予名分,然而这位郜氏没有任何名分,原因何在,已经史无可考了。

洪武十一年,即是1378年的正月初一,朱元璋分封子嗣,不足一岁半的朱楧被封为汉王,封国选在今陕西省汉中市。首先,汉王的名号就十分响亮,再者汉中,这可是刘邦的兴起之地,乃是福地。所以,一岁半时期的朱楧相比十分受父亲朱元璋的疼爱,甚至是偏爱。

后来,明朝对于亲王的封地选择方案,有了转移。朱元璋希望自己的儿子都去守卫边疆。随即,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十三日,朱楧被改封为肃王。并于第二年六月,就藩甘州,也就是今甘肃省张掖市。

  • ·五百岁禄,远出边戍

朱楧的封地,甘州左卫,当时属于陕西行都指挥使司,观察今张掖市的地理区位,紧靠着今甘肃省酒泉市,青海省与内蒙古自治区,放在明朝初年的时空背景下,可谓是诗和远方形容下的边陲地区。

今甘肃省地图供大家参考

当时陕西各卫所兵员未征集满员,所以命朱楧先暂驻于陕西平凉府,也就是今甘肃省平凉市。较之于遥远的甘州左卫,平凉府并不是那么偏远,紧靠着今陕西省宝鸡市与甘肃省天水市。

洪武二十八年,即是1395年,甘州肃王府修建完成,朱楧带着她的王妃孙氏以及其他家眷,正式去往甘州生活。作为朱元璋的儿子,为国家戍守边防,这也即是朱楧在当时的环境下,报效君王与国家最好的方式。

按照明律,亲王级别的岁禄应该为一万石,然而朱楧却只有五百石。为什么呢?史料往往只会记载现象,而不会分析原因,后来有史家认为,从张掖到南京,太远了,即便是送来五百石禄米,出发的时候肯定也不是这个数,一路上坏的受潮的,不知道多少。当然,这也只能是我们站在现代社会思维下的猜测。

所以,这么穷困潦倒的朱楧,他能不低调么?

  • ·从张掖到兰州

1399年,是为建文元年。只比朱楧小一岁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正在筹划自己的削藩计划。

此时,拥有西北重军的朱楧自然也不会被轻视,虽然朱楧穷是穷了点,该进行的削藩,在朱允炆眼里,不会放过。相较之于经受牢狱之灾的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以及岷王朱楩等兄弟,远在张掖的朱楧对于朱允炆来说,似乎有点鞭长莫及。从张掖到南京,放现在,也还没有高铁,只能Z打头的火车,要27个小时,所以当时不跋山涉水是到不了的。

山高路远暂时安全的朱楧还是希望不要夜长梦多,所以朱楧向朝廷申请向内迁徙,通过内徙的方式向皇帝表忠心。

最终迁徙到临洮府兰县。这是哪里?即是今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全中国最寂寞的985大学兰州大学所在地。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没有朱楧的迁徙置封,也就没有如今建成后来兰州城的基础。

来到兰州之后,新修建的肃王府几百年来一直没有荒废。明朝结束后,到了清初,兰州肃王府是甘肃巡抚府,兰州作为甘肃省会的理论依据也就因此而诞生;到清中期,兰州肃王府旧址改建为陕甘总督府;民国时期,兰州肃王府旧址为甘肃省政府所在地。

明朝肃王府如今的身份特殊

内徙后的肃王,终于离各位王爷能够近一点了,然而这依然没有改变他岁禄五百石的状况,一个字,穷。

  • ·一生低调,妻妾皆少

一生低调的朱楧,低调的外部原因是没钱;内部原因呢,个人认为,他在西北边陲也十分有民望,不论是侄子朱允炆,还是兄长朱棣,对此都能找出提防他的一万个理由。

所以见到自己诸位兄弟被削藩贬为庶人的结果后,明哲保身便是朱楧最终的选择。

史料记载,朱楧只有一妻两妾,总共为他生育了一子三女,但是成年的后代仅有一子一女。《皇明祖训》为肃王府制定的谱系为:“赡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

朱楧唯一的儿子后被命名为朱赡焰,1406年出生。这里多说一句,您现在去翻看清修《明史》,会发现《明史》上把朱赡焰的名字记载为“朱瞻焰”,这不是瞎说么?所以,您觉得《明史》有什么参考性?

这位朱赡焰的生母为朱楧的妾夫人张氏,所以,按照祖训,亲王的庶出儿子应该被封为郡王,然而奇怪的是,整个永乐年间,朱赡焰既没有被封为郡王,其作为朱楧唯一的儿子,也没有被封为世子,而是无人问津。看来是真穷,因为如果封了郡王和世子,这岁禄怎么给呢?

永乐十七年十二月庚寅,即是公元1420年1月5日,朱楧薨逝,享年43周岁。朱楧薨逝后,朱棣依然没有理会他的儿子朱赡焰。直到1424年,朱棣驾崩后,朱高炽即位后,才册封这位堂弟为肃王。

  • ·亲王比郡王挣钱少

作为第二任肃王的朱赡焰,他是以郡王和世子身份之外的身份袭封的藩王,也是明朝的第一例。仁宗皇帝朱高炽知晓这位堂弟的五百石岁禄的情况后,将朱赡焰的岁禄涨到一千石。

但是就算是一千石的岁禄,这也是不够的。后来侄子辈的宣宗朱瞻基(这侄子比朱赡焰还大7岁)即位后,朱赡焰继续向宣宗皇帝奏请增加岁禄,但是被朱瞻基拒绝了。真的太远了,大老远送禄米,所谓十不存一也。

这位朱赡焰懂事也不算晚,22岁当爹,其庶长子朱禄埤(pi2)1428年出生。照理说,22岁就当爹,后面应该子嗣繁荫才对,可是非常奇怪的是,朱赡焰一生就朱禄埤这么一个儿子,另有一女被封为华亭郡主,再也就没了。天知道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是朱赡焰使用的避孕措施一流还是另有隐情,我估计只能请《走近科学》做三期节目才能讲得明白。个人认为,子嗣数量少的根本原因还是穷,生那么多孩子,没有俸禄,如何支撑家庭的开支呢?

按照《明实录》的记载,正统七年四月十九日(1442年),14岁的朱禄埤被册封为洵阳王,按明律要求,郡王的岁禄为两千石。这就比较尴尬了,朱禄埤的父亲肃王朱赡焰作为亲王岁禄一千石,朱禄埤郡王两千石,所谓亲王没有郡王挣得多,这也算是历来罕见的奇景了。

不过朱禄埤的岁禄两千石也不是真的两千石禄米,我们之前提及过,路程太过于遥远,运送禄米多有不便,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最终两千石中的五百石按照禄米发放,另外四分之三等效为大明宝钞发放。所以大明宝钞是什么东西?您可以理解为当时的流通的纸币。

1464年,第二任肃王朱赡焰薨逝,享年58岁,四年后,朱禄埤作为朱赡焰唯一的儿子,以郡王进封亲王,是为第三任肃王。成为肃王的朱禄埤的岁禄仍然为两千石,不过里面多少是禄米多少是宝钞等效货币就没有详细记载了,总之,能长到两千石,总归是好的。

  • ·受困于精神疾病的朱禄埤

1468年,朱禄埤进封肃王的时候,已经年满40周岁。朱禄埤是一个不幸的人,怎么说呢,史料记载,他被精神疾病折磨得很难受。成化七年(1471年)三月,朱禄埤上疏朝廷称自己已经病得行走艰难,这里简单质疑一下史料的记载。由于明朝时期的医学条件受限,这里关于朱禄埤所承受的疾病,可能还不全是精神疾病,单纯精神疾病还不会造成行走艰难,猜测有可能是运动神经类疾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类的疾病,总之,朱禄埤很难。

所以,朱禄埤奏请让自己唯一的儿子朱贡錝代他主持王府的各项典礼仪式。当时的皇帝是宪宗朱见深,论辈分是朱禄埤孙子辈,商议后准奏。

成化十五年,即是1479年,朱禄埤薨逝,结束了备受疾病折磨的一生,享年51岁。九年后,由其唯一的儿子朱贡錝即位成为第四任肃王。

  • ·肃王世系,几代单传

读完前面,各位看客是否有一个疑问,连续几代肃王,都是传给了唯一的儿子,并且都是庶出。换句话说,肃王世系,经历了三代单传。

结束这样尴尬局面的,就是第四任肃王,朱贡錝,他一生育有六子,并且长子还是嫡出,也同时结束了肃王世系没有嫡子的历史。

不过朱贡錝的即位,倒是经历了一番周折。1469年,当时13岁的朱贡錝作为其父朱禄埤庶出的儿子,按律被封为郡王爵位汾州王。1479年,朱禄埤薨逝后,朱贡錝为父亲守孝,等待守孝期满后,皇帝给予册封。但是在1481年,还在守孝期的朱贡錝擅自虐杀肃王长史司承奉副霍兴,宪宗皇帝随即下诏,朱贡錝不允许袭封肃王。

但是,如果不让朱贡錝袭封肃王,那么谁来呢?整个肃王世系三代单传到朱贡錝这里,没有其他人,如果剥夺朱贡錝的承袭权,难道肃王王位只能撤除了?朱贡錝的嫡母樊妃尚在,虽然朱贡錝不是她所生,但是保住朱贡錝也就是保住整个肃王世系。她随即出面替朱贡錝求情,经过一番思量后,最终宪宗同意朱贡錝可以袭封肃王,不过禄米被革除了一半,又回到了岁禄一千石。

成化二十二年,即是1487年,31岁的朱贡錝终于获准可以袭封肃王,第二年六月正式即位成为第四任肃王。当年年底,朱贡錝奏请恢复全禄两千石,宪宗也准奏,不过只有六百石按照禄米发放,其余一千四百石给予大明宝钞等效替换。

  • ·后世肃王传承记

朱贡錝十分长寿,1536年薨逝时,整八十周岁。其嫡长子朱真淤早在他去世前的十年便已过世。另外五位儿子纷纷被封为郡王,至此,肃王支系也实实在在有了自己的郡王封国。

由于嫡长子朱真淤先走一步,且朱真淤的长子朱弼桓也早卒,最终由朱真淤的次子朱弼桄即位成为第五任肃王。

朱弼桄1539年即位,即位时已经39岁,在二十三年,于1562年薨逝。由于朱弼桄的嫡长子朱缙炯早在1557年就过世,便由朱缙炯的庶长子朱绅堵在1563年即位成为第六任肃王,当时才15岁。

一年后,朱绅堵去世,无子,无兄弟,其父亲有一弟弟朱缙焮,可惜已在1558年去世且无子。所以只能在他祖父朱弼桄的弟弟中寻找最近的支系即位。最后选择到了朱弼桄的四弟朱弼柿的庶长子朱缙(火贵),这位朱缙(火贵)爵位当时仅是辅国将军。隆庆五年,即1571年,朱缙(火贵)获准以辅国将军的俸禄去袭封肃王,是为第七任肃王。辅国将军岁禄仅八百石,所以,名义上的肃王岁禄进一步减少。

1588年,朱缙(火贵)薨逝,由其子朱绅尧在三年后即位成为第八任肃王。这里再说五行,绅字辈这一代第三字五行应该属“土”,比如前面我提到过的朱绅堵。然而您看“尧”字也找不到“土”的元素啊。因为在明朝,“尧”字应该写为“堯”,怎么样,够不够“土”?

1618年,朱绅尧薨逝,由其子朱识(金宏)即位成为第九任肃王,也是末任。1643年,张献忠攻陷兰州,朱识(金宏)被杀害,明朝肃王国就此灭亡。

  • ·九十二岁会昌王

前文提及到的朱贡錝的嫡长子朱真淤,史称安和世子,在朱真淤的儿子朱弼桄即位后,朱真淤被追封为肃靖王。

朱真淤前后育有七子,其享寿51岁,最后一子朱弼楝在其50岁的时候才出生。由于朱真淤直到去世也仅是世子,未封王,世子之庶第七子只能被封为镇国将军。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世宗朱厚熜特许封朱弼楝为郡王,38岁的朱弼楝被封为会昌王。

也就是这位会昌王,开启了他装上了外挂的一生。史料对于朱弼楝的记载,充满了赞美“热衷公益,曾捐金筑城,施药饵以救助病重者,散粟以赈济贫馁者。”如果这就算完了,那也太没意思了。朱弼楝真正厉害的,是他的寿命。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朱弼楝已整90周岁,神宗朱翊钧派都事王之枢携带敕书前往兰州慰问他。1525年出生的他,直到1617年才薨逝,享寿92周岁,按照古人的习惯,表达成九十三岁。

如果省愚的史料没有查阅遗漏的话,这位朱弼楝便是整个明朝所有藩王中,最长寿的一位。

  • ·肃府支系人丁不旺

肃王府的故事,到此即将结束,简单看来,几乎没有太多的桥段可以讲述。最关键的原因是,肃王支系的人太少了。

经历了几代单传的肃王,整个王爵里的郡王国只有可怜的12个。当然,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也能够理解,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送去最边缘的地带,戍守边疆,岁禄也极少,所以几乎可以认为,肃王支系由上至下都很明白这一现状,他们的存在,就不是来享福的,而是为祖宗所打下的江山来巩固护卫的。

不知省愚这个见解是否符合各位看客的观点,您怎么看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最美地宫——明蜀王陵
肃简王朱禄埤:只想结个婚,奈何被手下坑,还摊上坑女婿的岳父家
明朝藩王 蜀王朱椿世袭名录
当皇帝亲戚也有可能饿死?明末宗室穷到打劫官府,甚至通敌卖国
明朝最特殊的藩王——靖江王
在明朝当王爷会过上怎样的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