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宋封王第一人,妓妾教他识字,主导抗金第一战,却跪了八百年

南宋封王第一人,妓妾教他识字,主导抗金第一战,却跪了八百年

原创2021-06-26 14:55·言史社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西北名将种师中率领驰援太原城的宋军,东撤至杀熊岭(今山西寿阳西南)。按照军事规划,在这里种师中要会和另一位西北名将姚古的军队,再次发起对太原城外围金军的攻击。但战事却没有按照预先设想的计划展开。

姚古由于情报失误,误认为金军大部队不日南下,所以没有按照预先的计划会和种师中部,而是按兵不动。而此时的种师中部,由于长途奔袭太原,轻装简从,粮草短缺,军队内很快发生了饥荒。得到这一消息的金军,立刻对种师中部发动攻击。

金军迅速攻破了种师中部的前军,种师中率领中军奋战,以神臂弓击退敌人。但当击退金军的神臂弓将士向种师中索要赏赐时,种师中却只能拿出十几个银碗。既无粮草,也无财富,军士们大失所望,纷纷逃走。金军乘胜追击,一举荡平跟随种师中的百余人,一代名将种师中力战而死。

就在宋军溃逃的队伍中,有一支小股宋军,在主将的带领下,也跟随大部队一起溃逃。这支小部队很快就被金军追上,主将高喊:死战!死战!旋即拨转马头,率领士兵冲进敌方战阵,大败追击而来的金军,斩首五百人。主将之人便是南宋封王第一人的:张俊!

南宋刘松年所绘的中兴四将图,左起第四个为张俊


张俊,北宋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关于张俊家世的史料记载很少,对其祖先及家人的记载也仅见于他的传记和碑文中,几乎可以断定这是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普通人。至少往上数三代以内,张俊的父辈都是社会底层的农民。这样一个贫寒出身的人,注定与读书科举无缘。《三朝北盟会编》中就有记载“俊有爱妾钱塘妓张秾也,知书,俊文字秾皆与之”

但是作为一个“新手村”的一级小人物,选择一个好的出生地,很关键。张俊的家乡秦州成纪三阳寨,地处宋夏交界处,自古多战事。从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开始,到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期间的143年间,西夏为拓疆建国,平均每三年就会发生一场较大规模的战争。

在这连绵百年的战争中培养出了一大批名将。比如北宋的名将狄青,种世衡、种世道和种师中为代表的种家将。南宋“中兴四将”中,刘光世、韩世忠都是西北人。张俊就是在西北尚武的大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史载其少年时期就“负气节,善骑射,里豪不能拙”。

狄青

十六岁这一年,张俊充当乡兵弓箭手。徽宗末年,张俊开始跟随正规军参加对西夏的作战。政和六年(1116年),仁多泉一役中,张浚奋勇当先,表现突出,被授予承信郎,算是成为了品阶最低的武官。这一年,张俊已经三十岁了,从军近十七年,才混得个最低级的武官。如果按照张俊这种升迁速度,再干十七年,估计职位也不会有大的晋升。但徽宗末年,边地的流民与游寇成为张俊晋升的垫脚石。

宣和六年(1124年),张俊连破大名和内黄两地的民乱;宣和七年(1125年),相继镇压沂州、营县、密州三地民乱;靖康元年(1126年)剿灭山东济南拥兵十万的孙列,张俊首毙挑战之敌,破之巢穴烨子山,功绩显著。

靖康元年,五月,张俊跟随种师中驰援太原城。这是张俊第一次正面面对强大的金军,但金军给他留下的印象非常不好。种师中的部队从河北的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穿过太行山,进入山西境内,起初这支军队的战绩非常不错,相继收复寿阳县(今山西寿阳)、榆次县(今山西晋中),距离太原已经是咫尺之遥了。

种师中力求稳扎稳打,不急于进攻。但北宋政府误以为金军尽数北归,要求种师中急速进军太原,以解太原之围。种师中迫于枢密院的压力,只好硬着头皮进军。果不其然,北宋政府在情报上出现了大问题,金军的大部队隐藏在种师中的进军过程中,种师中刚刚离开寿阳县,便遭到了金军的袭击。不得已,种师中率部退守杀熊岭,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杀熊岭种师中力战而死,而张浚则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有条不紊的组织撤退,并且还能在撤退途中杀敌五百。北宋政府表彰其功绩,擢升其为权河北十三将、武功大夫,为武官之第二十七阶。

但是,张俊的有组织撤退,不能挽救濒临灭亡的北宋。同年十月,金军再次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包围开封,十二月开封城破,徽、钦二帝以及他们的亲眷和北宋政府的高级官员,悉数被困于汴梁城和内皇城中。与此同时,徽宗的九子康王赵构侥幸躲过围城,成为北宋政府及赵氏皇族在外的唯一希望。

宋高宗赵构

同年十二月,康王赵构接受宋钦宗的蜡诏密令,在河北路的相州(今河南安阳)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赵构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黄河以北的各路勤王部队奔赴相州,尊赵构为抗金的第一领袖。被金军冲散的张俊归入信德府知府梁扬祖麾下,随同他一起入援康王赵构的元帅府。

在《宋史》中关于赵构与张俊的第一次见面是这样描述的,“高宗见俊英伟,擢元帅府后军统制,累功转荣州刺史。”这话讲得有些笼统,我想大致不是因为张俊英伟,而是赵构肇建的元帅府缺兵少将,有人能来投奔,自然是委以官职,反正官职这玩意儿也不要钱。而真正让赵构注意到张俊是下面这件事。

靖康二年,中书舍人张澂,从开封城内带来了一封皇帝的蜡诏,蜡诏的内容是要赵构将兵马交由副帅,自己主动回开封。这个时候回开封,无疑是羊入虎口,赵构是肯定不愿意,但皇帝的诏书就在面前,不尊诏就是违背皇命。于是,赵构就此事问计元帅府的诸人。张俊的政治嗅觉很敏锐,他已经断定赵构就是未来皇帝的不二人选。他对赵构言道:此诏书乃金人之诈谋,大王此刻能居外,乃是天意,岂可徒劳返回京师!随即请兵,前往济州,为赵构抵挡金军。

宋徽宗赵佶

到了靖康二年(1167年)的三月,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北国,天下无主,人心惶惶,张俊再次劝进道:大王乃皇帝亲弟,人心所归,当天下,不早正大位,无以称人望。

五月,张俊一路护送赵构,到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皇帝位。南宋政权肇建,赵构就把他在元帅府时招募的义士、收容的部分勤王部队、救援太原的部队、各地会集商丘的溃军及宗泽的部队统编为五军前、后、左、右、中军,由御营司节制。御营司设立都统制,各军设立统制和副统制。张俊凭着与赵构在元帅府时期培养的感情,从原本一个不入流的武官一跃成为前军统制,跻身高级军官阶层。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人统帅完颜宗弼(金兀术)本着“除恶务尽”的原则,率军直扑赵构临时驻跸的扬州,打算一举歼灭赵宋余孽,摧毁南宋政权。正在扬州行宫寻欢作乐的赵构,乍闻战报,吓得从此丧失了性功能,再也不能生育。他慌忙带领少数随从策马出城,仓皇渡江,逃亡杭州。

赵构的一路逃亡与宦官们的作威作福,终于在杭州激起了兵变,以苗傅、刘正彦为首的北方将领,诛杀宦官,逼迫赵构禅位给幼子赵旉,改元明受,史称“苗刘兵变”,又称“明受之变”。

《精忠岳飞》苗刘兵变

此时的张俊被赵构派往吴江县(今江苏吴江县)驻守,是距离杭州最近的一支勤王部队。苗刘二人以皇帝的名义发出诏书,命张俊交出兵权,赴山西凤翔府任职。张俊接到诏书,就察觉到有问题。恰好,统制官辛永宗从杭州乘小船至张俊军中,详细告诉了杭州城内苗、刘发动兵变之事。张俊认为兹事体大,马上率军赶赴平江(今江苏苏州)找到礼部侍郎张浚决断。二人商议后,决定召韩世忠来平江,随同张俊一起赶赴杭州平叛。韩世忠一马当先,攻破杭州城门,苗刘二人出逃。兵变彻底平定,赵构成功复位。

平定兵变的过程中,出力最多的是韩世忠,张俊反而显得有些畏首畏尾。事后,张俊被赵构正式升任为镇西军节度使,任御前右军都统制,成为当时武将群体中,为数不多官拜节度使得实权派。后来赵构回忆这段故事时言道:“武臣中无如张俊者,比韩世忠相去万万”。甚至在张俊死后,感念“明受之变”时,张俊进兵破贼,命礼部特拟,追封张俊为王爵。自北宋太宗朝以后,异姓不再封王,张俊追封王爵,成为南宋第一人。

建炎三年,确实是个对赵构不太友好的年份。先是二月,金军突然南下,把赵构吓得丧失了性功能;三月,刚到杭州的赵构,又被苗傅、刘正彦囚禁,逼着他退位;好不容易赶走了苗、刘二人,十月,完颜宗弼死咬着赵构不放,一路越过长江,占领建康(今江苏南京),直扑临安府。扬言“搜山检海捉赵构”。

《精忠岳飞》金兀术

赵构不止一次地遣使完颜宗弼,愿意削去旧号,尊金国皇帝为上。但是完颜宗弼根本就不搭理赵构苦苦哀求的书信,兵锋直指行在临安。赵构见求饶无果,只好从临安府向东出逃,一路逃亡至临海的明州(今浙江宁波),乘船出海避难。为了能够保证自己顺利脱险,需要有人在明州抵御金军,这个人就是张俊。

明州之战,算得上是张俊军旅生涯中为数不多的险境。上一次他距离金军这么近,还是随种师中驰援太原。只不过那一次他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而这次他成为战场的决策指挥者。

关于张俊留守明州,抵御金军的原因,《中兴小记》中是这样记载的“浙东制置使张俊自越州领兵至明州时,已无船可载。俊因纳隐士刘相如之策,遂留以抗敌。”好像是在说张俊是因为没有船出海了,所以被迫留下与金军正面交战。但在《三朝北盟会编》中,则记载赵构对张俊言道:“惟卿忠勇,事肤累年。肤非卿,则倡义谁先卿非肤,则前功俱废。卿宜戮力共歼敌兵,一战成功,当封王爵!”

《精忠岳飞》赵构

总之,关于张俊是主动留守,还是被动御敌,众说纷纭。但不管是那种说法,张俊确实留在了明州,打响了南宋抗金的第一战。

起初,赵构计划在越州(今浙江绍兴)留下殿前司和御营使司阻挡金军,张俊随同赵构到海上避难。越州阻击战的结果没有记载,但应该是失败了,金军很快就追击到明州。金军的铁蹄没有打乱张俊的部署,张俊召集敢死队,打探金军的虚实,只有一名叫任存的士兵敢去,回来时手提两颗金兵的首级,金军之虚实,不言而喻。

建炎三年(112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金军突破驻守越州的宋军,到达明州城下,金兵一路冲杀,势如破竹,没遇到强烈抵抗,不做休整停留,直接投入战斗。张俊以统制刘宝为首战,进行试探性攻击,结果刘宝部损失惨重。

张俊不敢托大,以所部精锐之师,投入战斗,统制官杨沂中弃舟登岸会同田世中、赵密,与金军死战不退,守城官刘洪道见战事陷入胶着,亲率明州守兵,侧翼以强弓射杀金军,金军遂大败,被击杀数千人。

金军遭此顽强抵抗,感到强攻不行,转用诱降计策,张俊拒绝金人的招降,料定金军不日便会再次发起进攻,当下唯有坚壁清野,闭关自守。

两天后,金军主将斜卯阿里、乌延蒲卢浑,不甘心第一次进攻的失败,不请援军,不再休整,趁着西风再次向明州发起进攻。张俊高坐城楼,遣兵掩杀金军,金人不敌,一路向北溃逃。溺死江者无数。金军连夜拔寨而逃,请完颜宗弼援军。

正月初七,完颜宗弼率领金军主力再次进攻明州,张俊的军队经过两次激战,消耗不少,战斗力大为减弱。赵构遣将驰援明州,但无一人应诏。张俊只得以孤军应战,于高桥再次大败金军。但此次击败金军后,张俊也基本完成了阻击金军的任务,如果继续与金军僵持下去,恐怕仅有的兵力也将销毁殆尽。张俊随即从明州撤军,明州战役结束,金军占领明州。

明州一战,是南宋政府南渡江南以后,第一次与金人进行的正面作战。经此一役,打破了金人在宋人心目中战无不胜的形象。

明州之战后,金军已无南侵之力。追击赵构的金军主力被迫撤退,主帅完颜宗弼见形势于己不利,向北撤退。在黄天荡被韩世忠截击长达四十多天,完颜宗弼差点被活捉,此后金军再难跨越长江而南侵。因此,宋孝宗乾道二年(1126年)评价宋金战争中所立战功时,张俊的明州之捷被评为“乾道十三处战功”之首。这是张俊死后十几年,宋孝宗给予他的的崇高荣誉。

从建炎四年,也就是明州之役结束后,张俊被委任为浙西、江东制置使,领定江、昭庆二镇节度使,主持剿灭江浙地区流民与游寇的战事。剿灭李成部流民后,张俊官拜太尉,改任浙西江东宣抚使、淮西宣抚使,主持淮西地区对金与伪齐的作战。

绍兴六年(1136年)十月,伪齐南侵江淮,张俊与神武军统帅杨沂中,在藕塘(今安徽定远东南)击败伪齐大军,史称“藕塘大捷”,亦位列“乾道十三处战功”。

绍兴十一年(1141年)春,金军再次南侵,欲以战迫和,二月,张俊遣杨沂中、刘锜在柘皋大败完颜宗弼。史称“柘皋大捷”,亦位列“乾道十三处战功”。但由于柘皋之战,张俊重疾在身,没有直接参加战斗,所以“乾道十三处战功”中的“柘皋大捷”没有包含张俊在内。

绍兴十一年,完颜宗弼在南侵失败后,金人意识到短时间内很难消灭南宋政权,对南宋的态度也从主战转为以战迫和,宋金双方开始寻求和平稳定的双边关系。绍兴十二年,宋金双方签订绍兴合议,暂停了双方的军事对峙行为。双方的边境也逐渐趋于和平稳定。

外部威胁一旦解除,赵构便开始谋划解除诸将手中的兵权。第一个找到的人,就是张俊。赵构是个极具帝王心术的人,他单独召见张俊,不疼不痒地问道:卿可曾读度过郭子仪传?张俊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说自己没有读过!赵构接着说道:郭子仪在时,正值多事之秋,虽握重兵于外,但心向朝廷,皇帝有诏,即日就到。故而其身享富贵,子孙受益无穷。如今卿掌管朝廷兵马,若能像郭子仪一样心有朝廷,则子孙昌盛。如手持兵权,轻视朝廷,则非子孙之福。

张俊察觉到赵构话里隐约带着的杀气。自从宋金态势趋于稳定后,手握兵柄的诸路大将已然成为赵构的心头之患,执意手握权柄是自取祸端。但张俊并不想放弃自己手里的兵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兵权就是他的栖身之法,丧失了兵柄,只会任人宰割。但如果硬要和赵构对着干,他不敢。于是他想到了秦桧。

《精忠岳飞》秦桧

应该说是秦桧主动找到了张俊,两人约定,在罢除诸将后,兵权都归张俊一人所掌。绍兴十一年,四月,赵构和秦桧按照“明升其官爵,暗夺其兵柄”的策略,招张俊、韩世忠和岳飞三大将入朝。分任他们为枢密使、副使。赵构还假意说“昔付卿等一路宣抚之权尚小,今付卿等以枢密本兵之权甚大”。此后不久,张俊就率先请求解除自己兵柄。

为防止岳飞与韩世忠联手反抗,赵构特意将韩世忠留在御前听用,由张俊和岳飞前往原韩家军驻地楚州(今江苏淮安)分解韩世忠的军队。

《精忠岳飞》岳飞

张俊与岳飞这次的联合工作,成为两人矛盾激化的关键。早在绍兴四年左右,岳飞以31岁的年龄领清远军节度使、官拜荆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成为有宋一代最年轻的建节者。张俊其时就隐隐对这个曾经的属下,有些嫉羡之情。但是两人的关系不冷不热,勉强说得过去。

绍兴十一年,金军南侵,越过淮河,张俊驻守的淮西地区告急,赵构命岳飞从京湖地区驰援淮西,但岳飞因为此前几次北伐屡屡被叫停,心有不满,就以缺粮为理由,迟迟未动。虽然最后在赵构的三催四请下,岳飞终于动身,但淮西战事已经缓和,张俊由此对岳飞怀恨在心。

《精忠岳飞》张俊

两人到了韩家军的驻地后,马上产生了分歧,张俊则根据赵构和秦桧的指示,意在肢解韩家军,精锐部队悉数带回临安。并将韩家军的防线由淮河一线的楚州,撤退至长江一线的镇江。而岳飞则根据两淮地区的实际情况,主张以淮河为第一防线,保留韩世忠在楚州的军队。

另一方面,在关于修缮楚州城的问题上,两人再次产生分歧。楚州当时是南宋对金国防御东线的最北端,扼据运河、淮河要冲,是抗金的重要门户。张俊见楚州城池毁坏较重,就提出修城主张。岳飞反驳道:吾等蒙国家厚恩,既要恢复中原,如今作退保江淮的打算,何以激励将士!

由于岳飞的反对,张俊没能完成赵构与秦桧交给的分解韩世忠军队的任务。但张俊依然按照朝廷的计划,把淮东军从楚州撤回到镇江。因此张俊主张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在淮北,恐为金人所得,下令摧毁海州城,将居民前往镇江府并将韩世忠的精锐部队调往临安屯驻。

《精忠岳飞》赵构与秦桧

两人从楚州返回临安后,张俊开始散布谣言,指斥岳飞,“弃楚州,保长江”。秦桧正欲对付岳飞而无处下手,得张俊此言如获至宝,立即指使右谏议大夫万俟卨以此为据弹劾岳飞。

万俟卨的奏章主要列举了两件事;一是淮西之战,“稽违诏旨”,二是倡言楚州“不可守”。万俟卨的奏章让岳飞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上表辞位,恳求高宗“保全于始终”。赵构罢去了岳飞的枢密副使,改任宫观闲职,但并不打算放过他。

另一方面,张俊根据秦桧的指示,利用在镇江开枢密行府的机会,胁迫岳飞的部将都统制王贵就范,又买通了副统制王俊,由王俊向王贵告发岳飞的爱将副都统制张宪,诬陷张宪在岳飞罢兵后准备裹挟原岳家军离去,以威逼朝廷还兵给岳飞。王贵把王俊的状词发往镇江枢府,张宪虽受到张俊的严刑逼供,仍不肯屈招。张俊却上报朝廷,诬指张宪串通岳飞谋反。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赵构亲自下旨,岳飞以毒酒赐死,张宪、岳云依军法斩首。张俊虽然不是杀害岳飞的主犯,但从犯之罪不可恕。这也是张俊人生中最大的一个污点。

杭州岳王庙

解除岳、韩二人的兵权后,张俊还有滋有味地赖在枢密使的位子上。但秦桧已经对这个曾经的“队友”失去了耐心。唆使御史弹劾张俊,张俊只好乖乖地提出辞呈,罢去兵权。赵构念及有定策之功,进封清河郡王,得以退养天年。

张俊虽为武将,但敛财有道。他见临安的餐饮业利润颇丰,便利用在军中的便利,滥用权力,让麾下士兵在临安为他营造酒肆,名叫太平楼。而且将国家专卖的酒转为自己的私营,获利颇丰。

时有歌谣:“张家寨里没来由,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

餐饮业外,张俊还以私人财力介入海外贸易,他寻到一个擅长此道的老兵,一下子豪掷给他五十万贯,打造巨舰,航海诸国,自称“大宋回易使”,带回珠犀、香药、骏马,获利几乎是投资的十倍之多。

即使是在罢兵权后,仅靠收租,张俊就“岁收租米六十万斛”,相当于三百万斗。他积攒的巨额财富,在南渡将帅中首屈一指。他唯恐散银容易失窃,便命银匠每一千两铸成一个大银球,重得让贼也偷不走,称之为“没奈何”。

有一次宫廷内宴,有伶人打诨逗乐,从一方钱孔看高宗和秦桧、韩世忠君臣,分别说是见到了“帝星”和“相星”“将星”,唯独看张俊时却说:“不见星,只有张郡王在钱眼里坐。”这类八卦小道,也足以从侧面印证其贪饕聚敛之特性。

绍兴二十四年七月,在“没奈何”的银球簇拥之下,张俊去世,终年六十九岁,追封循王,位列南宋七王之首。

但张俊生前的殊荣,远远比不上他死后的悲哀。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宋宁宗在临安西湖西北角、栖霞岭南麓兴建了一座岳王庙,其后不知多少年,张俊与秦桧等人被铸成铜像,在岳飞的墓前,一跪就是八百年。


参考资料:《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言史社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关于张俊和赵构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在评论区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兴四将”最有争议的人,皇帝为何封为大功臣?
搜山检海:金兀术南下攻宋
宋史纪事本末  卷64
为什么有一些现代人以种种奇葩理由黑岳飞?
张俊年表
156.精短古文阅读:精忠岳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