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基础入门13:金元四大家中医理论学派简介
原创2021-10-07 08:06

我国医学发展到宋代,已有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新经验,为进一步在理论上的发展 作了准备,这是不同的新学派形成的前提。表现突出的特点是:各专科日趋成熟,专科体系相继 确立,同时涌现出一些新的学派,不仅活跃了医坛学术气氛,更倡导了注重理论研究之风,并在 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如南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确立了 “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的病因分类,是对宋代以前病因理论的总结,对后世病因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是我国较早的 病因学专著。元代杜清碧的《敖氏伤寒金镜录》论述了各种舌苔的主要证候及治法,是我国现存 的第一部验舌专著。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丰富了脏腑辨证内容。宋代宋慈依据历代法 医知识和当时执法检验经验而编写的《洗冤集录》是我国最早的法医学专著,该书先后被译为朝 鲜、日本、法、荷兰、英、德、俄等多种文字,流传于国际间,成为各国审理死伤案件的重要参考书。 这个时期涌现出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极大地推动了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被后世誉为“金 元四大家”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和朱震亨是当时卓有成就的学派代表。

刘完素,字守真,又号河间居士,金代河间人.其重视当时盛行的“五运六气”学说,但不拘 于它的教条模式。刘氏一方面主张“不知运气而求医无失者鲜矣”、“一身之气,皆随四时五运 六气兴衰,而无相反矣”,另一方面强调“主性命在乎人”、“修短寿夭,皆人自为”。他反对机械 地搬用运气学说把某年主某气发某病固定下来。刘完素突出的学术思想是“火热论”。他认为 伤寒临证各种证候的出现多与火热有关,而六气中暑火居其二。同时风、燥、湿、寒在病理变化 中皆能化火生热,所以强调六气皆能化火,火热是伤寒诸症的重要病因。据此,刘完素治病擅用 寒凉药物以清泻火热,被后人称之为“寒凉派”。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金代雎州考城人。他反对囿于“局方”,滥用温燥之品,理论上倡导 攻邪。论据是“邪去正自安”,否则“补之适足资寇”。他继承了刘完素的学术思想,认为无论是 在天之邪(风寒暑湿燥火)、在地之邪(雰露雨雹冰泥)或水谷之邪(亦称人邪:酸苦甘辛咸淡)都 非人体素有的,一经致病,就要攻治,病去则止,不必尽剂,更不可迷信补药。攻邪以《伤寒论》的 汗、下、吐三法为基础:凡风寒诸邪在皮肤、经络的用汗法;凡风痰宿食在胸膈和脱腹的用吐法; 凡寒湿痼冷、热客下焦等在下的疾病用下法。张从正还十分重视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等致病,认 为“疟常与酷吏之政并行”,“扰攘之时,常疟病多”。“九气”(怒、喜、悲、恐、寒、暑、惊、思、劳) 作祟,多生疾病。因此在临证吋强调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他把这一原则称为“达时变”。这一 思想发展了《内经》的整体观,特别是人与社会环境和机体与情志的整体观,从而丰富了中医学 中有关心身医学、医学社会学的内涵。张从正临证时善于攻下,被后世称为“攻下派”。但是,张 从正的学术主张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对扶正与祛邪、补与泻的关系,在理论上有一些片面性,在 临证上的三法也不能取代八法。

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金代真定人。《内经》中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李杲发挥 了这一见解,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思想,强调脾胃是运化水谷供一身元气之本,故 临证中以调理脾胃之气为主。李杲认为造成脾胃损伤主要有三条:饮食不节、劳役过度和精神 因素。具体说暴饮暴食造成“饮伤”,饥饱失度造成“食伤”,药物失当导致“肠胃复伤”等,均为 饮食不节所致;战乱奔波“形体劳役”造成脾胃损伤,是又一病因;因“喜、怒、忧、悲、恐、思、惊, 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结果也会损伤脾胃,导致内伤疾病的发生。他认为这几种因素是错综复 杂的,而精神因素是内伤脾胃发病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李杲在临证实践中,善用补上、中、下三 焦元气而以补脾胃为主的原则,分别釆取“调理脾胃”、“升举清阳”为主的治法,故被后世称为 “补土派”。李杲学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他重视了胃阳而忽视了胃阴,同时也未把许多大疫与 脾胃损伤导致的诸病完全区别开来,因此在治法上也有一定的偏执。

朱震亨,字彦修,元代婺州义乌人。因“先生所居曰丹溪,学者遵之……故因其地称之曰丹 溪先生”。朱震亨的学术思想是在《内经》的“少火”、“壮火”基础上,充分研究了各家学说有关 “壮火”的见解,侧重了内在火热的病机探讨,创造性地阐明了相火有常有变的规律《格致余 论》在“相火论”的基础上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朱氏认为相火之常为生理,所谓“人 非此火不能生”;相火之变为病理,“其害甚大,其变甚速,其势甚彰,其死甚暴”(《金匮钩玄》)。 他认为相火之动是永恒的,但正常的动属“生”为生理;异常的动属“贼”为病理,这即为相火的 两重性。这一理论补充了刘完素的“火热论”,也发展了李杲的“阴火”说;朱氏还联系人体的 精血难成易亏,加之“情欲无涯”,相火易于妄动的特点,因此得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结论。 临证中朱氏认为只凭滋阴降火不能完全解决“相火妄动”而致病的问题,因此他提出“收心养 性”“以防此火之动于妄也”.同时强调了节制食欲、“色欲”的重要性,“固纵口味”会“为口 伤身”,“殉情纵欲”会亏阴精。因此他认为治病以“保养金水二脏”为要,因朱氏治病以滋阴 降火为主,后世称其为“滋阴派”。

“金元四大家”引起的学术争鸣改变了以往“泥古不化”的保守局面,活跃了当时的中医理 论研究气氛,开创了医学发展的新局面,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廉方临证传薪录》之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成就和特点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攻邪派,补土派,滋阴派
金寿山医话
温补派
藏品阁|《东垣十书》
中医理论的核心价值的论文---中医学论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