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花雪月款款情 宋词名家缓缓说(系列文章6--10)

风花雪月款款情 宋词名家缓缓说(系列文章6)  

唐宋词里缓缓而吟的才子佳人

(系列文章--转载之六)  

李煜

【派别】南唐派

【文集】《李煜集》

         《南唐二主词》

朝来寒雨晚来风 愁若江水向东流

生于帝王之家,长于深宫之内的风流皇帝李煜以填词著称于世,为后世留下了一篇篇的脍炙人口、横绝孤势的词作。后主历来为众家所称颂,被冠以"词帝"的称号,想来也算是当仁不让的。前可追一代大诗人屈原,后可与两宋诸词人媲美,毫不逊色。

后主多才多艺,才识过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记载:曾经见过后主所画的林石、飞鸟,远非一般画工可比拟,技艺高明出人意料。金陵王相家藏有他所作的《杂禽花木》,李忠武家藏有他的《竹枝图》,都称为稀世珍宝。可惜这些作品今已散佚,不然我们就可以一睹后主书画的出神入化之妙。

李煜为中主李璟第六子,行事颇似当年曹子建。一心钻研古籍,以诗书自娱,从来都不过问朝政之事,本不该承袭王位。前太子冀是一个心胸狭窄且极好猜忌之人,对诸兄弟防范甚谨,不料中途死去。李璟非常喜欢这个很有天赋,文采很似他的六子李煜,于是就立为太子,才有了李煜登基的机会。后主为人轻放,在未即帝位之前就遭到了诸臣子的不满,中间受到了太傅钟谟等人的劝阻。后李璟南巡洪都郡(今南昌市),李煜留守金陵。不料李璟在洪都时发生变故病殁,也就在这一年李煜登上了王位。

治国与李璟当年相似,后主对待群臣皆能礼遇,倾奉中朝,惟恐不及。又为一性情中人,犹看重情义。据《江南别录》中记载:周后患病的时候,后主朝夕侍奉在床前,药非得经过他亲口尝过才可喂给周后服下。并且,在床前衣不解带的日子竟然长达数月之久,后主一片赤心已见矣。相传在此期间,后主和后来的小周后也有过小插曲,此为后话。后主教育子女甚严,据《玉壶清话》记载:后主幼子仲宣少时敏慧特异,眉目神采若画,很像他祖父当年容貌。三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孝经》和古杂文。如此神童,令人咋舌。后主常将仲宣抱在膝盖上教他识字念书,仲宣学会数万言。真可谓教子有方,今人也应该学习一番。

后主生性风流,好风花雪月,这点很像后代北宋那个亡国之君宋徽宗。《清异录》中记载过一件逸事:一次后主微服出巡至一酒楼,碰到一叫张席的僧人也在这里寻欢买醉。后主认为他是不速之客,意欲离开。忽听到那僧人行酒令讴吟弹唱,技艺高超,遂留下来观赏。后主醉后在墙壁上挥毫写下“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住持风流教法”,然后徐徐而出。僧妓不知后主何许人也,只觉得此人明俊蕴籍,甚爱慕之。后来,后主将此事告以一密臣,不料此密臣比较八卦,将此事又告诉了其他人。这个密臣就是后来间接害死后主的徐铉。

自古便有诗谶一说,宋祁作《落花》诗:“香随蜂蜜尽,红入燕泥干”,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后主也作过一首《落花》诗:“莺狂应有限,蝶舞已无多”,未过多久便遭亡国之恨。虽然不应该相信这个,但后事同前诗相照,倒真的如“谶语”,不由人不信。

南唐国亡,后主便做了俘虏,被宋太祖封为“违命侯”。被俘的生活让后主尝尽了人世的冷暖,词风也为此一变。相传宋太祖还是挺赏识后主的,一次太祖宴请后主,席间谈到后主曾好作词,就问可否举出平生最得意之句。后主沉吟了半晌,以先前所作之诗《咏扇》“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对之。太祖说:“满怀之风该是有多少呢?” 又赞后主“好一个翰林学士”。

李煜性嗜酒,常借酒消愁,日饮三石尚不够。真可谓自古文人都与酒有着难以解脱的联系。

李煜的词作,以南唐的灭亡为界,具有明显的前后分期。前期的作品多写花前月下、莺歌燕舞之类的绮丽之篇,一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姿态。及至成为王亡国之君、阶下之囚时,后主深陷对故国往事的日夜思念,词作写尽了亡国之后的哀怨与凄凉,却是识尽愁滋味,感怀身世,字字感伤,句句啼血。看一首前期词作《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据《尧山堂外记》卷四十一记载,后主宫中从来都不点蜡烛,每到夜晚就会悬起一颗大宝珠,照得一室光亮如同白昼。溶溶月夜之中,嫔娥翩翩而舞,奏着周后谱定的《霓裳羽衣舞》。一个个肌肤胜雪的美姬,一遍遍不知疲倦的歌舞。后主如醉如痴地欣赏着舞曲,一边在慢慢地酝酿着新词,曲终人散,兴犹未尽,乘着骏马踏着月夜的清辉缓缓而归。前面提到李煜在侍候周后时发生过一的段故事,反映在以下一首词中。其风格旖旎香艳与上一篇极为相似,即后主的名篇《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人说此词即为小周后所作,记载两人偷相约会的经过。小周后是因为姐姐生病而进宫来服侍的,不料同后主两人一见钟情,引出这段风流韵事来。良宵淡月、薄雾萦回之时,一个娇嫩如花的女子,双手提着金缕鞋,罗袜掉在了地上,娇喘吁吁地越过长廊,来到画堂东楼与心上人相见。待回过神来,不觉已是香汗淋漓。偎在心爱之人的身上,微微地颤抖着,可能还因为是很羞涩的缘故。朱淑贞有词云:“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而这位小周后却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子,单纯而可爱。虽然是幽会之作,但是情感却是那么的直率真挚,让世人无端地喜爱。

在亡国之后,李煜的词风失去了那种缠绵悱恻、温情脉脉。取而代之的,是不尽的悲怨及对故国的眷念。试看其《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风苼休向泪时欢,肠断更无疑。

起句便是恨,后主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的慰藉。故国已亡,宠姬见夺,魂牵梦绕,往事如烟。记忆中是风光无限,带着佳人,上苑游玩之时,车如流水、宝驹如龙。唐人苏颋有诗云:“车如流水马如龙,仙史高台十二重”,春花正艳,月色正浓。而往事不堪回首,后主却恨极了这一切。每想到这些,让自己更加神伤。后人张炎的“怕见飞花,怕听鹃啼”,该与后主是同感吧。

第二篇更是断肠之怨,寥寥几句,即滴尽了清苦之泪。被俘后朝朝夕夕只能以泪洗面,满腔的心事无处诉说。此时的后主怕提旧事,怕听细乐,一个人怎生得黑呢。想起了岳飞《小重山》中的句子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找不到能倾听他心声之人,那份孤寂,那份凄凉,生不如死。

作为俘虏,后主的一颗心极为敏感。见到流水,见到落花,都会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不禁潸然泪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言:“后主之词,以血书著也。”试看其《乌夜啼》二首: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新月初升,独自踏上西楼。淡眉紧蹙,桐阴深锁。剪不断的烦愁萦绕在心,挥之不去。使得他见到任何事物都觉得索然无味。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下篇写林花飞谢,佳人远去,时间是那么地匆匆。最令后主忍受不了的,是那朝来寒雨夜起风的天气。那美人之泪,尽付与愁苦之醉,凄婉动人。结句述自己的愁恨,就像日夜东流之水无停歇之时,又起大手笔。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言:“后主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词借伤春为喻,恨风雨之催花,犹逆臣之误国”,此话不无道理。

宋太祖死后,太宗即位。后主能得到的自由更加有限了。《默记》中记载:徐铉见过后主后,太宗问徐铉和后主所言何事,徐铉具以相告,太宗由此忌恨之,并在此时就起了杀机。另据《唐余记转》:在七夕后主生日这天,后主作了一首《虞美人》,并招来旧日残存的伶人歌女演奏,歌声响彻了整个宫廷。太宗听其歌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龙颜大怒。于是,命楚王元佐等人以毒酒赐之。后主饮后中“牵机药”毒,痛苦而死。看看后主给我们留下的这首千古遗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篇浅显易懂,却字字摄人心魄。一曲《虞美人》,唱尽了李煜终生的悲怨愤很,他终于把自己的心事公之于世,不再是无言独上西楼。一个人如果连死都不怕,断然是无所畏惧了。一曲《虞美人》,写尽了他悲怆郁闷的迸发,写尽了他对“雕栏玉砌”“春花秋月”“故国往事”的眷恋,写尽了他对小楼朱颜不再,愁如江水奔泻的感悟。“问君能有几多愁……”一句千古绝唱,为他那起伏屈辱的人生抹上了一层血样的光彩。李煜因这首《虞美人》遭到猜忌而被鸩杀,秦少游曾在贬官郴州时,写出“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名句,不久便于世长辞。文人的结局何其相似?

在李煜死后,宋太祖封他为“太师”、“吴王”。这种假惺惺的行径,让后世文人、有识之人都为之不齿。这是因为他出于猜忌、利用强权,谋杀了一个身无复国之能、手无缚鸡之力的战俘,戕害了一位历史上罕见的文学天才,其罪孽深重,没有人轻易会去原谅他。

后人对李煜的词作钦叹不已。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言:“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又言:“李后主虽拙与治国,在词中却不失为南大王。” 谭献在《词辩》中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稿,其高无匹。”对其评语之高实属少见。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言;“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故其妙处,透彻玲珑。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司空图在《诗品》中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些都是对后主李煜词作的最好的诠释。

孤冷凄清的后主在北国之地度过了他第四十二个春秋,死于异乡。中国诗词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瞬时划落天际……  

【小传】: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宋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幽禁,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两年后被鸩杀。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书法自创金错刀、摄襟书和拨镫书三体。善画山水、墨竹、翎毛,皆清爽不俗,别为一格。又通晓音律,精别雅郑,尝自度《念家山曲破》、《振金铃曲破》等曲,又曾与昭惠周后审订《霓裳羽衣曲》残谱。兼富于藏书,精于鉴赏,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

  

风花雪月款款情 宋词名家缓缓说(系列文章7)  

唐宋词里缓缓而吟的才子佳人

(系列文章--转载之七) 

欧阳炯

【派别】花间派

【文著】《花间词序》

树底纤纤抬素手  水远山高看不足

诗仙李白在游西蜀之时发出了“蜀道难,难以上青天”的谓然长叹。正在这山岭陡峻之地,在五代时有一批最活跃的才子词人云集于此。蜀地在唐时极其富庶,在当时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州即今日的四川成都。唐代诗人徐凝诗句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想来那另外的一分就在这益州了。

益州,自古乃繁华之地。三国时刘皇叔以此为根据地进而图谋天下,遂成三国鼎力之势。韦庄在词作《菩萨蛮》中以极尽华丽之词赞赏西蜀江南之地,大家应当还记得他的一句词“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花间派词人欧阳炯就生于此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之地。因蜀地与外界难于交通,所以这里一向世事和平,人民安居乐业。炯的一生亦仕途顺畅,没有受到过重大的挫折。这与大词人晏殊的生平极其相似。官高至相,生活无忧,权高位尊,闲暇之时便填些小词,多作艳语,描写儿女相思,花前月下之情。吴任臣在《十国春秋》中,说他作词颇多,亦时时被人称道,一首《渔子歌》更是被词家所唱和。由此看来,虽然炯词甚香艳,但还是受到很多人欢迎。

欧阳炯曾被人称作“五鬼”之一。这个称号叫得颇为怪异,此人便是元朝作《牡丹亭》的汤显祖。倒不是说称炯为“鬼”有贬低之意,只是觉得炯的作品与这个鬼字不太相符。唐人李贺被称为“诗鬼”是让人心悦诚服的,盖因他的诗风充满鬼气。另外与欧阳炯相对的四鬼分别是毛文锡、鹿虔、韩琮、阎远。他们都属于花间派词人,但在现存的《花间词集》中已经找不到韩琮的词作,估计是在后来散佚了。

欧阳炯为一多才多艺之士。《续资治通鉴长篇》中记载:炯“性坦率,无检束,雅善长笛”。可见这位才子不但才华了得而且很有个性,这点和中唐的韩愈颇为相仿。虽然有人不太喜欢韩愈的诗文,总感觉审美感觉差了点,但对于他那一身凛然浩气,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都很是钦佩。欧阳炯官高资厚,但他依然过着极其俭素的生活,此举对他的人物形象美化不少。

欧阳炯善于奏曲的名声远扬,一直传到了降主宋太祖的耳中。太祖便传欧阳炯至宫廷大殿中吹笛奏乐。炯不知是计,遂欣然而往。御史中丞刘温叟急叩殿门谏曰,作为人臣不便作伶人之事。太祖笑着说,:“先前听说蜀后主孟昶沉迷于声乐之中,欧阳炯作为一朝丞相,自身尚且也作伶人之乐,岂有不亡国之理?”太祖自此之后便不再重用欧阳炯。炯一身的才艺却给自己带来了祸患,真应了那句“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

欧阳炯是花间词派中的一位重要词人,他为赵崇柞编撰的《花间词》而作的一篇《花间词序》写得极有气势,千古传诵。炯甚是追慕温庭筠,其词风受飞卿的影响也很深,但是又是有着自家的特点。况周颐在《历代词家考略》中言:“炯词艳而质,质而俞艳,行间句里,却有清气往来。” 在艳质中有清气回荡自又是一番新境,所以后世人读炯词,淫却不伤。

大抵词人都有这样感觉,愁苦之音易好,欢愉之词难工。欧阳炯词婉约轻和,一派世事清明,乾坤两好境界,也足见其功力不凡。

炯负有才名,但对今人来讲其词流传并不是很广,几乎遭人遗忘了。选其名篇来讲,为其正名。试看二首《南乡子》:

  洞口谁家,木兰船系木兰家。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吹风相对语。

  路如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炯词多作艳语,但上两阙所描弄的却是水乡船浦,陌上人家,写尽炎方风物。炯词被评有清气,这《南乡子》两首便是证明。上首兰舟短棹,花系樯桅,泊于渡口。然后见得几红颜女子引舟而去,畅游南浦。春风湖面,还听得见她们的莺歌燕语,而湖面的皱波中,一艘画舫逶迤而行,蜀地的江南风光,在这水中盛满了柔情。晏殊的一首《清平乐》写道:“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凝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同样是天真烂漫的女子,同样是欢天喜地几声言语,使人觉得满世界都是清新,一样的静好。

下一首从水浦上移到南中路,桄榔叶郁郁地生长着,色泽深沉。而旁边的蓼花却独独地开得红艳似火,如女儿家的情思,藏于幽深之中,雨后是一个好光景。小山有词云:“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飞卿有诗句云:“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天明气清,一切都朗然,浦埠两岸的人家都忙着收红豆之果。红豆象征着多情的江南,温婉而意深。王维作《相思》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树下,只见那纤纤的素手,个个是那样含露浅笑,凝眸采摘着树上的红豆果,那采豆女子,亦如江南水侧畔浣沙或采莲女子,满身也是带着一袭的清气。

欧阳炯作艳词,也有着无尽的清丽,在他的词里两者仿佛便不成了矛盾。蜀后主孟昶是喜歌词之人,自身也有一手好文笔。他善工声曲,作词便有“冰肌玉骨,清凉无汗”。如此香艳,对他的臣子岂能无有影响?所以,作艳词在花间派词人中蔚然成风。一来投后主所好,为仕途升进努力;二来仿佛在后蜀文坛的都是如此词风,否则肯定不被看重。如诗至南朝之时尽是宫体之裁,作儿女之语,境界自然放小。欧阳炯似乎是有过之而不及,几首《浣溪沙》颇受后人诟病。试看其一首:

  落絮残莺半日天,玉柔花醉只思眠,惹窗映竹满炉烟。

  独掩画屏愁不语,斜欹瑶枕髻鬟偏,此时心在阿谁边?

落花飞絮,纷纷飘洒良久,窗外有黄莺啼叫,美人慵倦,一幅困酣娇眼的样子。玉柔花醉,四字极其妍丽,好像浑然天成。(欧阳炯的另一首《浣溪沙》: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着更相宜。宛风如舞透香肌。独坐含嚬吹凤竹,园中缓步折花枝。有情无力泥人时。此则更领略这玉柔花醉之妙。)再回到上篇来看:帘外,是几缕纤细的翠竹;屋内,有香炉的青烟袅袅。(想起才子唐伯虎所画的《海棠春睡图》)尽是闺中之色,却也不见得是如何的妍艳,只是将一些精美物象的连缀,人在画中。接着则道出了美人惆怅的心事,原来是独自一人,独掩画屏、万分孤独。寂寞之中,默默无语。掩起画屏,不让别人看见她的愁思。愁为何物呢?原来是在朝暮中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弄得茶饭不香,连女孩子的日常梳妆打扮都倦怠了,斜倚在青花枕上,鬓发散乱,也是不顾。在这里见了一个女子的风韵,出神地看着窗外,刻骨地思慕着。其实这样的词作在易安的词中也是很常见,如“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温庭筠《菩萨蛮》一阙更是神似:“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 两词极有相通之处。

欧阳炯词《浣溪沙》极是秾艳。导致近代大部分词评家对这几首都不作评笺,实在让人诧异。就如上篇,感情真挚而少作淫语,闺中之景,相思之语,清丽淡雅,应是上乘之作。

古人感谓时世,托古寓今,多作咏怀之言。后蜀在五代之时已是岌岌可危,欧阳炯作为朝中重臣对此事当然是忧心忡忡。炯作金陵怀古词《江城子》一阙,大有慰藉于己之意。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自古金陵怀古的句子比比皆是。六朝之都,承载了太多的繁华旧梦。李白有《苏台览古》诗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大约欧阳炯从太白那里借得了几丝灵感,但炯词亦非平庸之作。炯词绝大部分是“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之作,这首咏古词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所以倍受人喜欢。

晚日应是有夕阳余晖的时辰,金辉霞映中的金陵古城,定是万分的肃穆。大江东去,潮平岸阔,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江堤两岸,春草丛生,一片生机勃勃。流水无情,实在是写历史的无情,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兴衰由天,六朝的繁华随着流水,都付与那汹涌的波涛之声。王安石有“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碧。” 历史的兴衰成败,不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姑苏并非金陵之地,而是苏州城。乃春秋时吴王夫差与越女西施醉生梦死而终亡国之所。西子镜,照见了吴国灭亡的过程。人如镜,对吴人来讲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欧阳炯在这里言西子镜,照江城,似乎更有深一层的旨意。大约是在提醒他的后蜀君王孟昶,不要重蹈吴王夫差的旧辙。前车之覆,后车实可鉴。但后蜀还是被宋所灭。历史是无情的,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欧阳炯词“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被况周颐称“艳词以来殆莫艳于此矣”。 对其为香艳词人似乎已成定论,是况的一语之功,其实不尽然。如他刻画炎方风物的纤丽,咏古怀今的蕴藉,也是各有千秋。对一个人的评价,不能单以一文概之。纵观其词,不难发现欧阳炯有着才士的潇洒、如水的柔情、处世的耿直、为人的淡索等多元特征。所以务必要还这位词人一个本来之面目。  

【小传】:

欧阳炯,(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风花雪月款款情 宋词名家缓缓说(系列文章8)  

唐宋词里缓缓而吟的才子佳人

(系列文章--转载之八) 

王禹偁

  【派别】雅正派

  【文集】《小畜集》

  平生诗句是风水  谪宦方知是胜游

宋朝的文坛如同一幅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卷,宋词是画卷中那抹最靓丽的色彩。不仅有着长河大漠塞北的粗豪;也有着烟雨杏花江南的明丽。涤荡过南唐花间的稠艳,宋词渐渐地就有了风骨。

在这画卷中,首先见到的一位才子便是王禹偁。他有着很多称号:是北宋政治改革的先驱;是宋代诗文变革的旗手;是廉洁刚正的清官;更是一位横空出世的词人。

王禹偁生于山东巨野,自称为鲁人,寒素之家。鲁地是大圣人孔子的故乡,故儒学在王禹偁的学问体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偁家以磨麦为生,所以偁又被成为“磨家儿”。正是这样一位农家子弟,经过自己的勤学钻研,日后终成为一大方家。偁九岁时即能文,亦堪称神童。

当王禹偁还是稚童之时,已遍览了白居易元稹的《长庆集》。及到总角之年,在乡里的私塾就学,每天除了接受经书教诲外,自己格外喜欢探索律诗,十几岁年龄,便写得一手好文章。后来,王禹偁贬官到商州,曾追忆自己少年勤学的往事而赋诗云:“偶叹劳生事,因思志学时。读书方睹奥,下笔便搜奇。”可见古人做学问者,正是因为踏实刻苦,方才有得一番成就。

毕士安之曾孙毕仲游所撰的《丞相文简公行状》中,记载过王禹偁这样逸事:少年时的王禹偁,因为家贫而承担家庭生计的重担,年纪轻轻,为人处世却是非常到位。数次被推荐到济州团练的官府中商讨事务。时任团练推官的毕士安曾问偁是否会读书识字,偁如实相告在塾中读书。毕士安见其器宇不凡、处事有方,遂有爱慕之意。便问:“若让你舍弃家中磨坊之事从我学习如何?” 王禹偁非常欣喜地应允了。于是偁便留在官府中读书习文。数年下来,积累了满腹的诗书,但是才华并不外露。

一次毕士安陪着济州太守在后园中吃酒宴,偁也在跟随之列。为了助酒兴,太守出了一联“鹦鹉能言争似凤”,然后向众贵宾征求下联。当时来者尽是济州的文人显贵,但却没有一联能合太守心意。太守离去之后,毕士安命人将太守之联书在后园的墙壁上。王禹偁观后,心成一佳联,便悄悄地写在了壁上,“蜘蛛虽巧不如蚕”。毕士安看后大惊,忙整顿衣衫,以宾客之礼接见这位才学青年,并称他有"经纶之才" 。从此,王禹偁声名鹊起,名噪当时。

王禹偁为人耿直,能直言,仕途却极其坎坷。由于敢谏,“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因而遭到权贵和一些同僚的忌恨,三次无辜被贬。淳化二年,庐州有一颇有权势的尼姑名叫道安,诬陷有名的学者徐铉与甥妻姜氏通奸,此姜氏便是道安的嫂子。此时王禹偁在大理寺任职,便秉公为学者徐铉洗冤,并据实追究道安的告奸不实之罪。但最终王禹偁却被莫明其妙地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并不得签书公事,权力被架空。

后来王禹偁作《三黜赋》明志:

“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兮。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

一个士大夫的凛然气节顿跃纸上。他那坚韧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为后世士人竖立了一个榜样。

王禹偁是变法的先驱。端拱元年,宋太宗下诏求真言,偁在上书《端拱箴》中请求重视农业生产;节约财政开支;任用贤能官吏;抑制豪强兼并。太宗病殁,真宗及位,又下诏求真言。偁再次应诏上疏,恳请真宗“治之在新,救之在速”,并提出五项政治主张。但如同后来稼轩面对南宋的江山飘摇,上疏《美芹十论》一样,都没有被皇帝采纳。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时,庆历新政中的很多主张,采纳的就是王禹偁当年上疏的内容。悲事,亦是幸事。

王禹偁是北宋初期倡导诗文革新的重要人物之一。王禹偁同柳开关系甚好,同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之先驱。他主张“革弊复古”, 自以为“文以传道明心”。提倡“ 韩柳文章李杜诗”, 平生推崇韩愈的古文,但在取其精华的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的特色,行文明丽清新。也效法白居易,其诗文风格简雅古淡,质朴平易;语言浅切明朗,清新自然;内容富有强烈的现实性。偁的诗文一扫唐末五代时的纤弱之风,也没有柳开等宋初作家的奇僻艰涩。宋初诗坛“王黄州主盟一时”,堪称宋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人品文章于后世影响深远,欧阳修称“想公风采常如在,顾我文章不足论”,苏轼称其“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

王禹偁一生的文学形式多样,各有建树。全宋词中存其词一首《点绛唇》,极其清新可人。在词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蒸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事凝睇,谁会凭栏意。

《点绛唇·雨恨云愁》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全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目,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竹林纪事》评此词云:“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

云雨无情,此处却无端生出愁恨来,似是无道理之言,却是词人此时内心的写照。景色与心情无关,江南依旧是一片山明水秀的佳丽之地。南朝谢眺在《入朝曲》中写道:“江南佳丽处,金陵帝王州” 繁华不可胜数。词人用依旧两字,不是仅承旧说,实在还透露出了心中那种无可奈何的哀情。一片烟雨朦胧的江南水村渔市,却见得一缕淡淡的孤烟袅袅升起。虽没有“大漠孤烟直”那般雄阔,却充满了江南温润的柔情。接着写仰望苍穹,看见那天际中的鸿雁在振翅高飞。但此时的王禹偁却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县,空有一腔抱负却是无施展之地。看见这蒸鸿阵飞,联想到自己的人生,怎么会不感叹嗟伤?凭栏远眺,天际征鸿,南宋词人辛弃疾《水龙吟》中也写过:“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或是稼轩得王禹偁用景之妙?但偁词更涵蓄一些。“独自莫倚栏,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 此时,也许偁的心中升起的是一种浓浓的凄凉。

此词在秾丽的氛围中以清丽取胜,在狭窄的意境中以开阔见长,在宋初的词中难得一见。后许多词家都有模仿这首词的痕迹。王奕清在《历代词话》中称赞此词极是“清丽可爱”。应说是为有宋一代的词风做了一个很好的奠基。

这种清爽的文气在其诗篇中也有体现,像唐时的山水诗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引其一首七律《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性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帐?村桥原树似吾乡。

读来便觉得有一股浓郁的乡村气息迎面扑来。山野里的风光是如此让人迷醉。此是王禹偁因徐铉案而被贬商州时所作。词人信马而游,穿过野菊夹道的山径,马蹄生香,兴致正浓,方时泉水淙淙,斜晖脉脉。人马徜徉在群山万壑之间,数峰无语,独自吟诗,忽生惆怅。或许是想起了“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青峰”之句。词人旅途思乡之情油然而起,虽百感交集,但看到那如画的美景:“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由不得感叹:“村桥原树似吾乡。” 黄菊与清峰,斜阳与落叶,应是别致初秋景色。回头看见村庄里的小桥,看见原野上的大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当真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了。

王禹偁第三次是被贬至黄州。后来大文豪苏东坡也因乌台诗案被贬往此地。王禹偁在知黄州任内,政绩显著。他看到监狱里的犯人,时有患病,互相传染,有的甚至因此死去,便起怜悯之心。他向朝廷提出建议,在各路设置病囚院,以使囚犯病后能及时得到医治,此言被朝廷采纳。王禹偁廉政爱民,造福一方,为黄州人民所拥戴。

《梦溪笔谈》中记载有王禹偁这样一则逸事:王禹偁知黄州,一次梦见两只老虎深夜进入郡城中打斗,其中一只败而死去,身子被吃掉将近一半;偁又听到夜半许多鸡在啼叫,即将此事告诉司天官。司天官占卜说长官您将会有灾难降临。就在这年春天,王禹偁奉命往蕲州任知县。此时的偁已是年老衰迈,且患着重病,直行到四月才至任所。表谢圣恩写了一联:

宣室鬼神之问,绝望生还;

茂陵封禅之书,付之身后。

此联又似是诗谶,皇上看了便问:“禹偁其亡乎?”果真不到一个月,王禹偁死于蕲州。

虽然王禹偁一生仕途不顺,但他对北宋历史的影响,当算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为宋朝文学的繁盛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传】王禹偁,北宋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曾任主簿、知县、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礼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等职。王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曾上《端拱箴》、《御戎十策》等,提出重农耕节财用,任贤能抑豪强,谨边防减冗兵等利国利民之策,为此屡遭贬斥。自编《小畜集》30卷,有《四部丛刊》本。另有王汾裒辑《小畜外集》,有清光绪年间孙星华刻本。共存诗580余首。

风花雪月款款情 宋词名家缓缓说(系列文章9)  

唐宋词里缓缓而吟的才子佳人

(系列文章--转载之九) 

潘 阆

  【派别】雅正派

  【文集】《逍遥集》

倚天大笑无所惧  平生才气如天高

太宗至道元年(995)召对,赐进士第,授四门国子博士。后以“狂妄”罪名被斥,飘泊江湖,以卖药为生。真宗时释其罪,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参军。与寇准、王禹偁、林逋等交游唱和。尝往来于苏杭,现存词几乎皆是歌咏杭州西湖景色,颇具浪漫色彩,笔调清新,多有佳句,其中以《酒泉子》(一)、(二)、(三)为最著名。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眀时。在盛世中奏响的悲歌尤让人动怀。潘阆就属于这样一个不幸之人。空有一身的才气却是落寞终生。

潘阆早年混迹于京师,靠卖药为生。并参与了当朝宰相卢多逊策划的拥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秦王赵廷美一案。后来太宗即位,追究此事,下令缉捕当年与此事有关之人。潘阆被迫隐姓埋名,藏于中条山为僧。其非常要好的朋友许洞秘密赠诗于他:“潘逍遥,平生志意如天高。仰天大笑无所惧,天公嗔尔口呶呶。罚教临老投补衲,归中条。我愿中条山神镇长在,驱雷逐电依前赶出这老怪。”

潘阆游戏人生,行为狂妄放荡不羁,与柳开、钱易等人关系甚好。潘阆在为僧途中题诗于钟楼上言:“散拽禅师来蹴踘,乱拖游女上秋千。”被寺僧所怀疑,不得不离开中条山寺。据《宋史》记载,离开山寺后的潘阆时来运转,受到宦官王继恩的赏识并向上举荐。太宗召见于崇政殿,见其才华了得,赐予“进士及第”的出身,并授国子四门助教。但潘阆天生不是一个本分之人,不思悔改。在任期间作词《扫市舞》云:“出砒霜,价钱可。赢得拨灰兼弄火。畅杀我。” 词中狂放的行径为当时士人所不容,太宗怒而追还诏书削去潘阆一切职务,终生不用。这种事情在整个宋朝也是极其罕见,实在是个人孤傲而致。

虽然当时士人都看不起潘阆,但后人对其评价很高。黄静之在《酒泉子》词跋中云:“潘阆,谪仙人也,放怀湖山,随意吟咏。词翰飘洒,非俗子可仰望。”

这里将潘阆同李太白等评,可见后人对其敬慕程度之深,只是时人不了解他罢了。就像庄子一样,宁愿卖履曳尾于途中终不愿为君王所谋,大抵才气非凡的圣人都会心比天高,于平常人所不能容,难免会有悲剧产生。

从潘阆字逍遥中,可探得此人必是极为风趣,事实也正是如此。有逍遥才会有长乐,这是潘阆的处世之道。潘阆和宋初的古文大家柳开有过一件逸事,据宋文莹《续湘山野录》记载:端拱年间,柳开外任全州知州,途经扬州。刚好潘阆此时亦在此地。两人素有交情,故人远来,潘阆自当要迎送一番。两人到得一馆驿,却见是门窗紧闭,阴气森人,十分诡秘。随行的一吏言:“凡宿者多不自在,无人住已数十年。” 柳开听后也不害怕,反而是来了精神。自言:“吾文章可以惊鬼神,胆气可以讋夷夏,有何畏哉?”当下便命仆人打扫一番,住了进去。潘阆暗下寻思,岂有人不怕鬼神的道理,于是假托自己有事情要先走,留柳开独宿此处。

潘阆出门的时候悄悄地告诉驿吏:“柳公,我之故人,常轻言自炫,今作戏怖渠,无致讶也。”当夜潘阆寻来,“以黛染身,衣豹文犊鼻,吐兽牙,被发执巨棰,由外垣而入,据厅脊俯视堂庑。” 此时月色初霁,那柳开正曳剑循阶而行。忽听见头顶上一声呵斥,似如鬼魅,不禁胆颤心惊。抬头便见一怪物伏于梁上,正要仔细辨认,不觉那怪物又是一声呵斥,柳开顿时骇得面无血色。对那物道:“某假道赴任,暂憩此馆,非意干忤,幸赐恕之。”潘阆于是细数柳开生平幽隐不法之事,厉声曰:“阴府以汝积戾如此,俾吾持符追摄,便须急行。”那柳开惊得魂飞魄散,急忙下地祈求言:“事诚有之,其如官序未达,家事未了,倘垂恩庇,诚有厚报。” 言毕再拜,继之又泣。阆徐曰:“汝识吾否?” 柳曰:“尘土下士,不识圣者。”阆曰:“只我便是潘阆也。” 柳开顿从地起,紧握手中之剑,呼潘阆快从梁上下来。潘阆深知柳开平素脾气暴躁,急忙趁机逃遁而去。虽然此事在正史中都不见记载,杜撰的成分很高,却是很好的讲述了潘阆这个人的性格,有着顽童之心,亦是真性情也。

潘阆素负才名,造语寒苦清奇。现存词有《酒泉子》十首,大都描绘杭州的风物之美及出游之乐。不过对这十首《酒泉子》词牌似乎有些疑问。《湘山野录》中言:“潘阆自度曲,因忆西湖诸胜,故名《忆余杭》,《词综》《词律》将之俱作《酒泉子》误。”不过这点存疑并不影响我们欣赏他的词作,试看其十首《酒泉子》之二: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此篇是潘阆回忆往昔钱塘观潮之作。描写钱塘江潮,气势宏大,惊心动魄,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堪称古今“潮诗第一”;诗中的弄潮儿形象激励人勇往直前,充满了力度,极其令人振奋。

这首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江潮涌的壮美风光。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上片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下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对于观潮之事,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这样记载:“临安风俗(宋时杭州称作临安),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繁盛,二十则稀稍矣。” 观潮之胜景,非亲历不可。据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执十面大彩旗,争先鼓勇,潮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略不沾湿,以此夸能。”另据《元和志》中云:“钱江潮,高至数丈。八月十八日数百里。士女共观。舟人渔子,溯涛触浪,谓之弄潮。”

潘滞游杭州,怎有不游西子湖之理。西子湖自古以来便是温柔之乡、风月之地。试看其他两首《酒泉子》:

  长忆西湖,湖上春来无限景。吴姬个个是神仙。竞泛木兰船。

  楼台簇簇疑蓬岛。野人只合其中老。别来已是二十年。东望眼将穿。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潘浪一别西湖胜景就是二十年,此时已是须发皆白,一颗苍老之心惟对年轻时游历过的江南西湖之地眷念不已。他依据自己的回忆将西湖秀美的景致一一再现。“湖上春来无限景”,大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之奇。那宛若仙子的吴越女子,在桂棹兰舟上泛游湖中,远处重山掩映中的楼阁,如同烟雾中的蓬莱仙岛。朦胧中好似人在画中游,该是一幅多美的山水画图。韦庄《菩萨蛮》中云:“游人只合江南老”,潘阆也言:“野人只和其中老”,在这里,“野人”大约是表明自己不受拘束、淡泊世事之意。看来江南的确是花繁柳绿之地、温柔富贵之乡。不然,我们的这位逍遥浪子也不会为之望眼欲穿,让我们读了也不觉生了几分怜意。

下首即俱叙西湖风物。词人凭楼远眺,见那散泊于湖中的舟子渔人,心中不免羡慕一番。有水岂能无舟呢,欧阳修《采桑子》里云:“短棹轻舟西湖好,绿水逶迤。” 有舟则湖亦有了灵性,相得益彰。那隐于秋色中的岛屿,正是清朗眀郁。悠扬的笛声掠过湖面,惊起那宿在水荡中的白鸟,真有“寒塘渡鹤影”之境。慕景思情,词人在浑然间察觉到了秋意的悲凉。白居易有诗云:“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 潘阆极尽相思的,正是他朝暮所忆的烟雨杏花江南之景。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有句云:“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孤山也曾留下过潘阆的足迹。见其《酒泉子》另一首: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将山形容为眉黛后人多效仿之。幼时读台湾作家李乐薇《我的空间楼阁》中一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痔一点” 给我留下深刻的映象。《红楼梦》中宝黛初见时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将黛石同女子闺房之物联系起来,可见这山亦是极其秀美的。潘阆所作的实是前无古人之举。孤山上有寺庙,唐人白居易有诗赞言:“蓬莱宫在水中央”,将孤山寺喻作蓬莱仙宫,大约里面也住着仙人,仙气云绕;宋人林逋有诗赞云:“阴沉画轴林间寺”,言孤山如山水之画,而寺点缀其中,活景如画,这是美的一种极致。潘阆在寺内看 “僧房四面向湖开”,更见到有短棹兰舟在西湖水面如丝般往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此言应是西湖曲院风荷之景,宋人杨万里有诗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芙蓉花香当是香飘十里,屈原在《离骚》中有句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芰即为菱叶。穿上这样的裳衣,果真是香草美人。寺阁檐下铎铃在晚风的吹拂下叮铛作响,王安石有词云:“凭栏十里芰荷香”,王世贞有诗云:“满院风铃语”,湖上各种美景当是应有尽有了。转笔回到现实之中,顿觉污气浊人,由此又是一番惆怅。

潘阆善于描写山光景色,杨湜《古今词话》称:“潘逍遥狂放不羁,往往有出尘之语。” 自制的数首《酒泉子》被后人推崇备至,东坡尤喜之,还亲自手书诸阙于玉堂屏风之上,而时时诵读之。石曼卿寻技艺画工,将之绘之成图而时时赏玩之。得到北宋两文坛巨擘赏识,潘阆之幸也。

【小传】:潘阆,生年不详,卒于1009年。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广陵(江苏扬州)人。太宗至道元年(995)召对,赐进士第,授四门国子博士。后以"狂妄"罪名被斥,飘泊江湖,以卖药为生。真宗时释其罪,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参军。与寇准、王禹偁、林逋等交游唱和。尝往来于苏杭,现存词皆歌咏杭州西湖景色,颇具浪漫色彩,笔调清新,多有佳句。有《逍遥集》,词集《逍遥词》。

 

风花雪月款款情 宋词名家缓缓说(系列文章10)  

唐宋词里缓缓而吟的才子佳人

(系列文章--转载之10)  

钱惟演

  【派别】婉约派

  【文集】《拥旄集》

  瘦玉萧萧伊水头  尽是人间第一流

每在西湖烟柳湖滨道上,看见那钱王祠,总要为这一帝王之家兴叹不已。钱家于西湖也是有功之人。昔时有方士献策于钱公言:“填筑西湖,以建府三台,可使国运长久。”出身于田世渔捕之家的吴越王钱缪,深知无水便无民之理,非但没有采纳此方士的进言,反而大力整治西湖,疏浚湖道,植树造林,从而有了西子湖今天的繁华之景。钱家后来出了一位大文学家即钱惟演。

钱惟演为吴越王钱俶次子,随父降宋,为右神武将军。因博学能文辞,编修《册府元龟》。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工部尚书等职。真宗朝历任直秘阁、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仁宗即位,为枢密使,以同平章事(宰相)的头衔出任许(今河南许昌)、陈(今河南淮阳)等州。为人好趋炎附势,多写歌功颂德的文章献于朝廷以邀恩宠,尤善以联姻手段巴结皇室,攫取权利,为时人所鄙薄。初谥“思”,寓其有过而能追悔自新。宋仁宗庆历年间,由其子诉请,改谥“文僖”。

钱惟演人品虽不足称,但雅好文辞,自称“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词,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家藏书极富,可与秘阁(国家图书馆)相比。曾参与《册府元龟》的编纂,平生著述也较多,《宋史》本传记载有《典懿集》三十卷。又有《金坡遗事》、《奉辰录》等随笔。钱惟演又喜招徕文士,奖掖后进。晚年以枢密使任河南府兼西京(洛阳)留守,欧阳修、梅尧臣等一批青年文士聚集其幕下,诗会文友,颇得其袒护支持。

钱惟演是“西昆体”的骨干诗人,当时与杨亿、刘筠齐名。《西昆酬唱集》辑入其近体诗五十四首。与杨亿、刘筠相比,其诗作虽也学李商隐诗歌之词采妍华,但意象不似杨亿那么繁密,语脉则较为清畅。借用杨亿的话说,是偏于“演绎平畅”的,而非“包蕴密致”的。也许是旧王孙的心理作用,情调上也比较接近唐彦谦诗的“清峭感怆”(《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十四)。

钱惟演深谙权术,官心极重。仁宗皇帝之时官至枢密使,“虽官至将相,阶勋品第一,而终不历中书。” 所以晚年的时候钱惟演遗憾言:“吾平生所不足者,惟不得黄纸压字耳。” 演为人极其趋炎附势,《长编》中记载云:“翰林学士钱惟演,见谓权盛,附丽之,与之姻好。而惟演女弟,实为马军都侯刘美妻,刘美实为刘皇后前夫,刘氏入宫后,以兄妹相称。” 此中“谓”则是宰相丁谓,演见其得势,便将女嫁于谓家,后来丁谓势力衰,又附寇准,朝秦暮楚。钱惟演利用这种姻亲裙带关系,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为自己的仕途铺路。后太后刘氏听政时,演极力与刘太后攀亲。所作的目的即是那平生唯一憾事:中书丞相一职。后来钱惟演势衰被贬,盛度痛斥演“三星之媾,多戚里之家。百两所迎,皆权贵之子。” 钱惟演在此诸事中名节上确是存有污点。

因此,虽然钱惟演雅善文辞、为一好学之人,但其名节却不佳。欧阳修《归田录》记载言: 演公治学甚严,但惟让我不喜的是“如厕则读小词”,厕乃污气浊人之地,岂能有好心境,又怎能体会词之美妙。词之为体如美人,演公如此这番当是有染污香草美人之嫌,且称宋词为小词,大有不敬之意。

钱惟演素喜李义山之句,诗文清丽典雅,后为西昆派宗主。真宗景德元年,杨忆、刘筠、钱惟演奉圣上之命编纂《历代君臣手迹》一书,后定名为《册府元龟》,闲暇之余几人于私阁中诗词唱和,后来杨忆将所唱之词整理编为《西昆酬唱集》,西昆派亦是从此处演化而来。

钱惟演留守西京之时,一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梅尧臣等集于演公幕府。王奕清《历代词话》记载过这样一则逸事:钱惟演宴客后园,一官妓与永叔(欧阳修)后至,诘之。妓以失钗故,钱言“乞得欧阳修推官一词,当即偿汝。”欧阳修遂即席云:

     柳外轻阴池上雨,雨声滴研讨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遍,留待月华生。 燕飞来栖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晶双枕,旁有堕钗横。

此词写人写景各有千秋,极是清丽。钱惟演叹永叔之才,遂赐金钗于妓。欧阳修真乃一风流才子,作一词便才名美眷两相归。关于此种事,大文豪苏东坡也曾有过,杨湜的《古今词话》中记载言:“东坡知杭州,府僚西湖宴集,官妓秀兰浴后倦卧,姗姗来迟。折一枝榴花请罪,东坡乃作词,命秀兰歌之以侑觞”。东坡所作之词即为《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意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得待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宋时文人多有如此侠义柔肠,难怪不少红颜翠袖、风尘才女一生相随。

在《全宋词》中,仅存钱惟演词二首。但一首《玉楼春》足以为其留名: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唯恐浅。

宋黄升在《花庵词选》中言:“此词暮年所作,词极凄婉。”当时朝廷中政局动乱,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崩,钱惟演先前与刘太后攀亲,属于国戚之列。仁宗亲政开始肃清刘氏生前党羽,受到刘太后生前庇护的钱惟演首当其冲,以擅议宗庙罪而贬为崇信军节度使,谪居汉东,远离京师。其子亦受连累而贬官。此词便是作于汉东随州之地。

另据胡仔《苕溪渔隐从话》记载:钱惟演被贬谪汉东之后,作词《玉楼春》,每次饮酒便歌此词来助兴,唱着唱着却不禁潸然泪下。府中有一白发歌妓,乃旧日演父邓王钱俶歌鬟惊鸿,听到钱惟演歌此词便言:“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引绋为送,今相公其将危也。”果真不久钱惟演便死于随州。邓王先前旧曲《木兰花》有句云:“帝乡烟雨锁春愁,故国山川空泪眼。”与演词中句“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极是相似。前人有诗谶之说,这里便是词谶之证么?

此词起篇便是不凡,城上风光一片,莺声鸟语、城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后“红杏尚书”宋祁亦作《玉楼春》一阙词:“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都言的是春日之风波,极为相仿。莺语乱,便可生出“红杏枝头春意闹”之情,春拍岸又可思出东坡句“乱石惊空,惊涛拍岸”之景。但春光正浓时,演公内心却是阑珊一片,“绿杨芳草几时休”。欧公有词云:“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此时演公心情也大相庭径,无计避春。两相对比,虽然都是伤春之语,但演公心中满载仕途失意之惆怅。一伟岸大丈夫,对着绿杨芳草,泪眼愁肠,该是有多少的悲屈?秦少游有词云:“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冯延巳亦有词云:“离愁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都可见演公悲之深,凄之切。

王国维有词句云:“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美人迟暮、朱颜辞镜,恐怕是人世间最为悲切之事。钱惟演人至暮年,必然对自己的一生作一番回顾。混迹官场,宦海沉浮几十载,却也是落得个晚景凄凉,岂不悲乎。    《古诗十九首》有句云:“思君使人老”,钱惟演极尽思慕的是那北方朝廷,徐干《室思》诗云:“郁结令人老”,那郁结在钱惟演心中久不能抹去还是那浮名虚利,一辈子为此就不能释怀。无可奈何之情升起,老之已至,不觉是浊泪纵流。“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此乃全篇警策之句,精华所在。

沈际飞在《草堂诗余正集》言:“芳尊恐浅,正断肠处,情尤真笃。”演公政治上失意,惟有借酒消愁,殊不知借酒消愁愁更愁。宋祁有词句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同是怀春感伤之句,而演公悲得更深。还是冯延巳与其相通,“日日花前常病酒,每到春来,愁怅还依旧。” 暮年中的冯延巳找不到知己,孤冷凄清,大约可与钱惟演同病相怜。用秦少游词句评论此词,大概用得上“飞红万点愁如海”。

名显一世,悲剧的一生,钱惟演是也。  

【小传】:

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俶之子。随父降宋,为右神武将军。因博学能文辞,编修《册府元龟》。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工部尚书等。仁宗时任枢密使,后落职,出为崇信军节度使。能文辞,尤工诗,为西昆诗派领袖之一,与杨亿、刘筠齐名,他们互相唱和之诗辑为《西昆酬唱集》。以辞藻华艳,风格相近,人称"西昆体"。其词仅存两首,格调凄惋。著有《典懿集》及《金坡遗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词的发展(一)
烟月不知人事改
唐宋词欣赏 《一》 虞美人 李煜
如果你不曾读过他的词,那你就错过了最好的宋词!
南唐后主李煜最悲伤的词《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怎么赏析?
感触中国传统文化之十三?唐诗宋词——穿越时空的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