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宽画集

范宽画集

 

 

 

 

[转载]范宽画集
雪山萧寺 扇面


[转载]范宽画集
临流独坐


[转载]范宽画集
秋林飞瀑


[转载]范宽画集
溪山行旅


[转载]范宽画集
雪景寒林


[转载]范宽画集
雪山萧寺

秋林飞瀑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南宋画

踏雪寻梅图轴 故宫博物院,明人画,张伯英误题

 

谿山行旅圖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真迹,神品上上

临流独坐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南宋画

雪景寒林图轴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南宋画,上

雪麓早行图轴 上海博物馆,南宋画,可能为黄怀玉所做

雪山楼阁图轴 波士顿美术馆,北宋画,神品

雪山萧寺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明人画,误题

评北宋画家 范宽

              

评北宋画家 <wbr>范宽 <wbr> <wbr>[摘自《宋画集粹》]

   
               范宽:《临流独坐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宋初北方画派大家之一的范宽,由于其画苍古雄强,遂与李成清旷秀润的画格形成两家宗风,世人谓之“一武一文”。殊不知,范宽虽在画风方面是李成的“敌体”,早年他最先师法的却是李成,还颇得李氏画法之精妙呢!

范宽,本名中正,字仲立,陕西华原人,由于生性宽厚大度,行事又迟缓,故被人称作范宽,本名倒被忽略了。他以模拟李成的画法为始,后来又学荆浩,虽也能达到登堂入室的水平,但因在艺术上未能超越老师,风格上只能蹈袭前人窠臼,使他深为抱憾。经过长期殚精竭虑,他终于豁然自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当他意识到前人的画法都是从观察自然中体会得来之后,便舍弃一切旧习,赴终南山和太华山作为隐居之地,一年四季从早到晚地观察自然,描摹自然。他认真地研究山石的结构与肌理,察看山峦在不同季节和时辰中所显现的各种风貌,终于罗丘壑于胸中,写山川于笔端,在艺术上冲破前人的藩篱,形成了有自我风格的一家。

他的画有两种特色——一是能写山之风骨。所画的关陕山岭,皆峭拔浑厚,具有荆浩、关仝北方派的那种巍峨雄杰气势。二是使笔拙缓、用墨浓重、皴法较繁,善写逼人之近势,有“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之称,因此与李成“近视如千里之远”的画法各异其趣。

范宽的画,以“雄杰”见长,但也以“雄杰”见短。“范宽势虽雄杰,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米芾在《画史》中的这一评述,还是深中肯綮的。

虽然范宽的画法难学,直接习其画风者甚少,但受其画法间接影响的却代不乏人,可见其山水画在中国画史上已有巩固的一席之地,不是随便能抹杀的。

范宽(950—1032),北宋画家。又名中正,字中立。汉族,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画山水,为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初学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遂隐居终南太华,对景造意,写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用笔强健有力,皴多雨点、豆瓣、钉头,山顶好作密林,常于水边置大石巨岩,屋宇笼染黑色。作雪景亦妙。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

人物简介

范宽,又名中正,字中立,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宋代著名的北派山水画大师。生卒年历史上 没有确切的记载。主要活动于北宋前期,据画史记载,他约生于五代后汉乾祐年间,在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还健在。工山水。范宽好酒,不拘世故,能深入生活,穷究自然造化。范宽早年师从荆浩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而能自出机杼,遂移居终南太华山中,长期观摩写生,山川气势尽收胸臆,终成一代大师。为山水画形成期北方画派之主流画家。与两位师长并称北宋初年的三大家。[1] 
李成、范宽两位大师在宋初山水画上建立了迥然不同的风貌,分别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画家。[1] 
 
善画山水,师荆浩李成,能自出新意,别成一家。他重视写生,常居山林之间,危从终日,早晚观察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景色,虽风寒月认错,也不停止。宋人论他的作品,大多气魄雄伟,境界浩莽。构图继承荆浩“善写云中山顶,四面峻厚”传统。用笔雄劲而浑厚,笔力鼎健。而墨善用黑沉沉的浓厚的墨韵,厚实而滋润。但晚年用墨过多,土石不分,势虽雄杰,然深暗如暮液晦暝。其皴法,一般称之为“雨点皴”,下笔均直,形如稻谷,也有称为“芝麻皴”的。画屋字先用界画铁线,然后以墨色笼染,后人叫他铁层。传世作品,据《宣和画谱》著录的有五十八件,米芾《画史》提到所见真迹三十件,如:《溪山行旅图》、《关山雪渡图》、《万里江山图》、《重山复岭图》、《雪山图》、《雪景寒林图》、《临流独坐图》等。

绘画风格

范宽早年师从荆浩李成,后来他觉悟到应当重视对自然山川景物的观察、体验,因而长期生活于陕西华山、终南山等处,观览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微妙变化,对景造意,将崇山峻岭的雄强气势老树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动地现于笔下。他画山石落笔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笔触(被后人称为雨点皴),画出岩石的形貌质感。画上的大山巍然矗立,浑厚壮观,具有压顶逼人的气势。北宋后期画家王诜李成与范宽的山水画相比较,喻为“一文一武”,说明范宽的山水形象与李成的烟林情旷、气象萧疏的情调体貌相反,而别具风格。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中,也认为“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座外”。并与两位师长并称北宋初年的三大家。范宽的作品多取材于其家乡陕西关中一带的山岳,雄阔壮美,笔力浑厚。注意写生,多采用全景式高远构图,著名书画家米芾在其《画史》中说“范宽山水,显显如恒岱”。
范宽善用雨点皴和积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宣和画谱》)般的沉郁效果,衬托出山势的险峻硬朗,元朝人汤垕星评价称“范宽得山之骨法”。但是米芾认为范宽用墨过浓,“土石不分”,是其缺点,但是这是范宽独有的风格。
范宽还善画雪景,是其一大创造,被誉为“画山画骨更画魂”。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雪景寒林图图中描绘了一群伟峰耸立,浑厚雄壮;寒林萧萧,幽深枯硬。画面的最前方是寒水深湛,寒林以外可见岩渚汀州,错落有致。 此幅作品画面宽大,气势磅礴。画面中树木、山峰是景物中的主体,两侧村庄、山峦、小桥则是陪衬之物。但此画整幅作品全用圆钝无细尖的笔画成,显示出一种古拙敦厚的风貌。[2] 

代表作品

由于年代久远,范宽的真迹现存并不多,但是仅存的数件均为精品。如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等等。 《雪山萧寺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表现大雪覆盖下的深山幽谷,点缀以古寺、关隘、寒泉及行旅情节等。皴笔不多而健硬有力,章法严整而有变化,墨色染出阴霾的天空,益加衬托出雪岭高寒的气氛。

影响和评价

范宽的绘画在宋时即已出名,《宣和画谱》著录当时宫廷收藏他的作品达58件。流传至今的代表作品有《溪山行旅图》《临流独坐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
范宽发展了荆浩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元代汤垕《画鉴》则认为“宋世山水超越唐世者,李成、董源、范宽三人而已”,又谓“董源得山之神气,李成得山之体貌,范宽得山之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为百代师法”,都对范宽的艺术作出很高的评价。据文献所载,宋代师法范宽的画家有黄怀玉、纪真、商训、宁涛等人,南宋的李唐好学范宽,其后又有马远夏圭等人学习李唐,使得整个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几乎全部出自范宽一系。后人将范宽与李成、董源二人合称“宋三家”,之后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画派”和现代的黄宾虹等大师,都受到范宽画风的影响。
元朝大书画家赵孟頫称赞范宽的画“真古今绝笔也”,明朝大画家董其昌评价范宽“宋画第一”。但是也有人有不同意见,比如苏轼虽然非常推崇范宽,却觉得其画“微有俗气”,与古代中国文人淡雅风格略有不符。[2] 
2004年,美国《生活》杂志将范宽评为上一千年对人类最有影响的百大人物第59位。
雪景寒林图》(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也以沉稳老辣的笔墨,画出雪后北方山川奇观。山势嵯峨,岩壑幽深,近处树木形象甚有姿态,平远处亦有峻岭起伏,折落而有气势。范宽画山峰善作冒雪出云之势,由此二图中可见其面貌。
溪山行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绢本,水墨,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画中巨峰巍然耸矗,山涧中瀑布直泻而下,峻厚的山峦长着茂密的林木,岩石皴纹历历可辨,显示出一种逼人的磅礴气势。山脚下雾气迷蒙,近处大石兀立,老树挺生,溪水潺潺。山路上有旅人赶着驮队走过,人畜虽皆画得其小如蚁,然却真实生动,使人仿佛能听到驴蹄得得之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世名画——范宽名作
宋代小品画:范宽风格山水小品画
千年第一人:范宽宋-范宽-《烟岚秋晓图卷》
范宽山水画艺术源流初探 ——以《溪山行旅图》为例
中国传世山水名画全集
【国画】宋代、范宽绘《烟岚秋晓图》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