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蘧常书法艺术作品的笔法与墨法

王蘧常书法艺术作品的笔法与墨法

一点号汤胜天

王蘧常8岁起即跟父亲学《九成宫碑》《化度寺碑》,人手便一是唐楷,起点很高。《九成宫碑》以其挺拔刚劲、戈是戟森森、法度严谨成为正书楷模,属于阳刚一路典汜。幼年的王蘧常,便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图30

图31

16岁时,父亲又传授他唐拓、《十七帖》影本,开始学习草书。我们看他早年的书 '作草书四条屏(图30),用笔劲爽、点划清秀、妍美舒放、顿挫有致、起止分明,明显带有右军《十七帖》的痕迹。17岁时,他的哥哥告诫他学唐人要找他的源头,他的源头在晋南北朝,教他学习《张猛龙》、《郑文公》两碑,王蘧常章草雄强浑厚即得益于北碑。他40年代撰书的《杨大雄烈士殉国碑记》(图31),这是王蘧常流传于世的仅有的大字楷书,其书结体宽博,点划雄健,以隶写楷并兼有魏碑之风采。

图32

19 岁他拜师沈曾植。沈寐叟是以碑写帖的高手,更是一个卓有识见的书学家。他认为学习行草唐宋诸家已为人摹滥,学习二王很难出新,在他们的圈子里徘徊,不会有出息,要走前人不敢走的路,要想出新,必须学习汉碑、汉简、汉帛、陶书并上及周鼎彝。广收博采融会诸家,才能卓然独步。这对王蘧常来说,无异于振聋发聩,对他学习章草乃至以后独标高格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沈师的指导下,王蘧常以章草为本,通临汉碑、汉简、汉陶、帛书,上及周鼎彝。他32岁时的作品(图 32)章草而带有明显的隶书的笔意,且又有明显的简、帛书意,运笔多顿挫少提按轻灵飘逸圆笔居多。后又改肄北碑,求其纵恣雄浑。

图33

临习《郑文公》、《乙瑛》、《敬使君》诸碑,后又临《爨宝子》、《爨龙颜》诸碑。以圆势运方笔,从郑道昭、敬使君人,再去方而就圆。王蘧常50岁以前一直通临诸碑,没有明显的创新意识,还属于积累期,我们看他的作品《不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图33)这是他47 岁时的作品。人笔尖细露而不藏,如“不、风、雨"等,点划秀雅用笔有明显的提按顿挫,给人以瘦劲峭拔感,但点划中已透出魏碑的方笔和隶书的意味,为最终的融碑人帖作好了铺垫。和他50岁以后的作品比较一下(图34),尽管这一时期的创作欠含蓄、乏浑厚,但约略可以看出他向古拙、朴厚过渡的端倪。无意识中笔下已开始糅合,如果划阶段的话,我们把他 60岁以前作为早期阶段叫做积累期,也叫无意识的融合期,即由帖人碑,上溯汉魏、周鼎彝、遍临诸碑,求其功深。由于多方涉猎,在创作中自然流露出诸家的影子。

图34

图35

图36

这一时期他已选准了自己的突破那就是章草,遍临诸碑也是为最终的求变奠基,只不过各方面积累尚未成熟,他尚不能够做很好的融合而已。其实事物都有自然进化的一面,随着阅历、学养、功力的日渐丰厚,自然要出现质的飞跃。无形中便有瞬间的升华,为人为艺都是这样,有意无意趋向成熟。60岁以后,王蘧常开始做有意识的融合,开始进行他艺术的创造并渐趋成熟。他61岁创作的《居延汉简跋》(图35)、68岁书《松江刻鱼就章跋》(图36),用笔含蓄凝炼已去掉了以前的尖、露、薄、媚,线条起止藏头护尾,行笔少顿挫多提按,使转自如。从线条的圆浑中已透出篆意,而气息的浑厚又得意于北碑,涩势运笔·更增加了字的浑朴。这时候,他深厚的积发生了。

图37-图38

图39

图40

潜在的作用,纂笔立意,碑帖交融,尽现腕底,其中的“年、也、无”等字(图37)与他晚年的“年、也、无”(图38)比较一下,已经见他朴厚的“蘧草”面目。行笔明显放慢,但厚度、苍辣、拙气还尚嫌不足。创作于70岁以后的作品《唐拓十七帖影本跋》(图39)、《武威汉简跋》(图40)用笔更为苍辣、朴拙浑厚,、凝重高古、少了先前的火气。如其中的字“犹字字浮脑”、“泰无堂主”信笔写来,随意自然,遗貌取神,含而不露、混融无迹、笔下完全拜托了法度,看似平淡的线条“无、堂”之宝盖,一波三折曲尽其妙,线条内部的律动充满了无限的生机,气韵动感扑面而来,线条的苍涩老辣、震撼人心,形成了典型的“蘧草”,这一时期王蘧常充分展现了他书法艺术的创造性,古文字的高古,纂隶的多变,碑的雄强很好的化入他的章草,巧夺天工,天衣无缝,结合恰到好处,貌似平常,实则变化多端,其丰富的内涵足以包罗万象。到了80岁看他的作品(图41)已然是非常成熟的“蘧草”其造型造意无中生有空前绝后,成功完成了他的艺术创作。

图41

图42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阶段他给儿子写的一段巨著《四体千字文》(图42),我们看其中的章草,点画精到,珠圆玉润、典雅精美、灵动多姿、疏密有致、提按顿挫、方圆兼备、娟秀可人、属于典型的章草,因是写给儿子的范本,故而传统有余而新意不足,尚看不出“蘧草”的影子,但如此的功力才情已是令人拍案叫绝。对传统的学习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实属不易。如果停留在这一层面上那么王蘧常也没什么意义了,他也成不了一代大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迎难而上,在对自我的否定中重塑新我,这不是每一个书家都能够做到的,这需要胆识、信心、力量。正是具备这种深厚而扎实的传统功底,他才能从古人的樊篱下毅然走出来。

图43

图44

图45

图46

图47

人的复杂性决定了在同一时期的非一致性,艺术创作也是这样,加上外界环境的干扰,同一时期的作品可能会有些差别,有躲在书斋里的精心之作,也有喧闹中的敷衍塞责。王蘧常也是一样,在他创作的成熟期可能会有一些较差的作品,我们对他三个阶段的划分是在研究他书法艺术创作中的规律性的基础上找到他的相对稳定性,以此探讨“蘧草"的演化过程。80岁后直到他去世,这十年间,他把他的创造推向了极致。无意为之、似淡实浓,表面上的落日余辉,实际上最为绚烂夺目。天人合一、人书俱老,使他的“蘧草"登峰造极。84岁书作《索靖月仪八月章》(图43)落笔中锋行笔稳健,表面上几乎看不到任何技法动作,实际上隶之朴、篆之畅、碑之厚、字之古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笔墨酣畅、淋漓尽致。其中的“间、缅、时"等字,以篆写草,非常明显,与唐人月仪帖比较一下,其浑朴奇拙要胜一筹。“行己有耻,博我以文。"(图44)“行、己、以"四字完全是大篆的写法,他的许多字的横画和捺笔都具有明显的隶意(图45),以篆人草,兼具较浓的隶意,这是王蘧常章草的显著特色之一。《风翔龙跃,岳色河声》(图46)用笔之圆浑,用墨之凝重,结字之拙朴,气灬之咼古,韵味之悠远,令人叹为观止。署年龄91岁时写的《别开生面》(图47)用笔 方圆兼备,用墨浓重朴厚,看似形貌平和实则内劲潜行如蛟龙腾踔变化丰富、气势逼人,真正是别开生面,充分体现了他朴、拙、古、厚的独特书风。

图48

图49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王蘧常摸索出一套独特的使笔用墨之法。他喜用浓墨,醮墨很饱,起笔藏锋然后铺开锋面,杀锋人纸,万毫齐力,始终中锋行笔,并注意把握行笔的节奏,轻重快 慢、恰到好处。开始行笔较快,随着墨的减 少放慢速度,墨将使 尽,还极力运行,直到完全把墨使尽。运笔过程中以使转顿挫调整笔锋,务求力透纸背。每醮墨,必一口气写完,直到完全干枯从不中途醮墨。故而我们看他写出的线条生涩老辣,即使无墨处亦见神采,丝毫不觉得力弱、轻浮(图48)。他的线条看似平铺直叙,实则一波三折,曲尽其妙,有极强的节奏感。这需要极深的功力和极强的驾驭笔墨的能力,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他的这种笔法吸取了国画中的正毫“解索法",杀锋人纸,锉力运行始终蕴含一股“锉劲",笔与纸之间始终有一种巨大的摩擦力,产生极强的迟涩感,从而在实际运用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形式,这已超出了纯理念上的中锋用笔,是对中锋用笔的丰富和发展。他的这种墨法和他同时期的林散之相比完全不同(图49)。林散之喜以水破墨,水墨互用以求其墨色浓淡变化。他是靠运笔的轻重徐疾,迟涩流畅、锋面调整,独特的使笔用墨法使“墨分五彩",以此体现笔情墨趣,所谓“带燥图50 对联(王蘧常书) 方润,将浓遂枯"即是此意。以水破墨,水墨互用是吸收了国画的运笔法,明、清以后才开始出现,王铎堪称典型代表,日本前卫派把它发挥到极致,多少有些时代色彩。有人认为王蘧常书法不合时尚,除了其高古的结字外,他的这种笔法、墨法也是其中不被理解的一个重要原因之 。其实我们看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等大师笔下绝对不是水墨互用,即 使以水调墨,在运笔过程中也不再醮水,但他们笔下所体现的意象,依然是五彩 缤纷、气象万千。

图50

图51

王蘧常的大字(图50、51)用笔便不同了,几乎每字必醮墨,有时一字未完墨已用尽,他便用篆书的“搭接法"醮墨后继续书写,从不见有枯笔。所以他的大字榜用墨之浓厚、凝重罕有人比,看他的 榜书常常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大有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给人以极其强烈的震撼。

图52

有时我们看他的线条一面光滑、 面苍涩,苍涩的一面呈锯齿状(图52),这是他在行笔过程中有时运用侧锋所致。侧笔人纸按笔运行笔尖的一面光滑,而笔腹的一面生涩,出现了锯齿状,如蚕 食桑叶,加之他行笔速度缓慢,其生涩老辣便顺势而出。若非功力深厚是断难信手为之的,王蘧常不愧是使笔用墨的高手!他控制笔墨的能力简直难以想象!也正是到了晚年,各方面都积累深厚,他才写出如此凝重朴厚的线条,以独特的笔墨语占,呈现出涵盖天地、吞吐八荒之势。

王蘧常一生淡于名利、与世无争,到了晚年更是看破红尘,超然物外,思想更为超脱。性情淡泊、个性平和。正如他的书法一样,表面上的平和掩盖不了他一颗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热心,在对一切看淡了之后,对艺术上的创新求变恰恰更为强烈,凭着这颗热心,他把毕生的积累、学养、阅历、性情、胆识倾注笔底,以非凡的毅力在耄耋之年完成了他的艺术创造,把“蘧草"推向了极致。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看似寻常最奇崛。似淡实浓,似拙实巧、大像无形、真水无香,这是艺术的辩证法,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朴实无华、不激不厉、不温不火、不见一点尘俗气的王蘧常章草,实则最为高古深邃,正是于这种古朴奇拙中体现其博大精深、体现其超妙人神、体现其伟大的创举!大器晚成,王蘧常成功的艺术创造再次证明了这一人生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蘧常:现代章草史的一代宗师,书法虽高古奇特,却无法雅俗共赏
『国庆 特辑』——特邀书法家郦文龙
【书画欣赏】诗句江南大仲次仲 书名天下前王后王
中国书法名词解释大全(转)
章草名家王蘧常《章草兰亭序》
《草书乃书法之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