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晓云放言:这个时代出不了书法大师!

孙晓云放言:这个时代出不了书法大师!

    书法研习院 2017-10-29 11:19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一批可称大师级的书法家。近几十年来,有谁能称大师?

    孙晓云:大师的界定是什么?各个时代的大师界定都不一样,上世纪前半叶那些大师,第一个特征是:博学。严格来讲,大师首先是学者,文史哲无所不通,书法只是所有学问的一个分支。那时候的学问不像现在分得这么细,综合性是大师的一个特点。第二,和同代人相比,有超常的记忆力和超前的理解力。大师们可以完成几代人才能做到的、我们借助于电脑才能做的事。而且成就一个大师需要几十年的积累,但现在的几十年里,时空会发生多大的变化啊。所以不是说今人没有决心、没有智慧成为大师,而是这个时代没条件了。我们要做的是这个时代的事,后人说起来也都是我们在这个时代都做了些什么。你在这个时代再去做上世纪那些大师们做的事情,第一是做不到,第二是没有时代可比性。唐代书法家哪个不会做诗?人人都会的前提下再出李白、杜甫。今天的诗人怎么去跟唐人比?我从来、也根本不会去想大师的问题,我只考虑现在能做什么。这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

    ★除写字认字同步外,中国的各种书法展览对书法有促进作用吗?

    孙晓云:这是促进的一个方面。各种展览是成年人把书法作为一个纯艺术爱好的活动。但展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根本还在从小就必须做。

    现在研习书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爱好书法,业余时间喜欢写字,参加展览、办活动,属于基础性普及性的书法;再就是不仅仅把书法作为艺术,而是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深化。我觉得都需要,书法永远需要各个阶层的热爱。对小孩来说,最根本的还在认字、写字同步。文字不是业余爱好,不应该是选修课,而应该是必修课。

    ★说到实用啊艺术啊,书法和京剧好像老是被摆在一起说事。

    孙晓云:没有任何可比性。京剧真正成为一门艺术,一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撑死了就几百年。但书法有多少年?甲骨文就五千年了。对中国书法的起源、发展不了解的人,才会把书法和京剧摆在一起说。

    ★对于书法和京剧,社会上一般说法是,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好。

    孙晓云:书法的历史比京剧古老多了。它是中华文化之母,所有的东西都是从文字出来的。有文字,才有文学、思想、哲学、剧本、诗词、台词、歌词……过去的书写和认字是粘在一起的,同步进行的。现在被我们人为割裂开来了:把书写作为纯艺术,把认字作为纯认知。其实你在书写的同时会认字,认字的同时会书写,这才是书法的全部。

    书法又是非常缓慢的一个形式,要写好必须付出多少年的功夫,古人都是“池水尽墨,退笔成冢”啊。这是王羲之说的。连这样的大家都这么说,何况一般人。但现在这个时代没条件了,时空转换太快,生活节奏太快,工作不需要我们“日书万字”,一个信息的获得和交流仅仅需要几秒钟。我们要客观地看这个问题,要分清客观条件的不同。就像我刚才说的,如果不考虑这些去奢谈书法的艺术问题,这个话题就显得特别无味儿。

    ★前段小学教育有“国学热”。还有私塾出现。这对书法传承有没有用?

    孙晓云:当然有用。但还不是根本。这里必须强调书法的特性。我写了五十年书法,对此深有体会。书法要写好,必须从小写。书法是随着人的手部肌肉成长而成长的。成人后,手部肌肉已经不适合写字了,再练起来就会很困难。跟练钢琴一样。我女儿从小练了几年钢琴,现在即便她手再生疏,拿到谱子也能弹。但如果成年以后再学,就特别困难。我成年以后也学过钢琴,很多曲子都能弹下来。但是没用,两个月不弹就忘了。残酷啊,连肌肉都有记忆。练书法跟学钢琴是一模一样的。

    要承认,人的器官是有记忆的。你从小喜欢吃这个菜,一辈子都喜欢。家乡在哪里,口腔肌肉随你的方言而形成,跟你一辈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就是这个道理。这不是心理上的、靠毅力维持的东西,而是生理性的,长在你身上的。这就是文化的残酷性,不可逆性。

    其实对于书法的传承来说,当下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让幼儿写字和认字同步。这是一个从根本抓起的方法。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写字和认字同步,只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断开了。短暂的这几十年,断开了。这样下去,书法肯定会消失。童年时候不练,长大以后再想练,已经不适合了。现在小学语文老师的字写得怎么样?

    当下这个时代的书法,有什么值得也必须特别拿出来强调?

    孙晓云:我觉得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是前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时代。

    第一是科技高度发达。书法在古代首先是实用的,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而现在,别说毛笔,就连钢笔、圆珠笔这些硬笔都要淘汰了。将来可能会是一个无笔时代,所有文字都被键盘和按钮所替代。在这个时代里面,我们来谈毛笔书写的问题,其实是特别奢侈的一件事。

    第二是中西文化的碰撞。没有任何一个历史时代像现在这样:历史不再单单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眼下时空之间的转换太迅速、太容易了。过去是我们这一代继承上一代,上一代又继承上上一代。文化也是这样,传承起来特别缓慢,手授口诀,一点一点下来。过去想了解一个事情也特别困难,去县城赶考还要走好几天的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同时看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任何事情,这些事情又跟我们自己的生存处境有着必然联系。我们不再仅仅关心和相信前人或周围人说过的东西,世界各地的变化都会给我们提供不同的信息,以从不同文化的角度认识书法。

    第三过去所有的文人、所有的读书人,首先要过书法关,而且所有的精力都要投入进去,字如其人,非历代志士高人不能为也。书法是至高无上的。但我们现在有多少读书人、文人去干这个呢?只剩下很少的一些人。所以我们跟古人完全不能同日而语,时空完全不一样。你非要用现代的意大利服装和古人服装做对比,没有可比性。书法以前是非志士高人不能为也,所有的科举考试首先是要会书法。现在呢?完全不是这个标准。现代考试要求年轻人会计算机、会外语、会开车,没有要求会书法。但如果是上小学、考初中、考大学乃至考公务员,要求过书法这一关的话,你看大家会不会去写字?但现在这个社会已经不以书写为尚了,科技发展太快,书写速度太慢。从衡量标准上看,古今根本不同,如果我们还在非常传统古老的条件下谈论书法的继承和创新,我就觉得完全不是在那个点上。时代已经起了根本性变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晓云表示,如今这个时代,已经很难再出现书法大师了
    孙怀德大师书法欣赏
    孙晓云“废纸三千”和“秃笔两百”求得一个“精”字
    孙晓云:享誉中国书坛的女性书法家
    程砚秋书法作品
    ♨️孙晓云:书法不是纯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