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汉”简牍的形式探讨
原创 渡一居士 2020-01-01 21:30:32

东汉永元十年 永元器物簿(局部)

在古代造纸未普及成书写材料以前,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竹木简牍。竹木生长面积、分布广泛、便于加工、携带,保存也方便,在殷商时代就有记载。丝质的帛更是皇家及贵族用之。在纸张发明以后的几百年间,简牍、帛书与纸张是并用的。东晋以后,造纸术不断提高,纸的优越性逐渐显现,东晋末年,桓玄下令:“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随后,纸书遂普及开始。我国简牍竹木的使用,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

从出土的情况来看,竹简或是木简的使用,主要是看当地简牍材料的产量,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以木简为主;内陆气候湿润,利于竹子生长,竹简使用的就多。敦煌汉简中甚至发现用芦苇杆做书写材料的简牍。

汉简按不同的书写内容,它的长度也有规定。一般的简牍都是长23厘米左右,宽1厘米,厚度0.2至0.3厘米。汉尺与现在的尺长度不一样,汉尺一尺长度为23.5厘米左右,当时的汉简为“长一尺,阔五分,厚一分”。这类简牍用于普通的书籍记载和礼翰、文牍,后世的“尺牍”即源于此。

皇帝诏书长一尺一寸;经典的长度为二尺四寸,写经书的简册长,故名之为“典”,《说文》曰:“典,大册也”,解说经义的简,仅长汉尺六寸。

一般记事和诸子书籍则长一尺。

官家文书一般长二尺,称之为“檄”,“檄”在上下级、平级官吏之间互相通用,结尾大都书“如律令”或“如诏书”,如在“檄”上插羽毛,则表示万分紧急。

简最长者为三尺,用于记录法律。

汉代的等级制度森严,汉简的长度有严格的规定,既然长度不能加长,于是就将宽度加宽,以增加列数,汉简中有宽度1.8厘米的,甚至2.8厘米的,可写两列字,称作“两行”。甘谷汉墓出土的23支连贯简册就是“两行”,正面书写两列,背面写有册书编号。加宽的简片一般都是木牍,竹子是圆的,不利于加工,所以竹简上写“两行”的不多。

牍和册是不一样的,牍可以进行简单记事;如果记录大型事件、或人名众多,就用绳编撰成册。编绳一般有丝纶、麻绳、皮革等。还有一种编绳是红色的,一般是王莽时期的。册书一般先编后写,是记录整体事件的。有的单简需要归类,可能就是将写完的单简再用绳子编辑起来归类存档。

检 敦煌 西汉

简,只是一般的称呼,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形式,还有各种不同的称呼。

“检”,是文书表面的一种简牍,“检”的上下两端各刻有凹槽,“书函之盖,三刻其上,绳缄之,后填以泥,题书其上而印之也”。

“楬”,是作为标签用的一种简牍,居延汉简中很多。头部常画成半圆形,画上网格,或将半圆涂黑在半圆上部穿孔系绳。常用来标记物品名称、数量、种类等。

“笺”,《说文》曰:“笺,表识书也”。是一种短小的简牍,读书人用来记录注释的物件,用绳系在简牍正文相关的地方,以备参考。

“棨”,《说文》云:“棨,传信也”。就相当于旅行时的身份证件,同“传”、“符”、“过所”是同一类物件,同是用于关、津、隘的查验。

“符”,《说文》曰:“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意思是这个“符”是两片,分存双方,用时须合在一起查验。

谒 相当于当今之名片

“谒、刺”,以竹木代之,下端两边各削以缺口,顶端或平或尖,一面自书姓名,另一面写谦词,就相当于当今的名片。

“觚”,出现在敦煌、居延汉简中居多,木质厚实,可削掉字迹反复使用。一般三到八个面,使用率很高。常用于记事、传达军令或消息。

“柿”,是一种从木牍上削下来的薄木片,也称“削衣”,简牍上有写错的字,修改时用刀削下来,这就是“柿”。

未央宫出土的骨签

“骨签”,西汉长安未央宫三号建筑出土了五万多片骨签,主要是牛骨。一般5.8至7.2厘米左右,宽约2.1至3.2厘米。具考证,相当于现在的领料单之类。骨签功用与“楬”、“符”相近。

汉简,是存在于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必然的文化产物,两汉简牍的出土,对研究我国书法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文献作用,是炎黄之瑰宝。

下一期话题,我们就两汉的简牍发展,探讨一下汉简书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书法史》:两汉简牍的书法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笔记(一)、(二)
【文化甘肃】甘肃汉简书写千年的文明
甘肃简牍博物馆
从出土简犊看两汉书法
简牍书法纵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