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维有那么多规则要遵守,烦不烦

本篇文字是《最最最~最简逻辑知识》系列的【第010篇】内容。上一篇讲了充足理由律:由两个或多个句子组成的论证过程中,新的句子确定为真一定得有充足的理由支撑。本 [周一] 专栏连续四篇分别讨论了四个逻辑基本规则——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本篇就四个规则之间的关系及应用做一些说明。

-01-

逻辑规则之间的联系

前四篇文章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分别对四个规则展开了讨论,但我们大家不要误以为在一个思维过程中只要遵守一条规律而可以忽略其他三条。事实上,在任何一个思维过程中,四条规则都是应该同时遵守的,一旦违反了其中任意一条,思维结果就是不正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即它们四个同时作用于任意一个思维过程。

当然,在几个不同的思维过程中,由于思维内容的不同,各个规则起作用的显著程度也可能是不同的。比如在某个思维过程中,可能排中律的作用最显著,而在另一个思维过程中,则可能是充足理由律的作用最显著……这一点,我们在对前面的讨论中感受的比较多些。

比如,看到一对恋人因为钱而进行的讨论,小伙说:“你家彩礼要50W,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姑娘:“我怕什么?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裴多菲都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了,你说我嫁人价钱低了行吗?”。这个对话中就主要违反了同一律,即此时同一律的作用最显著;

比如,卖长矛和盾牌的楚国人,喊着:“我的长矛很锋利能刺穿一切,我的盾很坚固能抵御一切利器。”旁人问:“如果你的矛来攻击你的盾如何?”。这个事例中主要违反了(不)矛盾律,即此时(不)矛盾律的作用最显著;

比如,家里空出的一块地可以种庄稼,丈夫和妻子两人就讨论这块地种什么庄稼好。妻子一会儿说应该种小麦,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小麦。针对妻子的说法,丈夫说到:“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这个情景中主要违反了排中律,即此时排中律的作用最显著;

比如,“人的脑子受到重击后,就会突然'黑屏’失去意识。则可以得出结论:当我们的电脑突然黑屏时,原有的数据资料也会不复存在。” 这个说法中主要违反了充足理由律,即此时充足理由律的作用最显著。

-02-

逻辑规则之间的特性

逻辑的四个基本规律在具体实践中因具体情景会有不同的规律侧重,但这不影响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即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思维活动的确定性和论证性。思维的确定性可以理解为讨论对象边界的确定,保证所讨论的话题始终如一、不相斥不矛盾、能辨假识真,是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的具体体现,这些是论证性的基础;思维论证性可以理解为论证中两个甚至多个说法能够正面有力的支撑结论为真,是充足理由律的具体体现,这是思维确定性的引申和深化。

具体来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它们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都是来保证思维确定性的。因为:

A、同一律要求思维保持自身(对象)同一,表现了思维的确定性;

B、(不)矛盾律要求思维不自相矛盾,实质上是以否定的方式表现了思维的确定性;

C、排中律要求在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中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还是表现了思维的确定性。

这三条规律从不同的角度对思维的确性提出了要求。而充足理由律则是思维论证性的保证,是这三条规律的必要补充,即在此基础——保持概念和判断的确定性——之上,还要求进一步指出表示判断的句子之间的联系是具有必然性的、是正确的。实质上,就是为了从理由的真实和推断符合逻辑为思维确定性提供可靠的基础。

总之,四条基本思维规律是一个正确思维所必须遵守的基本条件。只有遵守它们,才能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符合逻辑和论证有说服力,也才能判定一个思想/说法是否合乎逻辑。这些呀~是我们想要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科学论证的有力工具。

-03-

如何掌握四条基本思维规律

通过上面文字,我们了解了这四条规律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了解这些知识及其彼此间的关系,只是我们了解和学习逻辑知识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思维实践中,这要求我们找一些思维过程来分析——可由简单而复杂,指出各条规律的作用。这是实际的逻辑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把已有的一些知识发展成为成熟技巧,从而提高我们思维修养的水平。

我们通过例子来看看我们该如何训练自己对这四条规律的敏感度,以及如何避免自己出现类似的违反思维规律的行为。例子中是一则故事——

一位青年去拜访一位智者,智者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就与青年有了如下对话——

智者:你学习的是已经知道的东西还是不知道的东西?

青年:学习的是不知道的东西。

智者:你认识字母么?

青年:我认识。

智者:所有的字母都认识吗?

青年:是的。

智者:而教师教你的时候,不正是教你认识字母吗?

青年:是的。

智者:如果你认识字母,那么他教你的不就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吗?

青年:是的。

智者:那么,或者你并不在学,只是那些不识字母的人在学吧!

青年:不,我也在学。

智者:那么,如果你认识字母,就是学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了。

青年:是的。

智者:那么,你最初的回答就不对了。

这个青年就这样被智者搞晕了,于是承认自己的失败,而甘心拜智者为师。可是我们再看这则对话时,我们能否知道青年是如何被搞晕的么?如果那个青年就是我们自己,面对这样的一串质问,我们应该如何答复才不至于被绕晕?

其实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智者使用了偷换概念的方法,也就是违反同一律规律的方法,隐藏了青年成长的阶段性,把青年(小时候)学习字母,和(长大后)不学字母,拉在一起质问青年,如果青年没有辨识出隐藏的时间差异,就容易被搞混。另一方面也因为青年人被智者给搞混了,于是便觉得自己遇到了自相矛盾的状态——到底是学还是不学,到底是学习知道的还是学习不知道的——导致青年大脑混乱就是违反了(不)矛盾律和排中律,迫使二选一。但是仔细看看这个问题,它并非一个讨论对象的两个范围,而是两个对象,那么“小时候因为不认识字母所以学字母,长大后认识了字母就会去学习其他不认识的事物”,这样就符合逻辑了,大家也能理解。毕竟,小时候不认识字母,学习字母,是学习不认识的事物;长大后认识了字母,于是就要学习其他不认识的事物。

若如此来看这个故事,我们必将能在潜移默化中训练自己在思维过程中对逻辑规律的敏感性,有意识的避免或者利用逻辑规律,从而提升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统逻辑基本规律
逻辑基本知识(八):逻辑基本规律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概述
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
逻辑推理的三种形式
形式逻辑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