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指蟒为龙?都2024年了,是谁还在用数指头的方式分龙蟒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一切都仿佛一年前的重演,过年前总是有一些网友为我们准备了笑话,去年是《这可能是年前最后一条笑话了:杭州地铁竟用“满服”代表传统服饰!》,今年遇上龙年了,所以改数龙的手指头了。

大约在1月23日,善于炒作话题的新浪微博安排了一个热搜#苹果龙年手机壳被吐槽指蟒为龙#。说实话,“指鹿为马”的成语真的见多了,毕竟物种外观差异摆在那里,但“指蟒为龙”还是很稀罕的。不是因为不怎么发生,而是太常发生了,连博物馆文物的命名上都常常能听到有人提出异议,这样的商榷也完全抬不到“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所指向的寓意上去。但我再看,是苹果公司的手机壳,还卖498块钱,那就难怪了,这不得抬到“赚中国人钱”和“尊重中国文化”的高度上去?

早先都是一些昵称里带数码科技属性的博主在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个定语呢?因为我翻了一下他们的主业,发泄这些博主的发言内容不一定就跟数码科技有关系,更像是对粉丝群体的一种筛选。先不谈这个“龙”和“蟒”的区分问题,我希望他们先重视一下“蟒”和“莽”的正确书写问题,怎么能全部都用错呢?按照《说文解字》里“南昌谓犬善逐兔草中为莽”,那是不是得算成指蟒为狗?

(引发争议的苹果龙,图/Yulong_Lli

向上滑动看全部图片

(相关微博截图)

1

数脚趾?一直都是不作数的

像这些博主一样,很多人只听过“五爪为龙,四爪为蟒”,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在一些景区得到验证的一句话(强烈怀疑这个话就是导游们传出来的)。这句话完整出处是没有的,只有一些比较相近的,如《万历野获编》里说“蟒衣,乃象龙之服。与皇帝御袍相近,但须减一爪”。这么听着,似乎龙与蟒的区别就在于爪数。但这里其实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些所谓数码博主就已经提到的,“龙”并非生来就是五爪

但他们说得不准确,应该是从哪里拷贝来的。龙并非是三至五爪,而是从无到五,尤其是一些原始的龙形(大多数是被学者命名为龙)以无足无爪为主。远的不提,就举例《》里提到的这次春晚吉祥物被拉出来的三件龙文物,就分别是无足无爪的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四足三爪的鎏金走龙和五爪的故宫清代九龙壁,恰好凑足了几个不同时期的龙形。

(2024春晚吉祥物灵感来源,图/春晚)

(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

(绿松石器复原仿制图,图/《偃师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初探》)

(2024春晚吉祥物灵感来源,图/春晚)

(鎏金走龙,西安博物院馆藏)

(2024春晚吉祥物灵感来源,图/春晚)

(清乾隆,北京故宫九龙壁,图/颐和吴老)

(明代,大同九龙壁,图/遗产君)

我们一般讨论的龙纹都是以明清时期的为准,所谓三到五爪都有的说法更恰当的描述是共存于这个时期。如大同也有一处九龙壁,原为大同古城内明代王府的照壁,就是四爪,不会有人纠着说这是“九蟒壁”,或说这是“指蟒为龙”。数码博主举例说龙爪在历史上可三、可四、可五,反而证明了爪数本身并不构成鉴定或龙或蟒的绝对依据。

当龙作为一种文化图案的时候,人们对它外形变化的宽容度是很高的。陈传席曾有一篇文章《龙的爪数初探》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不过这篇文章没有细致去分辨何为龙,比如前面的举例的二里头的绿松石器,就是很典型地区别于我们认知的龙,而是由学者们命名的龙。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鎏金走龙身上也没挂牌子说自己是龙,若以明清的五爪龙形态去严格倒推所有被命名为“龙”的文物,龙的历史将被大打折扣

而以龙年为主题进行的创作,显然是属于文化图案,看到的形象也各色各样的,并不严格遵守过去的礼制规范。比如一位数码博主在抨击了苹果龙以后又晒出了另一个手机品牌赠送的龙年礼盒,礼盒中附带的贺卡与手办中出现更为背离传统形象的龙,论数龙爪就只有三个了,外形更是短萌的Q版。但人们并不会苛责这类龙形象,就是因为作为文化图案虽然有审美上的好恶,但没有制度规范上的对错

(相关微博截图)

陈传席文章里还分辨了有些龙爪中后面一爪应当为“距”,也就是俗称鸡蹬的角状物。这个也是很多人所忽略的,如果大家仔细去观察,也会发现即便爪数相近,龙爪的形态也各不相同,因为它所模拟的动物、所增添的艺术加工也各不相同,数指头实在是一种太过粗浅且低效的方式

(北宋,磁州观台窑,图/sergio1968)

2

爪多爪少,不在物种而在权力

更重要的是,只懂指头本身就是不懂龙蟒的一种体现。稍微多看一点点资料就会发现,后面还有好几句呢,比如“有麟为龙,无麟是蟒”“含珠为龙,无珠是莽”,但最多出现的还是“有角为龙,无角是蟒”。

尤其蟒“无足无角”这点,在蟒已经无限接近于龙的明代已经很难作为识别依据,但依然会被作为规范蟒纹的依据。

弘治元年,都御史边镛言:“国朝品官无蟒衣之制。夫蟒无角、无足,今内官多乞蟒衣,殊类龙形,非制也。”乃下诏禁之。

——《明史》

( 明万历蓝地妆花纱蟒衣,孔府旧藏,图/孔子博物馆)

(六十二代衍圣公孔闻韶像,蟒纹补局部,图/永昌囯王)

这些关于龙蟒分辨的话,也透露出一个信息,龙与蟒的形象标准并不固定,但到了明代蟒的形象已经成为龙的衍生,是需要区别于龙又在追求无限接近龙的。明代类似龙却不属于龙的纹样除了蟒,还有斗牛、飞鱼等,同样属于不可以随意穿戴的纹样。

作为身份等级象征的龙类图形,就不像文化图案那样包容了,而充斥着等级分明的森严和的身份向往的僭越,所以龙类图形才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既要有所“区别”又要无限“接近”。

比如斗牛、飞鱼这些用文字描述是与龙有明显差异的。比如飞鱼有双翅、鱼尾,斗牛有卷曲的牛角,但在艺术加工下这些区别点可以变得很小。

(飞鱼)

(斗牛)

不过它们的等级都比蟒低,也常常被认为是蟒形,都是四爪,所以更容易跟“蟒”混淆。明代嘉靖皇帝就有认不出蟒服和飞鱼服的的记载。

十六年,群臣朝于驻跸所,兵部尚书张瓒服蟒。帝怒,谕阁臣夏言曰:“尚书二品,何自服蟒?”言对曰:“瓒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耳。”帝曰:“飞鱼何组两角?其严禁之。”于是礼部奏定,文武官不许擅用蟒衣、飞鱼、斗牛、违禁华异服色。

——《明史》

嘉靖帝生气的点显然不是那些所谓数码博主的蟒是“凶猛异兽”,所以“指蟒为龙”贬低或丑化了龙的形象,而源自于对于统治基础应该层次分明的需要,蟒的等级本来就很高了。但对于帝王而言,他所享有的不仅仅是最高等级图形的独占权,还享有不同等级图形的定义权和控制力

纳春英在《浅谈明朝的赐服形象》里提出过一个脱离单独图像的分辨蟒衣与龙袍的办法,“一是区分袍料材质、做工;二是区分图案分布与形状”。其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享用龙袍者所占据的社会资源可以为他们提供生产水平更高、更不惜人力物力的服饰,是权力的另一种展现

3

五爪蟒?三爪龙?桎梏都是自找的

蟒没有像飞鱼、斗牛那样的细节要求,所以它对龙的模仿是最为彻底的。明清时期的蟒与最初的定义相比,已然是天差地别,几乎等同于龙纹。

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

——《万历野获编补遗》

(清朝贝勒吉服,墨书“绛色缂丝袷纱蟒袍”,图/故宫博物院官网)

(乾隆皇帝夏季吉服,墨书“高宗”,图/故宫博物院官网)

与历史上龙纹的爪数多少基于发展不同,蟒的四爪是特意从五爪龙中减去的,作为等级上的区分。既然是人为的迫于禁令作出的区分,那么蟒的爪数也可以人为的在禁令松弛时再添回去。所以龙与蟒区别在爪数,在明清龙蟒几乎难以分别的时期也很难作数。

因为龙蟒难辨,所以几乎是以穿戴者的身份所匹配的服饰等级来倒推龙蟒,而“五爪蟒”作为一种特殊纹样在明清时期始终存在,如《明史》中又提及“蟒有五爪、四爪之分”,《大清会典》里有提及“九蟒四爪”“五蟒四爪”等词,如果蟒默认为四爪是不需要这般特别提及的。如果放眼实物,只能穿戴蟒衣的人却有五爪的案例则更为频繁。

杏黄色缂丝彩云金龙夹蟒袍,图/故宫博物院官网)

根据《清代蟒袍考略》一文中对于部分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馆藏的清代蟒袍实物的统计,五爪蟒的数量远多于四爪蟒。

(清代蟒袍蟒纹爪数统计,图/《清代蟒袍考略》)

这份统计的比例并不代表清代的现实情况,但也折射出蟒有五爪的情况远比很多网友想象中频繁且平常。由于蟒的形象是接近虚构的龙,本质上五爪蟒画的就是五爪龙,只不过由于穿着者的身份尚不匹配服制中的“龙”,才被称作了“蟒”。相比嘉靖帝的愤怒,清代显然做出了妥协,既然僭越难以完全禁绝,那么就在“名”上加以规范,而对图像本身的实际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文章作者所说的清代蟒袍更“重名轻实”。

以上谈的比较多的还是服饰,以及蟒加爪的情况。因为即便是穿着蟒衣的人,身份也已经不凡了。而龙减爪的情况也有,在一些民间需要装饰龙纹的地方,比如瓷器,三爪、四爪、五爪都有,有的在同一件器物上出现了不同爪数。

(明永乐,青花穿莲龙纹天球瓶,图/台故)

(清乾隆,青花矾红水波云龙大盘)

(清嘉庆,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图/Ru_Evan)

分析瓷器龙纹的文章也大多对爪数的问题一笔带过,往往只写三、四、五爪数量不同对应不同的使用者阶级,完全不考虑实物情况。这些文章更在乎龙纹题材的分类,不同时代的龙纹特征,以及展现出来的工艺水平等。谈到龙爪,也往往更倾向于谈论龙爪的形态,张开时的分布,装饰特点等等。

从文章的分析角度也可以窥得,瓷器龙纹作者更多地是站在收藏者、欣赏者的角度去看待龙纹,而服饰蟒衣龙袍的作者更多地是站在服饰制度的研究者去分析这背后的礼制与社会。而见了龙就要数一数指头的人,除了只懂数指头的有卖弄成分外,更像是把自己塞回了处处是阶层桎梏的旧社会,还是个臆想出来的旧社会,这就好比很多人夸大了旧社会的嫡庶之分并且乐在其中,着实让人费解。

感谢阅读,喜欢请记得分享哦^_^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蟒衣·服饰
龙袍从来不会洗,等级还没它们高
明代官服(配有图示)
孙机:龙和帝王
清:清代官员中哪些人可以穿蟒袍?起码需要这个级别
揭秘:包拯只是一位臣子,为何却能穿龙袍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