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泰兴潮涨埠的张王庙与二月初八特有天气之美传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世事春秋长;乡风儒语对月饮,三坔夜话万钟情。斯时也,李老师轩楼临窗,说史聊文,谈古论今,言庄道巷,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碰心处,高山流水,莫非知音?!


水伴潮涨潮伴水,天陪霞红霞陪天。在泰兴、如皋、靖江三市交界处,有一个庄子,古时是邻近大海的一处高丘,可在这里观涨潮的壮观气势,故名潮涨埠。后来就谐音简称为曹埠,亦说是因有过姓曹的大户到此而称之为曹埠。现隶属泰兴市珊瑚镇,名曹埠村。这个村不仅地名有来历,更有来历的是这里有座远近闻名且历史悠久的庙宇,这座庙就叫张王庙。其庙的建造年代虽无文字查考,但从历史角度来考证,应为明初或上溯至唐朝。
那么,张王究系何人,张王庙究竟供奉的是哪位尊神,访问过许多老者,皆诸说不一,或是语焉不详。只是多数人以为应是元末明初的张士诚。从泰兴历史背景来推测,张王庙供奉的也应该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士诚。
张士诚(1321-1367),泰州人,以驾船运盐为业。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率苦役、盐丁万余人起义。次年,据高邮,后由南通渡江至常熟。至正十六年二月攻占苏州建都于此,后称吴王。至正二十七年七月朱元璋率军攻占苏州,张士诚被俘身亡,亦说是张士诚兵败逃到泰兴被俘时因不甘受辱而自杀的。张士诚是一位受人爱戴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死后,泰州地区建了不少张王庙纪念他,以泰兴珊瑚曹埠的张王庙为最早,也最大。由于张是位与朱元璋争天下的失败者,在大明朝人们是不敢公然祭祀的,因此就托词把张王庙说成是供奉的唐朝的张巡,以蒙蔽官府和朝廷。

当然,依然有人坚持认为泰兴有句歇后语 “张王庙的菩萨——照远照不近”,这歇后语的由来就出自张巡。张巡乃唐时南阳人,天宝十四年(755)冬,安史叛乱时,率兵平叛,至睢阳与太守许远协守,后城陷被执,忠贞不屈,身殉国难。睢阳被围困期间,城内粮尽援绝,被迫宰食马匹。马尽,掘鼠罗雀,发展至食人的悲惨境地。由于张巡的殊死战斗,叛军攻略江淮的脚步被打断,江南富庶之地得以保留,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苟延残喘150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由于睢阳守城的惨烈而让江淮地区受益,当地老百姓就把张巡称为“照远不照近”的菩萨。
其实,这句歇后语是普遍流传的,并非泰兴所独有,而且泰兴也不只是说张王庙的菩萨,也有说是茅山的菩萨和狼山的菩萨“照远不照近”的。倒是“风姑娘、雨姑娘、雪姑娘”、“二月初八吃冻狗肉”的说法确乎为泰兴及其周边所独有,同时还真有一段美传与张士诚甚有关联。
据说,当年朱元璋与张士诚争天下,张士诚兵败被俘自杀,戍守泰兴江边潮涨埠的张姓子侄遂隐姓埋名改成胡、陈、蔡三姓,就地转民定居,同时造庙纪念张士诚。为防明朝朝廷得知治杀头之罪,他们便假称菩萨是潮水淌来的张大仙,故起庙名为涨王庙。
明未清初,潮涨埠来了位苏州客,寻访此处的张姓郎中。原来这访客家的小孩曾得疑难之症,久治不愈,危在旦夕,忽又转危为安,口称梦一郎中,药到病除。访客称其孩儿梦中郎中乃吴地苏北季市东潮涨埠人姓张名勋。可当时这潮涨埠只有胡、陈、蔡三姓,根本就没有姓张的人家。有人想起庙里菩萨姓张,请访客去庙里看看。苏州客对菩萨像左看右看,认定说他要找的郎中就是这涨王菩萨。得知这涨王张大仙即是当年赫赫有名的抗元名士吴王张士诚时,访客不由感慨万分。为感谢菩萨救命之恩,重振张王声威,他即回苏州筹巨资来重修庙宇。庙宇三进,富丽堂皇,山门前一对石狮子威风凛凛。第二进大殿飞檐翘角,气势非凡。第三进后堂宽敞明亮。庙宇左右两边的长厢屋将庙组成了两个四合院。因明朝已亡,故重建后占地近百亩的庙宇正式改名为张王庙。许多外地香客特别是苏州人都慕名而来,张王庙因此而法事繁忙,香火日盛。
相传,农历二月初八是张王生日,每年的二月初二到二月初八张王生日这天,这期间他的三个女儿风姑娘、雨姑娘、雪姑娘必定回娘家祝寿,所以每年二月初八前必有风雨雪临门,生日后还有风雨雪辞亲,这是泰兴及其周边一带人所皆知的张王报。这一天象至今未变,极为灵验。正是因为有着这一奇特的天象,故而也就有了“二月二,带女儿;风姑娘、雨姑娘、雪姑娘,二月初八吃冻狗肉,吃了冻狗肉,回到婆家去春种”的说法。
 二月初八张王生日这天,也是张王庙的庙会。每年的兴庙会这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殿里张王菩萨有两尊大的名坐坛,小的行坛是出会时抬出庙到各乡走访的,出会时前由马夫开道,后有锣鼓闹场,旗伞队伍庞大,周围村子的人都来参加,有烧肉香的、拜板凳的、扮武丈神的,秋千、抬阁一应俱全,每到一处,早有人飞报上前备好供案上供。各庄的信士都赶来敬香磕头。出会之后,还要举行赛马、射击比赛。几百年沿习成俗,这也是祖辈们不忘军旅生涯,谋求东山再起的缩影。赛马是珊瑚曹埠张王庙庙会所特有的节目。

张王庙历来由僧人管理,人们记得的有浪曲、浩钱、德寿、吴东山等。庙里曾有一棵四人合抱才抱得过来的白果树,树头蓬住了前后三进屋顶,树根生了半个庄。抗战时期,庙僧得知草鞋司令陈玉生领导的打鬼子的军队缺少做手榴弹柄的材料,遂将这大白果锯倒,并请人送到三百圩的新四军兵工厂支援抗战。文化大革命庙宇全部改成学校,大的神像被毁,可搬动的神像被当地信众妥善保管,幸为重新恢复庙宇提供了方便。
一九七二年腊月,曹埠时任队长的孙亦平在家做豆腐准备过春节,邻村有村民找他说张王菩萨到了他家要来敬奉,孙问菩萨现在何处,村民说就坐在你家磨子上,自此以后这磨子做出的豆腐又白出率又高,夏天不洗豆腐不变味。孙亦平久闻张王菩萨神威,是受人爱戴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化身。既然大家认定张王菩萨重返故里,于是他就与同村的陈公生、陈学化、陈新宇,袁常先一道为修复张王庙出力。
 苏北一带最早的泰兴珊瑚曹埠张王庙,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由于孙亦平等人的努力,张王庙现又初具规模。庙暂设在原庙基,即已废弃的学校内,庙内张王塑像(坐坛行坛)俱全,佛祖如来、药师如来、观音大师,韦驮塑像高大精美,文革时被群众收藏的华陀行坛、花神神像亦被重新复位。张王庙的故事连着曹埠的古名潮涨埠,都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理应得到很好的传承与保护,所幸仁人志士的努力让人甚感欣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王庙:百姓敬奉孙思邈
河口镇海潮寺
吴山药王庙丨两行“天书字”几乎无人能看懂,门口古樟730年
你知道农村都供奉哪些庙宇吗(李仁贵珍藏版)
张士诚的那些事(2)
诸葛村厅堂、庙宇古对联和祭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