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泰兴籍作家陆文夫与他的《美食家》及其阿炳情结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陆文夫(1928年3月23日-2005年7月9日),当代作家,江苏泰兴七圩(今属泰兴虹桥镇)人。从小喜爱文学。1948年毕业于苏州中学,赴苏北解放区。翌年随军渡江到苏州,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新苏州报》记者。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小巷深处》。1957年调江苏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因参加筹办《探索者》同人刊物,被打成“反党集团”成员,长期下放到工厂、农村劳动。粉碎“四人帮”后平反。1978年返苏州从事专业创作。后任苏州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说其陆文夫的创作,大概生于七十年代的朋友,一定大多看过一部电影《美食家》,并为其中眼花缭乱的精美菜品而垂涎三尺过吧。这部电影就改编自陆文夫的中篇小说《美食家》。陆文夫的《美食家》曾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据他的亲朋好友们说,陆文夫先生那时健康而精神,练达又睿智,主要得益于他的饮食文化。他的会吃、爱茶、嗜酒,在作家圈里是出了名的。当年,一部中篇小说《美食家》,使陆文夫"会吃"的名声远播文坛内外。自那以后,陆文夫每到一家饭店用餐,厨师闻知陆文夫来吃饭,便有些惶惶然,大有美食家面前班门弄斧之感,倘若做坏了一道菜,会坏了自己的名声。陆文夫的味蕾似乎特别敏感、发达,能分辨各种酒菜色香味的细微差别。一盘鸡丁端上桌,他只夹一块放进嘴里,就能断定是新鲜鸡肉还是冻鸡肉。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他说名厨必须有丰富的想像力,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做出新菜、新味来。特级厨师应有特级的独创性,应有绝招绝活。可见陆文夫确实是货真价实之美食家。

除了《美食家》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外,陆文夫创作的《献身》、《小贩世家》、《围墙》等亦分获第一、三、六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外,他出版的小说集《荣誉》、《二遇周泰》、《小巷深处》、《特别法庭》、《小巷人物志》、《围墙》、《陆文夫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人之窝》,文论集《小说门外谈》等都无不饮誉文坛。1985年陆文夫发表的《井》,是继《美食家》之后的又一次创作高峰。陆文夫试图从民族文化心理多种角度考察社会生活。《毕业了》也反映了类似的主题。陆文夫通过揭露长期形成的习惯势力和心理惰性对人性的压抑与束缚,折射出其考察生活的新视角。

陆文夫的小说常写闾巷中的凡人小事,深蕴着时代和历史的内涵,清隽秀逸,含蓄幽深,淳朴自然,展现了浓郁的姑苏地方色彩。古城苏州的风土人情,园林风景、吴越遗迹、风味小吃、吴侬软语、石板小巷、小桥流水……无不栩栩如生地几乎呈现于他的每一部作品之中。这些苏州特有的文化与风俗,成为他小说中的重要的情节要素,具有独特的文化地域魅力,使其小说赢得了“小巷文学”和“苏州文学”的美称。 

陆文夫的衣胞地在泰兴,他的成长及他人生的大部时间则在苏州;如果说泰兴是他的第一故乡,那么苏州则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将根扎在苏州,而枝叶却在不断向外伸展。他从苏州出发,用纯正地道、智慧优雅的汉语,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充满细节的鲜活的中国的形象。从《小巷深处》、《美食家》、《围墙》到《人之窝》、《小巷人物志》,在陆文夫的作品背后,始终有一个永恒而巨大的背景和依靠,那就是———中国。有许多国外的读者,正是从他的小说开始了解中国,爱上中国的。他的小说在欧洲的影响之大,出乎许多出版商和翻译者的意料,尤其是他的《美食家》,巴黎的餐馆老板都十分熟悉。小说通过对于“吃”的讲述,总结了那个历史阶段的人的生存状态,他用饮食行业的兴衰变化,告诉世人一段中国的历史。

据说,陆文夫原名“纪贵”,因不愿当官,一心为文,而更名“文夫”。他从苏高中毕业即返回老家泰兴,后在华中大学集训半年,又跟随解放军渡江,到《新苏州报》社当记者。偶而听了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热泪盈盈,整个身心受到强烈震撼,夜不能眠,挥之不去,便专程去了一趟无锡城,到崇安寺雷尊殿去访问瞎子阿炳。那时,大概是1950年冬天,下了场罕见的大雪,天气极为寒冷,滴水成冰。遗憾的是陆文夫来得迟了,他没有见到《二泉映月》的作曲者;差了一步,瞎子阿炳已在半个月前过世了(正确日期应该是1950年12月4日上午9时许)。正所谓,失之交臂,阴阳阻隔。瞎子阿炳的老伴董催弟(现误传为董翠娣和董彩娣),在阿炳灵前点香、烧锡箔。阿炳没有遗像,半桌上只有简陋的白木牌位,写着“华彦钧之位”几个墨笔字。据阿炳妻子董催弟说,阿炳是上吊自尽的。他虽给天津客人(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二人从天津来),录了《知心客》等曲子,一个铜丸(铜钱)亦没有捞到。那天起身,阿炳想弹弹三弦(家中仅有一把破三弦),取下一摸,咦,蒙上的蛇皮,被老鼠啃了一个大洞,阿要触霉头!阿炳又犯瞎心思了,他想,这样寒冬腊月,怎么还会有老鼠出现?一定老天爷跟他过不去,不准他弹曲,不让他活下去啦,于是就寻了短见。

陆文夫的这次探访,记录了不少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他请董催弟到前街“王兴记”吃了碗双浇面,包了几只小笼馒头给阿炳上供。临走时,塞给催弟八万人民币;那是旧币,相当于如今的人民币八元。1950年,干部实行供给制,八元——已是陆文夫半个月的津贴了。第二年初春,他再去探望董催弟,催弟早已不在人世。这对患难夫妇先后过世,仅仅相差二十来天。可以说,对阿炳遗孀董催弟真正采访过的人,只有陆文夫一个。以后,陆文夫又专程去过无锡两趟,访问了崇安寺雷尊殿的左邻右舍,以及瞎子阿炳的熟人、朋友四五人。这段时间,陆文夫为了揣摩阿炳的心态,不但反复倾听《二泉映月》,还拜姜守良为师,学拉二胡。陆文夫记录了一大本原始资料,拟了创作提纲,兴抖抖地要找当时省文化局负责人汇报。为了谈话从容些,陆特意拣了个星期天下午,去了该负责人于南京申家巷复城新村的家里。只是陆话没讲几句,即被打断。该负责人认为陆文夫觉悟不高,责问他为何不去写革命音乐家——聂耳、冼星海,非要去写阿炳那样的大烟鬼、社会渣滓?可见是个感情问题!立场问题!然后给了本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要他好好学习。后来,陆文夫被打成了“反党分子”,更加噤若寒蝉了。
陆文夫平反恢复工作后,好几次又萌发了想写阿炳的念头,却又一直未能写成。因为,陆文夫只是想写一个真实可信的瞎子阿炳,可顾虑重重,始终难以下笔。这是他的遗憾,也是我们时代的遗憾,民族的遗憾!2005年7月9日,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陆文夫因病医治无效,在苏州逝世,享年77岁。

作家刘武得知陆文夫去世后,悲痛之余不由心生惋惜:“陆先生是个温和忠厚的长者,他为人诚恳、热情,我们在一起特别谈得来。一次聚餐,我们热烈地谈论着,走出餐馆好远才想起没付款。”刘心武认为,陆文夫早年创作的小说《美食家》、《小巷深处》等作品清新淡雅、情趣盎然,字里行间流淌着浓郁的姑苏风情,是同类文章所不可比拟的。”是的,陆文夫的创作自有他独特的风格,更有他独特的思考。在纽约国际笔会第48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作家陆文夫对性文学是怎么看的。陆文夫幽默地答道:“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与会者发出会心的笑声,接着是雷鸣般的掌声。
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说:“陆文夫是一个从内到外都十分端正的人,从他的走路姿势,从他的举止眼神,都能感受到这一点。他是‘即之也温’的君子,也有不怒自威的气度。他的为人生,为写作,都有雄强、方正的内核。他有清淡如茶的一面,也有沉郁似酒的一面。”笔者以为这是对我的老乡泰兴籍作家陆文夫的最恰当的评价,也是陆文夫先生一生的最真实的写照!

2019年12月于金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泰兴名人篇——小说大师陆文夫
苏州文化与陆文夫的文学世界
陆文夫——享美食、喝醇酒、品清茶、话苏州情节
小巷深处,杯碗之间
作家中的那些吃货——江南秀士陆文夫
作家陆文夫爆料阿炳传世之作《二泉映月》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