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张图告诉你,为什么世界竹子看中国
userphoto

2024.03.27 辽宁

关注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
称中国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竹子对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确实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实践中
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
总结升华成了人的一种精神风貌
赋予了竹子独特的精神内涵
未出土便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宁折不弯
这种荡气回肠的气节
被人们广为称颂
全球的竹林自然分布
可划分为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
亚太竹区为全球最大的竹类植物分布区
面积占世界总量近一半
竹种资源则占到全球的八成左右
中国更是不折不扣的竹子国度
多项数据都在世界上独占鳌头
因为竹林面积广大、种类繁多
所以有着“世界竹子看中国”之说
世界竹林分布示意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8月
竹子,植物界之谜
虽然中国人和竹子
已相互依偎生活了数千年
但很多人其实未必了解它
走进竹子的私密生活
你会看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超强的生长速度
竹子是地球上最有生命力的植物之一
每年都能生长出数根自然成型、充分发育
并可投入使用的竹子
一株高20米的树生长可能需要60年
而一根20米高的竹子只需约60天
竹子虽然看起来很像树
但禾本科的它们更应该被称作是
身材高大的“大草”
竹节间分生组织的细胞不仅分裂快
而且伸长的速度也快
每一个竹节都像一个生长基地
这些工地一起施工
就能在短时间内把竹子这座大厦建立起来
这也意味着竹子在短时间内会消耗很多能量
对植物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但竹子深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
竹节间不仅云集了大量的植物激素
还聚集着大量的糖以及分解糖的催化剂
——酶
这些能量像是骆驼的驼峰、汽车的油箱
为竹子的“狂飙生长期”提供了充足的后援
节间分生组织和充足的能量供应
可让竹子快速生长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8月
竹子的秘密“靠山”
竹子不仅生长迅速
还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
它们的秘密“靠山”
就是少为人知的竹鞭(地下茎)
埋藏在地里的竹鞭
不仅为快速生长的竹林
储存和提供大量养料
也是扩张竹林领土的核心力量
新鲜可人的竹笋,就是从竹鞭上长出来的
竹笋可谓母体的完全克隆
它的基因和母体完全相同
在竹子专家的眼中
地下的竹鞭王国充满了惊人之处
在适合的环境中
竹鞭能随机向各个方向生长延长
每个生长点都有坚硬又锐利的锥状笋尖
其穿透力极强
几乎可以刺穿任何坚硬致密的土壤
或越过阻碍物,形成跳鞭,继续生长
从这个意义上讲
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是许多植物所不具备的
据统计,在适宜条件下
种植一株竹子
通过其地下茎的延伸及发笋成竹
不需要耕地播种
一二十年就能发展到数万根
民间说竹子“种一株、长一片”
一点儿也不夸张
◎ 地下发达的竹鞭是竹子迅速繁殖的秘密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地下强大的竹鞭王国才是竹子的“真身”,而地面上的那些竹竿,不过是竹子抓取阳光和空气的“手掌”罢了。只不过,比起地上青翠挺拔的竹竿,盘根错节的竹鞭不容易被利用,因此少人关注,深藏功与名。“竹连鞭、鞭生芽、芽孕笋、笋长竹,竹又养鞭”的循环,在激烈的自然竞争中有着明显生态优势。(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8月)
种竹千倍利,只怕竹开花
印度梨竹的大面积开花
曾引起饥荒和环境退化
日本主要竹种桂竹的开花
曾使当地竹子企业纷纷倒闭
……
竹子开花到底是什么“灾难”
一株竹子可以靠“无性繁殖”的方法
克隆出许多棵竹子,甚至是一小片竹林
然而,这种繁殖方式面临着很大风险
基因完全相同的一片竹林
若是遭遇病虫害侵袭或是碰上气候异常
它们有可能因为基因上的缺陷而集体丧命
所以竹子还是需要产生种子
由种子繁育出来的后代
基因上出现变化可能更好适应环境
开花,结果,然后死掉
这是自然界正常的轮回和更替
对于大多数竹子而言
开花要消耗掉毕生积蓄的养分
所以它们一辈子只开一次花结一次果
然后枯死
就连地下的竹鞭和竹根也不能幸免
所以,竹子开花后枯死往往成了“集体行动”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 竹子花
虽然大多数竹子确实在开花后枯死,但有些种类却能够存活。斑竹在开花之后,竹竿和竹叶虽会枯死,但地下茎仍然活着,休养一阵子就能再出新笋。对于水竹、花竹和慈竹来说,开花更轻松——它们每年都会零零星星开点花,之后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图自《博物》2012年6月)
至刚至柔,竹子能干嘛?
竹子有着特殊的韧性
这和其内部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掰折竹竿,你会发现有很多不容易扯断的细丝
那就是坚韧的竹纤维
它们把整个竹竿连接在一起
此外竹子中40%的细胞都木质化的
所以竹竿如此坚硬
而且竹子的维管束从内到外逐渐变小
排列也由疏松到紧密
邻近表皮层处
是由体小壁厚、排列紧密的细胞
形成的一个特殊层次
这种疏密有当的层次,使竹竿变得“刚柔并济”
亦柔亦刚的竹材在刚性、耐折度等方面
都有着独特的优势
所以,竹子被称作“植物钢筋”
摄影╱井韦,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8月
竹器时代
竹为良才,易取可塑
中国
是世界上用竹最早和最善用竹的国家之一
竹子的竿、枝、叶、箨、鞭根、幼芽
无一不用
心灵手巧的中国人充分利用
竹子既能如百炼钢也能绕指柔的特性
编制出各种巧夺天工的生活用具和艺术品
据考证
早在汉代竹子做的生活物品
就已有60余种
明清则达到近300种
从许多竹字头的汉字
如箪、簋、箸、筐、篮、笥、箱、笼等
就能看出中国人和竹器的亲密
浸润着中华文化特征、工艺独特的竹产品
展示了华夏文化的深厚底蕴
◎ 竹椅扳制技艺
在江西抚州城外文昌桥下,有一条闻名遐迩的“竹椅街”,终日散发着竹的清香。有人认为制作竹椅是家常活计,没什么技术含量。到过这条老街才知道,一把好竹椅能如此光洁牢固、平衡舒适需要多么复杂的工序。竹器老艺人通常被统称为“篾匠”,而做竹椅者竟还有个单独的称谓——扳匠,足见其中功夫。(摄影/王晓建,图自《中华遗产》2013年10月)
◎ 竹夫人
“床头新聘竹夫人”,竹夫人是古代的一种消暑用具。一般用青竹编为长笼,或取整段竹中间通空,四周开洞然后通风。竹夫人大约唐代已有,又被称作竹姬、青奴等等,大概与今天流行的抱枕属于同类用品。(摄影╱李叶飞,图自《中华遗产》2016年8月)
建筑界的宠儿
一位诗人曾写道:
“当地球上第一次有人建造村庄时,
竹子就已经被加以利用了。”
这句话似乎格外适合中国
秦汉时期,竹子已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
直到今天
竹子依然是傣族、佤族、景颇族等民族
民居的“担纲者”
“有寨就有竹林绿,有竹就有人家住”
这是西双版纳傣族的民歌
傣族人生活在平坦的河谷地带
传统的傣族竹楼
整个建筑结构都由竹子捆绑而成
墙壁也是竹篾(薄的竹片)做的
而屋顶则用竹篾夹住稻草覆盖
没有庭院,占地少,使用面积却很大
加上就地取材成本低
而且建筑本身透水性好
符合当地的气候和地形
所以,这种古老的“干栏式”建筑形式
一直保留到今天
傣族竹楼,热带丛林里的轻便别墅
绘图╱王其钧,图自《博物》2009年8月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
中国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时期
最先使用的材料是麻、楮皮和藤
这些修长的优质植物纤维
唐宋以后,原料供不应求
麻纸与藤纸逐渐衰落
人们开拓了一种新的造纸原料——竹子
北宋初年的竹纸,质量还很成问题
不过没多久竹纸质量就有了很大提高
苏轼、米芾这些大书画家,都使用过竹纸
宋代竹纸以浙江所产最佳
明代,福建竹纸异军突起
宋应星曾言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
清代是竹纸的全盛时代
不仅产量居绝对优势
还因为竹料漂白技术进一步提高
各地都生产出高级纯白竹纸
例如福建、江西的连史纸、玉版纸
湖南的大贡、二贡
四川的仿宣,浙江的白笺等
但清末西洋机制纸涌入中国后
手工竹纸逐渐衰落
不过到了抗战时期,进口物资被封锁
手工造纸又出现生产高峰
2006年5月20日
四川夹江、浙江富阳竹纸制作技艺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夹江竹纸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宣纸难寻,所以著名画家张大千改用夹江竹纸绘画,但因拉力和白度都不足,于是张大千改革了原材料搭配,使夹江竹纸拉力增强,可承重笔,洁白细腻,浸润性好,成为一种高级书画纸。经大千先生改造的夹江竹纸上有一些暗纹,这些暗纹是根据张大千亲自设计的宽纹纸竹帘制作而成的。(摄影╱冉玉杰,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12月)
中国竹乡
据统计
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竹子多达1500多种
从海平面到海拔3700米的高山
都能见到竹子的身影
中国在世界竹资源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竹林区划方面,很多国家都比较单一
中国却有着多元的竹林区划:
散生竹区、丛生竹区、亚高山竹区和混生竹区等
还有大面积的人工灌溉竹区
我国是公认的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
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
是“竹子的故乡”
我国竹林区划及主要竹乡分布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8月
蜀南竹海
四川宜宾的蜀南竹海原名“万岭箐”
据传,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到此游玩
被翠竹海洋折服
持扫帚为笔,写下了“万岭箐”三字
“箐”就是山间的大竹林
除常见的楠竹、水竹、慈竹外
这里还有紫竹、罗汉竹、鸳鸯竹等珍稀竹种
登高远望,万顷碧波,翠绿如海
故有“竹海天下翠”的称誉
摄影/董志宇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8月
贵州赤水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
全市森林覆盖率80%以上
赤水具有亚热带生物生存和活动的条件
尤其适合竹的生长
全市竹林面积60多万亩,各类竹多达24种
有着全国最大的竹乡
赤水河畔,嘉树美竹,森然四周
河谷两岸婆娑竹影,盎然绿意
万籁俱寂,四周恬静而安谧
只有清风轻轻吹拂绿色的竹海
摄影╱孙建华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9月
武夷山
与岩茶一样
毛竹也爱武夷山区这种
雨量充沛、风小湿度大的气候
在这里,毛竹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优势
李商隐曾在《武夷山》诗中明指: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说郛》卷六六引元刘美之《续竹谱》也记:
“毛竹生武夷山”
竹子是武夷山重要的经济作物
走在江西一侧的山路上
路两旁到处可见茂密的竹林
摄影/冯木波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11月
竹子挺拔刚正,绿叶婆娑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
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
人们爱竹,爱它那节外无枝的操守
唐宋以来
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
明代则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
苏东坡更是爱竹爱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天来了,竹子勾起的回忆
竹子
竹趣
讓砍伐後的竹子永保翠綠.
篾匠父亲
《竹林吉语》竹子小鸡20120120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