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皮皮虾“同门”的雀尾螳螂虾前螯可以撞碎玻璃鱼缸而毫发无损
userphoto

2024.03.28 辽宁

关注

螳螂虾大冲撞

与餐桌上常见的皮皮虾同出一门的雀尾螳螂虾,有一手可与空手碎大石相媲美的绝技。它的前螯极其坚实有力,不仅可以将贝类打得粉碎,甚至还能撞破玻璃鱼缸而自身毫发无损。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生物学家日前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雀尾螳螂虾在遇到捕猎对象时可以瞬时加速至80公里每小时,然后以不亚于子弹的冲力撞向对方。此外,雀尾螳螂虾的碰撞部位可分为3层,其特殊成分一方面能耐住巨力冲击,一方面在碎裂发生时可以限制裂纹扩散,不至于造成重伤。这一原理有望用于制造更轻、更坚固的军用和医用材料。

到2100年,帝企鹅可能减少80%

生物学家们预测,到2100年,南极帝企鹅的数量有可能减少80%。目前,结伴繁殖的帝企鹅夫妻有3000对,但到2100年,随着气候变暖,冰层融化,帝企鹅夫妻的数量有可能降至500对~600对。研究者用了20个气候模型来预测帝企鹅们的命运,结果发现,未来在帝企鹅关键的繁殖期,南极洋面上的冰层很可能会消退。雄性帝企鹅每年5月~6月在海面冰层上孵蛋长达62天~66天,母企鹅则外出觅食。科学家们警告,从2040年开始,冰层就可能会开始收缩,身陷无处孵蛋困境的帝企鹅群体有可能面临崩溃。

瞎眼的变色龙还能变色吗?

变色龙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色,但它们是怎么来感应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颜色的呢?难道不是通过眼睛?

变色龙变色确实可能不需要通过眼睛来观察周围环境,而是靠身体感知周围的温度、阳光、湿度等来变色,很多两栖类动物也有这种能力。比如某种蛙类,把它放到明亮处体色就变亮,再放到暗处体色就变暗,这是因为这种蛙体内的一种褪黑激素能够感知明暗。

有资料表明,动物变色主要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控制,具体情况则依种类而有所不同。乌贼的体色主要受神经系统控制,刺激神经系统可引起体色变化。

有些头足类的唾液腺可分泌5-羟色胺,有助于控制色素细胞。而变色龙能够变换体色完全取决于皮肤表层内的色素细胞,它们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

所以,如果蒙住变色龙的眼睛,它们应该也是能变色的。

安能辨我是雄雌

乌贼是自然界里最喜欢玩变装游戏的生物之一,它们可以调节皮肤的颜色,令其与周围环境相近,身体两侧也能呈现出不同的纹样。这主要归功于其皮肤中的大量色素细胞。但直到最近,悉尼麦吉尔大学的生态学家才发现,雄性乌贼居然还有男扮女装的本事。潜水拍摄了108群生活在悉尼港海域的乌贼后,研究人员从照片中发现,如果生活的群落中同时存在一只雌乌贼和一只雄乌贼,那么在四成以上的时间里,作为第三者的雄性乌贼都会在对着雌乌贼的身体那一侧呈现典型的雄性纹样,而在对着雄乌贼的那一侧把自己打扮成“小姑娘”。这可以帮助它们在代价最小的前提下实现交配需求。

风声的掩护

对于雄性合掌螳螂来说,谈恋爱是件可能会掉脑袋的大事。如果雌螳螂正好腹中饥饿,它极有可能将求欢者当成送上门的美餐,一口咬断脖子。不过,日本近畿大学的研究小组日前发现,雄螳螂也有保护自己的妙招。它们擅长利用风吹过林间、树枝摇曳的机会迅速接近雌螳螂,在此期间,树叶的晃动可以掩盖雄螳螂移动的声音,从而增加其成功的机会。研究者指出,利用风声作掩护的本事并非仅为求偶而用,不管是雌螳螂还是雄螳螂,在风声大作时猎食的速度都会有所提高。

牦牛的秘密

牦牛可以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负重跋涉,普通的牛却连存活下来都显得吃力。牦牛基因组测序研究结果揭示了其中的秘密。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为首的研究小组发现,牦牛与普通牛直到距今490万年前才完成分化。牦牛所特有的3个基因令其可以更好地适应高海拔的缺氧状态,而另外的5个基因则帮助牦牛从食物中最大化地获取能量,从而减少高原食物稀缺所带来的影响。研究人员希望对这些关键基因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找出预防高原反应的新疗法。

恐龙减负

恐龙虽然是庞然大物,但或许并没有此前想象的那么粗蠢笨重。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生命科学院为首的研究小组根据对14种现有大型哺乳动物的体重测量结果,研发出了一种新的恐龙体重估测技术。使用新的估测方法,恐龙界中的大块头、身长达26米的长颈巨龙,其真实体重可能只有23吨多一点,而不是以前估测的80吨左右。这意味着那些巨型恐龙或许比人们认为得更轻盈迅捷。

了解鸟类,减少事故

一组研究人员日前测试了鸟类对于一架模型飞机的反应,以研究如何避免致命的鸟撞事故。他们认为,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安全官员需要了解鸟类的视角。尽管跟庞大的飞机相比,鸟类的身形不值一提,但是鸟类却能对飞机造成伤害,甚至造成飞机坠毁。这项研究指出,发光或许是避免致命撞击事件发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这项研究最关键之处在于认识到鸟类看世界的方式和人类不同。例如,加拿大黑雁拥有较宽的横向视野,

这意味着它们能够看到头部两侧的景象,而且它们能看到紫外线,人类却看不到这种光。

由美国农业部的野生动物学家布雷德利·布莱克韦尔领导的研究小组以加拿大黑雁为研究对象。在联邦航空局1990至2010年间收到的飞机撞击事件报告中,与这种鸟有关的事故最多。他们以黑雁的视角看飞机,利用对于黑雁视觉系统的现有知识分析模型飞机的可视特性。

他们发现,加拿大黑雁对于靠近的、带有交替闪烁灯光的模型飞机作出的反应最为迅速。同时,黑雁对于没有闪光的飞机和模仿猛禽的飞机的反应较为迟缓。

最后,他们推荐在飞机上加装可以发射紫外线的装置,向黑雁发出预警。

鸟撞事故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并不是所有事故都能像2009年的“哈德逊河奇迹”那样幸运。

当时一架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起飞的商用飞机与一群大雁发生撞击之后,在哈德逊河上平安着陆。

据美国鸟撞委员会统计,自1988年以来,全球有超过219人死于野生动物和飞机的撞击事件。

研究人员指出,尽管人们一直致力于让大雁和其他鸟类远离机场,但飞机起飞后让鸟类远离飞机的措施却很少。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他们警告说,在本次实验中使用的无线电控制模型飞机比正常飞机小且速度慢,测试用的大雁也不是飞行中的野生大雁。

尽管如此,他们仍指出,研究鸟类如何感知到飞机并作出反应,能够显著提高利用飞机的发光方式来避免机鸟互撞的有效性。

麦田无鸟

许多欧洲诗人都曾在作品中赞美云雀婉转的歌喉,然而,作为田园牧歌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乡间鸟类正在迅速离人类远去。日前公布的全欧鸟类监测项目的调查结果显示,从1980年以来,36种具有代表性的乡间鸟类的种群数目萎缩了近50%,相当于损失了2.97亿只鸟。以云雀为例,与30年前相比,其总数至少降低了3700万只。研究者指出,农田耕作的密集化和专业化、灌木丛的萎缩和自然栖息地的边缘化、作物品种和耕作方式的改变以及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都是威胁乡间鸟类生存的重要因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动物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局限性的感官是否是认识世界的障碍
“皮皮虾“拳力惊人,为什么不伤自身?
很难相信,消失35年的飞机回来了,机组人员毫发无伤,容颜未老
很难相信,消失35年的飞机回来了,机组人员毫发无伤,容颜未老 2022/9/25 08:01
七十八、海螵蛸与桑螵蛸有什么不同
史上冲击力最强动物,相当于人类徒手发射卫星,还只用10%的力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