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下霜

昨晚,在朋友餐厅遇到正在写作业的一年级小朋友,作业最后一部分是指读《寻隐者不遇》。小朋友一边用手指指着课本,一边抑扬顿挫的朗读:

寻 隐 者 不 遇

贾 岛

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

云 深 不 知 处

读到“只在此山中”,用了很大力气读出的总是“子在此山中”,最后终于完美读成“只在此山中”。作业完工。

然后她从课本上给我翻找别的古诗,一通翻找之后,不仅找到了白居易、杨万里、唐寅,还找到了李白

不仅找到了李白,还竟然找到了两首,一首《赠汪伦》,一首《静夜思》。在我请求下,小朋友爽朗大气的为我背诵李白这两首诗。

然后,背诵《静夜思》的时候,我就听来了这篇文字的标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下霜。

那一刻,我就感觉到这首诗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眼里心中,并不是我们大人眼里心中的样子。

“上”与“下”,作为方位名词,某种使用场景里,让大人都懵,何况一个一年级小娃娃。

小心,别掉地下!

小心,别掉地上!

有时候,说的是一回事。

在北方农村,关于“上”与“下”,有两个特别耐人寻味的使用场景。

深秋,秋末初冬之际,土地在低温下变得板结硬化,或者最后的草木显露出更加萧索枯败的样子,甚至在清早偶尔可见隐隐的水结冰碴的情况下,大人们就会判定这天已经“上冻”了。

在“上冻”之前,或者伴随着“上冻”节令特有的现象是“下霜”。清早起来,屋外山野,草木一片凛冽的白,泛着深秋将尽寒冬将至的冷意。此情此景,大人们会说“下霜”了。

“下霜”“上冻”,预示秋天即将终结,冬天即将开始。

想到这些,我就觉得小朋友把李白的“疑是地上霜”背诵为“疑是地下霜”,并没有错。相反,小朋友背诵的句子说不准才是更符合真实场景的句子。

假设,我是说假设,李白那一刻刚好睡在与我们此时此刻使用的“床”一样的“床上”,他说“床前明月光”,那片月光无疑是洒落在床前的地板上(地上),而这个方位,在小娃娃概念里,恐怕刚好就是“掉地上掉地下”的概念。“地下”,或许才更符合小娃娃的理解和认知。

我没有曲解李白诗歌和学术讨论的意思,只是借由小朋友背诵这个“小意外”,突然有所感触,就把这些感触记录下来。

想想也挺有趣的。

按照我刚才假设的逻辑推演下去,“地下”这片月光铺就的“霜”,让李白困意全无,干脆起“床”来到屋外,然后自然而然就有了“举头望明月”的动作,“低头思故乡”的心事心思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是一个小朋友带给我的意外惊喜,而一切机缘都来自于李白。

2024年4月9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涨知识】古诗里的床,你真的读懂了嘛?
床前明月光,李白去河边
“床前明月光”被误读了千年: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怎样把床前明月光改成一首打油诗?
曲湿湿:曲艺语音:“床前明月光”其中的“床”指的是什么?很出人意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