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白虎人参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去芍茯苓白术汤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四逆汤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3  炙草2  生姜3  大枣5

22: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3  炙草2  生姜3  大枣5  炮附1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3  芍药3  炙草2  生姜3  大枣3  麻黄3  杏5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得到一段时间以后,如疟状,就是忽冷忽热的现象。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发热,又会怕冷。热比较多,寒比较少。就是这人的抵抗力比较强。

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病人不呕大小便很正常。伤寒论中言及病刚开始时,所得的是太阳病。

如果病进入少阳的时候,病人马上会产生呕,病进入阳明的时候,病人会便秘或燥渴。所以如果有呕。病就是进入少阳了,如果口渴,大便有问题了。就是进入阳明了。

所以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就是这个病不在少阳,也不在阳明,病还在太阳。

一日二三度发。有的时候一天两三次发。突然发热,突然发冷。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如果脉微缓者,「脉」慢慢缓下来了。

本来脉是浮弱俱紧,现在一息四至,为欲愈也,表示这人快好了。

望诊上可看眼睛的眼白,某一段开始黄,就是身体要恢复了。

黄是脾胃的颜色,胃气回来了,只有一点点黄,就不用吃药,让他慢慢恢复;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脉很弱,一息二三至跳得很慢。代表身体内脏功能消弱。而且感到身体里面一阵阵冷出来,这是阴和阳都虚,身体虚掉了,这个时候,千万不可以发汗或攻下,或用吐的。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脸色发红发赤说明病还没有解掉。以其不能得小汗出,因为不能得汗出,所以身必痒。

此条说如果要用汗法时,一定要先确定病人有足够的津液,体力很好,才能去发汗。

病人脉很微弱,代表病人津液都没了。本身身体很虚,再去发汗,他会更虚弱。

面色反有热色者,还有热就是感冒还没完全去掉,代表还需要服药。

为什么不能得小汗出?就是汗已离开汗腺,但是还没离开皮肤表面。

停在皮肤下方。风吹一吹,皮肤毛孔封到了,就开始痒了。

所以洗完澡或平常没事,风吹皮肤会痒的,其实在痒的时候,发微汗就可以了。

张仲景设计「桂枝麻黄各半汤」,此汤发汗的时候,不会把正常的津液发掉,只把皮肤下面的多余水排掉,所以会用到桂枝麻黄各半汤的,一定有发痒的现象,就是表汗没有发透,光用桂枝汤,力量达不到皮肤,这时就把麻黄拿出来。所以是桂枝麻黄各半汤。

有时候我们也用发汗的方式来利尿,就好像用吸管吸水,一旦把上端放开,下端的水就流出来了。发汗的时候都是用热药,更热的药例如说硫磺,消水肿的力量更强。

麻黄又名青龙。麻黄节可以止汗节要拿掉。麻黄枝可以发汗所以用于发汗的时候要去节。

像当归一样当归身补血但是当归须破血。所以孕妇吃当归身补血,吃当归须是堕胎。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3  芍药3  炙草2  生姜3  大枣3  麻黄3  杏5

桂枝和芍药是一组。麻黄和杏仁是一组。麻黄入肺本草上写麻黄可以宣肺。麻黄一下去肺的气管全部打开。肺是诸阳之会。所以心脏的力量会加强。因此麻黄有兴奋剂的作用。

为什么加杏仁?麻黄宣肺,因为肺主皮毛。所以麻黄下去直到毛孔,毛孔打开的动能是靠肺。如果光用麻黄没有杏仁,肺会干掉,太热,所以加杏仁把不足的津液补足。

桂枝汤是解肌的,入脾脏的,入肠胃的,所以加生姜大枣来补津液,作为后援部队。

所以皮肤没事会痒的人,可用桂枝麻黄各半汤,会微微的发汗。

有没有汗,在治病的时候很重要。肾脏病,我们由五行知道必须先治心火再治肺金。

肾脏的功能就会渐渐恢复。汗为心之液。由能否正常流汗,可以判断心脏的功能好了没有。

所以肾脏出问题的人,因为影响到心脏,所以再怎么走路天气热的时候,也不会流汗。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3  芍药3  炙草2  生姜3  大枣3  麻黄3  杏5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太阳病桂枝汤没好病人反烦躁先刺「风池、风府」,再给桂枝汤就好了。

为什么?头是诸阳之会。所有的阳都会在头部。身上所有的阳气动能出来的时候一定先给头部。到头部之后,才会灌到四肢上去。到头部的力量不够,就停在胸口。

因为病人本身就是虚的,虚在心脏。吃了桂枝汤之后,桂枝是发表的,结果发表的力量不够,就停在胸口。扎风池、风府,就是通关活络,让阳气能通到头部去。

汤剂内服,每见有烦、或闷、或眩、或惊惕、寒战等现象,有两种情形:

一、  为药不对症而引起之变病。二、为服药而起之「瞑眩」现象。

所谓药石不「瞑眩」,厥疾不瘳,此种「瞑眩」症状,为正邪相争之现象,药证相合。

所以如果处方开得好,药吃下去,头不「瞑眩」,病不会好的。感冒,吃完药,胃气大多在白天恢复。如果是阴证,病人瞑眩的时候,大多在晚上半夜的时候胃气会恢复。

「瞑眩」就像针灸引起的「晕针」,这种状况出现时,表示一次就好了。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5: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2 芍药2 炙草1 生姜3 大枣5 麻黄1  杏仁3

服了桂枝汤之后,大量流汗,脉反而洪大的,这就是桂枝汤的力量不够,病人心脏的力量不够,要发发不出来,力量发不到肌表,还在胸腔里面,脉管变大,血一直往外冲,遇到这种病人再给他桂枝汤吃,如果出现如疟,就是忽冷忽热的现象,就是风寒都有了,桂枝汤证是不会有忽冷忽热的现象,桂枝汤的症状是有汗、恶风、头痛、日再发者,一天发一次的,汗出必解,这时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和桂枝二麻黄一汤如何区分:

桂枝麻黄各半汤:病人发热发冷的时间差不多,发热一个小时完又发冷一个小时。

桂枝二麻黄一汤:病人发热的时候比较多,发冷的时候比较少,代表病人的元阳很足免疫系统很足,这时桂枝加重,麻黄减少,所以桂枝三,芍药二,麻黄一。

25: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2 芍药2 炙草1 生姜3 大枣5 麻黄1  杏仁3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  知母3   石膏5   炙草2   淮山2   党参6

这就是病由太阳进入阳明了。病人原本是桂枝汤症。喝第一碗时,就好了。结果把剩余的药都喝了。可能炙草、生姜、大枣剂量不够,造成津液丧失了。桂枝汤过量。

也可能是病人太晚喝桂枝汤来发汗,结果病邪进入阳明而化热。

或是病人来找你的时候,已经快要进入阳明了,所以喝完桂枝汤,就转成白虎汤证。

桂枝汤利用肠胃津液来发汗,因为里面已经用炙草、生姜、大枣来补肠胃中的津液。因此不会使体内津液耗损而产生白虎汤证;

但是如果是服用桂枝汤或是麻黄汤等其它解表汤过量,使得肺中津液不足。

就比较容易转化成白虎汤证。

阳明证分「经热」和「腑热」,经是血脉神经,腑是肠胃消化系统。

白虎汤症:解表力太强发汗太多,造成血里的水不足,便产生经热。就是白虎汤。

承气汤症:发汗太过,肠胃津液都发掉,造成大便干掉,就是腑热,就是承气汤。

白虎汤的白虎就是石膏。石膏是清凉润肺。阳明经热的时候用来退热的。病人病进入阳明后,病人显现的阳明症状一定是但热不寒持续的发烧不会有怕冷的现象。不管是经热或是腑热,尤其是在下午三点到五点病人开始发壮热,看舌苔黄黄黑黑的整个嘴巴干的。

如果没有大便,就开承气汤。如果大便很好,就知道热只在血里面,就用白虎汤。

所以血里面的水不够的时候,用白虎汤去滋润。由于人身体的体热在血里面,

所以手术失血或大量失血的人会发冷栗。如果发烧嘴唇干裂用白虎汤。烧就会退。

大汗、大烦渴、脉洪大,方书称为阳明经病;谓阳明主里。阳明病即主病在里且主实热。故以白虎汤清高热为主治,加人参防心脏之衰弱,补助津液之消耗。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  知母3   石膏5   炙草2   淮山2   党参6

知母在【本草】上写是除烦止渴生津。因为白虎汤证的病人,嘴巴很渴,血里面的水不足的时候,喝水都没用的。这时候用知母来除烦。

胸腔里没有水气时,肺就像云,一旦云没了,太阳直射,当然烦,这时肺整个干的。口会很渴想喝冰水。喝下去的水一下就干了,根本来不及滋润肺。

白虎汤有个特殊的现象:烧一退的时候病人也是流汗。这汗是把病人的病毒排出来的。

石膏是非常辛寒的药,寒凉的药一吃下去,马上进入血脉,把血的温度下降下来。当病人怕热、壮热、高热的时候,用到白虎汤时,石膏就是至少一两以上。

【本草】石膏微辛而寒,于清热中,具有散热之性,为退热之专品,惟宜生用。

炙甘草主要是健脾健胃,当脾阳不足的时候,就是脾脏的蠕动太慢,压迫到胃,胃口就没了,炙甘草能让脾阳恢复的很快。甘草清热消炎滋液。

粳米就是平常用的糯米,最主要是为了取它的黏液,肺上面有很多肺泡,在壮热的时候,整个干掉了,取粳米的黏液来保护它,让它清凉下来,肺的津液靠粳米补足,肠胃的津液靠红枣、人参。粳米、甘草滋润各组织之黏膜。知母、石膏、甘草、粳米,四味合用成为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之专剂。

张仲景在用人参时,都是肠胃不好的时候,所以人参是最好恢复肠胃功能的药。人参很贵,可用党参、花旗参取代。现在的高丽参不纯,是浇硫磺长大的。

本草写人参是甘苦微寒,味道一点甘一点苦一点寒。人参是比较凉的药,所以白虎人参汤是生津止渴的专剂。上消糖尿病渴饮千杯不能止渴就是白虎人参汤证。

病人发高烧的时候,但热不寒,大便正常,我们用白虎汤退烧,不用人参。

麻黄是青龙,石膏是白虎,附子是玄武,大枣是朱雀,容后详述。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  知母3   石膏5   炙草2   淮山2   党参6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烦躁,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2 芍药2 炙草2 生姜2 大枣2 麻黄1 石膏3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2  芍药2  炙草1  生姜2  大枣2  麻黄1  杏仁1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3  芍药3  炙草2  生姜3  大枣3  麻黄3  杏仁3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2  芍药2  炙草1  生姜2  大枣2  麻黄1  石膏3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约25克),芍药一两(约15克),生姜一两(约15克),甘草(炙)一两(约15克),麻黄(去节)一两(约15克)大枣(擘)四枚杏仁(去皮、尖)二十四枚     注:汉代一两约等于现代15.6克,一升约等于现代200毫升,一合约等于现代20毫升,十六铢约等于现代10克。

桂枝麻黄各半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

桂枝6g  芍药3g  生姜3g  炙甘3g  麻黄3g  杏仁3g  大枣4g

25: 服桂枝汤,不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2  芍药2 炙草1 生姜3 大枣3 麻黄1  杏仁1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烦躁,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2 芍药2 炙草1 生姜2 大枣2 麻黄1  石膏3

平常感冒不会有烦躁的现象,烦躁是因为肺里面太热,肺藏魄,魄主静,所以肺阳很正常的时候人很静,过热的时候,魄就失守了,病人才会有烦躁的现象。

肺很燥热的时候给的处方就是石膏。石膏色白专门去肺热肺热去掉以后胸阳才能回头。

而且这种烦躁的现象,都发生在半夜的时候,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表示病人有表证,脉微弱者,此无阳也,就是告诉你,小心点。

给病人发汗时一定要检查病人有没有条件发汗。本来已经虚掉了,一发汗就更凶。

病人烦躁脉微弱就代表里面虚掉了也就是津液不足了。就是因为津液不足所以病人才会肺热。

肠胃的津液。土生金。津液就像云雾一样排到肺上面。当津液少了摸到的脉就会很微弱。

阳的作用在于固守阴,阳气要固而密,阴才会停在里面。

如果阳不足,又发汗,阳会丧失更多,会汗出过度。

人的胃气不动,正常的脉一息四至,代表胃气很足,如果脉一息二三至,脉很弱。代表胃的功能没有了。代表肠里面的津液没了。

上面的肺像太阳一样很热,很燥热,脉微,这就是无津无阳,不可以发汗。

在给病人发汗的时候,先看看舌头,很干燥的就不可以发汗。

舌头的津液就是从肺上面来的,此条辨就是病人里虚的状况。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2  芍药2  炙草1  生姜3  大枣5  麻黄1  杏仁1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3  芍药3  炙草2  生姜3  大枣3  麻黄3  杏仁3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2  芍药2  炙草1  生姜3  大枣3  麻黄1  石膏3

25: 服桂枝汤,不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2  芍药2 炙草1 生姜3 大枣5 麻黄1  杏仁3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烦躁,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2 芍药2 炙草1 生姜2大枣2 麻黄1  石膏3

津液不够,又有表证的时候,就用「桂枝二越婢一汤」。

是「桂枝二麻黄一汤」的变方。杏仁换石膏。

桂枝二越婢一汤是麻黄和石膏在并用。

石膏能清肺热,让上焦虚热降下来,所以不会发汗。

临床上会用到桂枝二越婢一汤的,还有一种情形:忧能伤肺,心胸很狭窄怕死,烦躁嘴巴干的,查又查不出病来,因为心里有病。所以桂枝二越婢一汤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外表看到运动过量或津液丧失掉了而无阳。一种是心里胡思乱想的人。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烦躁,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2 芍药2 炙草2 生姜2 大枣2 麻黄1 石膏3

津液不够,又有表证的时候,就用「桂枝二越婢一汤」。

是「桂枝二麻黄一汤」的变方。杏仁换石膏。

前面是桂枝汤,后面是越婢汤。麻黄少用些,桂枝用三,麻黄就不超过二。

石膏可多用些,能去肺热。这里的烦躁最主要是脾土不生金。

所以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可以解肌健脾阳,因为他的脾的津液不够。

所以病人如果津液不足,病人有表证,就可考虑「桂枝二越婢一汤」。

病人情绪烦躁,半夜不能睡觉,胡思乱想,就是标准的「桂枝二越婢一汤」。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烦躁,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2 芍药2 炙草1 生姜2 大枣2 麻黄1  石膏3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3 炙草2 生姜3 大枣5 茯苓3 白术3

这个桂枝去桂呀很可疑,在《医宗金鉴》他改芍药了,我认为这是对的。因为他这个表还不解嘛,你把桂枝去了,拿什么解表?所以应该桂枝去芍药,我们经常用也是桂枝去芍药。我认为《医宗金鉴》还是对的。

这个书错字有的是,象头前那个脉洪大,那肯定是错的。这段书主要注重这个“仍”字,他说这个病呀,根本就不是桂枝汤证。他根本就是“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根本就有这个病,就是这个证候。

这个大夫看到这个“头项强痛,翕翕发热”,唉!这个象表证,就给吃了桂枝汤了。这个就是药不对证了,所以这个病不会解的。他又看到“心下满,微痛”,心下指着胃说的,又满胀又疼,象里实,他又给吃泻药了,也不对头,所以他这个服桂枝汤,或又吃了泻药了,他这个症状一点变,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他才用这个方剂。

这个我们在临床上常遭遇,他如果里有停水,就是小便不利呀,影响表不解,那么里头胀满呢,你泻下也不行,非利小尿不可。这一段就说明这个问题。

他由于小便不利,水不下行,他这个里边呀,他这个是古人的临床经验看出来,里气闭塞,他表不会通透的,所以非利小便不可。

你无论是发汗,越发汗越坏,发汗激动里边的水,那辩证多端呀。那么下也不行,所以这里发汗呀或者下之呀,他这个病是永远不变的。

那么怎么办呢?有表证是有表证,你要兼利小便。

他“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他肯定这是表证。所以他用这个桂枝汤去芍药。

这个芍药这个药呀,我们头前讲这个桂枝去芍药,他脉促胸满,他气上冲的厉害,这个芍药不对头的,他要去芍药。

那么这个小便不利呀,常由气上冲造成的。这个气往上冲,它诱导这个小便不往下行,所以利尿药里常搁桂枝。你要把桂枝去了,这个五苓散都有桂枝,什么苓桂术甘汤呀。

那么去芍药是对的,因为他这个还有表证,所以还用桂枝汤。

本来是个中风证,所以不汗出,就是因为要通小便,是小便不利的关系。

如果这个人小便要是利,肯定他上边这个不会“心下满,微痛”,他就是桂枝汤证。

由于小便不利,影响汗不出,那么他气上冲的厉害,所以“心下满,微痛”,他这个水往上不往下,那么表证仍然存在“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主要原因就是小便不利。所以他用桂枝汤把芍药去了加白术茯苓以利小便。小便一利,这个桂枝汤就发生作用了,表就解了,他是这么一个情形。

我们在临床上要注意这一点,比如说一个感冒,那随便吃点发汗药就可以了,但是他要是明显的小便不利,身上发烧等等的,你要不利小便,他这个表绝对不会解的。那么他该用哪一个解表药还要用,但是非加利尿药不可,治这个小便不利才行的,这个很重要很重要的。

这个书里头后头有的是,就由于里有停饮,不兼去饮,这个表是解不了。

下更不行了,后头很多,我们随时解释这个例子。

那么这个方子呢,就是桂枝汤去芍药加白术茯苓,白术茯苓这两个药都是利小便,利小便,这个利尿药呀也不都是一样。你象这个白术呀、苍术也是一样的,这个药他是温性药,偏于治胃停水,所以“心下满,微痛”。

茯苓这个药性最平,这个也是胃有停水,但是他利小便很有力量。胃要是没有停水,这个术要少用。他这个温性,咱们后世也说这个白术也健脾吗。他这个健脾啊,胃里头如果有停水时他有好处。要是胃没有停水呀,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白术苍术术之类的他这个性温,他这个刺激这个胃呀很容易充血,起码要达到发炎呀冲血呀这种情况。所以咱们看见这个胃虚呀,就用点术吧(这是不完全正确的),可是(要注意)胃要是没有停水,这个术是不要用的,他主要是要利小便。这个临床应用上有,我们随时解释。

这个茯苓这个药呀,在水气里有个一种神经官能证用的机会多,象心跳呀,或者是烦燥呀,所以也治失眠。失眠咱们像是这个酸枣仁汤,搁茯神,茯神茯苓这个作用是一样的。

总而言之,茯苓在利尿的过程中,他有治神经官能证的机会多。这个白术呀也是利尿的药,但是他健胃的作用多,健胃的作用限制于胃有停水。所以我们平时用药呀也不要把他搞错了,这个人小便不利,他胃不但没有停水,上边还有热,这个白术这个药是不能用的,你看猪苓汤就没有的。

心下满和胸满不一样:胸满就是胸部胀满的时候,指的是整个胸。

静脉流回心脏的速度太快了,所以桂枝汤把芍药拿掉,所以有胸满要去芍药。

心下满,心的下方,就是胃,胃里面难过,感觉胃不舒服,胃里面胀胀满满的。

平常身体好的人吃桂枝汤,吃下去就好了。有一种人不会好,就是他本身有中湿的人。中焦的地方太湿了。脾主湿,脾在胃左侧,脾整个都是湿,白白的津液都存在脾脏里面。中湿太盛的时候,脾脏会没有蠕动且撑大,胃一蠕动就顶到脾,所以病人就会心下满。感觉到胃胀的现象,实际胃没问题。是胃的蠕动过不去,被脾脏压到了。这脾湿是素有的,平常舌苔又白又厚,或是肚子比较大、或是大便比较黏稠,就是中湿。

正常的舌苔是薄白的,桂枝汤里没有去湿的药,张仲景对中湿的病人,一定是利小便。为什么加白朮?白朮这药就是中药里面专门去湿的药,而且还专门去中湿。

糖尿病病人,四肢末梢如果有破洞,就不会收口,西药都是用消炎的药,中医认为炎就是热,石膏黄芩黄连都是消炎药,但是在消炎的同时,还要加去湿的药。伤口流出来的脓黏黏稠稠的体液一直往外流,臭臭的,就是坏掉的湿。如果把去湿的药和消炎的药并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外科敷剂。西药只有去热没去湿,所以不会收口。

身体的中湿在里面,不能用发汗发掉,所以小便利掉。白朮是燥剂,但是湿不会凭空不见用白朮集中。然后加茯苓,茯苓就是利尿剂,茯苓专门健脾整胃。把中焦的水消导出来的药。

茯苍白朮等量。如果白朮开太多,就会太干。如果茯苓太多,会把正常的津液都利掉。所以白术茯苓都是等量在用的药。如果胃口不开中湿太盛用茯苓白朮把湿用小便利出来。

此方如果是去芍药留桂枝的话,若桂枝用太重,这湿就不是从小便排掉,而是从汗发掉的,结果会使湿往上走,脸会红得跟桃子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去桂枝而不是去芍药。

因为此处方是要利小便,所以只要芍药就好了,因为芍药可以止腹痛。

茯苓用在消导利尿健脾的。茯神常常用在失眠睡不着定心宁神用。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3 炙草2 生姜3 大枣5 茯苓3 白术3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脚挛急,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得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  炙草2   干姜1          芍药甘草汤:  芍药4   炙草4

调胃承气汤:  大黄4  炙草2 芒硝1      四逆汤: 炙草2  干姜1  生附1 

伤寒,脉浮起来,代表病在表。自己会流汗,就是太阳中风的现象。

小便数,心烦,微恶寒。照理说流汗流多了,小便应该不多,只是中风证,不会有心烦。但是现在小便有些多。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

此条在说给病人桂枝汤时要小心:

病人里面已经阴虚了,汗流出去,小便又流出去,津液一直在丧失掉。

代表里虚已经很甚了。怎么知道里虚:  第一心烦,第二恶寒。

汗流出去,小便又流出去,津液一直在丧失掉体能一直在丧失。体温跟着在下降。病人会感觉到稍微怕冷,就好像失血一样,血水同源。

实际上这个冷是里虚引起的。所以这微恶寒,病人感觉从里面冷出来的。

这时候再用桂枝汤攻表,再发汗,津液会伤得更多,病人会更虚。

如果这样,得之便厥,病人手脚冰冷。所以如果给病人喝桂枝汤,会手脚冰冷的,原来这病人本来就是阴虚的人。就是津液原本就不够的人。

桂枝汤一发表,津液更不够了,所以得之便厥,咽中干,津液都没了,当然咽中干了,烦躁,胸阳也没了,吐逆,胃里面的津液都没了,会有反胃的现象,谵语,脚挛急,这时候知道里阳不够了,就以「甘草干姜汤」与之。

甘草干姜汤就是误饮桂枝汤时救急的处方。炙草干姜两味药专门健脾阳的。马上让脾脏恢复功能。脾脏的阴虚掉了。阴就是脏,虚掉就是没有力没有津液了。功能衰退就是脾脏蠕动变缓。因为脾主四肢,这时候会手脚冰冷。肠胃的津液不足,利用炙草来补津液。甘草被蜂蜜炙过以后,变成厚味带着苦味。除了会把肠的津液补足以外,也能够入心。

甘草干姜两味药非常阳性。干姜很热是温中药。可以强化肺阳。炙草用两倍是为了把肠胃的津液补足。炙草蜂蜜的黏液会把津液补足,肺就不会那么燥热。

甘草干姜两味药可以强心强肺健脾阳。若厥愈足温者。足温而已,并不代表脚的功能回来。所以脚还会有挛急。这是因为桂枝汤津液发太多。肌肉筋都是要靠津液来供养的。

甘草干姜汤恢复脾阳,热就会传到肌肉上。可是津液还不足。所以肌肉还有挛急抽筋的现象脚没办法踩在地上。这时用芍药甘草汤。平常用的时候炙草用二两芍药用一两。芍药甘草汤又名去杖汤。老太太拄着拐杖走,喝了芍药甘草汤拐杖就丢了马上会走路了。

为什么芍药甘草汤能令拐杖丢掉?因为芍药可以让阴,就是静脉的血流回心脏的速度很快。炙甘草可以健心阳。因为炙甘草让脾旺起来,土生金,就是进入肺。

所以炙甘草可以壮胸阳,让心肺功能加强。如果有静脉瘤,可以大剂的吃。如果吃药后有头晕现象,是瞑眩反应,表示药很对症,效果会很好。很严重的用二两都可以,用汤剂比较好。白芍赤芍严格讲两种的功能差不多,大多开白芍来用。

双脚离心脏最远。如果脚是冰冷的,就是制造血管中瘀血块的主因。因此我们看脚是热的,心血管中瘀血块就会被化掉。用芍药甘草汤可以让脚热起来,也就是可以去除心血管中的瘀血块,加上附子更好,已经靠热药就把瘀血去掉了,不一定都靠活血化瘀的药。

如果只有手脚末端冷,那么瘀血不会制造得很快。所以有人手脚冰冷了很久也还没有发心脏病;如果到了四逆的情形,也就是冷到手肘膝盖。那么瘀血就制造得很快就会造成心脏病。所以我们也可以由手脚冷的情况,来判断病情的进步与否。

如果每个人都晓得这种判断的准则,就可以预防心脏病的发生;靠西医的仪器检查出来病人已经死在仪器上面。如果当初开桂枝汤加附子就没有此后遗症,没注意到而造成。

因为病人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病人阳虚的时候,自汗很多。

明明是桂枝汤证,这时候应开桂枝汤加附子。有阳虚时应固表让津液不发掉。

因为津液不够大便就干在里面。通常食物停在胃和十二指肠。食物磨碎后本来要顺着津液下去,可是津液被桂枝汤发掉了,结果就和胃壁缠在一起了,胃壁没有黏液。当胃里的水没了臭气就往上跑,顺着血液跑到脑里谵语就是胡说八道。遇到这种情形,就给他吃调胃承气汤。

胃把它当成肠,「调胃承气汤」就是可以把小肠最上面的食物清出来,病人胸满谵语的时候,压病人胃的下方肚脐的上方,大约是「下脘」、「建里」的地方顶在这,压会痛,就是实,就可以攻,这时候给他一点「调胃承气汤」就好了。

大黄在中药里是属于通便剂,是去实用的。芒硝性味咸而苦寒,是攻坚用的。如果光用大黄,会硬把它拉出来,病人会很难过,会里急后重,排得胃很难过,因为胃里面没有津液,胃会痛。

所以先加些甘草下去和解,因为甘草解毒把坏的排掉好的留下,然后用大黄消导下来,食物有硬块的用芒硝打散掉所以芒硝生用。芒硝放在碗里煮完后汤冲下去这样最强。如果要稍微缓些把芒硝倒到汤剂里和一和马上关火。如果没甘草只有大黄芒硝一吃下去速度太快药还没吃完,已经要跑厕所了。所以用甘草让它慢一点。大小承气汤没有用甘草,就是取它的快速。

临床上看到皮肤红疹,舌苔黄黄的,大便不是很好,但是还有大便,摸胃下会痛。就是食物堵在中焦。食物产生的浊气上到肺,肺主皮毛,所以皮肤发斑。

所以误食桂枝汤的时候:

第一个救逆的方子就是「甘草干姜汤」。

第二个就是「芍药甘草汤」。

第三个是调整胃气的,就是「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调胃的意思就是把中焦清理干净。

让上下可以调和,让病人重新再吃新的食物,再去治疗。    

仲景立法,凡表证兼有里证之虚寒者,必先温其里而后攻表。就是如果有表证兼有里面虚寒的人,一定要先温里再攻表。里证是实的,就可以先攻表再攻里。里证是虚的,先把里寒温起来,再去解表。

如果病人身体素虚,体力津液不足的时候,不能用桂枝汤发表,因为津液还不够。这时候先把里阳壮起来,再去解表,像炮附子就是壮里阳的药。温里阳用「四逆汤」,攻表用「桂枝汤」,表里两治用「桂枝汤加附子」。

阳虚还有很多望诊可以看:譬如舌头肥肥厚厚的。舌头越肥越厚,身体就越虚。虚到命危时,舌头会像气泡一样,遇到这种现象时,不要马上开「桂枝汤」。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脚挛急,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得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  炙草2   干姜1          芍药甘草汤:  芍药4   炙草4

调胃承气汤:  大黄4  炙草2 芒硝1      四逆汤: 炙草2  干姜1  生附1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烧针就是燔针。冻疮关节的地方坏死掉的时候,把针烧红,从「阳陵泉」对「阴陵泉」刺下去。可以把骨头救回来。就是燔针术。所以燔针术刺完后,身上一个洞一个洞的。去脓疡时也会用到烧针。

体温急速下降,或失血过多的时候,会造成手脚都冰冷掉,所用到救逆的方子。为什么叫四逆汤:手脚都冰冷掉到了手肘膝盖就是四逆。

四种用四逆汤的外证:

一、骨节身体疼痛。二、四肢厥逆,手脚冰冷。三、小便清利白白的没颜色温度。

四、下利清谷,吃到什么就拉什么,肠胃完全不会吸收,没有蠕动。   

炙草、干姜,针对脾阳。生附对肾阳。所以四逆汤能够恢复脾阳和肾阳。

先天之本再加上后天之本,就能恢复他的生机。

所以肾阳不足的时候,精排出来很冷,生附下去可以壮他的天癸水使天癸水很热。对妇科也很好。生附在这里用,完全是在壮肾阳。

实际上生附下去的时候,心脏的力量就会跳起来。

为什么前条不加生附,因为肾阳还很足。

干姜就是生姜炒干,或生姜晒干后再炒过,炙甘草在这里可以壮胸阳,胸阳包括肺和心脏都能壮起来,肺的功能一恢复,就能将津液运到四肢。

甘草干姜汤是吐血神剂。大量吐血的时候就开阳药就是热的药,就是「甘草干姜汤」。

「甘草干姜汤」又名「二神汤」,中医观念脾胃的功能一恢复,血会回到经络里面来。

现在外面的医生,以为吐血是热,开寒凉药,犀角、生地、菊花下去,病人吐得更厉害。胃穿孔、胃溃疡、会胃吐血的,都是胃家素有寒证的,所以用热药,就是「甘草干姜汤」。

甘草干姜汤治男女诸虚出血,胃寒不能行气归元,无力收约其血。芍药甘草汤。又名去杖汤治脚弱无力。行步艰难。「芍药甘草汤」可以止腹痛。「芍药甘草汤」治小儿热腹痛,小便不通,及痘,疹之腹痛。所以小孩没事会肚子痛的,可用芍药甘草汤。

调胃承气汤。大黄和炙草的比例是二比一,炙草不可以用太重,如果用太重,大黄和芒硝会停在肠胃里面不走,因为炙草把它固住了。芒硝是破瘀的,先把大黄和炙草煮过,再放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放在火上面滚一下就好了,芒硝化了就好,如果要药再强一点。芒硝开少些,用冲服的。

上牙是手阳明大肠经,下牙是足阳明胃经,所以上下牙都是阳明证。

阳明讲的是消化系统,所以消化系统堵到的话,牙齿开始牙周病,牙龈红肿烂掉。

如果牙龈红肿烂掉就是肠胃太热了,有大便,没有大小承气汤证,有调胃承气汤证。

调胃承气汤可以把上面的东西轻轻的清出来,清出来就是消炎,大黄是消炎药芒硝是攻坚药大黄用酒洗,使其具有升提之性,就不会攻下太快,把大肠的东西都清光了就不好。    

痘疮麻疹瘫疽疔毒内攻冲心而大热谵语,躁烦闷乱,舌上燥裂,不大便,或下利,或大便绿色者宜此方。为什么大便绿色的,因为人身上的胆汁是绿色的,有时候小孩受到惊吓,肠胃就冻结住了,小肠不会蠕动,所以胆汁就往外流,这时候就用调胃承气汤。    

真正在救逆的时候,是用生附。霍乱疟疾上吐下泄都是四逆汤证。生附专门去里寒。炮附专治表虚。病人表虚而汗流不止,我们用炮附。这时用生附反而没用,因为生附不走表。

如果是开刀或意外车祸,病人失血过多而且怕冷,有里寒的时候,我们用生附子让阳气回头。喝到生附子,嘴唇舌头会麻,虽然是一种中毒现象,但是因为病人需要这个药,所以病人觉得很舒服。四逆汤又称为『回阳汤』,麻黄汤称为『返魂汤』。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脚挛急,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得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  炙草2   干姜1          芍药甘草汤:  芍药4   炙草4

调胃承气汤:  大黄4  炙草2 芒硝1      四逆汤: 炙草2  干姜1  生附1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项胫拘急而谵语。师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 大则为虚 风则生温热 虚则两胫挛 病证象「桂枝」;因未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温,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病可愈。

问:看起来像桂枝汤证,按法治之而增,结果四肢冰冷,咽中干,两胫抽筋而谵语。

张仲景说:夜半手足当温,两脚伸直,后如师言,为什么?

张仲景说: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浮在表面上代表风寒感冒进来了,大则为虚。脉应该是缓脉,结果脉却很大,人虚掉了脉很细是虚,很大也是虚。脉形变的很粗大,就是血虚掉了。

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因为血不够了,病证像桂枝,因为没有加附子在桂枝汤,增加桂枝,结果汗出亡阳,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

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温,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病可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讲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3)
倪海厦《伤寒论》续2012-03-06 18:53三一:服「桂枝汤」, 或下之, 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 心下满, 微痛, 小便不利者,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倪注: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三一——三五
倪海厦
倪海厦讲伤寒——第七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