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家长推荐《五天改变孩子的一生》
给家长推荐《五天改变孩子的一生》
[ 2013-4-10 20:41:00 | By: 喜剧元素 ]
 

给家长推荐《五天改变孩子的一生》

核心提示:改变的是理念……

用了两天时间读完了美国凯文?莱曼著的《五天改变孩子的一生》。猛一看书名,感觉有些夸张,细细阅读,发现这本书主要是通过改变家长的理念从而促使其改变自身的行为,由此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因为有很多生动的事例和有趣的漫画,所以读起来觉得轻松愉快。有几点印象很深刻:

一、 意识:建立规则意识。

书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述各种让家长抓狂的孩子,比如,害羞的孩子、拖延的孩子、显摆捣乱、挑战父母权威的孩子……作者用了很清晰的步骤告诉家长如何应对:“说一遍——转身——离开”,然后让孩子明白自己要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先完成甲再完成乙”。这都是教给家长要树立规则意识,要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才能得到想要的。

为什么很多家长对孩子无能为力?第一种原因是“没有给孩子立规矩”,训练孩子就像是驯兽的过程,如果没有相应的规则引导孩子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任其发展,那么孩子就会出现严重失控现象,家长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孩子的习惯已经养成,再扭转会非常困难。第二种原因是“虽有规矩,遵守不够”,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说:“你要是……你就别……”,这往往都是无能的家长在吓唬孩子,假如孩子做了不当的事情,家长无可奈何,只好随他去。虽然家里有所谓的规矩,可是执行不够,或者家长态度不一致,自己先违反规则,或者一位家长执行另一位家长在破坏,这都是很让人遗憾的事情,最初孩子无所适从,时间一长,孩子就懂得怎么牵制家长了,最后所谓的规矩形同虚设。

有规矩的家庭往往是风平浪静,因为有规则,大家遵守就可以了,做得不好就按照规矩来处罚,不需要花费太多口舌,父母沉着冷静,孩子也显得通情达理、懂事可爱;而没有规矩的家庭却常常是硝烟四起,因为无规则或空有规则不执行,孩子就显得缺乏教养,行为随意,和别的孩子相处的时候也不容易被接纳。家长呢,总是大呼小叫沉不住气,看似威风其实总是被孩子牵着鼻子走,主动权已经转移了。

二、 态度:对孩子要无条件接纳。

乍一看,这里的“无条件接纳“和上面谈到的“树立规矩”是矛盾的,其实,这里讲的“无条件接纳”是家长对孩子无限的爱,而且爱的是孩子本人,孩子可能会犯各种错误,也有特别让家长讨厌的时候,但是家长能够包容他、引导他,对他充满期待和希望,从而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信任和期待。给孩子树立规则然后按照规则来做,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从一个有规则的家庭走出去的孩子一定更能适应学校、社会,更会和别人相处。家长在执行规则的时候,应该是带着遗憾和希望,让孩子自己知道哪里做得不好从而积极改进,而不是带着惩罚的心情。有的家长发起火来口无遮拦,说话不经大脑思考,要么使孩子感到很伤心,要么让孩子充耳不闻,看惯了家长的表演,孩子对家长的言行不放在心上,这是对孩子更大的伤害,也预示着家长的教育效果是0。因此,任何时候都要肯定孩子,期待孩子,帮助孩子、支持孩子,接纳孩子的优点同时,更要接纳孩子的错误。

三、 语言:家长要表扬孩子的行为而非孩子本人。

表扬是个艺术,怎么表扬?《五天改变孩子的一生》中提出“不要称赞,而是鼓励”,我倒觉得文中叙述的所谓“鼓励”和“称赞”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只是作者更强调称赞孩子的行为,而不是称赞孩子本人。也就是说当我们表扬孩子的时候,要会表扬,不要这样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是最优秀的孩子。”等等,这样容易让孩子飘飘然,起不到导向作用,我们表扬孩子的时候,最好要具体到孩子的行为,“你今天做事情很认真,我很欣赏!你真棒!”“这道题你会倒推,思维很灵活!”“你拼图又快又好,真棒!”这样的表扬对于孩子以后的做事做人都有很好的导引作用,值得提倡。

 

摘录:

我们很多家长都用这种极不明智的方式对待孩子,我们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极力为孩子的人生扫除障碍:帮他们做出太多决定,给了他们太多选择权;他们行事轻率,我们帮他们开脱;他们或轻或重地顶撞我们,我们置若罔闻。

现在的家长很会寻找借口,还总爱替孩子背黑锅。孩子的脑子里只有“我、我、我”和“我要”。他们越来越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越来越不为家庭尽义务。

孩子必须学会与他人交往,长大才能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因此他们必须与别人交流、沟通。如果你总是夹在中间,越俎代庖,孩子是永远学不会和别人打交道的。

孩子发觉生气能给他们带来好处,他们赢得了注意力,可以随心所欲。他们如何学会这种行为?很有可能是从一位希望讨别人欢心、一切平稳顺利的家长(通常是妈妈)那儿学来的。为了让一切看起来和睦美满,避免严词厉语,让她做什么都行。孩子是很聪明的,他很快就明白无论年纪大小,发一通怒火就能让他得到所有他想要的。

想象你面前有一只气球。每次你生气的时候,你就会将一些糟糕的情绪吹进这只气球中去。累积一段时间之后,如果不给气球消消气,它就会炸。但是如果你能放一点气出来,一次放一点,这个气球就能伸缩自如,不再有爆裂的危险。

对孩子们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教会他们如何处理愤怒。使用开放性的开场白:“你看起来不开心。”“一看你的脸我就知道你肯定在为什么事心烦呢。”“如果你愿意谈,我随时洗耳恭听。” 要牢记你的最终目标:让你的孩子有更强的适应性,而不是一碰就碎的瓷娃娃。

教导你的孩子在说话的时候多使用“我”而不是“你”。比如说:“我觉得……”用“我”表明他把重点放在自己对所发生的事情的感受上,而不是就事论事,对别人做出指责。这种方法展示了如何将事情说出来,而不是去攻击他人。

如果你担心孩子有强迫症,那就去找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太多的孩子被错误地戴上了强迫症的帽子,其实他们只是比较执拗,就想让你依着他们来。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获取你的关注,是为了控制他们自己的世,是为了支配控制别人。

一旦孩子不能用正面的方式得到你的关注,他就会想办法用负面的方式达到这个目的。这是因为孩子的个人逻辑(即孩子内心对话)正在形成。孩子会很自然地想:只有当别人关注我、为我服务的时候,我才有价值。只有当我主宰、控制、并占上风的时候,我才显得重要。教育孩子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这需要很多时间。而现在的家长既没有时间,也不愿意挤时间。

有一对父母为儿子的行为大伤脑筋。他们把孩子需要参加的各种活动一一说给我听。除上学之外,这孩子每周晚上都得去上某个课程,而他才十岁!于是,我给这对父母做出如下建议:“把这些课外活动停了,全都停了。不用带孩子去做什么咨询,留在家里陪他。孩子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需要你们的关注,为此他不顾一切。不管哪个教练都不可能取代父母在孩子人生中的位置。”

在操场上的一帮男孩子面前展示肌肉跟在餐桌上对着你的公务客人展示肌肉可不是一回事。你该怎么说呢?“你能不能过一会儿再来翻给我看,让我可以好好欣赏?” 一句难堪的话,就能毁了孩子吗——还是会促使她学会举止得体,今后踏入社会不至于受人侧目?有的家长会说:“这个嘛,我可对孩子做不来。”如果你是这种家长,将来你一定还会碰到这种左右为难的时候——会有很多,因为你在孩子童年时期没有坚持管教他们。将来的事,可能就不会像在客厅翻跟头这么简单了。

孩子显摆卖弄的时候,不妨出其不意地说:“你能再做一遍吗?我看得出你在寻求关注,所以我想全心全意地关注你。”

你肯定见识过这种孩子。他似乎以课堂捣乱为己任。但他总是能够成功地娱乐大家。所有的捣乱只有一个目的:吸引注意力。每次杰克开始捣乱的时候,老师就会让全班停下来,让大家注意到他的行为,这种做法会使他的行为变得索然无味。在杰克(现在不那么自信了)进行了他的小表演后,老师接着说,“同学们,谢谢你们观赏杰克的表演。我希望你们喜欢他的演出。由于我们拿出时间来看他表演,现在我必须把数学上完。”我向他们保证:同龄人的压力——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让所有孩子的课间休息变短了——将成为主要矛盾,并帮他们完成任务。

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被关注,为此他们可以不惜一切。如果他们从父母那里得不到足够的正面鼓励,他们会通过消极的行为来引起你的关注,做一些他们知道会让父母们抓狂的事情。情愿应付火山爆发也不要面对缓慢的煤气泄漏。

当你的孩子为了寻求关注而去做蠢事,不要发火,平静地对他说,“宝贝,再来一次!你好久都没这么做了。天啊,看来你是真的需要妈妈的关注。过来,我们一起好好谈谈。”

重要的一点在于你的孩子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他们不能完成他们应该完成的事情,马上就会有后果。

别忘了,小孩子是习惯动物,喜欢重复固定的套路。这次,你开了这么个头,他们就会每次都要求照此办理。

进超市之前,就要定好全盘计划。列出需要购买的物品清单,想好要买什么,给不给孩子买零嘴儿。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你的计划——并坚决执行。不要让哀求、哭闹、喊叫改变你的主意。如果孩子耍脾气,马上带他离开超市,哪怕这意味着要丢下满满一车已经选好的商品,如果因为孩子不配合而没有完成购物计划,那么即使已经答应过他的零食也可以取消。

表现出无助感是一门精湛的控制技艺,小孩子们最为擅长了。处理这个问题的基本法则就是:孩子们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为他们代劳。

让孩子逃避责任是件简单轻松的事情。作为家长,你来做这件事情会简单得多。但你是否知道哪怕是让孩子亲手去做一个简单的花生酱果冻三明治这样的小事情对她来说也是一项值得骄傲的成就?你不仅仅是一位家长;你同时还是孩子的老师。因此要教他们去承担责任。他们掉的球或者归他们负责的球,你不要替他们捡起来。

让我们回头看看害怕的目的是什么吧。在怕黑,怕半夜砰砰乱响的怪声,怕床底下的妖怪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呢?真相就是,孩子想让你来到他的房间,想要你陪在他身边。害怕,给了他一个理由,让他可以哭泣,可以叫喊,可以要你陪伴。那么你该怎么办呢?不管用什么法子,其关键是要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恐惧。

当孩子学会一种行为之后,他们会继续这种行为以获得奖赏。这就是为什么孩子越小,家长就越省心——你的“鸽子”学会这套行为的时间还不算长。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十二岁或十二岁以上,他的习惯就会更加顽固,家长为了纠正他的行为也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了。那么,你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焕然一新呢?就是重新训练你的“鸽子”,并且行动始终如一,坚持到底,绝不退缩。

孩子很善于操纵父母——尤其是在要上床睡觉的时候。他们操纵父母的方式包括“需要”喝水、吃东西(“我肚子好饿啊,胃都快磨穿了”),幻觉看到妖怪(“妈妈,我害怕”),声称自己不舒服(“我肚子好疼”),告兄弟姐妹的状(“杰森跑到我房里来,吓死我了”或者“阿曼达不把我的玩具还给我”),等等等等。一旦就寝程序确定下来,就要贯彻执行。在此之后,孩子一睡下,一切就到此为止了,他们必须老老实实躺在床上,决不允许再玩什么花样。根本不用回头,也不用招呼孩子,就直截了当地说:“现在是该睡觉的时间,回床上睡觉去。”然后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你之前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我无意冒犯提倡亲子共床的人们,但我衷心拥护孩子和父母分房而眠的做法。孩子需要自己的独立领地,父母同样需要自己的私密空间。如果你和配偶在家里都没有一个不受打扰的空间,你们又怎能培养长久、稳固的感情基础呢?——毕竟,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而你们,还需要继续彼此相依。两个小身子夹在中间,你们两口子该怎么维系感情呢?

拥有自己的床,自己的小小空间,是学着长大、学会与其年龄相称的独立性的必经之路。设置固定的就寝时间,并严格执行,这是一件不可等闲视之的大事。要是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开好头,那么家里的每个人都要吃苦头。睡上一夜好觉,第二天大家的行为、情绪都会好一些。所以说,这件事千万要谨慎对待。

如果你想让孩子把你的话当一回事,那么只说一遍,就一遍。要是你说了不止一遍,你就等于在说:“我觉得你很笨,说一遍你是搞不明白的,所以我得再说一遍。”这是尊重孩子的行为吗?

因为他们是习惯动物,所以对他们需要前后一致,始终如一,否则他们就会迷失方向。现在的孩子需要引导。他们需要承担责任,需要有人教他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或者不作为)负责。否则,他们的生活会失去控制。让孩子知道你是认真的——你言出必行。

孩子发脾气,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获取关注,是为了向你施展权威。如果以前孩子发脾气曾经收到效果,那么今后他还会继续发脾气。

不过这套方法需要坚持、贯彻,决不能回头看孩子有没有跟上来。要不然就给她看穿了:哦,原来妈妈心里也没底啊,她在担心她的这套有没有用呢。啊哈!这就说明她不想让我离开她的视线,所以她还会回来的。那我就接着发我的脾气吧。不过,要是孩子过了八岁还在乱发脾气,那就是因为他们已经摸清了你的底牌,他们对赢你需要什么样的筹码一清二楚,因为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常胜将军。

如果你曾经让孩子挟持过你的行动,那么你现在就得严守阵地。发完脾气,孩子必须道歉,之后生活才能继续前进。

态度不是教会的,而是耳濡目染得来的。改变孩子的关键,在于改变你的态度。

你可曾知道,行为是学习而来的?孩子们将你的言行看在眼里,然后依葫芦画瓢,你是否了解?如果你一生气就大吼大叫,那么你七岁的孩子这样做也就不足为奇了;要是你动不动就跟别人冷战,那么你十三岁的孩子对你沉默不语也是事出有因。

家长跟孩子斗嘴是永远也赢不了的。他们可输掉的东西太多,每个孩子都能想明白这一点。开口回应只会进一步升级战争。最好的策略是,她一开口,你立刻闭嘴,走开,去忙别的。

顶嘴这个问题是横亘在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一座大山,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就必须尽快着手解决,因为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亲情。

你的任务是让孩子对自己负起责任,管好自己的嘴巴。顶嘴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家庭应该建立在爱、尊重以及责任的基础之上。没有这些,就没有亲情,也没有家。

孩子们需要懂得他们不是宇宙的中心。他们需要明白在宇宙中还有其他人需要考虑。

重要的一点是,作为家长,你随时需要教导你的孩子如何去承担责任以及考虑他人。

你的行动比你的话语要有力得多。尽可能在你自己吃饭的同时喂孩子吃饭,要教孩子明白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一旦从脚餐椅下来,他们这餐就算吃完了,想过会儿再跑到桌边吃上一口是没有的。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餐馆都是一样。如果你能让幼儿懂得这一点,那么他们就会乖乖坐着直到吃饱,然后离开餐桌,让你有空和伴侣或者家里的其他孩子说两句话。

跟孩子玩权力斗争,你永远赢不了,所以别追着他去。在权力斗争中,你可输掉的东西比孩子多得多,而且你不能像孩子那样一心一意,还有别的事等着你去做。

要是父母不去过多干预,这些事都会很自然地按部就班,信不信由你。要是家长够聪明,就会尽早让孩子喜欢上正儿八经地吃饭,而不是由那些高糖高热量的垃圾来充当的婴幼儿食品。如果让孩子吃饭变成跟孩子作战,那都是因为家长逼得太紧、贴得太近、管得太多。

给孩子贴上标签可以让他不必为他的行为负责任,而你也为孩子的行为找到了一个方便的开脱借口。我深信孩子需要的不是标签,而是爸爸妈妈对她一对一的关注。如果一个孩子得不到她所需要的关注,他就会宣泄出来.

如果你希望他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那就让他承担与他的年龄相符的责任。如果你希望她成为一个懂得尊重人的孩子,那就首先给予她尊重。如果你想要一个善良的孩子,那你就做一个好榜样。如果你想要一个夸夸其谈的孩子,你先这么做就行了。你看,力量不会凭空而来;它是模仿学习而来。如果你孩子身上有你不喜欢的地方,他们很有可能是看到你这么做过,然后就依葫芦画瓢了。

青春期的男孩(十一岁到十四岁的男孩中90%都看过色情内容)想看看女性的身体是什么样子是正常的吗?是的。但是观看女性的身体有健康的方式和不健康的方式。而色情则肯定是不健康的方式,因为它所展现的是淫荡的姿态,性的粗俗观点和贬低女性的视角。

让孩子承担其行为的自然后果。如果自然后果没有解决问题,你就来加把力。总之要是孩子该做的事没有做好,不要替他收拾烂摊子。

家长总爱在孩子把事情搞砸的时候替他收拾烂摊子。在大多数情况下,让现实来教导孩子就已经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了。家长还有一种爱好,就是翻旧账——事情都过去好长时间了,还把它翻出来打击孩子。想想看,你自己也曾做过错事,都得到了原谅。要是有人不断地重提你的失败,你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好多家长都生活在自己营造的梦幻世界里,他们总是能随便找个借口帮孩子开脱。这种做法背后真正的语言是什么呢?就是“我的孩子不必为任何事负责”。为什么我们心里总想让孩子看起来事事成功?为什么我们总是为孩子没做好的事找借口?为什么我们就是不能让他们负起责任?

有个办法,能让你既坚持了原则,又不至于伤害自己,伤害孩子。不要反对,而是积极回应:“接着说,我想听。”

这意味着尽量将同龄人请到你的家里来。让你的家成为活动的中心——一个舒适的让孩子们玩乐的地方。

用电视、电影和电子游戏来为你照看孩子切实可行,而且很诱人。但这对孩子健康吗?一个小时接一个小时地盯着电子设备,而不是和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们互动?恐怕不是。电视、电影和DVD并没有什么不对,前提是不要过多使用它们,而且要对观看的内容进行筛选,给孩子看与他们年龄相符的节目。

就算孩子紧跟着你身后追问,也不要告诉他你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让他自己去想明白,效果会比较好。

改变你自己的态度、行为、品格,比改变孩子的态度、行为、品格更为重要。

最重要的是,你要采取前后一致的行动,而不是光说空话。你的目的不是让孩子难堪,而是着眼于纠正他的行为。是他自己的责任,就要让他自己承担,而不是由你事事操心。不用唠叨,不用威胁,不用警告,也无须提醒,无须哄骗。更不要辱骂,因为这对谁都没有好处。

如果你们共同致力于改变态度、行为和品格,就能携手建立令彼此都满意的亲子关系。

孩子固执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所以,不要让他正中下怀,要不然地球上的每个孩子都能想明白,如果他拖的时间足够长,你就会自己去做本想让他做的事,或者压根儿就忘了一开始的请求。记住:不完成甲,就没有乙。

这样的孩子需要给予“面包+水”疗法。面包+水”疗法就是,一切供应停止。除非他不再摔门,否则他要什么都不给。

记住,正常的孩子总有不开心的时候。作为家长,你的职责不是为了让他高兴,而是养育他成为一个有贡献、负责任、懂礼数的社会成员。扭转局面的关键,是你自身的行为——始终如一、贯彻到底,以及你冷静、理智的态度。如果你火冒三丈地说:“你到底怎么回事?”那么,你就立马输给了强势的孩子。

不过这个时候你可要坚定立场,不要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孩子道歉归道歉,今天她还是哪儿也别想去。有时候你也得付出一些代价(比如不能参加你渴望已久的活动)。但是如果在孩子说过对不起之后就立即解除所有禁令,那她什么也没学到(除了继续摆布你)。而你也一样。

如果你能做到平和沉静,行为始终如一,并且说话算数,那你就能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打一个响指就能凭空变出来的。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和你一起欢度时光,那么现在就要安排出闲暇时间与她共度,而不是在各种活动之间疲于奔命。

在一个双向对话中,一边试图交流,另一边却拒绝合作,再没有比这更令人激气的事情了。当你试图交流的时候,你采取的是什么方式?通过问问题。在大多数的对话中这种方式都很奏效,不是吗?

如果你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他们会更愿意与你交谈。如果你表现出进入他们的世界的兴趣,他们与你之间的距离感就会减少。你愿意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就等于说:“我爱你。我关心你。你感兴趣的东西对我也很重要。”如果孩子的谈论让你觉得震惊或者可笑,也不要说“这是我听过的最愚蠢的说法,”——虽然你很想这么说,而应该说,“这很有意思。再多告诉我一点。”

通常,一个有威信的外人对孩子说上几句重话,就足以制止他的行为了。

家庭,乃是孩子行为仿效的场所,如果你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觉得被爱、被无条件接纳,那么,当孩子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的时候,猜猜会发生什么?他们就会保持在家里形成的优良作风。

有了责任、义务、尊重,家才成其为家。

很多家长把家营造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地方,他们的孩子就像是没有选择的机器人。如果没有情感的纽带,规则是无法起作用的。

孩子们更需要的是什么?他们需要家长尊重他们,亲切地对待他们,并给他们真正有意义的礼物。这才是能够让他们受益一生的礼物,而不是那些很快就会生锈破损的毫无价值的小玩意。

时不时给你的孩子偷偷做个广告,让他们知道家长喜欢他现在的样子,并对他们的未来充满期望,在和孩子交谈或和别人闲聊时夸赞他们。

如果你想让孩子和你无事不谈,那就不要问问题,而应该静悄悄地参与到他们的世界中去。和他们讨论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即使你不感兴趣。如果你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他们会更愿意与你交谈,如果你表现出进入他们世界的兴趣,他们与你之间的距离感就会减少。还要多对孩子说:“这很有意思,再多告诉我一点。”

为人父母的艺术中有一部分在于明白什么时候应该适可而止,什么时候应该推孩子一把,那些成年了还住在家里的孩子们绝对需要被推上一把,才能踏出家门面对真实的世界。

孩子需要知道你无条件接纳他、爱他。这永远是沟通得以畅通无阻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不听话?你立规矩的方式错了!
孩子为什么不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培养孩子自理注意4点
幼儿六周岁前必须遵守的规矩
如何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这9条规矩成就了她们一生,每一条都值得学习!
孩子不好管,家长们怎样对孩子说:“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