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永生的秘密(三)人即宇宙

《人类永生的秘密》三部曲即将迎来最终篇,不得不说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没有你们的鼓励,我是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的。在这里由衷的感谢大家!喜欢的记得点击关注哦!

上篇说道(阅读第一第二篇文章有利于理解本篇,本篇难度为三篇之最,由于涉及到多元宇宙,量子力学等知识,直接阅读可能形如天书,所以请大家跟紧我的步伐或者重温第一第二两篇文章)人类无论是在生物生命层面(现实世界)还是在思维意识层面(虚拟世界)都出现了永生悖论,而两种对应的后果分别是种族逐渐走向毁灭和个体最终失去价值。这两种结局显然都违背了人类永生之梦的初衷。尽管人类对于永生的追求还并未停止,然而对其态度却没有先前那般热情了。心灰意冷的人们早已习惯在喋喋不休的争论中度日,直到偶然间翻出了休·埃弗雷特在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的平行宇宙理论,这时才如梦初醒,原来人们死亡的权利更早就被剥夺了??

1.回归尘土:

人类一直痴迷于永生,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死亡后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死亡是否等同于结束?就此烟消云散,堕入无边黑暗?还是以其他形式活着?这个命题最大的悖论在于活着的人无从经历,而死去的人则无法告知,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腾空出世,那就是死后生命!

早在人类科学技术还没未蓬勃发展之初,就已深信人死后并不会凭空消失,而是作为灵魂重新回归。基督徒和回教徒都相信好人死后会上天堂,坏人死后会下地狱。其他宗教则认为死亡是过渡时期,死者会去到更高的层次,或是转世成另一个生命。这些信念都有个共通点,身体只是灵魂的容器,灵魂是永恒的,尽管许多人都这么认为,但我们能不能用科学方法证明或推翻这种想法。

美国科学家麦克格尔曾经做过一个极具争议的实验,因为他使用了濒死的病人。这位垂死患者被放在一个巨大的称上,精确到0.1g。当它被定性为死亡后,测量床指示值少了21克,于是灵魂重21克就这么出来了。那么这个说法是否靠谱,我们先听听量子物理科学家是如何看待的。量子力学,这个东西讲起来似乎就带我们走向了微观世界。印象当中似乎想要看到什么量子力学的现象,我们都需要仔细去看,那些很小的微观粒子,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似乎将这个现象进一步推广到了星系,宇宙的尺度。

艾本.亚历山大,哈佛医学院神经外科资深教授,他得了一种极其罕见的细菌性脑膜炎,亲自经历了一次濒死体验,在脱离自己的躯体后,感觉自己是蚯蚓……蝴蝶……多元宇宙,爱是非常重要的组成成分……在普通计算机上,信号在计算机上的运动路径是可以追踪的,但量子计算机上的微小组成成分是通过一个称为“量子纠缠”的神秘过程连在一起的。很可能量子过程在大脑意识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量子的“非定域性”,相互分开甚至远离的神经元也能发生联系。量子理论主张:空间中每个独立的点,即使在真空环境,也会包含信息。在宇宙中极度细微的结构中包含着信息,是量子信息。

亚历桑那大学斯图亚特-汉莫洛夫博士与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合作研究了15年:大脑细胞中的微小结构称为“微管”,微管在每个细胞中发展为一片森林,这就是脑细胞的组成结构。我们认为微管是经过完美设计的,它就像细胞的计算机一般,在分子水平上处理相关信息。微管令神经元和大脑在整体上实现其功能,就像量子计算机那样完成各种操作,方式与普通计算机完全不同。脑细胞中微管的信息是相连的,整个大脑的信息是纠缠在一起的,并与大脑之外的宇宙信息纠缠在一起。按汉莫洛夫的理论,灵魂是由比神经元更基础的某种物质构成的,由宇宙最基本的成分构成。意识和它的母体称为“原意识”,始终存在于宇宙中,可能从大爆炸起就存在了。所有这些让我们想起佛教和印度教信仰认为“心即宇宙”,认为一切意识都是宇宙的一部分,也许充满在宇宙之中。如果意识是个量子过程,比如说心脏停止跳动,血液停止流动,微管不再是量子状态,但微管中的量子信息并没有被破坏,也不能被破坏,只是分散了,融入了苍茫宇宙,假如患者恢复了知觉,这些量子信息会重新回到微管中,他就会说,我经历了濒死体验,看见白光,看见隧道……等等,如果患者没有醒过来,最终死去,那么这些量子信息就可能存在于身体之外,也许就可以看做是灵魂。

灵魂是一台与宇宙相连的量子计算机。信息在不停的传输中又相互转化,并最终回归宇宙。而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能量守恒定律,并阐述了人类无法被真正消灭的诡异事实……

2.抉择宇宙:

也许可能令你匪夷所思,然而在量子层面上,“永生”仅仅只是人类能力的冰山一角,抉择宇宙才是人类的强大之处!

根据量子力学,多重宇宙可能以另一种方式产生。量子力学从可能性的角度,而非确定的结果,描述了整个世界。该理论的数学算法表明一种情景的所有可能的结果都会发生在它们各自单独的宇宙里。比如,如果你到达一个可以向左或者向右转的十字路口,目前的宇宙就会产生两个子宇宙:在其中一个宇宙你向左转,而另一个宇宙你向右转。“在每一个宇宙,都有一个你面对事件的结果并认为你所处的现实是唯一的现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格林尼在《隐藏的现实》中这样写道。

在20世纪50年代,有的物理学家在观察量子的时候,发现每次观察的量子状态都不相同。而由于宇宙空间的所有物质都是由量子组成,所以这些科学家推测既然每个量子都有不同的状态,那么宇宙也有可能并不只是一个,而是由多个类似的宇宙组成。哥本哈根解释从20世纪20年代起,许多物理学家都为量子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来描述。当微观粒子处于某一状态时,它的力学量(如坐标、动量、角动量、能量等)一般不具有确定的数值,而具有一系列可能值,每个可能值以一定的概率出现(宏观物体处于某一状态时,它的力学量具有确定的数值)。也就是说,微观粒子的运动具有不确定性和概率性。波函数就能描述微观粒子在空间分布的概率。物理学中著名的“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正是微观粒子运动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体现。在这个实验中,单电子通过双缝后竟然发生了干涉。在经典力学看来,电子在同一时刻只能通过一条缝,它不可能同时通过两条缝并发生干涉;而根据量子力学,电子的运动状态是以波函数形式存在,电子有可能在同一时刻既通过这条狭缝,又通过那条狭缝,并发生干涉。但是,当科学家试图通过仪器测定电子究竟通过了哪条缝时,永远只会在其中的一处发现电子。两个仪器也不会同时侦测到电子,电子每次只能通过一条狭缝。这看起来好像是测量者的观测行为改变了电子的运动状态,这种反常的现象又作何解释呢,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著名的“哥本哈根解释”:当人们未观测时,电子在两条缝位置都有存在的概率;但是,一旦被测量了,比如说测得该电子在左缝位置,电子有了准确的位置,它在该点的概率为1,其他点的概率为0。也就是说,该电子的波函数在被测量的瞬间“塌缩”到了该点。玻尔把观察者及其意识引入了量子力学,使其与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发生关系。但观察者和“塌缩”的解释并不十分清晰和令人信服,也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质疑。例如,塌缩是如何发生的,是在一瞬间就发生,还是要等到光子进入人们的眼睛并在视网膜上激起电脉冲信号后才开始。

多世界解释那么,有没有办法绕过这所谓的“塌缩”和“观测者”,从本应研究客观规律的物理学中剔除观察者的主观成分呢?埃弗雷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波函数没有“塌缩”,则它必定保持线性增加。也就是说,上述实验中电子即使再观测后仍然处在左/右狭缝的叠加状态。埃弗雷特由此进一步提出:人们的世界也是叠加的,当电子穿过双缝后,处于叠加态的不仅仅是电子,还包括整个的世界。也就是说,当电子经过双缝后,出现了两个叠加在一起的世界,在其中的一个世界里电子穿过了左边的狭缝,而在另一个世界里,电子则通过了右边的狭缝。这样,波函数就无需“塌缩”,去随机选择左还是右,因为它表现为两个世界的叠加:生活在一个世界中的人们发现在他们那里电子通过了左边的狭缝,而在另一个世界中,人们观察到的电子则在右边。以“薛定谔的猫”来说,埃弗雷特指出两只猫都是真实的。有一只活猫,有一只死猫,但它们位于不同的世界中。问题并不在于盒子中的发射性原子是否衰变,而在于它既衰变又不衰变。当观测者向盒子里看时,整个世界分裂成它自己的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在其余的各个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其中一个版本中,原子衰变了,猫死了;而在另一个版本中,原子没有衰变,猫还活着。前述所说的“原子衰变了,猫死了;原子没有衰变,猫还活着”这两个世界将完全相互独立平行地演变下去,就像两个平行的世界一样。量子过程造成了“两个世界”,这就是埃弗雷特前卫的“多世界解释”。这个解释的优点是:薛定谔方程始终成立,波函数从不塌缩,由此它简化了基本理论。它的问题是:设想过于离奇,付出的代价是这些平行的世界全都是同样真实的。

量子力学控制着亚原子粒子的微型世界,暗示着另一种方法可使宇宙多元化。量子力学可以描述亚原子粒子的可能性,而不是确切的结果。同时量子力学的数学运算可能暗示着一种状况在它们单独的宇宙中可 能发生的任何结果。例如:如果你到达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着选择向左还向右,当前的宇宙会出现两个子宇宙:一个朝向右方向,一个朝向左方。然而这两个宇宙都是真实,只是在抉择的过程中发生了分裂,伴随着每一次抉择宇宙都会发生分裂,而人类正是决策者之一(假设人类在决策者中是唯一会主观思考的,不排除其他高等生物)!事实上多元宇宙中从来没有可能这个词,可能的事就代表着一定会发生!由于存在蝴蝶效应,从而导致不同的宇宙中因为选择不同,同样的元素呈现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奇异景观,逐渐演化出属于它的特有运行方式,并且像放映机一样,在循环中分裂,在分裂中循环……

3.捉弄上帝:

人类的确是理性且富有智慧的生物,不过与此同时人类又往往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人们早已习惯于了解外界对自身所造成的影响,但却又时常忽略自己为其他事物所带来的改变。我们费劲心机去追求永生,殊不知自身本来就无法被毁灭,我们绞尽脑汁去探索宇宙,却不晓宇宙的分裂全是拜自己所赐,我们信仰上帝畏惧神明,但又始终不愿相信自己就具备成为上帝的潜质!

宇宙的奇观只是大爆炸的偶然造化?还是经过了某种精妙的设计?在这个问题上,宗教和科学几个世纪来如同宿敌,争论不休。

试想这样一个蚂蚁农场:我们把蚂蚁放在一个玻璃匣子里,观察他们繁衍、生活、死亡。在这个玻璃构造的小世界中,我们就是蚂蚁的造物主。但是,蚂蚁会知道我们的存在吗?反过来想,我们又何尝不是被自己的环境约束,我们又如何才能了解我们的造物主?

400年前,伟大的天文学家伽利略提出一个开创性的见解:自然之书就是由数学语言写就的。之后,牛顿、爱因斯坦这些天才科学家开始用数学、物理的定理公式作为工具,向深埋的自然之谜掘进,搜寻神的踪迹。有的物理学家相信,我们的宇宙就像一个美味的蛋糕一样。蛋糕是用特定的原料在特定的温度下烘培特定的时间形成,而宇宙是在四种基本作用间达成的精确平衡。宇宙中存在四种基本作用:

  • 重力。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 电磁力。法拉第、特斯拉、爱迪生的发明。

  • 弱相互作用。比电磁力弱的一种力,大概只有电磁力的10亿分之一。

  • 强相互作用。存在于核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

这四种力量,加在一起构成了我们生活中的所有力。改变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或者调整一下参数,就会出现某种错误:导致地球的毁灭,太阳的塌缩,DNA变异。有些物理学家相信,这些作用力的完美配比,正是神的证据

Polkinghorne 是英国的一位博士,他之前从事物理科学研究,但现在成为了一名虔诚的牧师。在他看来,这四种作用力的完美存在,就是神明的证据,而不是巧合的结果。但是科学家们对这种平衡是来自预先设计的看法,存在异议。有人认为,现在的宇宙只是掷骰子一样的偶然结果。

Alan Guth 博士是宇宙科学界的权威,他的宇宙膨胀理论是关于早期宇宙形成的主流理论。宇宙膨胀说的是在大爆炸之后,宇宙扩展的速度非常快,在几亿分之一秒内就膨胀了10万倍。膨胀理论解释了我们所处的世界如何形成并存在,那就是我们的宇宙并不孤独!这是什么意思呢?按照他的理论,膨胀停止的过程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很有可能是当膨胀在某处停止的时候,就有宇宙出现。而后继续膨胀,就会有新的宇宙出现,这就是多元宇宙(想一下大街上卖的那种可以折叠的气球)。而多重宇宙,可能是无限的,我们只不过是生活在其中的一个而已。在我们的宇宙中,四种基本作用完美无缺,均衡有序。但在其他宇宙中,也许有完全不同的物理定理。也许电磁作用要弱一点,也许重力作用会非常大,甚至有些宇宙可能会存在维度上的不同,比如他们在五维的课堂上学习着四维的知识,全新的物理知识-蓝力,这些结果都会导致:一个不可能孕育人类的宇宙。因此,在Alan Guth 博士看来,我们的宇宙并不是神的精美工艺品,只不过是运气好,上帝丢出来的一个骰子而已。

几千年来,我们朝拜、深思、祈祷、咏唱,以此来和神接触。但在神经科学家迈克尔·波辛格看来,这个世界并没有造物主,神就存在我们自己的意识中。上世纪80年代,迈克尔·伯辛格进行了一项颇有争议的实验,曾一度将神学家们逼入尴尬的境地。他发明的一个头盔,能通过电磁波针对性地影响大脑中的特定区域中颞叶区(太阳穴部位),使神经细胞的活动增强。这就是著名的上帝实验,迈克尔用的设备被戏称为“上帝头盔”。伯辛格声称,至少80%的参与者出现了宗教体验,使他们在本来只有一人的房间里感觉到了另外神秘人物的出现,不过,他们的感受各不相同,有的看到了强光,有的说是那是上帝,有的说是已经去世的熟人。

伯辛格的研究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宗教体验被感应的可能性,而且表明历史上某些重要的宗教事件,很有可能是大脑神经网络的创造。亚伯拉罕、摩西、美国本土的萨满法师,几乎所有的宗教领袖和精神导师,都声称他们接收到了来自造物主的强烈信息。在伯辛格看来,这可能只是自然界磁场对大脑产生的作用。毕竟,人工给大脑施加磁场就能发生这样的“神迹”,大自然的力量要比人工施加的强多了。在他看来,上帝也许并未创造我们,也并未保护我们,他只是简单的存在于意识之中。但是,伯辛格的实验也被很多人质疑。英国的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曾试戴过“上帝头盔”,但他很失望不能体验到这种精神上的感受。他指出,这个头盔还被另一个先前感受过濒死体验的人测试过,结果也没有再现同一感受。

回到造物主这个概念,造物主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制定宇宙规则,并可以随心所欲的改变。这听起来很像什么呢?没错,就是程序员。

过去几十年间,我们见证了计算机能力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的水平也越来越高。Rich Terrile是美国的一位教授,之前参与过NASA火星任务的设计。在他看来,10年后,超级计算机会比人类大脑强500倍左右,也许10年后我们就能置身于计算机创造的以假乱真的虚拟场景,就像最近正在热播的美剧《西部世界》一样。而他有一个非常激进的想法:我们的后代就是我们的造物主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当我们把电脑上的图片无限放大的时候,会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像素点;当我们把这个世界无限放大的时候,会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粒子这样类比,我们的世界会不会只是一个虚拟的模拟器呢?造物主或许就是一个技术高超的程序员?

在Rich Terrile教授看来,我们很可能就是生活在某种巨大的模拟环境中,我们的造物主也许正在使用一个有神力的超级计算机给我们加上各种属性和剧情。我们的世界传递着所有模拟世界的特征,而模拟我们的,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人类。因为一旦电脑能够以假乱真的虚拟星球,模拟人工智能生物,我们就可以创造宇宙,改变物理定律,我们具备成为上帝的一切条件。那么问题来了?上帝之上会不会还存在上帝?这个问题似乎开始变的无关紧要,因为对于人类而言,在技术达到要求后,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上帝实在太简单了……

结语:生命之美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都认为是宇宙孕育了生命,其实把这个观点反过来看要有意思的多!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的罗伯特-兰扎教授指出,他已经发现了能够证明存在来世的证据,这个证据就存在于量子物理学中。

兰扎教授表示生物中心论认为我们了解的死亡不过是我们的意识创造的一种幻觉。他在自己的网站上说:“我们认为生命只是碳和各种分子的活动。我们的肉体在存在一段时间之后死去,腐烂和消失在泥土中。”我们都相信死亡,因为我们从小就接受“我们终将死去”的教育。更确切地说,我们的意识将生命与肉体结合在一起,我们知道肉体终将死去。

在兰扎看来,生物中心论解释的死亡可能并不是我们认为的一种终结。生物中心论也被称之为“万物理论”,认为生命和生物学是现实的中心,生命创造了宇宙,而不是宇宙创造了生命。根据生物中心论,一个人的意识决定了宇宙内物体的形态和大小。兰扎用我们看待身边世界的方式为例子解释他的理论。

一个人看到蓝天而后被告知他看到的颜色是蓝色,但大脑中的细胞可以发生改变,让天空看起来呈绿色或者红色。兰扎说:“如果没有意识,我们看到的事物虽然客观上存在,但却变得无关紧要。我们的意识让这个世界变得有意义。”如果以生物中心论的观点看待宇宙,时间和空间并不以意识告诉我们的固定不变的方式发生变化。简单地说,时间和空间不过是我们意识的工具。一旦接受这种意识建造时空的理论,死亡和不朽的想法便存在于一个没有空间或者线性边界的世界。理论物理学家认为无数个宇宙同时存在,多元宇宙存在着人类的不同形态。兰扎指出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存在于多元宇宙的某个点,这也就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死亡并不存在。

兰扎认为在我们死后,我们的生命变成一朵四季不败的花朵,在多元宇宙内重新绽放。他说:“生命是一场冒险,超出我们通常情况下认为的线性方式。在我们死亡时,我们并不是在随机撞球型矩阵完成这一过程,而是在一个不可避免的生命矩阵。”兰扎引用的也正是著名的双狭缝实验。这项实验说明物质和能量能够表现出波和粒子的特征,粒子的行为会因为人的感知和意识发生改变。而令人吃惊的是,这一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生死冤家竟破天荒地不谋而合了……

说道这,想必大家也早就明白了吧!再讨论“永生”已无任何意义。因为在所有时间、空间、物质的总和之中既无所谓创造,也无所谓消灭,只是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转化,既可以人人都成为上帝,也可以根本就没有上帝。宇宙既创造了生命,生命也成就了宇宙(意识让客观事物的存在富有意义),宇宙即生命,生命即宇宙。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还有一个宇宙存在,那么人类就不会成为回忆!

最后的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吧-虽然我们活在当下,但要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完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量子力学的世界
世界真的是虚拟的?在实验过程中,人类发现了难以理解的现象
量子纠缠分裂出无数个宇宙,我们都是被虚拟的全息投影!
费恩曼:没人懂得量子力学,超光速10000倍的量子纠缠无解
平行宇宙(物理学术语)
平行(多元)宇宙:并不是科幻题材,基本上被证实存在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