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虢东虢,占据两周锁钥之地,股肱周室,居功至伟

西虢后来东迁崤函古道

封地与封国

《左传·僖公五年》载:“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杜预注:“虢仲、虢叔,王季之子,文王之母弟也。”周文王的两兄弟,其实名叫姬遣、姬叔,姬遣、姬叔排行老二、老三,按当时的习惯,姬遣称仲,姬叔称叔。两人封到虢地后,称为虢仲、虢叔。

王天哲先生《班簋(毛伯彝)再考释》一文称:周太王迁歧后,活动在今宝鸡渭水以北、千河以东的周原上。周在歧山扶风的交界处建筑都城,直到周文王末年迁丰邑为止。这里一直是周人的政治中心,地位非常重要,周人必然在周边建外城护卫。而虢城就在周都西南约三十公里的地方(今宝鸡虢镇)。

西虢原封地宝鸡大散关

唐李泰《括地名》载:“故虢城在歧州陈仓县东四十里,次西四十余里又有城,亦名虢城。”这里说的意思是,在歧州陈仓东西四十里处,分别有两座虢城。《舆地志》释:“此虢,文王母弟虢叔所封,是曰西虢。”故可以推断,是虢仲、虢叔分别在封地上建了两座城,即当时所说的东虢西虢,它们本来是虢仲虢叔的食邑,也是周都的卫城。当然,文王分封过程也是经历了两个阶段,先是封地,后来才是封国。

在分封时,封地各有不同的名号,名号又各有不同的含义。虢国因何而名“虢”呢?《经典释文》称:“虢”作为象形字,其含义作“一手按虎,一手持械,奋力击虎”之意。周文王封两兄弟姬遣、姬叔均称“虢”,显然是希望两人象两只猛虎一样,成为尚武卫国的护龙之虎。

《诗经·大雅·绵》中“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意思是说周灭虞国后,文王封太伯后人仲雍于虞……,称为虞仲。《新序》(五)说“武王学虢叔”,《白虎通·辟雍》说“周公师虢叔”,《舆地志》说:“此虢,文王母弟虢叔所封”,这些都昭示着:武王克商以前,周文王已经开始封国;地处陈仓的两座虢城,当时可能已封给二虢,其国君应该就是虢仲、虢叔。

西虢与东虢

从《尚书·君奭》等文献看,虢叔可能寿命不长,约在周武王时已经去世。但虢仲寿命较长,在周成王时还有他率师征伐东夷的身影。

在西周早期,西虢军队作为王室劲旅,不断地出现在东方。班簋、小臣簋、孟簋等铭文屡见虢仲姬遣征伐东夷之事。

班簋铭文记录着主人班随毛公征伐东夷,毛公与虢公遣是上下级关系:“王令毛伯更虢城公服,屏王位,作四方望,秉緐蜀巢”;“遣令曰‘以乃族从父征,出城,卫父身,三年静东国亡不成、天威!否俾屯陟!’”;“公告厥事于上,[曰]:‘唯民氓拙哉!彝昧天临命,故亡。允才哉显,唯敬德,亡攸违’。”其意思是,虢公遣率军队东征,在被召回王室委以重任时,又命其部下班率军协助毛伯东征。

孟簋上有铭文42字,记录了孟的父亲跟随毛公、遣仲(虢仲)去打仗,他代父亲接受赏赐,铸造了这件器物

小臣簋铭文是:“遣自口师遂东,述伐海眉”,其意思是,虢城公遣在这场战争中远征到山东半岛的海边。

孟簋的铭文是:“朕文考暨毛公、遣仲征无需。”其意思是,虢公遣曾与毛公带领孟的父亲征伐东夷无需。

东夷是当时山东半岛的国家或部落的总称,虽然齐、鲁立国已将该地纳于周人的统治之下,但东夷的反抗并未停止。从金文和有关文献得知,周成王时征伐东夷是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虢公遣作为统帅在这场战争中战迹辉煌。

西周在经营丰邑的同时,周公已开始营造成周。面对东夷的不断反抗,面对“三监”的联合叛乱,直到虢仲平息叛乱后胜利归来,虎牢“制”地在东方的战略位置才突现出来。《国语·郑语》称“(东虢)虢叔恃势”,这是说东虢地势险要,是成周的东大门。“制”一名成皋,亦名虎牢,是东都成周外围的八关之一。”

此时,虢仲受封“制”地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虢仲封到“制”地后,尽管陈仓的两座虢城仍有虢仲虢叔的族人,但他们已被视为西虢,“制”地自然称为东虢。虢仲封到“制”地后,对虢国来说,已从封地性质转化为真正意义的封国性质。西虢国、东虢国也从此形成了。

无论西虢与东虢,均是崇尚武勇的诸侯国,其国君位高权重,不仅奉王命率师出征,有时还直接统率周王室的西六师出征。

《古本竹书纪年》载,周夷王时,“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

《后汉书·东夷传》载:“厉王无道,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

虢仲盨铭载:“厉王三年,虢仲与王南征,伐南淮夷”,使前来朝觐周天子的南夷东夷有“廿又六邦”,连楚国也“畏其伐楚,亦去其王号”;

虢季子白盘载,周宣王时,虢季子白“博伐猃狁,与洛之阳,斩首五百,执讯五十”;

《今本竹书纪年》载:“周幽王七年,虢国灭焦;”

《左传·隐公元年》载,周平王时,“郑人以王师、虢师伐卫南鄙;”

《逸周书·王会篇》载,成王时虢叔为卿士;

《班簋》铭文载,康昭之世,虢成公为六卿之一;

扶风强家村出土的4件带铭文青铜器,加上传世的师望鼎铭文有,在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时期,虢季家族祖孙六代历任太师、师等要职的记载:

《后汉书·东夷传》载,周厉王时虢仲(名虢公长父)为周王室最高执政官,称“天尹”;

《国语·周语》称,周宣王时有“谏宣王不藉千亩”的虢文公;

这些记载不难看出,从西周时期到东周早期,虢国国君多是执掌周室军政大权的重量级人物。

股肱周室

周平王东迁后,虢公作为王室股肱之臣,仍然肩负着护卫周室的重要任务。

郑国原封于陕西华县,郑桓公是周宣王庶弟,时为周室司徒。他在幽王中期,已预感到周室的凶险之象,便使用阴谋诡计,分割东虢与郐国的土地,让郑国先行东迁,跻身于“济、洛、河、颖之间”的虢郐之地。郑武公时改奉平王,与晋文侯勤王东迁,凭功晋升为王室卿士。他为政二十七年,将周室大权尽揽于掌中。郑武公死后,其子郑庄公仍为卿士,郑国多年专权王室,掣肘平王,专横跋扈,俨然以小霸主自居,引起平王强烈的不满。平王后期,经常面临着郑国君臣的严峻挑战。

虢仲后又封道制地,又名虎牢

《左传·隐公三年》载:“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意思是平王想分权力给虢公,郑伯责问周平王,平王却不敢承认。此后郑与周交换人质,周王子狐来到郑国,郑公子忽到达周室,以表诚意。尽管双方交换了人质,但未必能取信于人。周桓王即位后干脆让虢公辅政,更加激化了周室与郑的矛盾。

当年四月,郑国祭足率军队抢割周室的麦子,秋天又抢割周的秋禾。《左传》借君子之言,对此事评述说:“诚信不是发自内心,交换人质能有益处吗?用礼制加于约束,虽然没有人质,谁又能离间他们的关系呢?”这里且不谈礼制的功效性,事实表明,周郑之间的关系,此时已经达到了冰点。

《左传·桓公五年》载:“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而郑庄公此时也毫不示弱,他率军直接与桓王对阵,令两个方阵说:“你们看到帅旗挥动,就击鼓进攻!”刚开始交锋,跟随王师的蔡军、卫军就逃跑了,周桓王的军队也乱了阵。郑国将军祝聃一箭射中桓王的肩膀,桓王打了败仗,还被射了一箭,虢公林父英勇地与郑军搏杀,保护着周桓王撤军回到京城。

周室衰落之后,虢公仍然是周室的股肱之臣,他南征北战,勤劳王事。从虢公忌父、虢公林父到虢公丑,一直担任王室卿士。为周室鞠躬尽瘁,匡扶正义。

西虢迁徙陕邑后,北有黄河之固,西有崤函之险,据河关之地,扼形胜要津。虢公仍然担任王室卿士,他上宣王命,下达诸侯,经常率王师东征西讨,虢国的威望无以伦比。这自然使偏居一方的晋国,既心存敬畏又心怀怨恨。虢国除挑战郑国的强权外,在晋国“以庶夺嫡”的内战中,也大义凛然地站在王室一边,充当着王室的征战骁将,谋划能臣,义不容辞地维护礼制,主持正义。晋国太卜郭偃,曾用“一薰一莸,十年有臭”的谚语,比喻当时的弊政。

杜预解释说:“薰,香草;莸,臭草。”“比喻一善一恶,交杂一起,善常被恶所盖。”《商书》直言说:“恶之易也,如火之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其意思是说坏事的蔓延,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不可以靠近,难道能扑灭?虢公兴许并不清楚,在“礼崩乐坏”的诸多乱象中,在动荡起伏的诸多变局中,为维护礼制而挑战强权,究竟有多么难?

从西周到东周早期,多位虢国国君官高爵显,执掌权柄,为开创和巩固周王朝新生政权,立下了丰功伟绩,建立了千秋功勋。

《左传·僖公五年》载:“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其意思是,在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十二月初一,晋国用“假虞灭虢”之计灭亡虢国,虢公丑奔京师成周。至此,虢国捍卫周室的大戏才落下帷幕。

(部分资料录自《郭氏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国迷踪——虢国
毛父叔鄭世家
虢国史迹考略
虢国后人虢序是谁?序封阳曲是怎么来的?
这个公爵爵位的一等诸侯国被司马迁忽视:其国号之意是和老虎搏斗
春秋左传要义 卷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