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证本草】大腹皮
大腹皮 


(《开宝本草》)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果皮。国外主产于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国内主产于海南、广东、云南、台湾。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大腹皮气微,味微涩;大腹毛气微,味淡。以色黄白、质柔韧者为佳。生用。
【药性】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行气宽中,行水消肿。
【应用】
1.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 本品辛散,入脾、胃、大肠经,能行气异滞、宽中利气。治湿阻气滞之脘腹胀满,可与藿香、陈皮、厚朴等同用;治食积气滞之脘腹痞胀,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可与山楂、麦芽、枳实等同用。
2.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本品能行气利水消肿。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可与茯苓皮、五加皮等同用,如五皮饮(《麻科活人全书》);治脚气肿满,小便不利者,可与桑白皮、槟榔、木瓜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槟榔碱、槟榔次碱、α-儿茶素等。
2.药理作用 本品有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促胃肠动力作用,并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杀绦虫等作用。
拓展阅读:
《古今名医药论》大腹皮
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下气宽中,行水消肿。
杜文燮 疏脾胃有余之气,定霍乱吐泻之疾。胀满者用之,气虚则忌。《药鉴》
李中梓 主冷热气攻心腹,疏通关络,除胀满,祛壅滞,消浮肿。大腹辛宜泻肺,温宜健脾,然宣泄太过,气虚者勿用。《雷公炮制药性解》
缪希雍 大腹皮,即槟榔皮也。其气味所主,与槟榔大略相同。茅槟榔性烈,破气最捷,腹皮性缓,下气稍迟。入足阳明、太阴经,二经虚则寒热不调,逆气攻走,或痰滞中焦,结成膈证,成湿热郁积,酸味醋心,辛温暖胃,豁痰通行下气,则诸证除矣。大肠壅毒,以其辛散破气而走阳明,故亦主之也。
简误:鸩鸟多集槟榔树上,凡用槟榔皮,宜先洗去黑水,复以酒洗,后以大豆汁再洗过,晒干,入灰火煨用。性与槟榔相似,病涉虚弱者,概勿使用。《本草经疏》
张介宾 主冷热邪气,下一切逆气滞气攻冲心腹大肠,消痰气吞酸痞满,止霍乱,逐水气浮肿,脚气瘴疟,及妇人胎气恶阻胀闷,并宜加姜盐同煎。凡用时,必须酒洗炒过,恐其有鸩鸟毒也。《景岳全书》
陈士铎 主冷热诸气,通大、小二肠,止霍乱痰隔醋心,攻心腹大肠壅毒,消浮肿。亦佐使之药。若望其一味以攻邪,则单寒力薄,必至覆亡矣。或问大腹皮,即槟榔之外皮也,缪仲醇谓气味所主与槟榔同。而实不同也。大腹皮之功,尤专消肿,然亦必与白术、薏苡、茯苓、车前、桑白皮、人参同用,始有功耳。《本草新编》
张璐 槟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积滞;腹皮性轻浮,散无形之滞气。故痞满膨胀,水气浮肿,脚气壅逆者宜之。惟虚胀禁用,以其能泄真气也。《本经逢原》
严洁 降逆气以除胀,利肠胃以去滞。一切膜原冷热之气,致阴阳不能升降,臌胀浮肿等症,此为良剂。槟榔泄有形之积滞,腹皮散无形之气滞。气虚者禁用。《得配本草》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2》槟榔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成熟种子。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主治虫积疳疾,食滞不消,脘腹胀痛,泻痢后重,大便秘结,疝气,脚气,水肿,疟疾。
秦伯未经验 人皆知槟榔用于下痢,而不知湿重之病,无不可用。余见舌苔白腻,腹满溲短者,加入二三钱(6~10g)于剂内,辄奏捷效。固知御药院方以槟榔末治痰诞;《千金方》以槟榔、橘皮治呕吐痰水;《宣明方》以槟榔、枳实治痞满;庞安时以槟榔酒煎治伤寒结胸,俱能熟悉药性,善于偕使。盖痰涎之生,由于湿盛凝聚;呕吐之来,由于湿阻不化;痞满结胸之成,亦由湿邪水停,而阳气痹闭。槟榔能祛湿,湿去则三焦宣利,诸恙全愈矣。仲景于胸满恒用厚朴,腹满常用枳实,取其辛苦而温,化浊利气,窃谓槟榔同其功,而无其烈,允推上品。(《医林漫笔》)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药学》(新世纪第四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气药之大腹皮
中药解表
大腹皮的功效与作用
大腹皮(历代本草汇解)
大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中药大腹皮图片
大腹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