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证本草】白附子
白附子 
《中药志》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主产于河南、甘肃、湖北。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外皮,晒干。本品气微,味淡,麻辣刺舌。以个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者为佳。生用,或用生姜、白矾制过后用。

【药性】辛,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应用】

1.中风痰壅,口眼㖞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 本品辛温燥烈,善祛风痰,定惊搐而解痉,是治疗风痰证的常用药。治中风痰壅,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常与全蝎、僵蚕等同用;治风痰壅盛之惊风、癫痫,常配伍半夏、天南星;治破伤风,可与防风、天麻、天南星等药同用。

2.痰厥头痛,偏正头痛 本品辛散温通,性锐上行,善逐头面风痰,又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常用治肝风夹痰上扰头痛、眩晕,偏正头痛等头面部诸疾。治痰厥头痛、眩晕,常配半夏、天南星;治偏头痛,可与白芷配伍。

3.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治瘰疬痰核,可鲜品捣烂外敷;治毒蛇咬伤,可磨汁内服并外敷,亦可与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6g,一般宜炮制后用。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脂肪酸及酯类成分:油酸,油酸甲酯等。还含β-谷甾醇、氨基酸等。

2.药理作用 生品及炮制品均有显著祛痰作用,β-谷甾醇有镇咳祛痰作用,但无平喘作用。生、制品对巴比妥均有协同镇静催眠作用,还有抗惊厥、抗破伤风作用。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煎剂或混悬液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体外试验表明,乙醇液对S180腹水肉瘤有明显抑制作用。

3.不良反应 误服、过量服用本品,可出现口舌麻辣,咽喉部灼热并有梗塞感,舌体僵硬,语言不清,续则四肢发麻,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流涎,面色苍白,神志呆滞,唇舌肿胀,口腔黏膜及咽部红肿,严重者可异致死亡。

附药:关白附

白附子之名,最早见于《名医别录》。但据考证,历代本草所载者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Levl) Raip的干燥块根,关白附。至于天南星科的独角莲(禹白附)何时收载入药尚不明确。虽然两者在祛风止痉、散结止痛等方面功用相似,但禹白附毒性相对较小,又能解毒散结,现已作为白附子的正品广泛应用;而关白附毒性大,功效偏于散寒祛湿止痛,现已较少应用。

拓展阅读:

《古今名医药论》白附子

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祛风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李时珍 白附子为阳明经药,因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实非附子类也。《楚国先贤传》:孔休伤颊有瘢,王莽赐玉屑白附子香,与以消瘢。《本草纲目》

李中梓 白附色白味辛,故宜入肺,以治风痰。甘而且温,故宜入脾,以治皮肤。《雷公炮制药性解》

缪希雍 白附子感阳气而生,故其味应辛微甘,气大温有小毒,性燥而升,风药中之阳草也。东垣谓其纯阳,引药势上行而已。其主心痛血痹者,风寒之邪触心,以致痰壅心经则痛,寒湿邪伤血分则成血痹。风能胜湿,辛温散寒,故主之也。风性升腾,辛温善散,故能主面上百病而行药势也。

简误:白附子,燥药也。似中风证,虽痰壅禁用。小儿慢惊不宜服。《本草经疏》

陈士铎 此物善行诸气之药,可恃之为舟楫者也。用于人参之中,可开中风之失音;用于茯苓、薏苡仁中,可去寒湿之痹证;用于当归、川芎之中,可通枯血之经脉;用于大黄中,可以去滞而逐瘀。近人未知,止用之外治以减瘢,下治以收囊湿,为可惜也。再其性甚燥,凡气血枯槁,虽有风,似不可用。即痰涎壅塞,而若系有火之症,亦非所宜也。《本草新编》

黄宫绣 中风不语,诸风冷气,血痹冷痛,阴下虚痒,皆当用此调治。此药非性燥,何以可治冷气虚痒,设非冷气冷痒,又曷可用燥烈之药以治乎?是以阴虚类中,并小儿脾虚慢惊,皆不宜用,其气味辛烈者故耳。辛能散气,燥能劫阴。此与白芷同为一类,但白芷则兼肌湿同理,而不专及阳明风邪;此则专散阳明风冷,而于湿邪则未及耳。《本草求真》

邹澍 血痹由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而为身体不仁,如风痹状,则其始病于血脉以渐内应于主血脉心,乃为痛矣,当未痛时,原不妨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愈,既至心痛,则不得不藉白附子之阳气布散,血脉中阴邪仍有限制,不相侵越。遍检《千金方》用白附子,惟坚癥积聚篇小狼毒圆一方可服,余则尽系外敷,外敷之中,除一龋齿虫痛方外,余则尽为面药,皆湿热滞气之所为。气既滞而不生光华,泽复涩而反增晦黯,则行气宣泽之中,断不能不有用阳布阴之物驾驭其间以行药势,其为治固甚精微,而其功力亦云微矣。以是二义而扩充之,则在上用之以气行津,在下用之以气行血与痰湿,皆可无微不入矣。《本经疏证》

焦树德 川附子逐风寒湿冷,偏于入肾经,温助肾阳。白附子祛风痰寒湿,偏于入胃经,治上部头面游风。

白僵蚕偏于治风热痰结,喉痹咽肿。白附子偏于治风痰寒湿,头面诸病。《用药心得十讲》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1》白附子

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味辛、甘,性温。有毒。归胃、肝经。祛风痰,通经络,镇痉止痛,散结解毒。主治中风痰壅,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破伤风,头痛,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瘰疬结核,阴疽肿毒,毒蛇咬伤。

陈慈煦经验:白附子治面神经麻痹,需仔细查看病人舌苔,若舌淡紫胖润苔腻,是为对证,可冀其祛风化瘀涤痰之功。如无此舌象,应防白附子辛温有毒伤正。[陈继婷,万盛全,杨毅.陈慈煦用药经验举隅.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1):68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调治颈椎病,靠谱的外敷方是这样的!四个步骤一环扣一环
【元庆说药】天麻治疗头痛的药对配伍规律
天南星的功效与作用
制南星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的天南星
白附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