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300首评注~前言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极为辉煌灿烂的时代,唐诗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座艺术宝库。在唐代近三百年的历史时期,诗人辈出,群星灿烂,涌现出一批在诗歌创作上有卓越成就,举世闻名的大诗人。他们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培育和开拓这一诗歌园地,出现了百花竞放、02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蔚为大观的空前繁荣景象。明代的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说:

甚矣,诗之盛于唐矣!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也。其格,则高卑、

远近、浓淡、深浅、巨细、精粗、巧拙、强弱,摩弗具矣。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摩弗诣矣。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

这一段话,虽有不足之处,但扼要而概括地论述了唐代诗坛的盛况。清代康熙时所编的《全唐诗》九百卷,录诗人两千二百余人,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散佚的无法计算。从现存的这些诗篇来看,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大者如时代风云变幻,人民疾苦,阶级对立,民族矛盾;小者如士卒征戍,边塞风光,贬谪怨愤,羁旅行役,朋友赠别,爱情闺怨,描摹自然等等无不入诗。诗人们笔笼万端,状物图貌,抒情写怀,各尽其妙,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给人们以历史的借鉴和美的享受。

就体裁而言,在六朝诗人分辨四声,并在创作中有意识地讲求音节和谐的基础上,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继承和总结前人在声律方面的成就,注意诗歌韵律之美,确立了五言律诗的体式。其后,经过沈佳期、宋之间、杜审言等诗人不断的实践和创造,五言律诗日趋成熟,七言律诗的体式也确定下来,五、七言绝句也有所发展。这样,就把古典格律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所以高棟在《唐诗品汇》中称沈佺期、宋之间的近体诗为“沈、宋之新声”。胡应麟也说:“唐初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诗薮》)此外,乐府古题、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也都不断创新而向前发展。到了盛唐,众体皆备,大放异采,永为模式。

从诗歌风格来看,“四杰”“词旨华靡”,还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陈子昂古雅遒劲,“追建安之风骨,变齐梁之绮靡”《《唐诗别裁集》)。沈诠期、宋之问工丽浮靡,“约句准篇,如锦绣成内文”(《新唐书·宋之问传》)。杜审言“浑厚有余”,较少浮靡之气。张九龄“雅正冲淡”,刚健苍凉。孟浩然淡远恬静。王维幽闲淡泊,wn 诗中有画。王昌龄流丽婉转,含蓄有致。李白飘逸豪放,雄伟壮包:阔。杜甫沉郁顿挫,工致委宛。高适、岑参慷慨雄浑,悲壮激荡。韩愈、孟郊奇崛险怪,硬语盘空。白居易、元積通脱坦易,明白浅近。刘禹锡、柳宗元清丽健峭,情味深长。李贺奇瑰警迈,出人意表。李商隐深曲艳丽,“俪偶繁缛”。杜牧豪纵雄健,流情感慨。……诗人们各有其独特风貌,在艺术上也各有创造,真是众采纷呈,琳琅满目。

唐代诗歌这种空前繁荣的景象,无论是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无论是体裁的完备,还是题材的多样化;无论是艺术上的创新,还是意境的深隽:无论是韵律的精严,还是诗歌语言的锤炼,在封建社会中,可以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鲁迅先生说得好,“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一九三四年《致杨霁云》信)这当然不是说宋、元、明、清便没有好诗了,但就唐诗的发展和巨大的成就来说,无疑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

唐诗的思想内容既是这样精深博大,丰富多采;艺术形象又是那样瑰丽奇伟,千姿百态,自然为人们所喜爱而广泛传诵。但一般人不可能去通读全部唐诗,只能通过读选本“尝鼎一脔”,欣赏各家脍炙人口的名篇,于是根据编选者的美学观和艺术标准而选的唐诗选本就逐渐出现。早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唐诗还在发展之时,殷播就选了孟浩然、王昌龄、李白、李颀、王维等二十四人的诗二百三十四首。唐肃宗时,元结选了沈千运、王季友、孟云卿等七人的诗作二十四首。以后,芮挺章、令狐楚、高仲武、姚合、韦庄、韦穀等人的唐诗选本,也陆续出现,后汇集为《唐人选唐诗》十种。但这十种唐诗选本在当时和后代都没有发生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一些诗人的名作,还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还没有为编选者所认识。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九种选本都没有选,只有晚唐韦庄的《又玄集》里,选了五首五言律诗,两首七言律诗,而五、七言古诗和五、七言绝句一首也没有选。宋代王安石的《唐百家诗选》,选诗一千二百六十四首,但李白、王维、杜甫、韦应物、元積、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诗篇皆不入选。所以,这个选本流传不广,影响也不大。宋代以后的唐诗选本,如金代元好问的《唐诗鼓吹》、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兼选宋诗)、明代高棟的《唐诗品汇》和钟惺、谭元春的《唐诗归》,清初王渔洋的《唐贤三昧集》、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等等,虽然编选者不乏名家,但都没有“风行海内”。这是什么原因呢?纪晓岚在《御选唐诗》的提要里,有一段话很能说明问题,他说:“元结尚古淡,《箧中集》所录皆古淡;令狐楚尚富赡,《御览诗》所录皆富赡;方回尚生拗,《奎律髓》所录即多生拗之篇;元好问尚高华,《唐诗鼓吹》所录即多高华之制。盖求诗于唐,如求材于山海,随皆取给,而所取之当否,则如影随形,各有其人之学识。自明以来,诗派屡变,论唐诗者亦屡变,各持偏见,未协中声。”

纪晓岚指出选诗偏于一隔,只选一种风格的诗,当然局限性很大,而不可能选入广泛传诵的名作,这样的选本根本不能反映出唐诗多方面的突出成就。明代到清初的几种唐诗选本,虽有可取之处,但因选者标举某种艺术观,或对唐诗的发展有不同于他人的看法,所以也难免有囿于偏见、不能持平之弊。如高標的《唐诗品汇》,特别推重盛唐诗歌,把盛唐诗分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称初唐诗为正始,中唐诗为接武,晚唐诗为正变、余响。这样划分,突出盛唐而忽视中、晚唐诗在唐诗发展中的成就和重要地位,就给以后一些诗论家的“诗必盛唐”的主张提供根据,从而贬抑初唐和中、晚唐诗。竟陵派的钟惺、谭元春选《唐诗归》,企图纠正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学盛唐诗只袭其貌而遗其神,有流于肤廓之弊,但又偏于幽僻奇诡。清初的王渔洋选《唐贤三昧集》,以神韵为宗,主张诗歌以冲淡清远、含蓄不尽为佳,不选李白、杜甫的诗篇而突出王维。这样的选本片面性更大,既不能反映唐诗的成就,又不能使读者欣赏一些著名诗人的佳作名篇。康熙时沈德潜选《唐诗别裁集》,不同意高“正变盛衰”之说,主张“大家名家而外,即旁蹊曲径,亦各有精神面目”都可入选,因而所选诗面较广。但他强调“编诗者之责,能去郑存雅”,不能“使人去雅而群趋乎郑”《《唐诗别裁集序》)。所谓“去郑存雅”,就是不选那些不合“温柔敦厚”之旨,浮靡浅露之作,只选雅音。所以,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刊行的初选本中,“四杰”的歌行不选,白居易的讽谕诗,张籍、王建的乐府诗也不选,李贺的诗和李商隐的无题诗也不选。到乾隆二十八年(一七六三)刊行的重订本中,才有所增补,但还是不选李商隐的无题诗,大概认为无题诗浮艳不雅。选诗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有二十卷之多的《唐诗别裁集》,选者又是清初著名的选诗家和诗论家,然而此书也没有“风行海内”。

唐诗选本“风行海内,儿至家置一编”(四藤吟社主人语,见文学古籍刊行社本《唐诗三百首》的,当推乾隆二十九年(一七六四)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这一选本,两百多年来不断翻刻、印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影响之大,流传之广,是上述各种唐诗选本望尘莫及的。孙洙既不是名诗人、名选家,也不是著名的诗论家,为什么《唐诗三百首》成为家传户诵的书呢?这是因为它存在一些显著的优点。

首先,孙洙不是只崇尚、推重某种风格的诗人的作品,也不是为评价唐诗的发展流变而选唐诗,更不是为了标举某种艺术观来选唐诗。他是为“世俗儿童就学”而编“家塾课本”才选唐诗的。目的既不相同,又没有固定的成见,这样就能选入不同风格流派的诗人的作品,和前面所提到的那些唐诗选本相比较,显得丰富多采。就作者来说,有七十七人,从皇帝(唐玄宗)到僧侣、歌女、无名氏都有,这是难能可贵的。

其次,所选的作品大都明白易解,又多脍炙人口之作,这就易于为群众接受,引起他们阅读、欣赏的兴趣。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李白的《月下独酌》,杜甫的《望岳》,王维的《终南山》,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牧的《泊秦淮》,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等等,都是千百年来人们众口交誉的佳作。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这部书选在清代中叶,入选的差不多都是经过一千多年淘汰的名作,差不多都是历代公认的好诗。”人们“吟咏欣赏,收到陶冶性情的益处”(《<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再次,诗体较为完备。孙洙鉴于《千家诗》“止五、七律、绝二体”,“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孙洙原序)。其中孙洙承袭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的观点,另立“乐府”一项,也与诸家选本有异。当然,孙洙没有选五、七言排律,似乎是美中不足。不过,作为“家塾课本”的《唐诗三百首》,不选排律,也并非其短。就各体诗所选的数量来看,比较适中,反映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各体诗的发展情况。据“四藤吟社*刊本,所选诗篇计五言古诗三十三首,乐府七首;七言古诗二十八首,乐府十四首:五言律诗八十首;七言律诗五十一首;五言绝句二十九首,乐府八首;七言绝句五十一首,乐府九首,其中五言律诗比七言律诗多,七言绝句比五言绝句多,这并不是孙洙的偏好,而是从唐代各体诗发展的实际情况着眼。施子愉先生在一九四四年出版的《东方杂志》第四十卷第八号上,曾发表《唐代科举制度与五言诗的关系》一文,对《全唐诗》中录诗一卷以上诗人的各体诗进行统计如下:

五言古诗,初唐663盛唐1795中唐2447

晚唐561;七言古诗,初唐58盛唐521

中唐1006晚唐193;五言律诗,初唐823盛唐1651中唐3233晚唐3364;七言律诗,初唐72盛唐300中唐1848晚唐3683;五言排律,初唐188盛唐329中唐807晚唐610;七言排律,盛唐8中唐36中晚唐26;五言绝句,初唐172盛唐279中唐1015晚唐674;七言绝句,初唐77盛唐472中唐2930晚唐3591。

施先生的统计数字,虽只是从存诗一卷以上诗人的作品中得来,但很能说明唐代各种体裁诗歌的发展情况,也能证明孙沫在《唐诗三百首》中所选各体诗的数量是适中的,大体反映了唐代各体诗发展的实际。

第四,题材较为广泛、勾称,而少单调琐屑之弊。在入选的诗篇中,有的反映时代动乱,人民贫困(这方面入选的作品不多,仅元结的《贼退示官吏》,后面再谈);有的抒发怀才见弃,抱负不能施展的愤懑;有的抒写不愿同流合污,坚持高尚操守的情怀;有的描写悠游山林,欣赏自然美景;有的反映征戍士卒之苦和描绘边塞风光;有的是感时伤怀,慨叹飘零;有的是表现羁留异地,深切怀乡;有的是描写宫怨、闺愁;有的是朋友酬答;有的是题画和描写音乐,等等。这些也是“唐代生活小小的一个缩影”(朱自清《<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第五,入选的诗人,突出大家、名家,兼及在唐诗发展中有一定影响的诗人。这样,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同时并不是特别推重盛唐而忽视初唐、中唐、晚唐。在七十七个作者中,初唐八人,盛唐、中唐、晚唐各二十多人。入选诗在十首以上的有八人。盛唐时的孟浩然十五首,王维二十九首,李白二十九首,杜甫三十九首;中唐时的韦应物十二首,刘长卿十一首;晚唐时的杜牧十首,李商隐二十四首。初唐时在诗歌发展上有过贡献的沈期、宋之问、杜审言、陈子昂等的作品也选入了。盛唐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的王昌龄选入八首,以七言歌行见长,“发调既新,修辞亦秀”《《河岳英灵集》)的李颀选入六首。其他象张九龄、贺知章、高适、崔颢、岑参、祖咏、张旭等,都有代表作品选入。中唐时的诗人除韦应物、刘长卿外,其他诗人入选的诗虽然不多,但面较宽,为人们所传诵的名作大致入选。晚唐除“小李、杜”而外,象许浑、马戴、韩、温庭筠、韦庄、杜荀鹤等名家都有作品选入(其中有缺陷,下面将要论及)。这是倡导性灵、神韵、格调等艺术观而偏于一隅的选本所不及的。

第六,入选诗篇较注重艺术性和诗味。诗歌作为语言艺术,必须有鲜明的形象,强烈的激情,优美的意境,浓郁的诗味,才能“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诗品序》。在孙洙选编《唐诗三百首》之时,正是王渔洋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袁子才的性灵说风靡一时之世,他博采众长,荟萃其美,甄选唐诗。所以,入选的诗篇,既有比兴言志,情致宛转的佳作,如张九龄的《感遇》也有想象奇绝,扣人心弦的名篇,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还有描绘边塞奇丽风光,雄伟壮阔的篇章,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还有感情深沉,忧国伤时的名作,如杜甫的《春望》、《登岳阳楼》;还有诗中有画,给人美感的诗篇,如王维的《终南山》、《过香积寺》;也还有叙事生动,曲尽其妙的长篇巨制,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更还有深曲隐晦,但有一种朦胧之美的作品,如李商隐的《无题》诗。还有众多的好诗,不能遍举。正由于孙洙在选诗时不拘于某一家的标准,独具只眼,重艺术、重诗味,因而使《唐诗三百首》两百多年来拥有广大读者。

但是,《唐诗三百首》毕竟是一个旧时代的选本,不可避免地有着时代的局限,有着编选者阶级的局限,所以存在几个明显的缺点。最突出的是对杜甫、李绅、白居易、张籍、王建、皮日休、杜荀鹤、聂夷中、曹邺等现实主义诗人反映人民疾苦,抨击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作品一篇不选,这显然是孙洙信奉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结果。与此相连,选入了几首宣扬封建妇道的作品,如韦应物的《送杨氏女》,孟郊的《烈女操》等。此外,一些奉和应制之作,虽然艺术上有可借鉴之处,但思想内容并不可取。这类诗篇的选入,不过是适应当时科举考试的需要罢了。

这个唐诗选本虽有缺点,但瑕不掩瑜,在今天仍能适应中等文化程度以上读者的需要,大部分诗歌在艺术上的成就,也还值得吸取或借鉴。就是说,在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和文艺事业中,《唐诗三百首》仍有一定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我们重新加以注释,并对每首诗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指出其艺术上的成就,帮助读者更深入地阅读、欣赏。同时对七十七位诗人,写了较详的小传,扼要叙述其生平与创作情况,以及艺术特色。

本书以一九五五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的“四藤吟社”本为底本,再用《全唐诗》和一些诗人的专集作参校,改正了一些错字。五言古诗、五言乐府、七言律诗、七言乐府、七言绝句及乐府由王启兴注释、评析;七言古诗、七言乐府、五言律诗、五言乐府、五言绝句及乐府,由毛治中注释、评析。限于水平,疏漏和错误之处肯定会有,我们殷切地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王启兴

一九八二年九月于武昌珞珈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诗词简述(四)
唐诗发展历史
一张图遍历唐代主要诗人
“四唐”变迁中的唐诗风格
施蜇存 唐诗百话42 盛唐诗馀话
历代诗词概述(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