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城镇教育质量这么好,原因竟然是这样的!

 编者按:我曾经在老城初中当过10年教师,担任过初中毕业班语文多年,教学成绩一直在全县处于中游位置。可是,今年到老城驻村后,再回曾经工作的学校,老城初中的学校面貌、教育教学质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老城初中,我看到的是宽敞明亮的教室,规范的学生食堂,花园式的校园……更重要的是教育教学质量已经进入全县前列。2014年首次进入南阳市前30强;2015年名列全县第一名,全市各县教育局长、基教科长、校长参加的全市课改论坛在老城初中召开。近年来,老城教育质量一直保持在全县前三名,各乡镇、外县学校来老城参观学习的人数高达几千人次。其中,有一个班曾经创下升学率100%(其中,重点高中升学率84.4%)的最好记录。老城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运行的新时代。

 近日,我采访了原老城初中校长、现老城中心学校校长孙中红,揭开了老城初中以及老城教育质量提高的秘密。原来,他们把劲儿用在了教改上,用在了课堂上,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学习到真本领。今日,刊发孙中红校长的一篇理论文章,全面揭开了老城教育高质量运行的神秘面纱。

县委书记卢捍卫与孙中红在学校食堂体验学生伙食质量 

 老城镇“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文/孙中红

老城镇地处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丹江河北岸,系淅川县城旧址所在地。近几年来,老城镇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全县领先位次,老城初中进入南阳市前三十强。这个成绩得益于我们坚持不懈的推行“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改革。回顾近五年的课改之路,总结起来就是“五个三”。

       老城镇冬令营活动掠影

一、呈现出三条轨迹

回顾我镇的课改历程,整体呈现出三条轨迹:

1、从理论到实践——“导学互动”理论吃不透,精神实质把握不准,上课必然手忙脚乱,照猫画虎必然形似而神离。我们每学期开学都要拿出一周时间,对导学互动的理论和模式进行再回顾、再研究,然后再安排第一轮研讨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2、从部分到全员——具体说就是班子带动教师,骨干带动全休,师傅带动徒弟。分层次,一级带着一级讲,一级讲给一级学 ,逐步达到全体参与。

3、从被动到自愿——新生事物的出现往往会遭到排拆或抵触,课改的初期必然会增加工作量,因此好多同志不愿课改,这就需要统一思想。 我对教师们说,工作是为了挣钱,事业是为了成功,把教书当事业干可以成功成名,把事业当工作干注定一生平庸。不要怕忙,忙是营养,不忙就是营养不良,清闲无为会让生命萎缩。今天你只有踏踏实实的沉下去,明天你才能风风光光地浮起来。我把这些话总结为“给教师的十句箴言”发在教师微信群里,张贴在报栏里,时时提醒教师要做一个干事业的人。渐渐地,参与课改的教师越来越多,自愿上“导学互动”课的教师越来越多。

孙中红(中)组织全镇教育教学质量观摩

二、坚持了三条原则

在课改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三条原则:

1、有目的地学习——几年来,我们多次带领骨干教师到河北、青岛以及临县西峡等课改前沿学校学习,每次出发前都要先明确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具体,是学习评价环节还是质疑环节,还是导纲的形成环节,一次只学一个“点”。贪多求全,必然流于肤浅。

2、有重点地研讨——在校内上研讨课,要求每次只研讨一个专题,每次研讨必须有结果。评课和讨论必须紧紧围绕研讨专题,杜绝语言笼统,反对面面俱到。

3、有层次的推进——先学“模式”,求其形;再学方法,得其神。先骨干示范引领,再全员逐人过关。先入后出,不断深化。

孙中红(中)组织全镇教育教学质量观摩

三、深化了三个环节

几年来,我们重点在以下三个环节上进行了深化研究。

1、让小组研讨成为学习常态

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学习方式改革的精髓,建立科学的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我们认为,不仅要确保小组内的讨论交流扎实有效,不走过场,更重要的还要让这个学习小组走下课堂,走出教室,也就是说这个学习组织,不能仅仅存在于课堂45分钟上,下课后组织就散了,互不相干了。相反,课后还是一个组织,课外仍是一个团体,节假日、星期天还可以一块学习,共同解决问题,使小组学习成为常态而不仅仅是一个课堂步骤。

2、用学生评价代替教师讲授

评价环节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要评价解题思路,要讲出难点、找出错因。决不能仅仅是判断对错,评判分数。我们认为,学生能代替老师讲的,老师尽量不讲;学生们讲不清楚、弄不明白的地方,老师才恰到好处地讲解、点拨。学生可以把教师“赶下讲台”,老师敢于在课堂上放手,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以质疑问难激发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西峡“三疑三探”模式中的“质疑再探”环节给了们很好的启示。针对学生课堂上不愿或不敢质疑的现状,我们大胆把学生的发问率列入课堂的评价内容。课堂上问题越多越好;难倒同学、难倒教师更好;最希望学生把问题带出课堂,在课后兴致昂然地探讨研究。慢慢地,敢于质疑的学生越来越多,课堂上甚至课下碰撞的火花就越来越多,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了。

县委书记卢捍卫(左一)在学校食堂检查学生伙食

四、取得了三大成效

通过课堂改革的深化推进,我们收获很多,重点是以下三个方面:

1、成绩提高了——成绩连年上升,2015年荣登榜首,近几年一直稳居全县前三名。

2、教师成长了——不间断的学习、实践、听课、评课、总结、改进,使得教师们成长很快。两个月上路,半年能上合格课,一年成合格教师,二年成教学能手,三年成优秀教师,能上优质示范课。

3、学生改变了——如果把天资聪明的学生比做钻石的话,那么成绩中等但有潜力的学生就是玉石,成绩落后但各有特长的学生就是奇石。通过课堂的讨论、展示、评价、质疑等环节,使老师们发现了一批钻石,锻造了一批玉石,凸现了一批奇石,使得学生们都能各展其长,受到表扬,获得自信,进而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喜欢学习了,学生流失也少了。

孙中红(右)在学校检查教育教学工作

验证了三条定律

我镇的课堂教学改革,再次验证了三条定律:

1、人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生产力——“人心”是决定事业成功的关键。“除了奖金、福利我们还有什么办法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当校长的永远研究不完的课题。我的看法是:(1)制度必须有,它很重要;(2)怎么用制度比制度本身更重要;(3)制度必须科学,不好的制度不如不要。(4)管理加入人性化的因素很有必要。

2、坚持就是胜利——行百里者半九十,朝秦暮楚、浅尝辄止、半途而费,必然一事无成。挖十个浅坑不如挖一口深井。人们常说曙光在前,但曙光往往是在最后一分钟才出现。课改,坚持了就出质量,不坚持就是负担。

3、课改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在不断发展,教材在不断修订,那么课改就永远在路上。只有不断推进,不断修正,不断深化课堂改革,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升,而质量才是学校生存的根本所在!所以学校要想发展,就必须走课改之路!

作者简介:孙中红,男,汉族,生于19731221日,河南省淅川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南阳市名校长。历任老城镇中心学校副校长、镇直小学校长、镇初中校长,现任淅川县老城中心学校校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顺视点]:微经验:一个有四十年教龄教师归纳出的提升教学质量十条土办法
做好这“五抓”,成绩不会差!
课堂教学规范
新校长
洗课,精彩由此流淌
练习课中关注后30%学生,提升课堂质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