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秋赏明月 玉蝶话团圆
 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祝所有读者朋友们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是自上古时代即有的敬月信仰,以及流传几千年的祭月之风。中秋节本质上是“华夏祭月之节”,祭祀文化含有先民天地人和的哲思,更有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信仰。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献良裘” “中秋夜迎寒”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历代名画家也创作了许多关于中秋的书画作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字——中秋诗帖

在中国书画史上,提到“中秋”二字,不得不提传为王献之所作的《中秋帖》,此帖因卷首有“中秋”二字而得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最重要的回归文物。

▼请横屏观看

魏晋南北朝 王献之 中秋帖

纸本手卷 29.7x350.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合称“三希”。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

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宋代 赵佶 楷书闰中秋月帖册页

纸本水墨 35X44.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闰中秋月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 

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 

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夜助婵娟。 

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书画俱佳的宋徽宗赵佶有一幅“瘦金体”的《闰中秋月帖》,同样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赵佶的书法极具个人风格,其字线条瘦直挺拔,婀娜多姿。此帖用笔劲健挺拔又不失妩媚,衬托出诗句本身的意境。在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中,堪称代表。

宋代 米芾 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

纸本墨笔 25.2cmx36cm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中秋诗帖

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在本诗帖中,米芾形容海口一片水光粼粼,好似银泻大地,而天际出现万道虹光,孕育出宝贵的珍珠。在诗的后半,米芾则引“吴刚伐桂”的典故,谈到若非吴刚日复一日,不停地砍伐桂树,快速生长的桂枝,必定撑破月轮。米芾以此暗喻自己的仕途常为人所阻,无法充分施展。

画——赏月、观潮

中秋节又称月节、追月节、拜月节、玩月节。“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赏月,是中秋的一大习俗。唐人《玩月诗》序言中说,冬天寒冷,不宜于户外赏月,夏季,天空常有浮云,月亮的光辉被遮住,只有秋高气爽的中秋,才具备赏月的条件。从唐代中叶开始,中秋赏月之风日盛,成为时尚。

宋代 马远 月下把杯图页

绢本设色 59cmx28cm

天津博物馆藏

此图所绘的是十五中秋美景之夜,一轮圆月高挂空中,照的天地是那么的明亮。在这“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美景月下,恰逢远方多年不见的好友佳节来访,这让刚刚还在睹物思友的主人家中,立即增添了极大的精神欢乐。有诗句曰:“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观花”,似乎正是这个意境。画面上的主人,体态轻盈,举止文雅,面如春风,手中把杯迎友,显得是那么的亲密愉快。旁有四童仆,一侍立待呼,一侍果备用,另一侍酒小童,正在回望另一侍琴上台阶的半隐文童。整幅画面虽只写主仆六人,然内含笔墨神态各异,颇具生动真趣。月下空旷的山林是那么的幽雅静谧,然而月色中,依旧挡不住这欢愉间的良辰和美酒。

清代 唐岱 丁观鹏 清院本十二月令—八月赏月

绢本设色 175cm x 9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描写的是中秋赏月场景。八月,天气初凉,天显得分外清明,月也显得分外皎洁,芬芳的桂花也在此時盛放。正是赏月的最好时令,妇女们牵着儿童,轻盈漫步在庭院平台上,欣赏月色。露台上正在举行盛大宴会,阁楼中有女乐师吹奏者琴笙,悠扬乐曲飘散在空气中,明月当空,真可谓良宵佳节。人们特立离台,张设盛宴,观赏着月色。

明代 钟礼 举杯玩月图

绢本设色 205.6cmx104.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描绘一位文人坐于石上,童子随侍在侧,他手执酒杯,邀请明月共饮。 

《举杯玩月》从画名和意境来看,乃是引唐代诗人李白〈月下独酌〉的名句入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构图采取左实右虚的对角布局,主要景物置于画面左下角,与右上方的皓洁明月相对。坚硬的山石和拖长枝桠的松树,均以浓重的焦墨画成,在画面上显得清晰突出,藉由层次丰富的水墨烘染,将画中的物象巧妙地融入朦胧月夜中。

明代 沈周 中秋赏月图卷 1486年

纸本设色 34.7cmx1343cm

画面描绘的是沈周在其居所“有竹庄”内的平安亭与友人中秋饮酒赏月时的情景。山水清胜,竹树桥亭,明月高悬,景致幽静。

清代 任颐 中秋赏月图 1890

纸本水墨设色 93.3×41.7cm

中国美术馆藏

块石之上置青花瓷盘,月饼、葡萄和嫩藕历历可见。微风吹过,竹景婆娑,圆月探头,洒下无限清辉。

观潮的习俗很早就有了,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就有记载观潮时的情景:“起始之时,见远处如白带一条迤而来,顷刻波涛汹涌,水势高有数丈,满江沸腾,真乃大观也”。由此可见,在宋代的时候,观潮已经是很流行的中秋习俗了。

宋代 佚名 月色波涛图页

绢本设色 22.2cmX22.4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这幅画表现了夜月下的潮水奔涌。宋代,秋季观潮甚盛,中秋节前后有多种游艺。秋夜泛舟赏月,是中秋节俗起源之一。

宋代 李嵩 月夜看潮图页

绢本设色 22.3cmx2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月夜看潮》,所画的是南宋时临安(今浙江杭州)中秋夜观海潮的情形。高悬的明月下,浪潮卷涌成一直线地奔驰而来;江畔华美的平台阁楼上,隐约可见有人穿梭、呼指着。整个画面没有拥塞的车水马龙、也没有激情喧闹的人海,取而代之的是远山江帆、月影银涛,一幕祥和而又没有纷扰的景致。李嵩以极为细腻的情感与笔触,描绘了精妙的楼阁与粼粼江涛,也写出了苏轼“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的诗情,是一幅情景精致的杰作。

诗——对月吟诗

四百多年前的一个中秋夜,明代书家文徵明对月清吟,挥毫漫写中秋诗三首合为一卷。数百年来,世人竞相争求,此卷先后历经七大收藏家递藏,今由香港近墨堂所藏。

《友梅图》及行书《中秋诗》卷局部

明代  文徵明

紙本墨笔  30.2cmx229.2cm

近墨堂

八月十四夜对月有作 
月近中秋夜有辉,幽人恋月卧迟迟。

及时光景宁须满,明日阴晴不可期。

清影一帘金琐碎,凉声何处玉参差。

酒阑无限怀人意,都在庭前桂树枝。

十五夜

银汉无声夜正中,十分秋色小楼东。

空瞻朗月思玄度,谁有高怀似庾公。

把酒金波浮桂树,卷帘清露滴梧桐。

碧云何处人如玉,惆怅东阑一笛风。

十六夜

入眼冰轮积渐摧,白头顾影重徘徊。

极知物理盈当缺,自惜流年去不来。

蟋蟀早将寒气至,芙蓉都受露华开。

   殷勤不负花前意,依旧清光在酒杯。   

唐代诗人王建的名篇《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写道“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是象征团圆的日子,但也有许多人离家在外,不能和亲友团聚,所以感月伤怀。希望所有读者朋友能够早日与家人相聚,再次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END-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cc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Artlib线上展览 | 君子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关于追认赵佶同志(宋徽宗)为国家一级美术师的批复
【初识书法】瘦金体练成后草书写得多潇洒
宋徽宗13件存世瘦金体真迹 ,全在这里了!03
齐白石绘画中的明月
南宋四大家马远画选 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