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的致命难题,袁隆平是如何解决?

据权威媒体报道,“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作为全球首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袁隆平院士将毕生精力用在了水稻育种事业上,让中国粮食产量大大增加,解决了千年来中国“饥荒”问题,让几亿人能够吃得上饭。

同时,袁隆平院士还向全球推广,不断保障世界粮食安全,让更多的人都不再忍受饥荒的困扰。

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

同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据《全球粮食危机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全球目前一共有55个国家和1.55亿人依然处在饥荒状态,由于介于疫情的影响,粮食危机要比上一年增加了大约2000万人。

(非洲人将泥土制作成食物)

而回顾人类历史,人类一直都在与饥荒在作斗争。

1845年-1850年爱尔兰大饥荒,造成100多万人死于饥荒,100多万人远走异国他乡躲避饥荒。

1932年-1933年乌克兰大饥荒,造成315万---718万乌克兰人活活被饿死。

1942年-1943年河南“中原大饥荒”,导致500多万人死亡.......

(电影《1942》)

要知道,这些也仅只是近代历史冰山一角,历来中国大多数朝代,饥荒就如同下雨打雷一样,成为人类历史必不可少的阶段。

也正因饥荒贯穿历史,直到18世纪,全人类平均寿命也仅仅只在25岁左右

中国人,何时才能开始吃上饱饭?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总人口5.4亿,经过长期的战乱和变革,当时人均粮食产量也仅仅才208公斤,远低于饥饿线标准250公斤,当时全国普遍存在饥荒状态。

好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恢复生产,1955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300公斤,超过了饥饿线,基本上实现了温饱问题。

但也随着社会的稳定,中国人口也很快迅速增加,按照现有模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实在难以让众多人都能吃上饱饭。

而当时中国也都用尽各种办法扩大农业产量,不断增加农业耕种面积,例如围湖造田、毁林造田、在山地修梯田,但中国人均耕地依然还是不合格。

然而,自家粮食吃不够,自然就需要向外进口粮食,但问题是当时中国正处于被西方经济封锁的状态,再加上当时还尚未实现全国化,搞出口加工业这条路还是无法走通。

正因如此,中国若要想自己养活自己,就只能通过工业化。

而随着70年代初期的四三方案,我国向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起成套技术设备,其中就包括了化肥引进

再加上大规模兴建水利工程,相应配套还有农药工业的发展,中国粮食产量才能稳步提升。

人口不断增加,怎么样才能让百姓更快吃上饭呢?

虽说耕织技术不断提高,但随着中国人口不断增加,如何提高种植效率在当时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而正在这时,袁隆平院士经过长时间的苦苦专研,通过100多种水稻品种的不断研究。1974年,袁隆平院士成功研制出第一种可大规模推广的杂交水稻,产量比普通水稻要高出20%

而到了1988年,当时全国有40%的稻田都种上杂交水稻,让水稻产量迅速上升,解决了几千年来伴随中国百姓的温饱问题。

(年轻的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技术)

虽说当年梦想实现了,但袁隆平院士并没有停下继续研制的脚步。

他继续埋头捣鼓更强的杂交水稻,原先高出20%的产量,又不断增加了高出好几倍。我国的粮食亩产量能从过去的200多公斤变成最近的亩产1365公斤。

2017年,87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又带着团队,成功开发了史上最高产的杂交水稻,创下了亩产1149.02公斤的记录。

此外他还不断开发防污染水稻,能够在含有重金属的环境下生产出干净可食用的水稻,同时还不断研发可在荒废的盐碱地里存活生长的“海水稻”。

若在1亿亩盐碱地推广这种新品种,按亩产300公斤保守计算,年产量可达到300亿公斤,这个数字可以足足养活8000万人口。

而到了2020年,我国人均粮食达到了470公斤,已远远超过了国际安全标准线。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是袁隆平院士的梦想,为了实现这样梦想,袁隆平几乎花费了自己一生献给了老百姓的“饭碗”。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在这个追逐名利的时代,尤其是在这个娱乐至上的环境下,那些流量明星换个发型、穿什么衣服、是否离婚以及日薪208万,几乎都能占上热搜。

而这些正努力改变世界的科学家们,却少有人问津,更多都被那些铺天盖地的明星所盖满。

希望我们不被浮躁的欲望填满,希望我们能够思考,我们究竟能给身边的人,能给社会、能给国家带来怎样的影响。

正如鲁迅这段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最后,祝袁隆平院士一路走好!国士无双,先生千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0岁生日快乐!仍在指导杂交水稻科研的袁隆平院士
比肩袁隆平,养活上亿国人,“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为何不出名?
立志解除国家缺粮,心怀禾下乘凉梦,缅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吃饭不忘种稻人,分享3种解决剩饭技巧,作为吃货缅怀袁隆平院士
中国人要想吃上饱饭,不能只靠袁隆平!
袁隆平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马来西亚前首相颁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