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筑 | 古人的城古代的门
userphoto

2022.08.26 四川

关注

《吴越春秋》记载,“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这是关于远古传说时代,城市的文字。

据考古发掘,中原王朝的周时,建有王城和成周两座城市。成周城内,住的是被征服的殷商“顽民”,位于成周城西30里的王城,为周天子所居。

中古世纪,东西南北四方,林立着众多的小国和部族,大多数国和部族,为农耕文明,他们缘水而居,成定居生活。那些有人群居住的地域,慢慢形成大小不一的城市和村落。城市需要保护,于是,在城市的最外围建起了城墙。

长城是最为有名的中国古代防御建筑。而每个古代城市亦有自己的城防建筑,大多由护城河和城墙组成,这些由一代又一代匠人们修建起来的巨大建筑,护卫着人们的生活,见证着岁月的沧桑。遗憾的是,这些古代文明的象征,留下来的已经不多了。

烽火戏诸侯

长城沿山脊而建、蜿蜒起伏,每隔一段距离的制高点上矗立着一座方形的烽火台。

中古世纪,一个遥远的年代。在镐京,今天的西安。西周最后的一个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召唤四周诸侯前来勤王。如此,一而再,再而三。

幽王终于看到了美人倾城一笑,却耗尽了诸侯们的信任和效忠的誓言。

公元前771年,北方游牧部族犬戎大举来攻,烽火又一次被急速点燃,勤王的队伍却再也不见。周幽王丢掉江山,也丢掉了首级。

儿子平王往东迁徙,结束一个重礼仪的中原王朝曾经的文明,开始了东周时代。

《吕氏春秋》留下一笔“烽火戏诸侯”的记载,让历史多出一则真假莫辨的闹剧和悲剧。

两千多年前的中古世界,这片土地上的建制,和今天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南北四方,林立着众多的小国和部族,夏商周的王朝多在中原地区。那些有人群居住的地域,慢慢成为大小不一的城市和村落。诸侯国,或部族之间,每有争端,便会互相攻伐攻城掠地。

城市需要保护,于是,在城市的最外围建起了城墙。长城,就属于这样早期的城防建筑,只是,它不是一座城的城墙,而是古代诸侯国的边界。

王朝不断更迭,长城依旧绵延。到春秋和战国时,列国争霸,互相防守,修筑长城进入第一个高潮。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将此前各个国家修建的长城连接和修缮,始有万里长城之称。一千五百年后,明王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现在的长城,多为明长城。

在绵延数千公里的山峦丘壑之间,蜿蜒起伏,高大、坚固的长城,把南北两方的民族隔离开来。

但在和平时代,长城内外依然有日常的商贸往来。所以,长城每到一处山谷地带的交通要道上,便设有一个关卡,由军队驻守。山海关、嘉峪关,就是长城沿线这样的关口。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四面有瞭望口,军队在里面驻扎。

烽火台是一个方形平顶建筑,下面驻军,顶上堆放柴草。遇到进攻,就点燃柴草,烟雾升腾,一个个烽火台接力传递,把信号传到远方。这种烟火叫“烽烟”或“狼烟”。

后来烽烟和狼烟被用来直接指代战争,源头于此。

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古代城防建筑,长城的军事功能早已不在,现在是研究、参观、游览的胜地。

瓮中捉鳖

古代中国,大多数国和部族,为农耕文明。人们缘水而居,形成定居生活。不似游牧民族,四处迁移。为了对外防御人、兽,或自然性伤害,人们发展出了城墙建筑,以守护家园。

城池,就是以作为防御设施的城墙和护城河,来代指整座城市的

护城河和城墙组成的古代防御建筑,在中原地区最为常见,护城河一般在城墙外环绕。不同地形,不同城市规模,所建造起来的城墙则各不相同。

通常的城墙,不仅高大,且有一个很大厚度,断面呈梯形,下宽上窄。顶上一条宽阔的大路,叫 “马道”,窄的一两丈,宽的三四丈,用于军队行动。城墙顶上朝向城外的一面做成一个个垛状,叫“雉堞”,是射箭的地方。

城墙的大路出入口,建有城门,城门的上面建有城楼,城楼一般都高大雄伟,往往是一个城市最宏伟的建筑,成为城市的标志。

城楼也是城市防御的关键,因为正面迎敌,所以建成“箭楼”的形式,用砖石砌筑,朝外开方形窗洞,可射箭。没有防御功能的城楼就采用一般的木结构阁楼形式。

重要出入口的城门往往做成连续两道,用城墙围合起来,围合起来的这个空间,叫“瓮城”,设有箭楼、门闸、雉堞。

古代攻城有两种方式,一是搭云梯,爬城墙;二是用大木头撞城门,当外敌攻破第一道城门,进入瓮城内,再攻第二道城门时,防守的士兵可以在瓮城四周的城墙上朝下面射箭。

所以瓮城,取瓮中捉鳖之意。

侧脚,和券门洞

古代城市的城墙建筑,由墙体、女墙、垛口、城楼、角楼、城门和瓮城组成,大多数城墙外围有护城河。

初期城墙是用土做的,用当地黄土或黑土,用夯打得紧固,一层一层打,每层打到十五厘米的厚度。为把城墙做得坚固耐久,城墙的墙面不做成直线,而是上部墙面向内收起成为“侧脚”。城墙的厚度,下部为四米,上部为三点五米,高度大约七至十米。

隋唐时期,开始有了大型机械,规格尺寸统一的机制砖成为主要的城墙材料,为了使城墙更坚固,黏土中会加入糯米汁。今天的湖北襄阳古城、安徽寿县古城仍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宋朝和明朝的城墙。

城墙的里边建有马道,为登上城墙之用,在军事上还有一种战马城。城墙只修外面,与其它城一样,但在城里边不做墙面而是做斜的土坡,为了战时可从城内四面登上城头。这种建筑的战力,防御性更强。

古代的城门,洞口基本是券门洞。券门洞,也就是半圆形门洞,本来是用于房屋和墓葬的,元代才开始大量用于城门。

早期的城门,都做成方形的或者圭角形,用木梁支承,唐宋时期这种做法十分普遍。但挑木梁和砖的接口处容易腐烂,到了元,砌砖技术更好了,就用砖石取代了圆木。墙体和门洞上的顶砖连成一体,坚固耐久,又稳定。券门洞的城门就流行起来。

通常一般城市设四座城门,有趣的是上海例外,先后有十座城门。现在上海的环城11路电车有十个站,就是按一个城门设的一个站,初建城墙时,是六个城门,到清时,又增了四个城门。几经沧桑,上海的古城墙被毁被拆,如今只大境台古城墙和大境阁尚在。

城墙,并非一条直线,多为弧形,有的相互错开,有的不直通。有的墙体,每隔二十几米之处,特别是防御性强的部位,还设有马面。马面,是宋代名词,就是在墙体的外楼建一个方垛,大约五乘八米左右,从外表看和城墙相同,但实为军事防御设施。

第一道护城河,城墙,环卫着平民的城市。第二道护城河,城墙,环卫着政府机构,王公贵族的城市。第三道护城河,城墙,环卫着皇宫。

宫城,和市集

在中古和中古前,就有了城和郭的泾渭分明。城为天子地,郭是平民的居住地。

隋代的都城条规里,就有“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

慢慢地,在日常生活中,城和郭的边界开始模糊,宫城散布于外城的各部分,郭的手工作坊和进行交易的市肆,被挤压、夹杂在了宫殿衙署之间,形成统一的被严格管理的市集。

有意思的是,从历史来看,除了偏安一隅的小王朝都城,比如六朝的建康和南宋的临安外,宫城的建制,从汉唐经宋元至明清,规模是由大到小逐渐递减的。

明清的北京紫禁城,作为全国性统治中心,是历史上规模最小的一座宫城。

清代学者顾炎武写,“予见天下州之为唐旧治者,其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廨舍为唐旧创者,其基址必皆宏敞。宋以下所置,时弥近者制弥陋。”是对这一变化的描述。

这种建制的变化,其实来自民间自发的市场贸易活动。

市场贸易活动,不仅打破了被人为限定的市场范围,也逐渐瓦解中古式城市封闭的里坊,让古代城市渐渐有了近古商业街道式的建筑格局。

由中古向近古转变的节点,大概在中晚唐时期到北宋初年。

比如,北宋的汴梁城内,店铺民宅密集,而且向空中发展,城内的建筑“三楼相高,五楼相向”,高低起伏,参差错落。

完全没有了中古时,里坊式的肃杀景象。和隋唐两京街道上,坊墙壁立、坊市内檐齐平的整肃气氛,形成鲜明对照。 

随着时间往近现代推进,城市建筑的变化非常活跃,但城防建筑的变化并不明显。

现存的中国古城墙中,保留比较多的,是南京。历史上多次建都的南京,称为六朝古都。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建造了巨大宏伟的城墙。

西安作为曾经的古都,城墙也算保留比较好的,北京的元城墙大多被拆掉了,甚为可惜。

(参考资料:刘敦桢编《中国建筑史》)

审 | 潘黎冰

排 | 彭运康

图 |  网 络 

2022年/第80期2022/8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逛天下第一关(20)——黑吉辽自助游
[组图] 西安长城(明长城)
西安长城(明长城)【极品美图】
什么是城墙?
中国建筑—— 城垣
后浪荐书丨《北京的城墙与城门》:古建筑拆了建是一蠢再蠢的行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