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秘的楼兰古国
   在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泊洼地的西北边缘,有一个风沙肆虐的沙漠地带。楼兰城的遗址就静静地躺在这个几乎完全被沙丘所淹没的、死寂的世界中。千年的烽燧、古怪的雅丹地貌、漫天的绝域风沙、还有时隐时现的罗布泊,交织构成了一个神秘莫测、充满异域风情的西部传奇。
  历史总是轻易地抛弃它曾经的宠儿。楼兰,这个昔日绿草遍地,人往如织的繁荣故城,在公元4世纪以后,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留下的只是“城廓巍然,人物断绝”的不毛之地和待后人破解的千古之谜。可是,直到1000多年之后,楼兰才终于才回到了人们的视线里!而这一次,它是以一种突然闯入的方式再次登场,让世人为之惊诧不已。
  这是一个打着考古旗号行强盗之实的瑞典考察队伍的不经意发现,20世纪初的某一个阳春三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发现了消失了千余年的城市楼兰。100年来,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不断地破解楼兰之谜,但至今仍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建起了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后来却不知因何遗弃了它?
  种种的猜测,无穷尽的假设,在显示了科学家探求未知的孜孜不倦的态度之余,却又勾起了人们探秘虚幻的猎奇心理。关于楼兰的谜团有许多,这些都是一个世纪以来悬而未决的疑点。楼兰古城,可谓一个活在历史与传说中的神秘国度。 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楼兰衰亡?内力的损耗还是不可抵御的外力的侵袭?楼兰的子民去向了何方?

  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率一支庞大的驼队来中国的罗布泊地区考察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古国遗址,并在遗址上获取了大批汉魏古钱、一枚罗马钱币、一枚于阗钱币、各类精美的丝织品、颇具中亚希腊化艺术风格的雕花建筑构件。其中一件带有木雕小佛像的佛殿建筑饰件,十分精美,迄今仍是中国境内发现得最早的佛像艺术品。最重要的文物当属那些魏晋木简残纸。魏晋书法真迹流传至今者寥寥无几,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珍宝,而赫定在遗迹里一次发掘所获就达150余件。根据赫定带回的卢文和简牍上的“Kroraina”一词,德国语言学家研究后确认:这片废墟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后又销声匿迹的楼兰!

  楼兰是中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小国,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它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是扼丝绸之路的要冲。最早记载“楼兰”这一名称的是《史记》:“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根据《史记》的描述,楼兰人在公元前3世纪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当时的楼兰受月氏的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被匈奴所管辖。楼兰在西汉时有居民14000多人,士兵将近3000人。

  在汉朝以前,中原人根本不知道存在这样一个神秘的古国。汉代伟大的探险者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将楼兰带入了中原人们的视线。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楼兰古城成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繁荣的商业为楼兰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使楼兰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中原的商品和文化也借着丝绸之路传入楼兰,给楼兰带来了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楼兰此时已经成了西域的乐土,沙漠里的天堂。

  但是,西汉王朝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中原群雄开始混战不休,无暇顾及西域,楼兰也渐渐与中原失去联系。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时,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楼兰衰亡?内力的损耗还是不可抵御的外力的侵袭?楼兰的子民去向了何方?

  对于楼兰城的消失,最盛行的说法是由丝绸之路的变迁造成。两晋之后,丝绸之路改走北道,中原在楼兰的驻兵和屯田事业也从此向北转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楼兰古城便慢慢被废弃,最终销声匿迹。

  也有人认为是战争摧毁了楼兰城。作为重地,历史上匈奴、吐蕃、月氏等国都曾统治楼兰。在楼兰城周边的多处墓地可以看出,在同一区域同一时期的墓地葬有不同的人种。有可能是楼兰被占领后,占领者实行了屠城,然后撤离,楼兰因此慢慢被风沙湮没。

  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是气候的变化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又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猜测,一为楼兰毁于干旱,一为楼兰毁于洪水。持前种观点的人认为,楼兰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使水利设施和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公元3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断水了。水资源的缺乏使得人们的卫生状况恶化,抵抗力减弱,于是瘟疫爆发,楼兰古城居民为了生存只得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国内外探险者在楼兰古城的废墟中不仅找到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还有各种财物,看来楼兰古城是突然间被废弃的,但是这里却没有战争的痕迹。也许,只有瘟疫才能造成十室九空的景象,才能让人不顾一切地逃离。

  与此相对的猜测是楼兰古城毁于洪水。有人认为,在1600年前罗布泊洼地及其周边有大面积的森林,种类繁多的植被,飞禽猛兽出没于此,生态环境与现在相差极大。这一时期,塔里木河、孔雀河等河流水源充足,孔雀河与楼兰古城平行且只有22公里左右,若是楼兰城缺水,完全可以引孔雀河水入城。楼兰古城消失的真正原因是,楼兰处于丝绸之路的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争导致大片森林被砍伐,同时因地理位置优越,人口的增加使屯田开荒需要大量烧荒,手工作坊、民用炊火都要砍伐大量的林木。过度的采伐使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致使水土流失淤积河道、湖泊,河床抬高、湖深淤浅。而楼兰古城建在高地平台上部,城外被水环绕。楼兰城的毁灭可能是当时某一段时期里罗布泊抬升湖水,导致水位上涨,向西蔓延楼兰城,同时楼兰城及周边地壳下沉,孔雀河与塔里木河等河流下游注入到楼兰城致使楼兰古城毁灭

  不管是何种原因导致楼兰古城成为沙漠中的废墟,楼兰的灿烂文化都永远的存在我们的追忆中……

       一、揭开楼兰古城的面纱

  关于楼兰的资料,史书记载并不多。楼兰是中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小国,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它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最早记载“楼兰”这一名称的是《史记》:“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根据《史记》的描述,楼兰人在公元前3世纪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当时的楼兰受月氏的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被匈奴所管辖。楼兰在西汉时是有居民14000多人,士兵将近3000人。

 
虚拟复原的楼兰古城

  在汉朝以前,中原人根本不知道存在这样一个神秘的古国。汉代伟大的探险者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将楼兰带入了中原人员的视线。张骞数年之后返回中原,他将在西域的所闻所见报告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听说大宛马品质优良后,异常欣喜,因为这些马匹可以使他武装大汉帝国的骑兵,从而满足他征服天下的雄心壮志。于是,在张骞返回中原不久,汉武帝就迫不及待的多次派使节前往大宛、康居一带求购。楼兰处于运送这些马匹的必经之路,在汉武帝的威迫下,他们担负起了向这些汉使提供食宿以及粮草的繁重任务。楼兰王国是个小国,而且当时西域处于匈奴人的势力范围之中。因此,楼兰既不敢得罪汉人,也不敢得罪匈奴人,他们往往得把一个儿子送到长安做侍子(人质),一个送到匈奴,冒着儿子被杀掉的危险,在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

  汉使要出使西域各国必定要经过楼兰境内的白龙堆沙漠,楼兰王国也担负起了向汉使提供向导和饮用水的任务,因汉使多次虐待向导,楼兰开始拒绝服从西汉的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楼兰王安归在匈奴唆使下,曾几次攻杀汉使,掠夺财物,这使得西汉皇帝非常恼火。于是,汉朝大将军霍光就派属下傅介子去杀楼兰王。到了楼兰后,傅介子拿出许多金银锦帛,假意要送给安归。楼兰王安归大喜,应邀与傅介子一起饮酒,傅介子有意灌醉安归,将其扶到屏风后,命两名刺客杀了安归。傅介子对各王公大臣说:安归负汉,是大汉天子派我来杀他的,应该立他的弟弟尉屠耆为王。谁如不从,汉朝的大军马上就到!各王公大臣见安归已死,而且汉朝大兵压境,反抗只是徒丢性命,只得默认了这个事实。

  安归死后,汉昭帝即诏立曾在汉朝做侍子的尉屠焉为新王,并改楼兰国名为鄯善,授予国印,赐宫女为妻及大批车马和辎重。尉屠耆归国后,为了摆脱匈奴人的控制,立即率领国人南迁,并改国名为鄯善。至此,曾经创造过辉煌文明的楼兰作为一个国家已经从历史上消失了,但作为一座城市,它仍然延续下来。

  随着汉军在与匈奴交战中的胜利,丝绸之路畅通无阻。楼兰古城成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在楼兰古城内“使者相望于道”,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贩夫走卒穿梭其间,喊着叫卖的调调,小孩的打闹声,夫妻的斗嘴声,晚饭时家家户户冒起的袅袅炊烟……
繁荣的商业为楼兰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使楼兰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中原的商品和工艺也借着丝绸之路传入楼兰,给楼兰带来了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楼兰此时已经成了西域的乐土,沙漠里的天堂。

  但是,西汉王朝不可避免的衰落了,中原群雄开始混战不休,无暇顾及西域,楼兰也渐渐与中原失去联系。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时,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楼兰古城遗址

  楼兰古城遗址位于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楼兰衰亡?内力的损耗还是不可抵御的外力的侵袭?20世纪才初斯文?赫定的发现并没有破解这一千古谜团,反而是打开了冰山一角,关于楼兰的考古谜团一个一个接踵而至。

睡在沙漠中的楼兰美女

  楼兰古城处于新疆地区的沙漠地带,异常干燥的气候,使得那些消逝于沙漠中的生命免于腐烂,从而得到完好的保存。随着考古发掘的逐步深入,楼兰古城也向我们展示了它创造的一件件惊人的奇迹。

  1979年中日合拍电视纪录片《丝绸之路》,借此机缘,新中国的考古学家乘直升机第一次到达已经被沙漠吞噬了的楼兰。1979年12月22日,新疆考古学家王炳华带领的考古队在一个寸草不生的土埠顶上,发现了古人活动的遗迹。于是考古队员开始在此发掘。果然,他们发现了埋葬在底下的一座古代楼兰人的墓葬!考古队员在惊喜之余,加大了挖掘力度。在墓穴清理的差不多后,一具完整的古代楼兰女性的尸体出现在队员们面前,这不仅震惊了考古队员,也随后震惊了整个世界!                                          

  这具女性干尸盛放在由两块掏空的树干制成的棺木中,她头戴尖顶毡帽,身裹毛线毡毯,脚穿补过的皮靴。外露的面容可以看出死者年龄比较年轻,脸庞姣小,高高的鼻子,大大的双眼,长长的眼睫毛,浓密的金发卷曲在肩后。毡帽的尖顶两旁,插着色彩斑斓的翎羽,帽边饰红色彩绒,颈部有的围着毛茸茸的皮裘,既美观又保暖。好事的日本人在得到消息后,马上根据照片为她做了一件复制头像,一时间,“楼兰美女”的称谓响遍世界。
  
197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楼兰遗址发掘出的已有3800多年的楼兰女尸

  实际上,这具干尸在逝去时的年龄在35岁左右,离“楼兰美女”的称谓还有一定差距,“楼兰美女”的称谓之所以广泛流传,是因为还有一个更为神奇、美丽的干尸曾被发现。

  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同斯文·赫定一起,再次来到罗布泊,希望能有新的发现。奥尔迪克闻讯又主动赶来重归旗下。这时已72岁的奥尔迪克告诉斯文·赫定,他15-20年前,在罗布泊发现了一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地方”。斯文·赫定感到吃惊和怀疑。虽然如此,他还是决定去找一下这个“奥尔迪克的古墓群”,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贝格曼去实施。

  奥尔迪克和贝格曼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寻找这片神秘的墓地。在一次次尝试失败后,奥尔迪克也拿不准了。他开始讲故事为自己开脱,他说那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地方”已经消失在新形成的湖泊中了;那个地方是一个有魔鬼出没的地方,我不敢领别人到那里去。贝格曼开始怀疑是否真有这样一个地方。在灰心丧气中,考察队意外地拐向了一条库姆河的支流,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贝格曼随口把它叫做“小河”。他们谁也不会想到,随口叫出的“小河”,以后会成为罗布泊探险考古史上的一个关键词。考古队沿着小河边测量绘图边前进。这时已是6月,沙漠里的天气变得特别热,所有的人都汗流浃背。就在这时,大家发现奥尔迪克有些异样,他迷迷糊糊地张望着,聆听着。然后,他一个人久久地凝视着那个浑圆地小山包,一言不发。突然,奥尔迪克指着那个小山包,大声说:“那……就是它!”大家全楞了,一时没有反映过来是怎么回事,都面对小山包而立。

  那是一个埋葬在细沙中的山包,贝格曼和他的助手们在此发现了大量的棺木,留给世人无限遐思的“楼兰美女”也静静躺在这里,贝格曼记载说:“一些木乃伊有黑色的长发和令人难以置信地保存完好的脸……一具女性木乃伊面部那神圣地表情永远无法令人忘怀!她有高贵地衣着,中间分缝地黑色长发上面冠以一顶具有红色帽带地黄色尖顶毡帽。双目微合,好似刚刚入睡一般。漂亮的鹰勾鼻,微张的嘴唇与微露的牙齿,为以后人留下了一个永恒的微笑。这位‘神秘微笑的公主’已经傲视沙暴多少个春秋,聆听过多少次这‘死亡殿堂’中回荡的风啸声!而又是在什么时候,她面对明月,燃烧的太阳,永远地合上了双眼?正是为了寻找这样一些问题的答案,我才来到此地探险。”贝格曼并没有找到答案,他再也没有回到过这片让他梦牵魂绕的土地,在贝格曼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再没有考古工作者或探险者能到过这片神秘的土地。“小河墓地”在罗布荒漠的无边沙海中,沉寂了66年。


       二、国宝彩棺神秘丢失

  2000年3月的一个下午,新疆一支考察队来到著名的营盘遗址古墓群与小佛塔中间地带考察。考察队在一条干涸的小河道里,意外地发现了一具独木舟棺材。他们将这具奇特的棺木从河道里拉出来后,发现残棺仅剩85厘米长,50厘米宽,棺帮厚约2厘米,估计此棺原长约3米至4米,其余部分已断朽在地下。当时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具极为“普通”的残棺,竟是出自汉晋时代的稀世国宝——楼兰彩棺!这条干涸的小河道就是传说中“有一千口棺材的地方!”

  罗布泊小河墓地。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东距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


国宝彩馆

  彩棺通体以黄、橘红、褐、绿等色彩彩绘,绘有铜钱、花卉纹样,并以斜线分格,整个彩棺图案,虽经近2000年的岁月,如新的一般。彩棺两端绘有东方文明中代表日、月的“朱雀”、“玄武”。彩棺以具有古罗马艺术风格的绒毛毯覆盖,毯上的狮子形象夸张,色彩艳丽。极具考古价值的是:这具彩棺集中了东西方两大文明因素。由于考察队在进入楼兰遗址前就制定了纪律,不准带走任何文物,因此,考察队决定回到宿营地请示领导后再作决定,于是就把彩棺留在原地。

  在请示上级部门征得同意后,考察队派出一辆车返回原地寻找彩棺,可寻找人员在营盘遗址周围转了很多圈,也没找到那具彩棺。由于楼兰古城遗址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免遭人为破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曾于1996年专门发布禁止到楼兰古城探险旅游的禁令,任何人员未经文物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进入。因此文物队决定先考察完周围的几个文物点,返回时再接着寻找。

  然而出人意料的事终于发生了,当考察队考察完预定地点返回到那条干涸的河道边时,几个人走到彩棺发现地寻找,不由大吃一惊,楼兰稀世彩棺已神秘失踪。不久,考察队再度返回原地寻找彩棺,而且在遗址周围数公里内展开拉网式大搜寻,仍一无所获。考察队向上级汇报后,主管部门断定这具彩棺已被人盗走!后经数月查寻,稀世国宝楼兰彩棺仍下落不明。

  
三、楼兰考古探险
      1900年3月27日,傍晚,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个白人老头和几名向导、几头骆驼在缓慢地行走着,夕阳下,他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沿着古塔里木河的河道,他们想寻找行踪不定的罗布泊,在太阳落下的时候,他们终于来到了一个土岗上。这时,糟糕的事情发生了,白人老头发现骆驼身上的水袋在漏水,所剩的用水已经寥寥无几。祸不单行,向导发现他们落脚必须用的铁铲也丢失了。老头决定,所有人员立刻就地休整,向导独自返回寻找铁铲。

  行进中,独行的向导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古城的城墙、街道、房屋,甚至还有烽火台。向导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使劲揉了揉眼睛,才敢确定这一切并不是幻觉。他立刻返回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老头。老头异常兴奋,他们循着向导的指引,再次来到了那一片古城。由于没有了水,匆匆查看后他们就离开了,第二年他们又按照原路回到了这里,进行了大量发掘。老头根据当地出土的佉卢文简牍“kroraina”一词,推定古城名为楼兰。此后,楼兰这个名字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深深地吸引着世界。而最早发现楼兰古城的维吾尔族向导,名叫艾尔迪克,那位白人老头,就是赫赫有名的探险家、瑞典人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在这里发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36张写有汉字的纸片、120片竹简和几支毛笔。这个被斯文·赫定称为“沙漠中的庞贝城”的古城震惊了整个世界。随后,许多国家的考古学家、地理地质学者、探险队接踵而至……

  1905年美国的亨廷顿探险队;

  1906年英国的斯坦因探险队;

  1908—1909年日本的大谷光瑞探险队;

  1910—1911年日本的大谷光瑞第二次探险队……

  各国探险队在楼兰古城及罗布泊地区发掘出的文物数量之丰富、价值之大,震惊了全世界。这里出土了各个时代的石器、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品种极其繁多,历史久远。在各种出土文物中,楼兰古城出土的汉锦和晋代手抄《战国策》最为珍贵。汉锦大约制作于公元1—2世纪,做工精细,色彩绚丽,并绣有文字,如“延年益寿”、“昌乐光明”、“延年益寿宜子孙”等吉祥字样。这里发掘出的晋代手抄字纸,比欧洲人最早的纸张都要早六百余年。在出土的文物中,还发现了西晋时期西域长史李柏写给焉耆王的信件,即“李柏文书”。以斯文·赫定为代表的探险家们,盛赞楼兰是一个湮没在“沙漠中的宝地”,是遗落在历史角落的“博物馆”,是“东方的庞贝城”。

  延续了数千年的文明,湮没了数千年的记忆,慢慢揭开了神秘面纱,楼兰古城,在风沙和荒烟中渐渐显露出来。



  考古专家根据楼兰古城附近遗址出土的古墓干尸推论,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时间,楼兰地区生活着一群以游牧为生的人,他们金发碧眼,与古欧罗巴人种同宗。或许是因为逐水草而猎,他们仅留下几具干尸,就神秘地消失了。

  其后2000余年,这一地区的历史出现断层,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中均找不到楼兰一丝痕迹。当时,楼兰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像今天一样恶劣,而是非常适合游牧或农业,但这一段历史成了不解之谜。

  西汉时,楼兰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张骞通西域后,楼兰成为东西方交通的要道。《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南河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司马迁时代,“楼兰”一名已为汉人所知,这些记录就是依据张骞出使西域的所见所闻而来。



  魏晋时期,中央政府设置西域长史一职,治所就在楼兰,楼兰也因此成为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从长安出发,古丝绸之路一路西延,到达楼兰时开始分为南北两道。楼兰作为亚欧大陆心脏位置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处在强大的汉帝国、匈奴和周围许多游牧民族国家夹缝中的楼兰,时常面临生存危机,各国也经常为争夺楼兰进行大规模战争。

  晋代之后,楼兰突然再次消失,一个曾经繁华一时的西域重镇,在此后的1500多年里再次销声匿迹。

  从公元前176年始见记录,至公元前77年更名为“鄯善”盛极一时,再到四世纪左右突然消失,楼兰留在文献中的历史十分短暂,也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楼兰什么时候建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生活,信仰什么宗教,是什么样的民族等等,都已无从考证。文献中记载最多的,只是简单说公元前1世纪时,在汉帝国与匈奴的激烈斗争中,楼兰“小国在大国之间,不两属无以自安”,努力维护自己的生存。西域史名家冯承钧感慨:“考证西域古国今地,往往一件简单问题,变成极复杂的问题,楼兰就是一例。楼兰疆域有多大?都城在何处?现在假定虽有几说,尚无定谳。”

 
      四、一块紧张的世界史的纪念碑
  楼兰虽然迅速而悄然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却留下了“一块紧张的世界史的纪念碑”。1700年后的今天,荒漠古道中的楼兰依然保持着她“谢幕”时的姿态,残垣断壁揭示出尘封的记忆,令人恍然觉得历史就发生在昨天。诵读李白《塞下曲》中的名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仍能感受到历史的猎猎风尘。楼兰为什么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多少年来,这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一种观点认为楼兰亡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大约从一万年前起,地球环境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性变化,距今10000年至8000年为升温期,距今约8000年至3000年为高温期(气候适宜期),距今3000年至今为降温期。三大阶段性变化决定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与方式,楼兰古城的消亡大约在公元前后至四世纪,这时正是旱化加剧的时期。在这一旱化过程中,不仅是楼兰古城消亡,而且由于沙漠扩大,先后发生了尼雅、米兰城、喀拉墩、可汗城、统万城、尼壤城等国家和城市的消亡。楼兰古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处在干旱内陆,在地球气候出现旱化的大背景下,消亡不可避免。

  一种观点认为楼兰亡于青藏高原的隆起。在距今7到8万年前,青藏高原快速隆升,这对亚欧大陆中部地区的气候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再也无法到达这里,整个中亚地区都出现了干旱和沙漠化、戈壁化趋势。水源和树木是荒原上绿洲能够存活的关键,楼兰古城建立在水系发达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在这期间,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但水源依然迅速萎缩终至最后消亡,城市也就无法存续下去。
一种观点认为楼兰亡于战争。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
   
 一种观点认为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楼兰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早期古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后来,经过哈密、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绸之路沙漠通道被废弃,楼兰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一种观点认为楼兰亡于瘟疫疾病。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绝大多数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楼兰因此而亡。



  一种观点认为楼兰亡于生物入侵。据有关专家考证,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昆虫蝼蛄,给楼兰带来了致命的灾难。这种蝼蛄生活在土中,它们以白膏泥土为生,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的土地、房屋,在楼兰没有任何天敌,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而去。

  无论如何,楼兰的消亡足以说明,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自身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楼兰曾有挟制要道、左右东西交通的辉煌;曾有积粟百万、威服四邻诸国的壮举,然而,自然环境的演变、水系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楼兰由绿洲变成了荒漠,由盛世走向了荒芜。昔日塞外绿洲,今日黄沙乱冢,兴衰成败之间的落差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思考。

五、探寻古楼兰王国

 楼兰是古代西域诸国之一,地处罗布泊西岸,扼守着丝绸之路的咽喉。楼兰国的远古历史我们现在还不清楚。楼兰国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史载是西汉时期。《史记·匈奴列传》记载了这 样一件事:公元前176年,匈奴单于给汉文帝捎来了一封信,信上说:"今以少吏之败约,故封右贤王,使至西方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力强,以灭夷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这就是学者目前发现的关于楼兰国名最早的记载。


   根据楼兰地区出土的分别距今约4000年和约2000年的墓葬,考古学家告诉我 们,上溯40叨 年的一段时期,这里生活着一文以游牧为生的原始部落,但是,关于他们的具体情况,史籍 中没有留下半点墨迹。
   到了公元前138年至前126年西汉派张赛为使臣出使西域,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记叙了张鸯到西域后的实地见闻与对楼兰国的印象:"楼兰、姑师邑有城廓,临盐泽。"楼兰国开始进人史载。但是,在昔代之后的一千多年间,楼兰再次消失的无影无踪。
   楼兰国在丝绸之路上曾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汉书·西域传》有这样的记载:"楼兰国最在东垂,近汉,当白龙堆,乏水草,常主发导,负水担粮,迭迎汉使。"这个记载不仅为我们指明了楼兰国的自然环境,也点明了它在丝绸之路上担负的使命。
 丝绸之路当时是贯通欧亚大陆的唯一的陆上通道,曾红火一时。当年,这条交通线上"使者相望于道"。《史记·大宛列传》对当时丝绸之路的盛况作了这样的记载:"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一岁中,使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返。"其盛况可见一般。汉代早期丝绸之路,曾有过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西行,经罗布泊西北岸至楼兰南下,再沿丝路南道西行;另一条经楼兰后,西行至焉音,沿丝路北道前行。楼兰扼守南北两道之咽喉,汉使、商旅的频繁往返,都要路经楼兰。当年的楼兰,驼铃悠悠,商贾不绝,一派"七里十万家"的繁荣景象。
   公元前77年(汉昭帝元凤4年),楼兰王安归死于刺客傅介子刀下,楼兰国更名为部善国,至此,楼兰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称己从历" 史上消失,但作为一个城市它仍然延续了下去,直至公元4世纪后期城市才彻底废弃,居民四散,后来竟完全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内,史书也不再记载,甚至城廓在何处都元人知晓。古老的文明长眠于罗布泊沙漠之中,一个显赫的王国不复存在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绿洲变成了不毛之地,一个曾经为祖国的繁荣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古老民族消失了。楼兰,成为千古之谜。
历史悠悠,楼兰消失了1000多年。
   1900年3月28日,正当八国联军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的时候,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来到罗布泊地区进行探险考察。维吾尔族向导奥尔德克在寻找丢失的铁铣时,无意中,找到了一座早己荒废的古城遗址。翌年3月4日至10日,斯文·赫定又来到这座遗址,并对它进行了发掘。
斯文·赫定在这个遗址中获取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批魏晋木简残纸,以及一批怯卢文简犊。斯文·赫定回国后,将出土的怯卢文简犊和古文书委托德国语言学家卡尔·希姆莱和汉学家孔好古释读。他们从怯卢文简赎中的词组和带有"楼兰"字样的魏晋残纸中判定,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西岸发现的古代遗址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消失了1000多年的古楼兰国遗址。

   一时间举世哗然,楼兰从此再现历史舞台,斯文,赫定也因此一夜成名。百年来,国内外的硕学大儒,围绕这个遗址,从历史、考古、人种、地理、生态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问题。其间的争论声也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就这样,沉睡于大漠黄沙lO00多年的楼兰古城终于苏醒了,覆盖在这座古城上的种秘面纱也被一层层地揭开。
   尽管百年来中外学者围绕这个古代遗址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面对这个遗址我们仍有很多不解之谜。或者说,仍有一些问题没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结论。
   百先是国名之谜。"楼兰"这个名称显然是依据当地语言的汉语音译。但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是哪个民族的语言呢?它的含义又是什么呢?有人说"楼兰"国禅湖名,是依据"牢兰"海(即罗布泊)命名的,古今中外当然不乏用山名、水名、地理状况甚至人名命名的现象,就算"楼兰"是依"牢兰"海命名的民居废墟。 但仍没有解开它的语种及含义之谜。
  其次是楼兰国的断代之谜。前面提到,楼兰国名最早见于史书是公元前176年,这个时候楼兰国当然已经存在了。楼兰国废弃的时间,学者的意见比较一致,那就是公元4世纪后期。因为在楼兰地区发现的汉文木简中,最晚的一枚有纪年的木简是建兴18年(公元330年)。再有,东昔隆安3年(公元399年)时,东晋高僧法显途经罗布泊时,罗布泊地区己彻底沦为"死亡之海"。法显曾这样描绘这一地区的情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惟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专家们正是依据类似的这些记载,推断出了它的废弃时代。但是,楼兰国究竟始建于何时?是由哪个民族、什么人建立的?这个谜至今无人破解。
   第三,在罗布泊西岸的这个古城遗址,是不是楼兰国的国都?这个谜意义重大,因为它涉及到楼兰古城的性质乃至楼兰史和部善史。

时下,这个问题学术界有三种意见:
1、楼兰古城即是扦泥城,是楼兰国也是部善国的国都。而对楼兰古城是否是魏昔前凉时期的西域长史治所,则没有明确。认为楼兰地区是楼兰国和部善国的中心区,楼兰史是楼兰国和部善国史之主体。
2、楼兰古城是楼兰的国都,它与后期部善国都城扦泥城应是两座城市。元凤四年更名部善国后国都迁到了今若羌县附近的扦泥城。原楼兰城就成为部善国中的一个城市,东汉时,楼兰城又曾成为西域长史治所,一直延续到魏晋时期。
3、楼兰古城出现于西汉之际,魏昔前凉时期楼兰城是西域长史治所,楼兰城从未做过楼兰国或部善国的都城。楼兰城和楼兰地区虽然在部善领土之内,但是自元凤四年到前凉末却一直在中原各王朝统治之下。在行政隶属关系上与部善无涉,其历史基木上是独立于部善而自行发展、自成体系的。
孰是孰非?究竟哪种说法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
  第四,这个遗址是楼兰古国遗址还是海头遗址?在大多数学者认定这个在罗布泊西岸发现的遗址就是楼兰古城遗址时,也有学者提出它根本不是楼兰古国,而是魏昔时期的西域长史治所 海头。他们的理由是,在楼兰古城遗址上发现的西汉时期文物主要是铜镜、漆器、陶器和钱币,这些文物可能是西汉时期带进去的,但也可能是西汉以后流人的,故不能认定这个遗址就是西汉时期楼兰国的遗址。另外,在这个遗址周围及附近墓葬中发现有大量东汉时期的丝毛织物,魏昔时期的汉文木简、文书及属于公元3-4世纪部善国时期的怯卢文木简、文书,据此,认为这里可能是魏昔时期西域长史治所---海头,而不是楼兰。
这个认识与大多数学者的观点都不同。
 第五,古楼兰国的一个文化现象之谜。历史学家指出,有无陶器是人类新、旧石器时代的分水岭,人类自学会制作、使用陶器后,就进人了新石器时代,这个时代距今四五千年前。1979年底,
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行人员在该所王炳华先生的带领下,在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古墓沟全面发掘了一处原始社会氏族公共墓地,共发掘古墓葬42座,出土文物十分丰富。但是,整个占墓沟墓区,却不见任何陶器的踪影。这一现象引起学者们的极大兴趣。学者们把古墓沟墓地确定为距今3800年前后的老古文化遗址。这个时期人类早已进人新石器时期,却又不见遗址有陶器踪影,这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合拍。那么,当时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是否属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说的那些"不会制作陶器的部落"呢?
    第六,楼兰国废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政治、经济和自然条件变化的综合结果,还是因为自然条件恶化使人类无法生存而被迫放弃?古楼兰国消亡后,这里的人们去了哪里?
    第七,2003年春节期间,一文探险队在楼兰地区发现了一个被盗扰的墓葬,据称,这个被盗的墓"H的令人窒息",墓中尚存有精美的壁画、干尸、彩棺、丝绸碎片等,有媒体称这是楼兰王陵。对此,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这个墓葬与楼兰国有什么关系?墓主人身份如何?
    在楼兰研究中,还有很多的谜团,还有更多的面纱没有揭开,我们相信,随着楼兰研究的深人发展,经过专家们的辛勤劳动,我们将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得到更多的文化享受。
     世界古文明的共同悲剧

    在征服自然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取得的每一次进步几乎都伴随着对地球环境的巨大冲击,以土地沙漠化、盐碱化为代表的生态危机则是这一现象的突出反映。

    北非是人类文明的摇蓝之一,尼罗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巍峨耸立的金字塔、图腾卡蒙法老墓以及亚历山大灯塔为代表的古埃及文化达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巅峰。埃及文明的创造者绝没有想到,他们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产除了古老的文明之外,还有百分之九十完全沙漠化的土地。

尼罗河流域风光

人类文明另一个策源地美索不达米亚也经历了同样的遭遇。苏美尔、亚述、阿卡德、巴比伦人相继在公元前4000-前2000年间,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令世人叹为观止。然而,这些古文明的发祥地如今却是盐碱泛滥、流沙纵横的不毛之地。

就这个问题,美国亚述学家雅格布生对西亚出土楔形文字史料作过一次深入调查。他发现美索不达米亚的土壤盐碱化由来已久,始于公元前2400年拉格什城邦,不久就发展到幼发拉底河。1000年后盐碱化进一步扩展到古巴比伦。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雷伍德在伊拉克的耶莫组织过一次由地质、气象、动物和植物学家共同参加的大规模跨学科考古发掘,考察结果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布雷伍德在《伊拉克库尔德史前调查》中这样写道:“人类以及他们从事的农业和牧业,总的来说起一种破坏作用,尽管无人想有意去破坏……过去曾是丛林的整个平原和切姆查玛克河谷的山麓地区,如今连灌木丛都不存在了。栎树灌木丛在还未长到6英寸之前就被砍伐。由于树林和灌木树的消失以及草地每年春季全被吃光,只剩下草根,土壤大量流失,填入河流……”

同样的悲剧也发生在中国西部塔里木盆地。张骞出使西域时(公元前139年),塔里木盆地还是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洲世界。据张骞介绍,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区的沙漠绿洲上一共有三十六个繁华的城邦国家,史称“西域三十六国”。丝绸之路开通后,国际贸易和东西方艺术文化交流与日俱增,给这些绿洲王国的经济文化生活带来空前的繁荣。塔里木盆地的居民得以广泛吸收东西方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西域文明。然而,人类与自然的搏斗却是那样残酷无情。具有千年文明史的绿洲王国相继被沙漠无情地吞噬,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后来不得不改由海路进行。

物换星移,流沙终于掩埋了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土地,形成仅次于北非撒哈拉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盆地永远失去了它昔日的辉煌,人迹罕至,与世隔绝,成为世界上最神秘的地区之一。

19世纪末以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许多汉唐古城被重新发现,如喀拉敦古城、丹丹乌里克佛寺遗址、尼雅古城等。它们大都远离现代绿洲100公里左右,说明汉代以来流沙已无情地向周边绿洲推移了至少上百公里。如今塔克拉玛干沙漠仍在继续向四方蔓延。1896年,斯文•赫定曾到新疆和田以北沙漠探险。当时克里雅河下游的通古斯巴斯特绿洲尚有大片原始森林,被这位瑞典探险家誉为“野骆驼的极乐园”。

斯文赫定笔下的通古斯巴斯森林

然而,斯文•赫定见到的“野骆驼的极乐园”早就化为乌有。由于克里雅河十几年的断流,和田以北沙漠绿洲通古斯巴斯特的千倾原始林木大面积死亡,这片原始森林如今已经变成沙漠的海洋。由于严重的沙化问题,40年来从若羌县到民丰县的公路被迫三次改道,沙漠向南推移了30余公里。由于同样的原因,策勒县和田市的公路也向南推移了三次,原来笔直的公路,现在变成弯曲的大肚子。

大沙漠直逼和田绿洲

人们惊呼:“不悲楼兰今不见,只悲楼兰要重现。”因此,研究楼兰古国的兴衰,绝非发千古之幽思,而是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从楼兰陆沉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历史悲剧中吸取教训,设法阻止沙漠继续蔓延;深刻理解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楼兰城的发现

20世纪最初十年可谓“探险时代”。1909年美国探险家皮里征服北极,1911年挪威阿蒙森探险队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角逐南极,堪称20世纪初最富时代特色的两件大事。与此同时,人迹罕至的中亚沙漠、遥远而神秘的青藏高原成为探险家和考古学家们角逐的另一沙场。

1874年福赛斯爵士率英国考察团的新疆之行,随后,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赴蒙古、青海、新疆和藏北无人区的四次中亚考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这时起,中亚探险不再是入华耶酥会传教士们天方夜谈式传的传奇故事,而是一项举世瞩目的科学事业。这个时期,晚清新疆地方政府也曾派人勘察敦煌与罗布泊之间的道里。陶葆廉《辛卯侍行记》卷五记述了这次考察。书中写道:“前任巡抚刘毅斋、护抚魏午庄先后遣郝副将永刚、贺参将焕湘、刘都司清和,裹糊探路,各有图记。惟不喑考古,措词亦艰涩,特汇集诸说,就作者本意,疏明之如左。”

刘毅斋就是1884年新疆正式设行省后的首任巡抚刘锦棠,他于1889年离任,新疆巡抚改由布政使魏光涛(即魏午庄)代理。那么郝永刚等人到罗布泊探路作图的时间,是在刘氏离任和魏氏上任新疆巡抚之际(1889-1890)。郝永刚等人都是湘军将领刘锦棠的部下,生平事迹今已无从详考。

北京故宫档案馆收藏的清代地图中,有一幅《敦煌县西北至罗布淖尔南境之图》。图中不仅绘出从玉门和阳关通往罗布泊之路,而且在罗布泊西岸标出古城址。根据原始记录,这幅地图是民国年间新疆吕将军捐献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黄盛璋先生认为:这幅地图就是郝永刚等人绘制的罗布泊探路图,那么郝永刚等人也许是近代中亚地理探险史上最早到楼兰古城的探险者。

在此前后,楼兰古城似乎还被邻近地区的居民寻访过。《辛卯侍行记》卷六记录了从吐鲁番南下,越库鲁克塔格山,经罗布泊到敦煌之路。近年新疆巴州旅游文化公司探险队在楼兰城内发现清代钱币,亦说明晚清时期,有人访问过楼兰。遗憾的是,这幅罗布泊探路图一直秘藏新疆地方官府,从未发表过。于是,楼兰古城发现者的桂冠被第一个向世人报道这座古城的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摘取。

斯文•赫定先后六次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和藏北无人区探险,历时近半个世纪之久(1890—1934)。中亚荒漠的许多古城都是斯文•赫定首先发现的。他走过的地方,在他之后,至今无人去过。他在近一个世纪前绘制的地图,今天仍是中亚科学考察必备的参考图。他的著作被译成 30 余种文字,在世界广为流传。由于斯文•赫定在中亚科学考察史上的辉煌成就和奋不顾身的精神,被人们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探险家之一。

1899年9月,斯文•赫定第二次踏上中亚探险的征程。这次,他得到瑞典国王奥斯卡尔和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的资助,决意打通从新疆到西藏的道路。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古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里。在茫茫沙海中,水是性命攸关的东西,而铁铲是他们唯一的挖水工具。斯文•赫定只得派他的维吾尔族向导于奥尔德克(斯文赫定记其名为Ördek,或译艾尔得克)回去找坎土曼(新疆流行的一种铁铲)。奥尔德克很快找回坎土曼。不仅如此,他还在昨夜宿营地附近发现了一个古代废墟,拣回几件颇具中亚希腊化艺术风格的木雕残片。

斯文•赫定看罢异常激动,因为他将成为揭开塔克拉玛干沙漠古文明之谜的第一人。他本想立即发掘这座废墟,但是这将打乱整个考察计划。况且,他的探险队只有一两天的用的水了,无法成行。斯文•赫定终于仍按原计划去西藏考察,而把发掘这座废墟的计划安排在翌年冬季。

维族向导奥尔德克,斯文赫定绘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带着他的哥萨克保镖切尔诺夫和维吾尔族向导奥尔德克等人重返罗布荒漠,首先调查了奥尔德克发现木雕残片的那个废墟,发掘了其中的佛塔以及周围三个殿堂。斯文•赫定在这个废墟发现的文物有:中亚希腊化艺术风格的木雕建筑构件、木雕塔刹、刻有带翼兽的木雕板、莲花纹木雕板、金刚像木浮雕、小陶碗、五铢钱以及一封佉卢文书信。这所寺院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大寺院群中的一所。赫定在这个佛寺遗址附近发现三座寺院遗迹,发掘出更多的文物。

楼兰佛寺废墟出土希腊化艺术风格的木雕残片

英国考古学家后来将这个遗址编号为LB.II佛寺。从中发掘出许多希腊罗马艺术风格的木雕构件,包括一件有翼神兽——格里芬形象的木雕,残高70厘米,上下边缘皆有凸榫,残存狮身形象,腰细并呈弓起状,腰前斜插一支翅膀的羽毛,后腿保留,尾巴弯呈S状曲,右腿前部仍可见口齿。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对其进行了复原。斯坦因在LB.II遗址也发现木雕格里芬残片,他在报告中申明,他发现的几件木雕的局部,包括口鼻、身体、腿部、羽毛、牙齿,与赫定收集品非常相似,而且缘部均有凸榫残留,尺寸相合。

斯文赫定在楼兰LB.II遗址还发现了一件花瓶木雕,四边雕出方框,中间刻一个花瓶,从瓶中向两边对称地各伸出一条花枝,花瓶底部排列八片叶子,颈部装饰一条菱形纹带。值得注意的是,有翼神兽和花瓶木雕都有边框,尺寸相同,它们之间无疑彼此存在联系。

楼兰LB佛寺出土帕提亚艺术风格的木雕,公元2-3世纪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格里芬守护花瓶浮雕石板,揭示了这种有翼狮子与花瓶组合的艺术渊源。在这件石板中,两只带翼狮子相向而立,足成蹄状,分趾,嘴微张,露齿,翼挺起,尾巴上扬成S形,狮子中间雕刻花瓶,外形与LB遗址出土木雕花瓶相似,向两端传出花枝。据此,我们对LB遗址出土的木雕进行了复原。显然,帕提亚石板是有翼狮子与花瓶组合题材的源头。斯坦因在尼雅遗址发现的格里芬守护花瓶亦源于帕提亚艺术。

斯文•赫定探险队还在这片废墟东南一线发现许多烽火台,它们构成一条戍守古代东西交通要道的烽燧线,一直向东延伸,直迄罗布泊西岸一座风沙半没的古城。这就是著名的楼兰古城。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后来将这座古城编号为LA城。

尼雅遗址出土格里芬守护花瓶木雕,公元3世纪

我们曾于1994年到楼兰进行实地调查,越野车只能开到距离LB遗址两公里的地方,以后的路全是雅丹地带,任何现代交通工具都无法行驶。由此徒步两公里之后才能到LB遗址,所以LB遗址又俗称“两公里城”。不过,“两公里城”其实不是什么古城,而是一所佛寺废墟。从“两公里城”继续东南行,穿越大约18公里的雅丹地带才到达楼兰古城。

近年有学者写信询问,楼兰城究竟是谁发现的,因为时下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楼兰城是奥尔德克发现的。这个说法显然没有认真了解楼兰探险史,这对楼兰探险事业的开拓者斯文•赫定是不公允的。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楼兰城的发现无疑应归功于斯文•赫定本人。

楼兰古城位于今天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西南距若羌县城220公里,东距罗布泊西岸28公里。这座古城坐落在东经89°50’53”,北纬40°31’34”的地方。

楼兰LA城官署和佛塔遗址

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和日本大谷探险队的橘瑞超,都是根据斯文•赫定提供的经纬度找到楼兰城的。近年勘测数据表明,楼兰古城的准确位置是在东经89°55’22”,北纬40°29’55”处,和斯文•赫定用星象测量法获得的数据基本相同。

1901年3月4日至10日,斯文•赫定在楼兰城内13个地点大肆发掘,获取大批汉魏古钱、一枚罗马钱币、一枚于阗钱币、各类精美的丝织品、颇具希腊化艺术风格的雕花建筑构件。其中一件带有木雕小佛像的佛殿建筑饰件,十分精美,迄今仍是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佛像艺术品之一。

楼兰古城出土带楼兰字样的魏晋木简

斯文•赫定在楼兰发现了许多重要文物,最重要的莫过于那些魏晋木简残纸。他当时不一定知道,魏晋书法真迹流传至今者寥寥无几,只有晋人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等屈指可数的几件,且为历代收藏家视为珍宝,密不示人;而斯文•赫定在楼兰城中一次发掘所获就达150余件。英国的斯坦因和日本的橘瑞超又在斯文•赫定发掘的同一地点挖出数百件文书,包括现藏日本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的“李柏文书”。楼兰城出土纪年文书中,最早的属于曹魏嘉平年间(252),最晚的属于前凉张骏建兴十八年(330)。20世纪70年代,新疆考古研究所考察队在这里再次发现魏晋木简残纸,这已是外国探险队的劫后之余。

斯文•赫定后来将这次中亚考察报告汇集为《1889—1902年中亚科学考察成果》一书,在斯德哥尔摩出版。古文书则委托德国语言学家卡尔•希姆莱和孔好古释读,他们研究后确认,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西岸发现的古城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楼兰。

就这样,沉睡于黄沙之下一千余年的楼兰城终于在这位大探险家手中苏醒了。

楼兰古城出土魏晋残纸,斯文•赫定收集品

日本大谷探险队比斯文•赫定晚去楼兰,为什么斯文•赫定收集的楼兰文书都是残片,而大谷探险队却能发现完整的李柏文书呢?这个秘密终于在80年代揭破。原来,斯文•赫定将完整的楼兰文书单独放在一起,并没交给欧洲汉学家研究。

20世纪80年代,这批文书在斯德哥尔摩瑞典民族学博物馆被重新发现,它们写在五张黄麻纸上,文字多为草书,大量使用假借字。这些完整的古文书为研究魏晋尺牍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塔克拉玛干沙漠宝藏争夺战

斯文•赫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古代城市的消息传出后,举世震惊。以前人们只知道埃及和希腊罗马有着发达的古代文化。殊不知,遥远的中亚荒漠也曾创造过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于是,楼兰成了中亚著名考古圣地之一,楼兰古物成为欧美和日本探险队激烈争夺的对象。

人们对20世纪初发生在楼兰等地发生的这场古物争夺战的功过评价不一。有人把它比作八国联军掠夺北京圆明园,因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宝藏就是在这个时期大批流失海外。有人则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当年来楼兰的人大多数是科学家,他们发掘楼兰古城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及时编写了科学考察报告,所获文物基本上得到妥善保存。楼兰文物流散世界各地,使得楼兰研究成为新兴的国际性研究科目,造就了一大批驰名中外的学术大师,极大地推动了世界人文科学的进步。关于这场争夺战的功过,历史将会作出公正的评价。

塔克拉玛干沙埋宝藏争夺战明显分为探险和考古两个时期。在中亚探险时期,塔克拉玛干古物流散海外主要是西方设在新疆的领事馆所为。俄国驻喀什总领事彼得洛夫斯基和英国驻喀什总领事马继业在争夺沙漠宝藏方面首当其冲,扮演了重要角色。

俄国驻喀什领事馆故址在今新疆喀什市西区的色满宾馆,斯文•赫定每次来新疆都在这个领事馆做沙漠探险前的准备工作。这里还接待过德国考察队的格伦威德尔、勒柯克、芬兰考察队的曼那海姆和法国考察队的伯希和。

彼得洛夫斯基自1882年住进这个领事馆任俄国驻喀什总领事,直到1903年离任。在他任职的21年当中,数以万计的中国古物经他之手流入俄国。1891年,经俄国东方学家奥登堡提议下,俄国考古学会东方部要求俄驻喀什领事馆收集佛教文物。于是,彼得洛夫斯基开始在喀什一带大肆搜罗新疆古物和古代手稿。他本人仅在喀什及周围地区作过零星考古调查,所获文物大部分是购买的,主要得自塔克拉玛干沙漠觅宝人吐尔迪、和田的文物贩子伊斯兰•阿訇和库车商贩古拉姆•卡迪尔。这批文物包括和田出土的混合梵语本《妙法莲花经》、佉卢文犍陀罗语《法句经》残卷、梵语或吐火罗语写本以及大批佛教和伊斯兰教艺术品。彼得洛夫斯基多次在俄国杂志上撰文,提醒俄国学者注意塔克拉玛干古物,并将大批新疆古物运回俄国,交奥登堡研究。由于健康原因,彼得洛夫斯基于1903年退休,在塔什干度过晚年。1905年,他把手中最后一批古代手稿,包括穆斯林文献、汉文、回鹘文书捐献给了俄国中东亚研究委员会,1908年,彼得洛夫斯基在塔什干去世。

英国驻喀什领事馆故址就是今天新疆喀什市西区的齐尼瓦克宾馆。斯坦因每次来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古都是在这个领事馆做进入沙漠前的准备工作。英国驻喀什首任总领事是马继业,他为英国争夺塔克拉玛干古物立下汗马功劳。马继业1867年生于南京。其父马格里曾随英军侵华,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来协助李鸿章镇压上海、昆山、苏州等地的太平天国运动。据说马继业的母亲是马格里俘获的太平天国某位亲王的公主。1889年,马继业考入英属印度政府任职。翌年,随中亚探险家荣赫鹏前往喀什监督彼得洛夫斯基的活动。从此,马继业便以英国政治代表的身份常驻喀什,与俄国争夺在新疆的利益,长达20年。尽管直到1908年清政府才正式承认英国驻喀什领事馆,但英国领事馆的职能实际上自马继业到喀什后就开始了。他在1890至1908年的官衔是“驻克什米尔负责中国事务的特别代表”;1908年回英国度假时才被正式任命为英国驻喀什领事;1911年又提升为英国驻喀什总领事,直到1918年退休。

马继业在喀什任职期间收集了大批塔克拉玛干古物。主要来自和田、策勒和莎车的塔克拉玛干觅宝人吐尔迪(和田玉龙喀什村人)、毛拉和卓(策勒达玛沟村人)、伊不拉辛(麦盖提克孜勒吉村人)以及伪造文物的商贩伊斯兰•阿訇。马继业把收购的中亚文物全部送到印度,收入英国梵学家霍恩雷主管的加尔各答孟加拉亚洲学会收藏室,形成所谓“霍恩雷收集品”。这批文物主要是和田、莎车、库车等地出土的古代写卷,其中包括和田北部沙漠丹丹乌里克遗址发现的唐代文书、婆罗谜文文书、麦盖提南部克孜勒吉遗址发现的喀剌汗朝突厥语、阿拉伯语文书,巴楚、库车出土的梵语、于阗塞语和吐火罗语文书。不过,从伊斯兰•阿訇那里收购的都是假文书。此人系和田一无业游民。当他得知出售新疆古文书可获暴利后,就组织人伪造古代文书。最初他们伪造的假文书都是手抄本,头一批假文书问世于1895年。后来嫌手抄太慢,自1896年始,他又刻印木雕版,成批印刷,然后用烟熏黄做成古书的模样,装订成册出售。这些伪造的文书大都被驻喀什和乌鲁木齐的英、俄领事馆买下,大批流入伦敦、巴黎、圣彼得堡、加尔各答和北京。许多欧洲语言学家受到蒙骗,为解读这些文书,徒劳地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斯坦因在和田考察时发现了这个秘密,他将真相公诸于众,并向学术界提供了真正的古代手稿,才使得这个领域的研究得以顺利发展。

霍恩雷收集品大部分被运回英国,入藏大英博物馆、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英国皇家亚洲协会图书馆和牛津大学包德雷图书馆。伊斯兰•阿訇的阴谋败露后,马继业收购的90件假文书被撤出大英博物馆东方印本与写本部,装入两只贴有中亚赝品标签的木箱,扔到一个地下室里。197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大英博物馆藏中亚古写本全部移交新建的大英图书馆藏书楼保存。

1979年,扔在大英博物馆地下室的两箱假文书被人发现,编目后全部转交给了大英图书馆。1995年,我们到大英图书馆调查斯坦因收集品时,见到这批假文书被扔在图书馆一个角落里。

蒙骗了许多西方著名语言学家的和田假文书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在楼兰,同年1月斯坦因在尼雅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将塔克拉玛干沙漠古物争夺战推向第一个高潮。欧美和日本随即派中亚考察队来新疆沙漠访古寻宝。

第一个参加争夺战的是美国考察队。1905年,作为庞佩里中亚探险的继续,美国地质学家亨廷顿在美国地理学会联合会的资助下来中亚进行新的考察,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考察新疆的气候,陪同他的还有巴雷特。他们在克什米尔列城组织探险队,越过喀喇昆仑山口到和田,在此考察塔里木河南部地质情况以及西藏北班公湖地区,认为这一带曾发生旱灾。亨廷顿在克里雅河和巴雷特分手后,只身前往罗布泊。他在塔克拉玛干东部沙漠考察了许多沙漠古城,如尼雅、安迪尔和米兰等,并在尼雅掘获一批佉卢文书。他用四天时间由科什兰孜东南向西北横越干枯的罗布洼地,结束罗布泊考察后,亨廷顿北上焉耆,最后在吐鲁番结束考察回国。亨廷顿走的这条从楼兰到焉耆的考察路线就是《魏略•西戎传》说的丝绸之路中道,这条路是最早的丝绸之路之一。这位美国地质地理学家大概不知道,2000年前,汉朝使者张骞就沿着这条路到帕米尔以西诸国访问。在此前后,中国的丝绸沿着他走的这条路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直至罗马城。

楼兰城附近出土带人像的毛织品残片,斯坦因收集品

亨廷顿后来到耶鲁大学执教,1907年出版了《亚洲之脉搏》一书。他在书中提出罗布泊系盈亏湖之说,认为2000年前湖泊面积很大,占据古今干河床,后来因气候变得干燥,湖面才逐渐收缩形成今天的样子。他还认为,塔克拉马干沙漠古城是因气候变干而不得不遗弃的。

1906年和1914年,斯坦因两次到罗布荒漠大肆发掘,并将楼兰遗址逐个编号,从LA编至LR,逐步揭开了楼兰古文明的全貌。他在楼兰LC古墓群发掘出土的带人头像的纺织残片颇为引人注目,研究者以为是希腊神话中的赫拉斯像。


《清实录》第57册

接踵而来的是日本考察队,主持者是日本伯爵、真宗西本愿寺第22代宗主的大谷光瑞,故称“大谷光瑞考察队”。主持者是日本贵族,净土真宗西本愿寺派的精神领袖,真宗西本愿寺第二十二代宗主大谷光瑞(1876-1948)。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大谷光瑞到北京向光绪皇帝觐献古书。据《清实录》卷四四一记载,“大谷光瑞呈进古典,并请颁《藏经》一榻。所进古典着留览。至请颁赏《龙藏经》,即着内务府印刷,交该衙门颁发……”光绪皇帝赐予大谷光瑞的这套《龙藏》,现藏京都龙谷大学大宫图书馆。

日本中亚探险队的领导者大谷光瑞伯爵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门户开放。1549年,西班牙耶稣会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1506-1552)携带《圣母受胎告知》、《圣母子》等油画到日本的鹿儿岛,开始向当地人传教。随着欧美基督教大举入侵,使日本传统佛学面临挑战。另一方面,19世纪以来,梵文、巴利文佛典原文不断发现,并为欧美语言学家刊布,又使得建立在汉译佛经基础上的日本佛学界更为惶惶不安。为此,日本最大的佛教教派净土真宗下属京都西本愿寺先后派南条文雄、笠原研寿和高楠顺次郎到牛津大学,师从欧洲著名语言学家马克斯•缪勒学梵文;1899年东京净土真宗又派荻原云来和松元文三郎到斯特拉斯堡大学,师从劳于曼学梵文。

京都西本愿寺第二十一代法主大谷光尊还派长子大谷光瑞到英国留学。受欧洲学术潮流的影响,大谷光瑞创建日本中亚考察队,先后三次到中国西部考察。

楼兰城出土李柏文书

1908年,大谷光瑞派橘瑞超和野村荣三郎进行第二次中亚考察。橘氏负责丝绸之路南道,野村负责考察北道。两人在库尔勒分手。橘瑞超南行考察楼兰、尼雅一带遗址。他此行最大的收获是收集了大批汉文和佉卢文木简残纸。著名的“李柏文书”就是这次考察发现的。

李柏是前凉西域长史,《晋书•张骏传》提到此人。文中说:“西域长史李柏请击叛臣赵贞,为贞所败。议者以柏造谋致败,请诛之。骏曰:‘吾每以汉世宗之杀王恢,不如秦穆之赦孟明。’竟以灭死论,群心咸悦。”李柏文书的发现相当重要,不仅为了解前凉如何经营西域提供了第一手材料,而且为研究魏晋书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标本。

日本中亚探险队的橘瑞超

1910年,大谷派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两人进行第三次中亚考察。橘氏带英国仆人霍布斯从伦敦,经西伯利亚进入新疆。先赴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发掘,获取大批汉文文书和丝绸残片。然后南下楼兰发掘,剥取米兰壁画,并到若羌和且末调查过古遗址。

1914年5月,本愿寺内部财政问题的疑狱事件发生后,大谷光瑞辞位出国,他领导的中亚考察因此中断。大谷考察队第一次考察所获古物寄存在帝国京都博物馆,第二和第三次考察的收集品则存放在神户郊外大谷光瑞别墅二乐庄。后来因理财不善,大谷将二乐庄出售给久原房之助,同时变卖了一些文物。不久它们被转让给日本的朝鲜总督寺内正毅,借以充实朝鲜总督府博物馆。这批文物主要是泥塑、壁画残片和古代织物等。橘瑞超后来到大连长住,大谷考察队的主要收集品随他到了大连。1916年起,这些大谷收集品由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馆保存。1945年日本战败,相当一部分大谷收集品被运回京都本愿寺,未能运走的现在大连旅顺博物馆保存。此后,上述大谷文物的收藏地点又有变化。1944年,京都博物馆的大谷收集品经木村贞造之手,转卖给了东京国立博物馆;1949年,本愿寺将大谷收集品移交龙谷大学保存,后来橘瑞超把大连带回的大谷文物交给龙谷大学收藏;1951年,旅顺博物馆所藏大谷收集品的敦煌文书被调入北京图书馆保存。

橘瑞超将所获中亚文物辑成《二乐丛书》(1912-1914),分四册出版;香川默识后来将大谷文物编为两卷本的《西域考古图谱》(1915),以图片形式进一步介绍了大谷收集品。1937年出版的上原芳太郎所编《新西域记》发表了大谷考察队的考察日记。大谷光瑞考察队成员大都没受过基本的科学训练,他们的日记只有一些旅程记录,缺乏文物出土的详情,以至引起“李柏文书”发现地点之争。

不久,俄国人也加入到争抢楼兰古物的行列。1909年,俄国东方学家奥登堡亲自出马,组织大规模中亚考察。他们沿丝绸之路北线,考察了喀什、库车和吐鲁番,1910年2月末抵达罗布泊地区。据美国学者达伯斯的《中国突厥斯坦探险史》介绍,奥登堡在楼兰曾与德国考察队的格伦威德尔相遇,但是迄今尚未见到他们的楼兰考察报告。从近年发表的一份俄藏中亚古物的报告中,可知俄国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彼得堡分所收藏了一批佉卢文经济文书。它们是否为奥登堡从楼兰带回俄国的,目前不得而知。

就在西方和日本考察队争夺塔克拉马干古物达到白热化之际,一位中国学者也加入到新疆地理考察的行列。他就是早年留学日本的湖南衡阳人谢彬。受北洋政府财政部的委派,他到新疆进行了为时14个月的考察。1916年7月22日,谢彬自和田沿丝绸之路南道东行,途经洛浦、于阗(今克里雅)、尼雅(今民丰)、且末、若羌等地,然后到尉梨。他在克里雅见到一批送交官府的文物,据说出自尼雅遗址,包括金银器、铜锅、正方形铜印、铜杯和带扣等。除考察地方财政外,谢彬还多次到古遗址调查,了解历史地理沿革,先后调查了且末县城南偏西15里的来利克古城,若羌县城附近的且尔乞都克古城和米兰荒漠的吐蕃戍堡。1923年出版《新疆游记》一书,介绍了谢彬的新疆之。20年代的中国,像谢彬这样肯于走出书斋,亲临西部荒漠实地考察的知识分子十分罕见,因而受到孙中山先生的高度赞扬,欣然为他的《新疆游记》一书作序。

1927年斯文•赫定再次来华考察,这时他已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地在新疆考察了。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人开始觉醒,知识界率先起来反对外国考察队对中国古物肆无忌惮的掠夺。斯文•赫定终于和中国学者达成协议,组建中瑞西北联合科学考察团,共同进行考察。楼兰地区的考察由瑞方队员伯格曼、赫尔那,中方队员陈宗器和黄文弼分头进行。

伯格曼几乎踏遍且末以东所有楼兰遗址。在斯文•赫定的老向导奥尔德克引导下,他找到一处早期楼兰人墓地,这个墓地位于孔雀河中游一支流沿岸,约在东经88°30’,北纬40°20’,他把这个地方命名为“小河”流域,伯格曼在此发掘出大批楼兰古物,他在一座古墓发掘的女性木乃伊,衣着雍容华贵,被誉为“楼兰女王”。无论如何,这个发现大大深化了我们对楼兰文明的认识。陈宗器与赫尔那主要调查罗布泊地区的水文地理,绘制了现代罗布泊的实测地图。陈宗器因此成为楼兰科学探险史上第一位到楼兰城考察的中国科学家。

这里我们还应特别提到中瑞考察队中方队员黄文弼的工作。1930年,他从吐鲁番越库鲁克塔格山来到罗布泊地区,他原来计划要到楼兰LA古城考察,由于塔里木河下游改道,重新注入孔雀河,使干枯了1000多年的盐泽复活,形成现代罗布泊,挡住了通往楼兰之路。不过黄文弼在罗布泊和孔雀河北岸取得许多意外发现,采获大批楼兰早期文物,并在孔雀河入海口一个半岛上发现一座西汉时期的屯田戍边遗址,他命名为“土垠遗址”。土垠遗址出土文物极为丰富,计有西汉木简、铜器、铁器、漆器、丝、麻残片等数百件文物。

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保障丝绸之路畅通无阻,汉武帝不惜动用数十万人在中国西部地区修筑汉长城,这条汉长城的西端一直修到新疆轮台。《汉书•西域传》记载:“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所谓“亭”就是长城烽火台,土垠遗址东西两边分布着大批汉代烽火台。所以罗布泊北岸这些西汉烽隧和屯田遗址应是汉长城西端的遗迹,以丝绸之路第一道闻名于世的楼兰古道就在此地。楼兰LE城附近土垠遗址出土的西汉简牍证明楼兰文化早期中心在罗布泊北岸。

罗布泊地区烽火台——脱西克吐尔烽燧

尽管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是中亚探险的开拓者,但普氏死后俄国人只限于在罗布泊边缘考察。俄国考古学家科兹洛夫曾三次到塔里木河下游考察古河道,以完成他老师普尔热瓦尔斯基的遗业。另一位俄国学者马洛夫在罗布泊以南地区考察,调查了米兰古城及其附近的吐鲁番墓葬群,从中掘获大批古藏文简牍。

就这样,楼兰古文明之奥秘被海内外探险队一层层地揭开。

 荟萃东西方文化的楼兰艺术

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东西方的商业往来与日俱增,给楼兰经济带来空前的繁荣。在海上贸易到来之前,中国与西方所有贸易往来都要经过这条沙漠之路。所以楼兰在当时国际贸易上的地位,如同今天的香港和新加坡。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楼兰文学艺术的发展。楼兰成为古典世界各种艺术流派争奇斗艳的舞台。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楼兰作家在尼雅出土佉卢文书(第514号)中写下这样一段颇具哲理的话:“大地不曾负我,须弥山和群山亦不曾负我,负我者乃忘恩负义之小人。我渴望追求文学、音乐以及天地间一切知识—天文学、诗歌创作、舞蹈和绘画。世界有赖于这些知识。”那么楼兰人是如何追求知识与艺术的呢?

一、音乐

楼兰人的音乐天才久负盛名,史称“善善摩尼”。《隋书•音乐志》记西域龟兹乐说:“其歌曲有善善摩尼;解曲有婆伽儿;舞曲有小天,又有疏勒盐。”看来,著名的龟兹乐吸收了鄯善和疏勒等国音乐。关于善善摩尼,冯承钧先生解释说:“此处善善应指鄯善;摩尼,梵文犹言珠;曲名为鄯善珠,与疏勒盐正相对也。”可惜文献失载,鄯善珠究竟是一种什么音乐,今天无从详考。不过,斯坦因在米兰佛寺发现的壁画上,绘有一位演奏琵笆的楼兰女琴师。

琵笆是西域著名古乐器,一种梨形的小型乐器,东汉年间传入中原。刘熙《释名》说:“枇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于前曰枇,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琵笆原来用木拨子弹拨,唐代才改用手弹,所以刘熙把演奏琵笆叫作“鼓”。这种乐器是苏美尔人发明的,公元前两千年美索不达米亚的小塑像上发现了琵笆,公元前1000年从巴比仑传入埃及和希腊。希腊人将这种乐器称作 Mandora (曼陀林),来自苏美尔语 Pantoura。公元12至18世纪流行于欧洲,起初用拨子弹奏,17世纪改用手弹。18世纪意大利米兰式曼陀林是这种西亚古乐器的变种。所以斯坦因把米兰壁画上的琵笆称作“曼陀林”。塞疏古王朝时期,琵笆传入波斯,或称 Tanbura ,中国民族乐器“冬不拉”,似与波斯人对琵笆的称谓有关。

尼雅出土琵笆颈与和田出土琵笆琴师俑

西亚还流行一种短颈琵笆,希伯来人谓之Barbat,琴颈较短,琴身下圆而向上逐渐缩小,顶端有木轸槽,大约公元前8世纪传入波斯。一种意见认为,汉语“琵笆”来自龟兹语 Vipanki,后者似与希伯来语的 Barbat (短颈琵笆)有关,从波斯语辗转而来。斯坦因曾在尼雅遗址发掘出一件曼陀林残琴颈(编号N.xii.2)。近年中日尼雅遗迹联合考察队在尼雅遗址又发现类似的一件,琴颈长约70厘米。琵笆传入波斯后,演变出多种形态,有双弦、三弦、四弦及五弦琵笆等。中日联合考察队尼雅采集的这把琴属于三弦琵笆,年代约在公元3世纪,是目前中国境内出土的最早的琵笆标本之一。斯文•赫定在和田沙漠古城收集的小陶俑中,有个弹琵笆的于阗琴师俑,姿态生动,不禁使人想起白居易《琵笆行》中那脍炙人口的诗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笆半遮面”。这位于阗琴师弹的琵笆也是三弦琵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南道风行三弦琵笆。

且末县西汉墓出土古箜篌

近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且末县西汉墓地发掘出一件保存完好的古乐器竖箜篌,年代约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是塔里木盆地出土最早的箜篌实物标本。《隋书•音乐志》说箜篌为西亚胡乐,“今曲颈琵笆,竖箜篌之徒,并出西域。非华夏旧器。”竖箜篌屡见于公元7-8世纪新疆佛教石窟壁画,如克孜尔石窟第23和80窟,苦木吐拉第58窟壁画上就有竖箜篌的图像。1989年,甘肃酒泉市西沟唐代墓地发掘出一组模印砖,其中一块印有演奏箜篌的图像。

德国考察队的勒柯克在新疆库车克孜尔千佛洞还发现过一件演奏箜篌的木雕像,高9.5厘米,所刻箜篌有七根琴弦,琴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弹奏,这对复原且末魏晋出土箜篌无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埃及法老墓出土哈卜

箜篌最早出现于古代埃及,称作 Harp (哈卜),始于公元前3000-前2000年间;公元前2000年传入亚述,被亚述人称作 Cank,汉语“箜篌”似与这个亚述语词有关。这种古老的乐器后来经亚述人传入波斯,又从波斯传入中亚和印度。西汉武帝年间,箜篌从西域传入中原,《汉书•郊祀志》、东汉应劭《风俗通》有所记述。

印度和龟兹之箜篌

《旧唐书•音乐志》说:“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置抱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臂箜篌’。”新疆且末出土古竖箜篌相当重要,说明箜篌确实从西域传入中原;同时为我们了解鄯善乐提供了生动的实物标本。


二、天文
楼兰人如何学习天文学,我们没有什么材料可以说明。古代东西方的天文学都是从占星术发展而来。那么尼雅出土的一件有关占星术的文书也许有助于了解楼兰人的天文观。这件编号为565号的去佉卢文书这样写道:
星宿之首谓之鼠日,这天可以做任何事,万事如意。
星宿日牛日,宜沐浴。吃喝之后,可演奏音乐取乐。
星宿日虎日,宜作战。
星宿日兔日,若逃亡,必能成功,难以寻觅。
星宿日龙日,须忍耐,事事要忍。
星宿日蛇日,百事皆凶。
星宿日马日,宜向东西方向旅行。
星宿日羊日,宜沐浴。
星宿日鸡日,宜裁剪和缝纫衣服被褥。
星宿日猴日,万事如意。
星宿日狗日,来去从迅。
星宿日猪日,宜耕作、播种葡萄园,耕作顺利并能增产。
这件文书引起东西方研究者的广泛兴趣。以前一直视为占星术著作。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零教授提醒我们注意。该文书可能和先秦两汉流行的《日书》有关。我根据他提供的材料做了进一步分析,大量类似语句使我们相信,这件文书可能是个《日书》的犍陀罗译本。尽管目前尚未发现汉语原本,但是类似的句子在近年出土的《日书》中随处可见。例如:睡虎地秦简《日书•衣篇》(甲种121背)有“丁酉,材(裁)衣常(裳)”,勘同犍陀罗语文书的“星宿日鸡日,宜裁剪和缝纫衣服被褥。”睡虎地秦简《日书•秦除篇》(甲种24正贰)有“开日,亡者不得”,勘同犍陀罗语文书的“星宿日兔日,若逃亡,必能成功,难以寻觅。”又如:睡虎地秦简《日书•稷辰篇》(甲种44正)有“彻,是胃(谓)六甲相逆,利以战”,勘同犍陀罗语文书的“星宿日虎日,宜作战”。
十二生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战国时期十二生肖已经在黄河和长江流域普遍流行。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日书》著录了一套完整的十二生肖。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再次发现记录整套十二生肖的《日书》。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十二生肖经中亚传入印度和波斯。既然楼兰人这份占星术文书以十二生肖定星宿名称,显然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三、绘画
1959年,尼雅东汉墓出土了年两块残布画。据报道,“其中一件的图案内容为正负三角形,残长77,高46厘米;另一件的内容为上端残破处有佛脚、狮尾和蹄形痕迹,下边一条横格中有长龙、飞鸟,左下角有一半身菩萨(或为供养人像),裸体露胸,颈与臂上满佩缨络,头后有背光,双手捧着一个喇叭口形状的长筒容器,内盛葡萄,侧身向右,残幅88×47厘米;其中的菩萨半身像高21厘米。”塔里木盆本来不产棉花,棉花起源于印度。所以,有研究者认为这幅画是印度或犍陀罗艺术品,边饰上的女神像也被解释为菩萨像。我们以前盲从其说,后来意识到其说颇有疑问。
印度绘画中的菩萨像表现的是释加牟尼的形象,一无例外都是有胡须的男士,菩萨像传到塔里木盆地之后,尤其是传到中原以后,逐渐改为女像。新疆库木吐拉石窟公元4-5世纪壁画上的菩萨像就是带胡须的女性形像。可见尼雅东汉墓所出布画上的女神像不一定是菩萨像。
从图案设计看,这幅画的主题是具有波斯文化因素的狮子图案。所以,有学者主张布画上的神像是中亚和西亚崇祀的女神伊什塔尔;另一些学者注意到,这幅画表现了具有典型希腊画风的裸体女性,手中拿着长筒卷状物象征丰收,因而主张这是希腊丰收女神提喀(Tyche)像。我们倾向于支持后一说法。
尼雅东汉墓出土棉布残画
公元前4世纪,希腊雄主亚历山大远征中亚,从而将希腊文化艺术传入中亚和北印度。印度河上游的犍陀罗艺术就融合了许多希腊文化因素。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白纱瓦)出土的一件公元前1世纪银碗上,就装饰有手持葡萄和谷物的希腊女神提喀像。这件银碗上的希腊女神与尼雅东汉棉布画上的女神像如出一辙,所以后者必为希腊丰收女神提喀无疑。
尽管这幅布画的内容与佛教无关,但是绘画技法受到犍陀罗佛教美术的影响。例如: 画中女神像不仅绘有背光,还画出头光,凡此皆为典型的佛教艺术表现手法。
公元前1世纪犍陀罗银碗上的希腊丰收女神提喀
中亚阿姆河流域的大夏人最早使用这种手法绘制佛像,公元2-3世纪大夏寺院喀拉塔佩遗址壁画上的佛像就绘有头光和背光,这和当时犍陀罗佛像只雕刻头光的风格不太一样。那么,这块腊染棉布画殆为大夏艺术家在印度棉布上创作的艺术品。
四、雕刻艺术
楼兰人在接受外来文化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在中亚犍陀罗和大夏,石板浮雕被普遍用来装饰寺院墙壁和佛塔,但在楼兰、米兰及尼雅等地寺院中,这种石板浮雕被木雕取代。楼兰尼雅建筑构件上精美的木雕和雕花家具堪称楼兰艺术的代表作。
古代中国家俱陈设比较简单,普通百姓在室内一般都是席地而坐,日本的“榻塔米”仍保留了这个古老的传统。古人写字或吃饭时才摆一张叫做“案”的小桌子。古代中国把床称作“榻”,除名称不同外,样子也和今天的床不一样,实际上就是在一张床板上加四个小短腿,床边有时摆个叫做“凭几”的小桌子。
斯坦因发掘尼雅遗址现场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受西域文化影响,中国人开始注重家俱。《后汉书•五行志》说:“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竟为之。”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东汉灵帝年间,古都洛阳发生的这场胡化浪潮对后来中国家具制造业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家具一般都是木制的,难以保存至今。目前所见最早的中国家具标本,是斯坦因在尼雅发现的,现藏大英博物馆。这批古老家具的年代约在公元3-4世纪,和东汉相去不远。它们为研究中国家具之起源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材料。
尼雅出土公元3世纪木雕小桌
斯坦因特别介绍了一把尼雅遗址发现的椅子,他在考古报告《古代和田》中写道:“在这个古代居址中,印度艺术对工艺品的影响,完全处于统治地位。这把椅子尽管已经散架,但仍紧密地挨靠在一起……四块雕花的镶板,榫接在椅子腿上,把椅子连成一体。尽管少了一条镶板,整个椅子仍笔直立在地上……关于雕刻的所有细节,我在目录中已详细交代,应该指出的是,那种非常类似彩色大弧线连的四朵花瓣的花,在图案中反复出现的特点,就是犍陀罗雕刻艺术中常用的手法。就像我们在椅子腿和镶板上见到的那样,这四朵花瓣的图案或完整地出现在一些方形框内,或一分为二,出现在三角形的空间。分成两半后的花瓣的曲线也是严格对称的。八朵花瓣的荷花图案,无疑源于印度。同时,前镶板中央用传统手法雕刻的果实和叶子,使人联想起印度—科斯林的某些建筑物柱头上的装饰成分份。斯坦因还描述了另外两把扶手椅。”
他在《古代和田》中写道:“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发现的两张装饰精巧的木椅。三条高19英寸的椅腿,其一上部是狮子头,下部为马腿,中间仿佛是带翅膀的身子。这种畸形怪兽简直就像一个骏倪的仿制品。原来的颜色残存甚少,主要是粉红和黑色,用黑色在粉红底色上画出狮子毛。另外一把椅子,腿长13英寸,它是一雄一雌的一对雕刻精巧的怪物。椅腿上部显然是半身人像,腰以下类似飞鸟,而椅腿最下端显然是壮实的马蹄。鲜红的底色有几处保存良好,其上用深蓝和黑色画出羽毛和马蹄。这种混合形象与人们在早期印度绘画中见到的风格非常类似,在桑奇的某些绘画中,就有过这种半人半神的主题,乾达婆和那揭罗在那些绘画中,就是把人的半身像画在飞鸟座上。我现在尚不能追溯上述形式和马腿相结合的来源。在犍陀罗艺术中表现鱼马人的雕塑中就经常出现半身人像、鸟翼、马腿以及弯曲的鱼尾等模式。由此证明,印度佛教艺术形式中较为复杂的怪物形象,是直接借鉴于西方古典艺术,而印度佛教艺术又为古代和田艺术提供了模式。”
斯坦因所谓“古代和田艺术”是对塔里木盆地古代艺术的一种泛称。尼雅这种雕花扶手椅和贵霜钱币上表现的国王宝座颇为相象,在印度摩菟罗贵霜石雕上也可见到类似的椅子。不过和尼雅雕花椅形制最接近的,还是阿姆河北岸公元2-3世纪哈尔恰扬遗址所出陶质浮雕上的狮形扶手椅。哈尔恰扬出土的这件文物属贵霜时期大夏艺术品,年代略早于尼雅雕花椅。凡此表明,大夏希腊艺术是楼兰雕刻艺术重要借鉴对象之一。
且末出土狼纹木雕盒,公元前5世纪
早在公元前2000年,楼兰人就开始从事木雕手工业,孔雀河古墓沟墓地发现了不少木雕人像,孔雀河支流小河流域古墓中也发现过一批木雕人像。楼兰、尼雅等地发掘出土了木桶、木碗、木盘、木勺等大批木器。1996年在且末县扎洪鲁克墓地发现了两件极其精美的木雕盒,年代约在公元前5世纪。一件“呈长方体,子母口,盖佚失,用剧、刮、凿、打磨等方法加工而成。盒的正、背面和底浮雕狼纹。狼呈匍伏低首状,腹部雕刻出一制羚羊头,表示刚刚享受过美餐。狼尾侧又雕出一只狼头,形态与前者相同”;另一件形态和加工方法与前者相同,但是通体雕刻的图案与前件有别,以变形鸟纹为主,类似的图案亦见于扎洪鲁克墓地出土古代毛织品。凡此表明,塔里木盆地古代居民自古以来就有精湛的木雕艺术传统,而佛教传入的大夏希腊化艺术和犍陀罗艺术,则赋予古老楼兰的木雕艺术以新的活力。
    一、楼兰在古丝道上的地位

    楼兰位于今若羌东北部罗布泊西岸,罗布泊古时又称蒲昌海。远在两千多年前,罗布泊沿岸生长着大片胡杨林,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水乡泽国之景象。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沿塔里木北缘从西向东奔流,经楼兰然后注入罗布泊,沿河两岸水草丰美,田地肥沃,是汉代主要屯田之一。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汉代早期丝绸之路经楼兰,曾经有过两条线路:一条是由阳关西行,过白龙堆沙漠,经罗布泊西北岸至楼兰南下,到达士泥(今若羌县城附近),然后沿丝绸之路西域南道西行;另一条则经楼兰后,西行至焉耆,沿丝绸之路西域北道前行;丝绸之路经楼兰既可走南道,亦可走北道,楼兰扼丝绸之路丝绸两道之咽喉。汉代早期,楼兰在丝绸之路交通线上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西汉时期,经过楼兰东去西来的使者商人“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楼兰是西域早期丝绸之路南北两道上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和贸易中转站。

  二、匈奴统治下的楼兰

  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匈奴列传》,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相当于我国秦朝初年),楼兰就已建立了国家,以经营粗放的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并受月氏王的统治。大约在公元前177年至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派右贤王向月氏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打败了月氏,迫使其余众越过天山,向伊犁河流域迁徙。原月氏统治地区为匈奴所占,匈奴奴隶主贵族确立了在西域的统治地位。据《史记·匈奴列传》载,汉文帝六年(前174年),匈奴冒顿单于致书汉文帝说:“以天之福,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楼兰在摆脱了月氏统治后,又为匈奴统治。匈奴在西域置僮仆都尉,楼兰和西域诸国被迫向其交纳赋税。但匈奴“虽能得其马畜旃,而不能统率与之进退。”

  三、汉、匈争夺楼兰

  汉武帝初年,西汉政府为了解除北方劲敌匈奴的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藉以联络月氏、大宛、乌孙等西域诸国,共击匈奴。张骞的出使,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却加深了西汉和西域诸国的相互了解。此后,汉武帝又不断派使联络西域,汉使的频繁往返,都要路经“当道”的楼兰等国,匈奴居间挑拨,并与楼兰多次劫掠汉使,阻断丝路交通。于是楼兰成为西汉政府通往西域,控制丝绸之路的必争之地。从此,汉、匈在西域的争夺,多次围绕着楼兰而展开。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武帝命从骠候赵破奴领兵攻打车师,并令王恢辅佐。王恢因先前出使西域,多次受到楼兰王劫掠,于是就率领轻骑700先攻楼兰,俘虏了楼兰王,楼兰开始归汉。

  匈奴听说楼兰归顺西汉,便发兵击之,楼兰无奈,只好两面应付,分别向匈奴、西汉各遣一质子。后来当西汉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征讨大宛的时候,匈奴指示楼兰王伺机拦劫。汉军从俘虏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即呈报朝廷,武帝诏命汉军逮捕了楼兰王,解送长安。西汉政府责问楼兰王为什么通匈奴?答曰:“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汉武帝对他实话直说表示赞许,体谅到小国的苦衷,便下令护送其回国,并要求楼兰侦察匈奴的动静。

  汉征和元年(前92年),楼兰王死,其国人来汉,请求西汉政府放还质子,欲立为王。但因楼兰质子在汉经常犯法,被处以宫刑,所以西汉政府借口皇帝喜欢质子,不予放还,楼兰只好更立其王。嗣王几年后又死了,匈奴首先得知这一消息,立刻将楼兰王在匈奴的质子遣送回国,立为国王。此王由于多年生活在匈奴,故亲匈奴而远汉,并多次勾结匈奴拦阻杀害汉朝使节。

  汉元帝四年(前77年),西汉政府派平乐监傅介子刺杀了忠于匈奴的楼兰王,立楼兰在汉的质子、前王之弟尉屠耆为王,并更其国名为鄯善。尉屠耆因久居长安,感以在国内势单力薄,恐为前王之子所杀,故请求西汉政府派吏士屯田鄯善的伊循城(今若羌县米兰),做为其后盾,并将国都南迁至士泥城(今若羌县城附近)。

  四、东汉魏晋时期的楼兰

  鄯善国建立后,楼兰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继续存在了400年左右。根据楼兰古城出土文物的考证和对古建筑遗址年代的测定,作为一个城镇,楼兰王诞生于西汉晚期以后,东汉魏晋时代是其鼎盛时期。

  楼兰出土的汉文木简和纸文书共计576件,其中木简412件、纸文书164件,有绝对年号纪载的木简40件、纸文书8件。绝对纪年上起曹魏嘉平四年(252)年,下迄前凉建兴十八年(330年)。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年号是泰始,其次是咸熙,再现最早的年号是曹魏嘉平四年(252年),最晚的年号是前凉建兴十八年(330年)。楼兰出土的木简和纸文书表明,自曹魏齐王芳嘉平四年(252年)至前凉建兴十八年(330年),楼兰与中原王朝一直保持着密切的隶属关系,这一时期是楼兰城发展的繁荣时期。

    鄯善国建立后,楼兰成为鄯善国的一个重要城镇,其地理位置依然十分重要。东汉时,敦煌人索励率敦煌等地士兵1000余人到楼兰屯田,同时,征召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1000余人,横断注滨河(今塔里木河),兴修水利,灌溉农田,连续屯垦3年,积粟100万。

  罗布泊地区发现的东汉和魏晋时期的汉文木简,其主要内容大部分都是记载关于屯田方面的事物。来此屯田的士卒,都可以随带畜产和各类农具杂物。汉朝在此还设有乡政权的基层官吏——三老。楼兰作为汉代在罗布泊地区的屯田中心,仍然承担接待在这条交通线上来住的使节和官吏,汉朝在此还设有管理邮件的机构和官吏,并通过屯田,传播了先进的铁制农业农具和农业耕作方法——牛耕等。

    根据史书记载和已发现的考古材料得知,东汉魏晋时期曾在古楼兰设西域长史府,其规模可能介于郡县之间,并具有军屯的特点。据《后汉书·接勇传》记载,东汉延光二年(123年)夏天,班勇为西域长史,将兵500人出屯柳中(今吐鲁番境内),“明年(124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魏晋两朝沿用东汉旧制,仍在西域地区设西域长史府。楼兰出土的木简和文书中,明确记载有“楼兰”地点的,木简有8件,纸文书有10件,记载有西域长史及其下属管衔的木简有7件。它说明曹魏和西晋时期的西域长史府治所驻地就在楼兰。

  魏晋时期继续在楼兰地区进行屯田,并在西域长史府设主管屯田事务的官司吏。屯田士卒在古楼兰地区进行开始荒地、修渠筑坝、传播和推广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和铁制农具,使楼兰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楼兰成为魏晋两朝统治西域的前哨阵地。

  但是,从总的发展形势来看,自南北朝以后,随着西域统治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丝绸之路新线路的开拓,楼兰作为丝路贸易的中转站,已失去了它昔日的重要地位,而逐渐衰落了。

    楼兰出土文物中所发现的年代最晚的木简,是记载有前凉建兴十八年(330年)纪年的木简。它表明建兴十八年(330年)后,由于孔雀河水的改道,致使位于其下游的楼兰水源枯竭,屯田生产无法进行,西域长史府被迫迁移。楼兰这个丝绸之路上曾繁华显赫一时的重镇,才逐渐被人们所废弃,从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五、卢文

  卢文是古代楼兰鄯善国的官方文书、契约及公私书信所使用的文字。“?卢”一词系梵语“KHAROSTHI”的汉语译音,原文是KHARA(毛驴)和OSTHA(嘴唇)两了加阴性语尾I构成的复合词,意为“驴唇文”,是印欧语系中印度雅利安语中的一种俗语方言。由于它最初流行于古代印度西北地区,故名“中古印度西北方言”。?卢文起源于犍陀罗地区,后来流行的区域大都是受犍陀罗文化艺术影响的区域,并吸收了龟兹——焉耆语、于阗塞语、粟特语、希腊语及汉语等许多非印度词汇,与荟萃各种文化因素的犍陀罗艺术相类似,所以,学术界以又称为“犍陀罗语”。

  卢文有5个元音,近30个辅音。目前确定的元音、辅音、复合辅音和数目字,共326个卢文字和符号。

    公元3世纪中叶,卢文在印度逐渐消失的同时,突然出现于我国塔里木盆地四周的于阗、鄯善和龟兹等古代绿洲王国。卢文是如何传入塔里木盆地的?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意见。

  19世纪末,瑞典人斯文赫定在若羌县境内楼兰古城发掘一枚?卢文木牍,英国人斯坦因在县境内楼兰古城发掘?卢文文书48件,在县境米兰古城寺院遗址发现两处?卢文题记及两条写有?卢文的旗幡。民国17~18年(1928~1929)年,中国、瑞典合组的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瑞典考古学家博格曼在楼兰遗址灰堆中采集到一残断绢片,书有?卢文。1980年4月,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建的科学考察队在罗布泊地区考察时,在楼兰古城遗址内一处灰堆中清理出一件写有?卢文的木牍,并在楼兰墓地一座汉墓中发现一件写有?卢文“延年益寿,大宜子孙”的织绵。

  若羌县境内所发现的?卢文文书,经初步整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国王敕谕 通常用楔形泥封木牍和皮革文书两种形式。所谓楔形泥封木牍,?卢文称作Kllamudra,它由两件同样大小的楔形木牍重合起来使用,其带封泥槽者为封牍,另一件为底牍。封牍正面写明该谕令发给何人。谕令的正文通常自底牍正面右上角写起,从右到左横写,若底牍正面写不下,则续写在封牍背面,再写不下,就写在底牍背面。底牍背面往往写有一两行对谕令内容的概述。写罢,将封牍背面和底牍正面重合,文书的主要内容被封在其中。封泥用三道绳索固定在封泥槽内,封泥土常印有雅典娜或其希腊神像,有时或印汉文篆字,文字为鄯善都尉(或释鄯善郡尉)。”这种木牍形式显然是受中原文化影响,模仿汉魏的“封简形式。”

  2、籍帐 书写材料有纸,、帛和各种不同形状的木牍、木礼。这类文书也多两面书写,有些木牍或木札上有钻孔,可见原来是编连成册的。此类文书语言并不难懂,但有许多专有名词,字源颇为复杂,许多至今尚未译出,只得音译。这类文书?卢文称作Ganana pravamnaga,意为“书简、书信。”

  3、信函 通常用矩形泥封木牍,其形式和楔形泥封木牍略同,只是一为矩形,一为楔形。只有少数书信是用单件木牍,或羊皮、帛及纸张书写。这类文书?卢文称作Lekha,和梵语同一字的形式完全一样,意为“书简、书信。”

  4、题记 系米兰古城寺院遗址壁画上所题,共2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楼兰(音画手册)
楼兰历史
楼兰古国
中国的‘庞贝'--神秘的古城楼兰
楼兰古国是什么样子?后代迁居何方?
楼兰的消失之谜:存在了3380年的“楼兰美女”,腹中还有一个婴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