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动荡年代里的又一年 | 凤梨·早茶夜读

 

第1458夜


日军空袭后的重庆街头

文 / 凤梨

2024.2.4笔记

今天是到重庆的第三天。早老师有一个读城的模式,大意是说一个人赤手空拳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两天时间,可以摸到这座城市的脉搏。但重庆这座城实在是太奇异了,我到第三天才大致理清了思路,搞明白眼前这个迷人的怪兽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从今天开始,可以每天写写小作文了。

这两年通过文学作品走读城市,我自己的经验是先找地图,找尽量古早的地图(城市图清代较多),找作品所写时代的地图,找今天的地图(导航地图即可)。把文学作品中提及的关键地名、建筑物、生活细节在这三类地图上做一点圈画,然后一边在城市里溜达,一边补读其他材料,把文学、历史、城市地理以及当下现实编织成一种互相联通、相互作证与互补的多维网络。《骆驼祥子》可以这么读,《湘行散记》可以这么读,这两本已经用祥子的三条线和沈从文的回乡路做过了,那么这次的《红岩》以及后续排了一大串的其他作品当然也可以这么读。

 重庆租界商埠图

具体到《红岩》这部小说,从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它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当年作为四史读物就有着无与伦比的印刷量,它传递出的忠诚与背叛的价值观念影响了几代人。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它“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叙事模式实在谈不上深刻。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今天我们读到的《红岩》在创作过程中最早只有集中营故事,后来才慢慢扩展出集中营之外的重庆城的故事。这一部分不仅让小说面貌为之一新,也让作品可开掘和品读的空间一下拉大了。而解码的关键点就是对重庆这座城市的重走与重读。

第一步还是看地图。

今天我们一说起重庆,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魔幻山城,是一种充满活力不受约束的城市。这点毋庸置疑,这三天深有体会,在我去过的城市里,重庆是最有张力和想象力,最酷最带劲的城市了,北京西安上海成都长沙郑州杭州海口……哪儿都比不了,后面还会具体说。但翻一翻地图,会发现,重庆作为古城,自然也曾经是稳稳当当地有城墙和城门的,而且城门数量也多得出奇,15座门又有“九开八闭”的合九宫八卦风水之说,看老地图还能看到标有“闭”字的八个门。

 增广重庆地舆全图

重庆的根就是这一小块长江和嘉陵江夹住的像乌龟形状的半岛城,按现在的区域划分,属于渝中区的核心地带。今天无论跨长江还是嘉陵江来到这里,都能看到渝中区政府打出的口号:重庆母城,人文渝中。

除了从南宋得名重庆以来一路到明清的扩建发展历史,渝中作为重庆根脉的底气,也来自近代历史的滚滚洪流。从地图来看,国民政府二十年代开始拆城墙以后,重庆发展也不断外扩,特别是作为抗战陪都,大量内迁的人、物各种资源,让沙磁区成了文化教育中心,让沿长江、嘉陵江岸成了兵工厂的汇集地,让红岩村南方局成了或明或暗地搅动复杂政治局势的另一极……

 现代最新重庆市明细全图

《红岩》故事的主要发生地除了川东深山的游击区,就是渝中和沙磁区。故事说的虽然是抗战胜利后,解放前夕的国共斗法,但故事的前因以及细节之处,还要有了这个背景才能读出味道来。

我们这次前三天都住在渝中区,住在抗战纪功碑的旁边,就是《红岩》小说开篇提到的抗战纪功碑,现在叫解放纪念碑。

 1947年,抗战胜利纪功碑建成

2024.2.6笔记

《红岩》是以对抗战胜利纪功碑的描写开篇的(《红岩》创作时已更名为今天的人民解放纪念碑)。我们读《红岩》的时候首先得清楚这本书的性质是革命历史教育书籍,不同于偏重文学性的作品,阅读的眼光和评判的标尺一定要调整,否则要么容易被叙事技巧牵着走,要么越读越拧巴。

在有明显倾向性与教育目标的小说中,包括标志性建筑物在内的一切描写对象,除了本来的地理坐标功能外,更重要的是隐喻或象征性。这点在《红岩》开篇的描写中很容易读得出:

抗战胜利纪功碑浓黑,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海里,长江、嘉陵江汇合处的山城,被浓云迷雾笼罩着。这个阴沉沉的早晨,把人们带进了动荡年代里的又一个年头。

 1941年国民政府在重庆督邮街广场建成的一座碑形建筑“精神堡垒”

抗战胜利的短暂欣喜与和平已经过去了,新的内战时代里波诡云谲危机四伏,看不到未来。

对重庆而言,纪功碑之所以如此重要,除了地理上位于老城中心以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被有意树立起的现代重庆民族精神与凝聚力的象征。它的前身的名字更直白,干脆就叫“精神堡垒”。“精神堡垒”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1939年掀起的“精神总动员”运动的结果,1940年动工,1941年建成,日军疯狂轰炸重庆的时候,“精神堡垒”被通体涂黑了,以期起到隐蔽的作用,毕竟日军轰炸重庆的目的,造成实际杀伤破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精神的摧毁恐怕更重要。

读张恨水的随笔以及巴金的小说,不难想象接连轰炸对人造成的恐怖与压抑感。这次在建川博物馆体验了飞机空袭的声音,不要说轰炸,光是轰炸机飞临的噪音,就足够骇人。比惊骇更可怕的是生死难料与震悚骇异成了淡然处之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重庆附近岩石山腹中开凿出来的典型的防空洞

抗战胜利后,1946年国民政府在已坍塌的“精神堡垒”原址建立了今天还能看到的这座抗战胜利纪功碑。

想了解抗战胜利前后,重庆的城市状态,人的生活与心态,巴金的《寒夜》特别精彩。《红岩》的政治倾向性自不必说,但从巴金笔下抗战胜利的“寒夜”,到隐没的“纪功碑”,从抗战到内战的几乎无缝衔接,《红岩》开篇纪功碑的渲染过于直白,但还是能够勾勒出人心的疲惫与时代的氛围感的。

1949年11月27日,渣滓洞等集中营大屠杀达到最后的疯狂;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1950年国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建并更名人民解放纪念碑。

你细品,《红岩》这本书简单说,其实就是一个从抗战胜利纪功碑到人民解放纪念碑的故事。


本期编辑:白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
中国旅游地图揽胜-重庆九龙坡
记录城市历史的“活化石”!沙坪坝地名背后的故事~~
山城记忆
重庆解放碑介绍(附图)
重庆金刚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