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邻居NO.115 | 文库怎样分类,以及作者为什么偏日本?

为啥放在Q文库,而不是N文库?

杨早:熟悉阅读邻居的都知道,阅读邻居从来不是一个只提供宣讲的场合,一定是通过互动和问答来体现我们最后的色彩。这些书放在这里,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来取阅,待会儿有提问的环节,留出时间翻一翻,感兴趣都可以看看,都可以来拿。
我刚才听得很有意思,我想先问一个分类的问题:为什么植物那本书放在Q文库,而不是N文库?
Kiwi:这本书从标题就可以看到,它是一句话一个问题,应和Q的理念。

杨早:那书名也可以改成问题嘛。我想要先解释一下分类,什么东西会放在Q文库,什么东西会放在N文库。因为维度是不一样的,Q文库是我们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但是像N文库,比如T文库,都是一个意向性的东西,但是像N文库是关于自然的,T文库可能是关于哲学、哲思的东西,那如果跨界的东西怎么办?出版方怎么处理这个事情?
Kiwi:Q文库的书之所以会统一以问句为书名,在我的理解中,主要是这些书都是很直接明了地聚焦某一个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翻开内文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书的内容都被归纳在一个个小节标题之下,标题下的内容一般就是对这个标题的解析和阐释,读者能很快速且精准地得到解答。

编辑是不是爱这本书

杨早:我简单总结一下,那就是Q文库更加智库化。岔开一句,看编辑推书非常好玩儿,你很容易看出来这位编辑是不是爱这本书。佳奇对《耶鲁音乐小史》是很爱的,讲起来特别带劲,特别有投入感。我们不能说一个编辑对所有出的书都爱,一定是你最喜欢、参与最多的,或者最感兴趣的,这没有问题。所以为什么每次我去评书的时候,都建议说让责编推书,不要让领导推书,因为领导经常会干巴巴地只讲信息。
因此想再推一下二位编辑的是:作为编辑,你觉得轻读文库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什么?不管是商业价值还是思想价值,还是对社会的价值,你们觉得它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哪里?两位都可以讲一下。
Kiwi:首先我觉得是能够让我随手拿起来读得非常轻松的阅读体验。很多朋友,包括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在经历了一天让人疲惫不堪的工作之后,面对阅读可能真的是有心无力。而轻读文库的“轻”,不管是体量上的轻,还是内容上的精简,都不会让人有庞然大物摆在眼前的沉重之感,读完不需要太长时间,读不完也不会有太重的负担,下次再捡起来继续读也是轻轻的感觉。其次,对部分读者来说,随着一本接一本的阅读,可能就能慢慢在这之中建立起一个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对另一部分惯于阅读的读者来说,这一本本小书也可以是一条条通幽的小径,或许也能让你捡到一颗颗智识与灵感的贝壳。此外,轻读囊括了很多话题面向,你可能对其中某一个话题感兴趣,从此出发打开一个新的世界,所以我觉得它也是一种通道,可能会引领读者走向更广阔、更深入的领域。轻读的“轻”就像是一扇门、一扇窗,不会展示一个全貌,而是做一个小小的引领,如果你不喜欢这扇窗所呈现的风景,关掉它换另一扇也无妨,在这里你可以是轻松的、主动的、自在的。
靳佳奇:我觉得这个书,首先是选择很多,无论你对哪一个主题感兴趣,在轻读文库中都能找到对应感受的书或者主题,包括我们后续还会出C文库,有些文库可能有一些重合,但是你觉得厚的看不下去,可以选稍微薄一点的,就算主题是相似的。它确实给我一种,包括像T文库几本话题稍微重一点,像《哲学的100个基本》涉及的哲学基本原理,《人与机器人》里面的关于AI的思考。但是我们在选这个选题的时候都有一种随手拿起来之后无论翻到任何一个篇章都能读下去,可能你只需要先读一小段就已经获得了一部分答案,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再读另外一段。不像很多学术性比较重或者科普性比较强的书,需要连续地把书看完才能完全解答疑问。像《哲学的100个基本》有100条理论,一天学1条也可以。随时随地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是我比较喜欢的。

为啥日本作者居多?

杨早:我再问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问我自己的。我看目前的文库里面有大部分书来自日本作者,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出于某种理念做这个文库的时候,会出现至少第一批作品里面大部分是日本作者?
Kiwi:中国和日本的国情有很多相似,比如《为什么父母这么烦人?》聚焦亲子关系,里面许多问题都是东亚人的共同问题,这样的选题引进过来非常切合我们的生活实际。然后也想和大家澄清一下,整个轻读文库未来计划的体量是很大的,目前第一批主要是日本作者,但像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作者也有涉及,未来我们也会考虑一些更加本土化的选题和国内的作者。
杨早:这个话题没有引战的意思,主要想聊聊我自己的感想。Q文库里面我看了几本,一个是《为什么父母这么烦人》,还有《怎么写文章》,这是我现在特别关注的一些话题。
前几天我也参加了伊藤比吕美在北京的活动,我的一个感想,因为日本的社会,一方面是东亚社会比较相似,另一方面日本的社会相对而言,对个人的压抑可能比中国还要强烈。我去日本的时候,我跟对方说我在中国办一个读书会,他说还有读书会呀,日本现在都不会有年轻人会参加读书会了。社会对一个人要求的那种全面性和严厉性,导致很多人用现在的话说,躺平了,摆烂了,反正都是这样的人生,就算了吧,这种感觉很强烈。所以我觉得日本的作者,不管是《为什么父母这么烦人》,还有《怎么才能写好文章》,说实话,我觉得《怎样才能写好文章》不见得能真的对写作的实操有太大的帮助,但它肯定有助于缓解不敢尝试写作的焦虑。其实《为什么父母这么烦人》也是一样,你怎么可能相信那么一个漫画的小本,能解决关于代际和伦理的问题?不可能的。而日本确实盛产这样的书,也是我理解为什么轻读这批书选日本作者比较多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让你能够放下恐惧,能够直接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写作那本书,最重要是让你能够敢于写,因为作者的姿态很有意思,她会说虽然我是一位作家,但我也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该写什么,但我会尝试写一些东西,实际上就是把心态与期望值放低。
《为什么父母这么烦人》也在是讲一个道理:你要重新认知,如果觉得父母烦人的时候,到底是不是你的错,是不是你自己做得不好,或者你自己有哪里让父母不满意的地方。如果一直带着这种父母烦人又无可奈何的心态,你会走得很艰难。反过来说,父母有他们的愿望,但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欲望,同样也是合理的,这样一来,紧张的伦理关系至少在读者心里得到一些化解。
日本产品的特点就是细致,对生活的体贴度比较高,因此日本也很容易出轻文库这样的书。我经常跟别人聊,说日本人对汽车最大的贡献是什么?肯定不是发动机,我认为日本人最大的贡献是他们发明了副驾和后座上面手拉的把手,当汽车急转弯或颠簸的时候,乘客就特别需要拉住一个把手。这个把手以前在德国没有,在美国没有,在英国也没有,这是日本人发明的,所谓基于体验感的体贴度,就是日本产品通常比较细致的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说,轻文库传递出出版方一个想法,希望从读者痛点出发,更多地让他们放下包袱去面对一些问题。尤其是Q文库的定位,它让那些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得到一个初步的解答,至少让你放下焦虑,发现这些问题没有那么的烦人。更深的理解可能会放在N文库或者T文库里面解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倾向。

实践着一套,说着另外一套

现在我们的生活,从语言到知识开始变得复杂,我们实践着一套,说着另外一套,这对一个人的人生完整性是有伤害的。所以我很希望这样的普及书,能产生一个弥缝的功能,让我们找到一种中间性的语言和知识,是大家可以共通与分享的。网络普及以后,有一个很大的副作用,人群开始出现群落化,我们之间说的话是各种黑话,互联网黑话,二次元黑话,教育界黑话……黑话多了以后,会把语词变得不是语词,把知识变得非常奇怪。黑话某种意义上是优越的体现,也是一种障碍,我们的交流中需要障碍,以区别于旧的生活,建立新的话语。也就是说,在不同的领域,我们把日常交流的话语进行了编码。回到公共领域,这些编码的东西需要解码,需要回到一些常识,回到所有人都明白的东西。某种意义上,这是一和知识与头脑的争夺战。
如果我们承认人性短时期内不变的话,在几百年的维度里,有很多东西其实没有变化,看上去日新月异,其实很多东西没有那么高深与新颖。是可以进行解码的,但是可能需要换一种方法。
库恩说,人类的知识时代分为收敛期和开放期,开放期的时候知识强烈地涌动,让你应接不暇,八十年代就是这样,一个词就能写一篇论文。现在慢慢进入收敛期,知识本身不会有太多的变化,但是它的传递和传播开始出现问题。我们怎么面对知识,是一种需要面对的问题。如果任由知识固化,你会觉得这个是考试用的,那个是专业用的,还有什么是供娱乐的。这样下来,一般常识是什么,就变得不清楚了。像轻读文库这样的书,我揣测是要重建某些常识,怎么把一些东西用相对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方面日本和西方做得都比中国好,中国有的时候知识堡垒显得非常的坚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内阁文库古本电子书之《昆山顾公书》
日本内阁文库古本《昆山顾公书》
2014年日本文库本书籍销售排行榜
琅嬛文库作者许新宇手稿
沈津:海内竟有骗子书
魔都上海,一面映照日本近代化的镜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