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经历了多少年的仕宦生涯

嘉祐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阴差阳错地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苏轼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
  俗话说:“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元祐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而后,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五岁(因为其为12月19所生,所以年龄比实际大两岁)。
 
 
ddldthmg   2009-12-17 13:00:03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因直言不讳,得罪了掌权的“革新派”,而在朝廷中累遭诽谤,倍受排挤,处境颇为艰难。不得已只好自请出朝,放了个杭州通判。风景如画的杭州,熨平了他心灵的一些创伤,在这里他写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篇。然而,当他得知多年未曾谋面的胞弟苏辙(子由)在山东济南任职的消息后,思亲之情顿然而生,“淡妆浓抹”的西湖美景再也笼不住他的心。他向朝廷请求调任山东,与胞弟团聚。朝廷中毕竟还有同情他的人,他的请求得到恩准,宋神宗熙宁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被调任为山东密州知州。密州时期的苏轼还不叫东坡,数年后他被贬黄州,在一个叫东坡的地方种菜时才自号“东坡居士”。  
   苏轼因思念胞弟来到密州,但到密州之后仍未见到久别的胞弟。中秋之夜,苏轼与朋友饮于城北的超然台,酒酣之际,仰望天间明月,看着它“转朱阁,低绮户”,思亲之情又如潮水般涌现。他的思绪随着碧空明月,在天上人间如梭般地飞驰。于是,亲情驱动激情,一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成就了千秋第一咏月诗的美名,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美好追求。
   亲情与爱情是深藏于苏轼心底,挥之不去、剪之不断的情结,也是激情燃烧的导火索;在寂寥与痛苦之中,更是疗心的良剂。苏轼到密州的这年,爱妾朝云已来到他的身边,“红袖伴读夜添香”,虽然可以化解许多寂寥。但是,他仍然深深思念已经亡故十年的发妻王弗。王弗16岁就嫁于苏轼为妇,她生性慧敏,不识字却能吟诗,深得苏轼宠爱。但她又红颜薄命,不到30岁就亡故了,令苏轼悲痛不已。王弗和朝云是苏轼一生最钟爱的女人,他将她俩视为红颜知己。夜来幽梦,他又魂游故里,仿佛见到王弗正对窗梳妆,引起了他的万千感慨。他想象着亡妻“千里孤坟,无处语凄凉”,“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又感慨自己在经历无数坎坷后,已是“尘满面,鬓如霜”,即便与亡妻相遇,也是“纵使相逢应不识”。爱情无限,悲情满腹,令他发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叹息。苏轼一生好色,《东坡词》中有大量描写艳情的词作,虽然酒红花绿,却难免矫情,他这首写于密州的《江城子》所表现的情真意切,令人难忘。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文等方面的文学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但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他极端坎坷、曲折的从政经历中表现出的高尚的政治品格,使他得到后世文人的景仰,不论他做官还是遭谪贬,都深受百姓拥戴.高尚的政治品格和杰出的文学成就使得苏轼具有非凡的魅力.他两年的密州知州经历证明了他的政治才干.
   苏东坡首任密州州官,虽然传统的仕宦进取观念很强,但“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理想破灭,加剧了他的超尘脱俗之隐情。于是只好寄情于佛老,以“超然”的情怀,尽其州官职守,全力抗旱,灭蝗,辟泉,收养弃子,兴修水利,建造新堤,采摘杞菊充饥,忘其政治隐痛,而将这一时期的进取仕宦与失落人生等矛盾复杂心态付诸笔端,才情大露,不可收拾,涌现了他的一批得意之作:《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祭常山回小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雪后书北台壁二首》、《薄薄酒二首》、《醉白堂记》、《盖公堂记》、《超然台记》、《李氏山房藏书记》、《雩泉记》、《与鲜于子骏书》等等,开创了他的“自是一家”的豪放词风,形成了他的“超然文化”或者“密州超然文化现象”。
   密州词中最能体现苏轼豪放风格的词作是《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是苏轼受民情所动,抒发激情的肺腑之言。那是他到密州的第二个年头,在一次祭常山回城途中,他与梅户曹会猎于城郊铁沟,引得全城百姓盛情相随,呐喊助威。“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百姓的热情不仅使苏轼感动,更激发了他那一腔报国赤情:“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壮怀。可惜命运不济,苏轼只能是空有一腔热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书法欣赏
{心态修炼}挫折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苏轼真实生平的史闻揭秘(图)
苏轼的“乌台诗案”到底是咋回事呢?
苏轼,奔波一生却乐观豁达,一个有趣灵魂的人生轨迹
苏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