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的生日

腊月十一,母亲的生日;腊月十二,父亲的生日。这两个日子,已刻在我的脑海里,溶在血液里,永远不会忘记。現在父母静静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但父母的养育之恩,却似一棵常青树深深地扎根于我的心中,多少往事涌上心头。

上世纪50年代,国家穷,农村更穷。一般农村人家是不会供女儿上学的。但父母还是通过姥姥,把姐姐送到长治七老姨家继续求学,让一个农家女儿走出大山,考上大学,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60年代,父母勒紧裤带供我读书,我不负众望,金榜题名,也走进了大学校门。

文革中父亲蒙冤返村。70年代,我们家处在社会最低层,政治上受压,经济上受困,有望不到头的感觉。就是在绝望中,父母一直为儿子们寻找希望,1972年,父母让成绩优秀但上学推荐无门的三弟跟随表兄到外村中学当了一名代教,为的是边教书边学习,边等待上学的机会。1973年,高中公开考试招生,三弟、四弟双双达线,但学校只录取了成绩名列前茅的三弟。父母四处托人找关系,费尽周折,最终让三弟、四弟同时上了高中。父母所作的战略性决断,对四弟的人生带来决定性影响。试想如果当年不上高中,哪有后来的发展?

70年代末,父亲平反上班。转眼到了退休年龄,按政策可有一子女顶班。当时二弟、四弟都是农村户口,该谁去?父母把机会给了二弟。父母说,四弟年龄小,还有机会。果然,两年后,四弟凭借平时刻苦自学,参加高考数学单科成绩优秀,加上又是高中毕业生,被公社选拔当了民办教师,后又考上太谷师范,走出了农村。二弟没上高中,责任不在父母,在那个年代,父母对所有的子女都一视同仁,最终把二弟、三弟、四弟都带上了人生应有的生活轨道。这是父母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社会发展的客观预测、准确把握而做出的审时度势的英明决策。父母的功劳比天大。

父亲退休后,为了家庭的生计,为了子女的前途,仍返聘于工作单位。衰弱的身体,简陋的环境,繁重的工作,耗尽了父亲生命的能量,不幸于1983年7月的一天,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再没有醒来。从某种意义上讲,父亲是累死的。父爱重于山。父亲生前没有享过一天的福,走时没有留下一句话,永远是儿女们心中的遗憾和愧疚。

几十年来,父亲在外面上班,母亲带着几个孩子在家。每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晚上还要挑灯做针线。所有的家事都是母亲一人扛着,艰难的很。庆幸的是母亲终于熬过了那含辛茹苦的日子,迎来了晚年的幸福生活。母亲常说,一个人享了两个人的福,有谁解其中味呢?

父母都已作古了,他们艰难的过去已成为历史,我们今天温馨的生活正是他们希望的延续。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恩情大。今年我也70岁了,古稀之人易怀旧,怀旧首思父母恩。在父母生日之际,追思父母恩情,寄托儿子的无尽哀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天是教师节,不由想起我的父亲,想起我名字的由来 ——我的小自传 | 陈付芬
慈子孝 兄宽弟忍
惊艳!681分,什么让他从一所乡镇高中走进清华大学?
我为母亲当大夫
父亲给我的财富
农村俗语“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是什么意思?有何讲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