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亚文:也谈扫黑反腐大剧《狂飙》

也谈扫黑反腐大剧《狂飙》

            文/余亚文

春节期间,跟着扫黑反腐题材剧《狂飙》追了十数天,终于看到到了大结局,该剧在播出期间不断引爆热搜话题的情况下,网络评分升至9.1,在各大台网平台连续多日占据收视榜首,数据显示《狂飙》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单日播放量突破2亿。作为开年第一热剧,《狂飙》在扫黑反腐题材固有吸引力的基础上,引入了反派成长视角,将类型元素运用到极致,加之一众实力派演员互飙演技,是这部作品在播出后能够迅速出圈,成为全民爆款的原因所在。

该剧与其它常的反腐扫黑剧不同的是《狂飙》前半部的重点没有放在案件层面,剧情主要讲述了高启强如何“好人变坏”,从一个老实巴交的卖鱼仔成长为心狠手辣的黑社会老大。这是国内影视作品中少有的反派人物成长史,完全跳出了脸谱化、扁平化的反派人物塑造惯例。

大胆引入反派人物成长视角,《狂飙》让人耳目一新,也让人心情复杂。在高启强黑化的过程里,有流氓恶势力的欺凌,有贪得无厌官员的盘剥,有骨肉亲情的拉扯,有对出人头地“尊严感”的渴望,还有钱权诱惑下人心的嬗变、人性的沉沦。剧情表现了普通人在社会转型,时代变迁等环境因素的推波助澜和个体命运抉择的共同作用下,一再试探心中的恶,最终被黑暗吞噬异化成怪物,这让很多观众对高启强这个黑道大佬既生憎恨又生怜悯,从而达到紧紧吸引和牵动观众追剧心理需要。

《狂飙》中的“好人变坏”并没有停留在底层小人物黑化发家复仇爽剧的猎奇层面,该剧的主创人员秉持现实主义创作理念,把反派人物成长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把扫黑反腐题材拍出了真实的年代感和纵深感。剧情循序渐进地讲述了为恶一方的黑势力如何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展现了黑恶犯罪的滋生土壤,揭示了社会转型过程中重视效率而忽视公平的社会弊端,滋生出的资源垄断和权力腐败。

相较以往的同类题材,《狂飙》是首部以扫黑除恶常态化、政法系统教育整顿为背景的电视剧,反映现实的深度和锐度前所未有。这部扫黑反腐剧通过一场跨度20年的扫黑除恶斗争来挖掘人性、反思现实,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严峻现实引申出“扫黑除恶、打伞破网”的破冰行动的艰难,最终回应了“如何不让好人变坏”这个时代之问。

《狂飙》可以说是近二十年来春节档最热门的影视作品,电视剧播出后有很多网友反馈,过年期间全家都在追剧。首轮播出《狂飙》的央视8套一直保持收视领跑,随即北京卫视播出后收视方面同样一路狂飙。就连剧中反派角色高启强捧在手中的《孙子兵法》这本书,也成了剧外书摊卖断货的热销商品。《狂飙》大热,很重要的原因是作品在突出主旋律主题表达的同时,兼顾了大众文艺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剧中不但有反派成长史,也有类型化创作上的新探索。

《狂飙》以三段式结构创新叙事,编织时光流转中的高戏剧性故事,突出人物的命运抉择。高启强的一路黑化和安欣的“一夜白头”,展现了一黑一白两个主角人物的命运曲线和正邪角触交锋的错综复杂性。剧中每一集结尾的画面都定格在十字路口,象征了人生路上令人唏嘘的跌宕与反转,其中《狂飙》第二段结尾,安欣、高启强擦肩而过交汇的一幕,充满了宿命感和史诗感。

作为类型剧,《狂飙》的一个核心亮点就是把握住了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基调。主创团队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让故事更加丰富、扎实。在电视剧的第三篇章中,剧情呈现了高启强隐蔽的拉拢腐蚀公职人员的手段,他特意搞出了针对基层公务员家庭孩子上幼儿园和专门服务离休干部的养老院,以这样的方式收买人心,“抓”住了官场的上层和底层两头。与那些打打杀杀的情节相比,如此不动声色的犯罪手段更让观众感到黑恶势力只手遮天的触目惊心和无孔不入的新伎俩,剧情在增加观赏性的同时,也呈现了现实层面扫黑反腐的困难、复杂和艰巨。

《狂飙》借鉴了类型片成熟的故事讲述方式,草蛇灰线的编排反转不断,高能剧情节奏紧凑、引人入胜。剧中围绕谁是保护伞的重重疑团打造悬念感,对曹闯、李响等警队中灰色人物的塑造,突出了他们在现实选择中的抉择与挣扎,人物悲剧命运让人共情。不过,随着《狂飙》的大结局,一些人物、剧情的改动也引发剧迷关注。此前,大片《扫黑风暴》等同类题材的大热作品曾出现过虎头蛇尾的争议,就让人感到可惜。

电视剧《狂飙》火了。这是一部扫黑除恶反腐大剧,也是兔年首部“爆款”剧。要说这部剧重启了“全民追剧时代”,一点也不过分。

引用一个媒体的精辟评语概括该剧:这部剧“聚合现实主义与主流价值”。这句话,讲到了《狂飙》的厉害之处,其实也指出了当今影视作品较为欠缺的两个方面。首先说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指关心现实,确切说是人民普遍关心的现实,埋藏在人心中而并非人人都有能力进行艺术表达的现实;而不是贩卖焦虑所放大的“现实”,不是艺术圈孤芳自赏的“现实”,也不是因获大奖而迎合中国社会群体认知偏见的“现实”。

《狂飙》以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背景,以京海市黑恶势力暗流汹涌下长达20年的正邪较量,真实反映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从剧中人物看,无论是小人物“逆袭”成为大反派的高启强,一身理想主义与灰暗现实形成鲜明对抗的安欣,还是“朋友交心、战友过命”的李响等等人物,每个角色都仿佛高度浓缩了你我他的人生与情感,创作者们以“读心术”般的笔触将剧中人物与观众勾连起来,让大家共同进入到故事中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景,同时能寻找到自己的清晰位置。

再说主流价值。主流价值体现于一个社会,是我们共同为之努力的奋斗目标,体现于思想之中,是大多数人所信奉和尊崇的价值观。主流价值不是异口同声的,正如一个社会之中,在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认同之下,人们会有纷繁芜杂的声音与情感,有不同的意见和矛盾;主流价值绝不是先声夺人的,它是在充分的对话、交流、协商之中而愈益清晰起来的。

《狂飙》所聚合的主流价值,正是与观众高度的共情。这样的共情,既是与一身理想主义和正义感的安欣共情,甚至也是与曾被欺负、伤害而最终黑化走向不归路的反派高启强的共情。这样的“共情”,是有充分思想与情感带入的共情,它使那暴风骤雨般的正义与邪恶较量,润物细无声般地进入到你我的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之中。有些人一听到“正义”两个字,就会升起一股正义凌然的气流,而听到“邪恶”二字,则一脸肃杀的表情。但沉降到日常生活中,黑白交锋的截然对立来自纷繁复杂、温暖又苍凉的人世间,隐藏在复杂而难懂的人性之中。

当然,社会众生百态进入抽丝剖茧的叙事中,故事的力量一点不迟滞,而是狂飙突进般推进。这“狂飙”二字背后,是一股情绪的洪流,是非黑即白的价值感力量。正如《狂飙》总制片人徐康所说:“狂飙是一个很有力量的词汇,我们想要表达和展现过去一段时间疾风骤雨般地对于有组织犯罪分子和背后保护伞的打击力度。我们塑造了社会的一面,也希望观众能感受到这一面带来的共鸣。”在人民心中的执政理念下,向黑恶势力发起一轮轮凌厉攻势,“扫”出清风正气,“扫”出朗朗乾坤,这正是主流价值。

《狂飙》应算是一部主旋律电视作品,更是一部很深入的主旋律作品。这部剧艺术再现了当下的扫黑除恶,反腐倡廉,同时具有强烈的自检自省精神。不虚美不隐恶,这是优秀作品应该做的;而敢于自我揭短亮丑,有着纠治积弊的决心意志,这正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所展现的。电视剧展现了黑恶势力崛起和扫黑除恶反腐倡廉的艰辛,所描写的权与法、情与理、善与恶等问题真实细腻而深入,这并非艺术创作多么绞尽脑汁的编撰,而是现实故事本身就是如此精彩。

一直以来,主旋律影视创作总丢不掉一股浓浓的说教气,故事内容往往成为一种理念的载体,或许把它装扮成说教人的教科书,警示片,而人物角色塑造往往成为一种价值取向的工具。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那些都是绽放着异彩的中国故事,但往往因为艺术创作者的隔膜相观,甚至高高在上的眼神姿态,使得许多这些美好的故事被白白流逝。我们看到太多影视剧是那么急不可耐地想表达教育观众,于是塑造了模式化的人物、打了鸡血的口号、先反转再煽情的套路,将观众假想为无脑小白,但何曾想过观众比我们的许多文艺创作者更聪明。

许多时候观众因为被“教育”,久而久之而产生了逆反心理。当所谓积极向上、阳光美好之事刻意躲避生活的艰辛,躲避高启强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辛酸,那么这样的“阳光”只是让人刺眼,这样的“美好”只是在塑料的生活中才存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还有今天发生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正本清源的硬仗,都是在直面沉疴顽疾、重病老病的,国家治理向沉疴顽疾亮剑。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创作领域,也期待着敢于发声、敢于批评的优秀作品出世。

打黑除恶、反腐倡廉之路任重道远,艰巨而持久,百姓关心的是如何根治这个顽疾,拔出这颗社会毒瘤,这颗毒瘤得不到彻底根治,社会的公平将是一纸空谈。这就是百姓关心的主旋律话题。

我们的文艺作品不只想着如何去教育观众,才可能是优秀的主旋律。事实上,“主旋律”也不是一种既定的类型或者创作方法,只要深入烟火日常的生活,深入社会底层大众内心世界,努力与底层大众共情,就可以成为优秀的主旋律。

《狂飙》另一个引发收视率飙升不下的原因是汇集了张译、张颂文、李一桐、张志坚、吴刚、倪大红、韩童生、石兆琪、李建义等老中青三代大牌演员组成的超强大阵容,在剧迷们看来,“狂飙”指的就是演技派疯狂飙戏,以硬核演技激发观众的代入与共鸣。

在电视剧的三个篇章中,张颂文把卑微落魄的中年鱼贩、呼风唤雨的黑道大哥、笑里藏刀的随和老伯演绎得令人信服。为了揣摩鱼贩角色,据说张颂文在开机前每天早晨四五点去水产市场看鱼档老板批发水产,晚上十点多再跟着去看卖鱼,认真体验鱼贩的生活。

张译饰演的安欣一出场就具备了英雄光环,这样的理想化角色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人物不立体。在角色塑造上,张译为安欣加入了不少平凡小人物的“毛边”,剧中的安欣会冲动,会喊疼,会有各种小心思,丰富了过于单一的人物设定。

《狂飙》中塑造了丰满的人物群像,又狠又泼辣的黑帮大嫂陈书婷、阴狠癫狂的“斯文败类”高启盛等角色性格鲜明,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贾冰出演的黑帮大佬徐江。作为喜剧演员,贾冰独有的表演节奏和喜感,让徐江这个反面角色性格饱满,消解了罪案情节的沉重压抑,产生了出人意料的黑色幽默效果。

值得称道的还有《狂飙》剧组的创作氛围。剧中,安欣在表彰大会上把手机藏在绑带里,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拨通电话说服李响;以及安欣在医院里用警戒线逼退高启强的镜头。这两个令人叫绝戏剧设计都是来自于张译的二度创作。陈书婷当街用衣带勒高启强脖子的精彩桥段,是来自于演员高叶的想法。张颂文在拍摄徐雷鱼塘电鱼死亡一场戏时,让把现场的电鱼设备换成不专业的,以此说明这个黑老大的儿子电鱼只是爱好,并不是以此为生,尽量弥补剧本的某些不合理。

好的作品是磨出来的,编导人员在创作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剧本经过反复打磨,演员们吃透了人物,在表演上反复打磨,在现场碰撞灵感,给角色以血肉,才会让人物从剧本纸面中活生生走出来。在制作初期,《狂飙》一开始就确定了全演技阵容的班底,这也曾引发对剧集流量的担心。而《狂飙》最终还是大火,说明它找到了真正的流量密码,那就是让创作回归现实,让故事回归现实。(文中图片来自电视宣传片截屏)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余亚文,生于1963年,硕士研究生文化,做过教师、公务员、编辑、企业高管。曾用笔名:余见、胡笳十八拍、亦兵、洪峰、郑丽平、子晴等,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写作,先后在《四川文学》、《当代》《青年作家》《青年文学》《巴山文艺》《当代文坛》《鸭绿江》《清明》《文学评论》《重庆日报》《文学报》《四川日报》《重庆晚报》《杂文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艺作品300余万言,2022年完成长篇纪实小说《长寿湖往事》创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狂飙》:不想着教育观众,才可能是优秀的主旋律|九派时评
“人物二重性”的丰富性与倾向性——围绕反腐、扫黑题材剧的人物塑造展开(中国文艺评论)( 戴 清)
《狂飙》,不该被捧上神坛
人民网评《狂飙》,字字珠玑,说出了广大观众的心声!
《狂飙》是扫黑剧,《人民的名义》是反腐剧 两剧最大的区别其实是反
张译又一扫黑剧定档,人设不输“高启强”,剧情尺度远超《狂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