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育仁 :​精神得自由,艺术能行舟 ——谨以此文纪念英年早逝的本土作家李成琳女士

文艺评论

精神得自由

艺术能行舟

——谨以此文纪念英年早逝的本土作家李成琳女士
/张育仁 
    

【本文提示】李成琳女士于2017年7月5日不幸去世,转瞬间已有5个年头了。这篇文章是十八年前,我为作家书画家黄建华合著的新书《生命的“后花园”》撰写的序言。这本取义新颖、视角独特、思考深广的对话集,随着它的出版发行,已经在许许多多的读者,特别是从事文化寻溯和艺术教育到读者当中,产生过相当的影响。尽管过去了这么多年,我认为,他们在对话里面所讨论、追问和忧思的那些问题,在今天依然存在,依然具有继续讨论和追问的价值意义。

       

对话集:《生命的“后花园” 》这本书的副标题叫《抵达精神和艺术的审美之舟》

《生命的“后花园”》,光是书名就分明透析出浓重的传统文化韵味和某种“贵族”气息。我初始甚至有点担心,它是否会将自己置于“高处不胜寒”的尴尬境地。然而,这种疑虑随着阅读的展开证明是多余的

与许许多多骚人墨客完全不同,书画家黄建华与作家李成琳的对话不是要把我们引向玄谬的高寒之处,而是严肃而不乏生趣冷静而不乏热忱平易而充满焦灼通俗而执着于使命……

            

李成琳,重庆市人大《公民导刊》杂志社主编重庆民盟市委文化专委会委员重庆散文学会副秘书长,重庆文学院创作员,山城文学社秘书长,重庆天风古琴院秘书长。2009年成为古琴重庆市渝中区代表性传承人。一生创作过大量的散文作品,散文集《时光滴落》获得全国冰心散文奖

他们以这样一种姿态来面对纷繁而棘手的人间难题,并试图将所有热心于这个话题的人们诱惑进来,共同去探寻和抵达精神生命的审美之舟。我认为这种对话,是一种自由而浪漫的姿态,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示范的姿态 

  我无法预言这种姿态是否会轻而易举取得成功。因为,对精神自由出路的探询,亘古而今耗尽了许多志士仁人、圣贤豪俊的心力甚至生命。特别是面对我们今天如此芜杂尴尬的精神困惑局面,就更是充满着重重疑怯。

        

黄建华 号弘见 书画家、古琴家。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传承人,历任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中国古琴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天风古琴院院长,重庆市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重庆书画院副院长、重庆市人大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但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对话才更凸显出不同寻常的意义!我明显感觉到他们的这种精神姿态实质上是毫无浪漫可言的尽管他们在对话中处处表现出机敏和睿智,表现出执着和坚信,有时甚至为不期而至的顿悟而激动不已。

然而,作为“自由”的探询者,或者说启蒙者与拯救者,他们无疑更酷似中国古老寓言系统中的愚公,或者是西洋神话系统中的西绪弗斯。按照“拯救与逍遥”的“自由公式”,他们的对话当然是充满生命激情和精神惬意的,但同时也必然是充满生命的苦楚和精神的窘迫的。否则,这一切将显得不可思议。

事实上,他们都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貌似轻松自如、驰驱快意的表情背后,却饱含更多的焦灼和忧戚。“一个书画家和一个散文作家的对话”,只是他们的谜面,而他们的谜底却是一个精神自由探询者和另一个精神自由探询者一次雄心勃勃的自我启蒙和自我拯救“企图”。 
                   

我没有理由不为他们的努力所感动。这种努力,对作者而言,或许只是一种自然的源自其生命经历及灵魂顿悟的过程他们的“企图”更多的应该是一种身体力行的示范和表达,这种示范会自然地牵引我们登上那只通往精神自由的审美之舟。

 

黄建华先生在书画领域卓有成就、颇具影响。此为他的花鸟画作品

我一直关注黄建华先生在书画领域以及学、中学讲坛上的思考和宣讲,我也关注李成琳女士在写作领域和中学课堂上的探寻和启导。严格讲,他们的对话并不是从这本书才开始的,而是开始在许多年以前与之对话的也不限于他们两人,而是他们的读者和学生,还有疑窦丛生、玄机四伏的历史、现实和未来。 

    我知道,这本书出版以后,很容易引起读者注意和兴趣的,可能是它那图文并茂的形式,以及它那声情并茂的对话神态。这自然是本书的优长和极富创意之处。

但我的忧虑恰恰在此:我担心这种生动有趣且称得上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很可能使读者在满足视觉和“听觉”的愉悦之际,陷于浅尝辄止的境地,而放过了作者的苦心孤诣

因为现实中的人们更乐于干那种买椟还珠的勾当如果他们在草草阅读后竟潇洒地放走了他们本应努力寻觅的“精神自由”,我们岂不重又陷入另一种矫情的滑稽和尴尬?但愿这仅是我的杞忧,但愿我们的读者对“精神自由”的渴慕早已超出我的悲观评估。

   

李成琳女士称得上是重庆散文界健将级人物。此为她的获奖作品《时光滴落》
   

这本书还有一个必须引起我们关注的要点:它对什么是“现代化”和“现代人”的质疑和理解。由于可以理解的历史原因,中国人在最初设计“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时,多着眼于在物质文明的“现代化”上如何去追赶Xi方;多着眼于“落后就要挨打”之类的惊惧和自尊,这多少百年前老大帝国希望“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实用主义面影

毫无疑问,这种局限于器物与顽梗于功利的“战略战术”演进到今天,已经暴露出它的严重缺陷。因此,对“人的现代化”即精神层面“现代化”的呼唤,就不能不成为当今知识界和艺术界的当务之急。

我认为,把黄建华先生和李成琳女士的忧思和拯救努力置于这种更为宽广幽深的人文背景下,将更能使读者找到这本书真实的对话灵魂,以及它在艺术和思想经纬交织上的准确位置。

李成琳曾经在《洞见金佛山》中别有异趣地描述道历练此间的心旅:

栈道建在峭壁之上,奇峰,山涧,云雾,流泉,高树,低竹,野花,山鸟,险峻峭崖,让你心动又心悸。这是生命的高处,本真,朴素,葱茏,宁静,空灵,厚重,满山的词语,伴着飒飒的树声,伴着燕子的飞鸣,伴着苔痕上阶的浓绿,伴着阳光打在石林脸上的欢悦,弥散开来。

当穿过寒湿幽暗的通道,完全出乎意料的光与雾奇迹般的呈现,然后,一个天然恢宏的洞门,于悬崖峭壁和蓝天白云间敞开了胸怀!欢笑之后的静默里,我看到许多年前错过古佛洞而登临的风吹岭,看到那些岁月里点点滴滴的错过与登临,皆若此“洞见”,那么美,那么让人豁然......

 

黄建华先生天风古琴院演弹古琴

不过,这个“洞见”还不是更高精神意义上的“洞见”,这个“位置”还不是纯然自由的“位置”,但它确实是通往自由的可贵起点———因为精神自由的疆域是无限广阔的。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一个艺术的“后花园”,而是“乘物以游心”且没有涯际的自由天地!

当然,能够进入这个玄机四伏、意味深长“后花园”,然后“破壁”而跻身入更广阔自由的精神空间,不失为自我拯救的一大良途。 

黄建华深怀忧思地说: 我们正在面对一个开放而多元的世界,同时,也正面临着一个信息和文化资源共享的时代。国外有家号称专门研究中国的杂志说过这么一句话:

“在中国面临的各种危机中,核心的危机是,中国人正在失去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中国性’。就中国书画艺术而言,最能体现其'中国性’的诗意,是否也处于失去的危机之中?我之所以在此不揣浅陋与大家探讨这样的一个话题,除了机缘之外,是由于我内心的一点诗意情怀和文化情结使然。”

我认为,黄先生的这种文化忧虑、精神追问和执着探寻,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而且最宝贵的精神品质和文化风范。这对我们能够走出困惑和烦扰,不失为一种由中国性的诗意所打造的,能够引领我们抵达精神和艺术的“审美之舟”和“自由之舟”。

  【附注】《生命的“后花园”——抵达精神和艺术的审美之舟初版于2005年5月除了本书之外,黄建华李成琳二位文化人还合著有《新VS旧——关于文明的二人对话》等颇具社会影响的作品 

李成琳散文作品入选《第六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集》《中国当代作家散文镜像》等书,曾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首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重庆文学奖”、“重庆首届散文大奖”、“重庆十年散文精品奖”等。新闻作品多次获“中国人大新闻奖”及“重庆新闻奖”等。

2016年,李成琳凭散文《记忆驿道》“第七届冰心散文奖”是中国散文学会的最高奖项,也是全国专业散文评奖的最高奖项。评选委员会对她有很高的评价:

“这是一组关于生命和生活的感性且不乏理性的文字,清丽婉约的文字承载着情感和思想的重量。在匆匆前行的忙碌里,在与家人或友人告别的时候,驻足回望,在回忆过去的淡淡忧伤中,更多的是继续前行的乐观与略带俏皮的哲理性思考。游走于这些慢镜头里,生命的风景五彩斑斓,诗意的光晕在其间闪烁,凡俗的人生便有了别样的亮色。”

优秀的散文家李成琳女士她乘着文学艺术的“审美之舟”,同时也是灵魂的“自由之舟”,不知疲倦地在“生命的五彩斑斓”当中思索、追寻、创造,并因此而获得永生......

作家近照及简介:
 张育仁,亦名柳下卉,江兮源,1954年生。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77级学人;知名作家、评论家、新闻学家,重庆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重庆分会副会长、重庆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作家协会评论委员会秘书长。
 大学期间积极响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热忱投身于校园内的思想解放运动;因参加“普通人”文学社而遭到保守愚顽的极左势力的忌恨,毕业时被发配到川西北大山深处饱经磨难。1984年成为所在地区首位由选民自主投票选出的人大代表。后历经艰辛返回重庆。有学术著作多部及500余万字的各类文章行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信、自然与自由
黄建华条幅花鸟画赏析
【李成猛】傲骨杯中华诗词大赛149号作品
新老市民结对共度中秋
老兵音乐--令人流连忘返的古琴曲10首
古琴曲《琴师》:与君同舟渡,达岸各自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