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皇者华.血亲和人种》:华夏人种和华夏文明概述

皇皇者华 华夏文明流源史谈 第四部  血亲和人种

第一章 华夏人种和华夏文明概述

文|黄饮冰

一、人类起源于中国大西南

对于原始人类来讲,非洲的确不是一个进化、发展和壮大的地方。相对于非洲来讲,中国大西南泛长江流域上游地区,是原始人类的乐园。

人类是地球环境巨变的产物。地球环境的巨变,主要表现在地球气温变化和地球地理环境的变化上,巨变才能产生突变,产生突变之后,新的物种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发展、稳定成一个新物种,否则变异是无效的变异。

对于人类来讲,第四纪冰川期是地球气温环境的巨变,在全球都是一样的。中国大西南的独特之处,是在距今300万年到200万年,青藏高原崛起了,形成了人类成长的优良避风港。这里,才是早期人类的的伊甸园。

在中国大西南,原始人类完成了持续的由古猿进化成智人的全部过程。

在人类起源后,人类的第一生活第是泛滇黔地区,后向四周扩展。

二、华夏智人的分化——huahu

在华夏古猿演化成华夏智人后,生活在泛滇黔地区。这个最早的华夏智人,我把他们叫做华胡原始群。

华夏智人首先开发的是火。在对于火的认识上,华夏智人就此分离成两批人:一批把火叫做“ha”,就是后来的hua(华);一批把火叫做hu,就是后来的胡(互)。所以早在原始华夏智人认识火的时候,华夏大地上的智人就产生了分化。

Hua是华夏文明和华夏人种的主线。在冰川期内,华人在大西南继续发展,hu(胡)挺进两湖及沿海,最后在沿海发展起来强大的hu文化,所以沿海文化,如河姆渡文化,就是hu文化,即胡文化。两湖地区的hu人,在与随后迁来的华尼人融合,形成了华尼尸(夷)人,简称尸(夷)人。

Hu(胡)族群的图腾是日和鸟,河姆渡是双鸟+日,大汶口是单鸟+日,江淮之间是夋鸟(日中鸟),江淮之间还有鸟中日,鸟中日族群继续北进,成为大汶口后期的少昊。日中鸟就是金乌。金乌族群有一部分最后进入四川,形成了三星堆文明的一部分。Hu族群一部北进,在草原形成强大的胡人文化。

胡人在草原上也有一个不断分化融合的形成历史。唐虞以上有荤粥、山戎、猃狁,居于大漠草原,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而居,他们的性质就是不同时期从中国东部沿海北迁如草原东部的胡人。夏代以后,华夏族也参入到了草原胡人的融合和组合中。夏末商初,夏后氏一部北入草原,融合草原上的胡人诸多族群,形成新的族群——匈奴。但匈奴的性质还是胡人,即是华夏族一部融合入胡人族群而形成后世的匈奴。这可以从《史记》记载的【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得到证实。以后出现于历史上的草原各族,血缘底子还是胡人,只不过主体族群的名称发生了变化,历史记载的草原族群的名称是当时草原诸族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族群的名称。从匈奴开始,胡人的领导地位实际上被胡化的华夏后裔所把持。如匈奴冒顿单于家族、鲜卑的拓跋氏、到蒙古黄金家族,都是黄帝的后裔。

在东亚,史前族群的分化和融合实际有两个中心。一个中心是南部的农业区,一个中心是北部的游牧区。农业区以华尼人为主。在华尼人的逐步扩展下,胡人逐渐退出农业区,进入草原形成了草原胡人。农业区的华尼人也逐步演变成了华夏族。这个分化组合再分化在组合的过程,是在不断进行着的。

三、华夏主线——华

华夏族的起源是华胡原始群,这就是我所说的一元。华胡原始群又分化成华尼人和胡尼人,这就是我所说的两系。华和胡两系的分化融合和再分化再融合的反复进行,形成了后来的华夏。华夏文明和华夏人种的主线还是华(hua)。

华人和胡人的起源地都在大西南。以后华在中国的西部,胡在中国的东部。华和胡在中部融合,逐渐形成了华夏族。

1、尼引申为泥

处于西南的华人,在追究人的起源的思考中,引发出一个新的概念——尼,尼进一步引申就是泥。承载尼(泥)文化信息的是女娲造人的传说。华人认为自己是女娲用尼土创造的。

尼是泥的本字。尼是先祖的象征。在祭祀先祖时,华人用一个人来处于先祖的位置接受祭祀,这个代表先祖接受祭祀的人,就叫做“尸”,尸位素餐,什么都不做,所以尸就叫做尼。尼是尼崇拜的符号。尼崇拜是先祖崇拜。所以这个时期的华人,又增加了一个文明符号——尼。此时华人演变成了华尼人,简称为尼人。

在彝族的历史上有一个尼能时代,是尼存在的证据。尼是女娲的代表。在原始符号中,“x”可能就是尼的原始形态,“x”后来演变成了符号“”和文字“尼”。

2、华尼人冰川期北进形成北方燧人氏(华尼安),北方文明之火的点燃者和传播者

在末次冰川期到来之前的一个间冰期内(距今24万年到7万年前),一批华尼人进入到大地湾,形成了大地湾距今60000万年到13000年之间的原始文化。这是北方华尼人的中心,他们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点燃了北方文明之火,是传说中的燧人氏(华尼安)。

燧人氏在中国的传说中是人工火的发明人。在西方文明中,其神话和传说均没有人工火的发明记载。西方神话中,火是偷盗而来。由于世界上唯一只有中国有人工取火发明的传说,所以西方文明之火,也只能是从燧人氏族群中盗去的。燧人氏是冰川之王,是世界文明之火的传播者。从传说中看,是燧人氏点燃了西方文明之火。这个距今60000年开始到距今13000年发生变化的大地湾为中心的族群,我也把他们称作华尼安人。

末次冰川期在距今13000年前后结束,燧人氏已经进化成了雪地之王,他们已经习惯于寒冷,对温度的升高不适应,所以燧人氏继续向北迁徙。少量的燧人氏遗留于渭水流域和中原,以奉守先祖之祭祀。

3、末次冰川期后华尼人北进,形成尼夏(华尼-夏),即古夏人

末次冰川结束,洪水开始泛滥。洪水的泛滥,从距今13000年开始,到距今9000年平息。最盛期是距今9000年前后。我把此阶段的洪水泛滥称为第一次洪水期。洪水泛滥,遗留于渭水中下游和中原的燧人氏文明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两湖地区的人口也急剧萎缩。在距今9000年前,两湖地区已经发明了粳稻种植,这里的主体人民为hu(胡)人,其地为hu(湖)地。两湖地区一部分稻作族群在距今9000年的时候迁到中原,带去了稻作农业,如贾湖文化遗址。

末次冰川结束后(距今13000年),大西南人口剧增。此时华尼人已经开始了秜稻的种植。柅稻是陆生稻,是最原始的栽培稻。在原始农业的支撑下,华尼人再度开始了北进和东进历程,正好去填补北方和两湖地区的人口的消落。

距今13000年后,北进的一支华尼人,在渭水上游的大地湾,与遗留的燧人氏融合,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特征——夏(sa)。夏是头的意思,头是灵的居所,所以夏就是灵。由夏引发出萨,萨为万物之灵,夏演变成了人灵的专称。夏的来源当然是尼。所以这批以大地湾为中心的华尼人,演变成了尼夏(华尼夏),简称为夏。

夏图腾是“人面鱼纹图”。“人面鱼纹图”是图文“夏”字。夏图腾,从观念的起源到描画成“人面鱼纹图”,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

在距今9000年到8000年是一个稳定期,也是古夏人的发展壮大期。这个时间段古夏人已经有三个发展方向,有分化成三支的趋势。处于中国西部的是西夏,也就是戎夏;向北和西北发展的一支,是大夏,就是尼夏(ni-sa)。向渭水下游和中原发展的一支,是东夏,也就是华夏(ha-sa)。东夏中的华胥一族东进到鲁西南的雷泽地区,在雷泽地区遭受第二次大洪水。

距今7800年后,第二次大洪水与海浸一起发生。这次大洪水和海浸促使了古夏人的进一步分化。大洪水和海浸引发了中原地区的古夏人向西回迁,依次引发了西部和西北古夏人的进一步迁移。

处于洪水之中的古夏人,演变成了伏羲女娲族群,为东夏,也就是早期华夏(hasa)。伏羲女娲族群后来与来自两湖地区的糯农族群融合,形成了华夏(huaxia)。因为华是他们的共同特色,夏是主体。

遗留于渭水上游与西返的夏人,生活于西部,他们是西夏。西夏人口的增加,引发了西夏人口向北和西北的再次迁移,这就又引发了处于西北和北部的大夏人的外迁。这个时候,由于雨水的增加,沙漠环境优化了,不少河流和陆洲出现在西域和外西域的沙漠上,也未大夏人西迁带来了条件。

在距今7800年前后,西北的古夏人一部分向西发展,进入西域,并以西域为跳板,挺进中亚和西亚,开启了苏美尔文明和古埃及文明。这一批古夏人,是大夏人,也就是尼夏(nisa),尼夏也是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的源头。

继续生活于中国西部的古夏人,就是戎夏。戎夏一直雄踞中国西部,持续对东西文明施加影响。如大禹就是来自戎夏。汉时戎夏人还建立了大夏国,在阿富汗境内。

在语言上,夏人对sa音有着顽固的坚守。sa也是西方文明的密码。

4、末次冰川期后华尼人东进形成尼夷(华尼-夷,夷就是尸),即古华人

距今13000年后,东进的一批华尼人,在两湖地区发展与胡人相遇,学习胡人的粳稻种植,发明了糯稻。糯稻的发明,让华尼人成为了两湖地区水稻种植族群的中心族群。在两湖地区,尼崇拜演变成了夷(尸)崇拜。夷是孝子的象形,是腰缠稻草绳披麻戴孝的孝子的形象。所以在两湖地区,华尼人融合胡人之后,演化成了尼夷人(华尼夷),简称夷人。在湖南的时候,华(ha)演变成了华(hua)。华(ha)是火,华(hua)是太阳。这里的“夷”实际是“尸”,在西周才被称作“夷”。

5、华夏族群起源于豫西

尼夷之糯农部向北发展,在鄂西北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发明了“粟”,在进入豫西后,与西部古夏人融合发展,如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就是古华人和古夏人融合发展出来的粟文化。第二次大洪水开始消退时期(距今6000年前后),伏羲部西进,在豫西庙底沟吞并了糯农族群,形成华夏联合体,开创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在距今5900年的时候,糯农族群中神农出世,华夏族以神农为核心,开创了中原地区新华夏文明。

6、华夏族群形成于江汉

距今5600年到5300年,地球气温忽然下降,华夏联合体在神农氏带领下进入江汉地区,进一步融合江汉地区的古华人,形成早期的华夏族群。

距今5300年前后,尼夷一部向东挺进,在良渚与河姆渡居民相遇,融合成鸠尼。鸠尼北进,演变成九黎。

7、华夏族群壮大于中原

神农时代,黄帝、炎帝、太昊、少昊、帝俊、帝江、帝鸿等诸族在中原相遇融合,形成了强盛的中原文明,华夏族群进一步扩大成中国主体族群。

其后五帝的历史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要说明的是,黄帝是黄人之帝,黄人在距今5000年的时候由黄水流域南下,进中原,代神农为天下共主。黄水是辽河的上游西拉木伦河。黄人也是华尼人的一支。黄人是由两湖地区迁徙到东北的黄水流域的。黄人的后裔黄氏后来以江夏为发展中心,就是证明。

炎帝是西部牧羊族群的一支。太昊、少昊、帝俊、帝江、帝鸿是东部胡人支系。

8、无论中华如何变化,“华”是华人一直不变的烙印

从图腾的起源上讲,华图腾是火树图腾。后来华图腾演变成了太阳崇拜、光明崇拜。同样的,胡图腾也是胡人一直没有变化的烙印。胡图腾是日和鹄的崇拜,在草原上,胡图腾演变成了长生天崇拜和大雁崇拜。

黄饮冰2014314日首发于本人网易博客chutianguke的博客。20161220日星期二修改。201714日星期三再修改。


作者简介:黄饮冰,本名黄祥文,湖北省孝感市肖港镇人,以研究华夏文明起源史为己任,从1989年开始研究华夏起源史,是华夏文明起源史的独立研究者和中国中心论的倡导者。研究成果有《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中国中心论——中国是世界人种和世界文明的起源中心和传播中心》、《华夏江汉形成说》(题目待定)。黄饮冰在网易、凤凰、新浪均开有博客,在大同思想网和博客中国开设专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饮冰论人类与文明起源17:文明的张力在火与种
《皇皇者华.血亲和人种》:史前中国四大族群的分布与联系
石家河原居民是华夏而非三苗
中国文化这泓水有多深?——王显春
中华文明5万年年谱
历史连载22——华夏民族与华夏文明的起源(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