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络首发】张新新 刘骐荣 |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据出版:动因、机理与进路

作者 | 张新新1)2),刘骐荣1)2)

作者单位 | 1)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2)上海理工大学出版研究院

Doi | 10.19619/j.issn.1007-1938.2024.00.013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研究”(编号23&ZD218)。

引用参考文献格式:

张新新,刘骐荣.新质生产力赋能数据出版:动因、机理与进路[J/OL].出版与印刷:1-14[2024-04-24].https://doi.org/10.19619/j.issn.1007-1938.2024.00.013.

摘要 | 分析出版数据价值的动因、机理和进路,推动数据出版的理论框架构建。文章指出新质生产力赋能数据出版的动因在于供给新型生产要素、创新数据出版形态、形成数据治理新范式、催生数据出版新岗位;在梳理出版元数据价值、数字化价值以及数据化价值的基础上,分析出版业数据价值的媒介跃升与媒体融合、数据要素核心地位确立、出版数据要素加数效应走向乘数效应等演进机理;提出数据价值实现进路:以数据要素为理念,加快出版数据产品化进程;以内容数据为核心,积极构建出版数据中台;建立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探索出版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完善出版数据治理机制,提升出版数据治理能力;设立首席数据官职务,引领新生产要素应用。

关键词 | 数据出版;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出版新质生产力;“出版数据要素×”;出版高质量发展;出版数据乘数效应

→ 查看HTML全文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1]。由此,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发展尤其是赋能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三个基本点便是劳动者的质变、劳动资料的质变和劳动对象的质变,换言之,即催生出版业的“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以及新型劳动对象”[2],在此基础之上,面向数据、技术、管理等出版创新要素聚集,塑造新型出版生产关系。

随着我国成为第一个把数据确立为生产要素的国家,数据要素的重要性、急迫性、必要性价值凸显,数据将成为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之一。出版数据,作为出版业劳动对象质变的核心要义,作为出版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之一,其重要性将关涉出版业未来十年甚至数十年的发展,将深刻影响和变革出版学科、学术和话语建设的整体格局。由此,出版学界迫切需要对出版数据展开系列研究,本文仅就出版数据价值的形成动因、演进机理和实现进路进行分析。

一、出版数据价值形成动因

早在10年前,数据学领域的专家就指出出版数据要素潜能并未充分挖掘,出版社“没有把书籍的数据价值挖掘出来,也不允许别人这样做。他们没有看到数据化的需求,也意识不到书籍的数据化潜力。” [3]2015年笔者在《数字出版发展三阶段论》的研究中,认为数字出版的发展极有可能催生出“数据出版”的新业态,“数据出版,是指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把文字、图片、音视频等都当作数据的一种表现形式,围绕着数据的挖掘、采集、标引、存储、计算开展出版工作,通过数据模型的建构,最终上升到数据应用和数据服务的层面” [4] 。应该说,关于出版数据要素、数据价值、数据出版等方面的认知,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之初,就已达成共识,只是出版发展实践未能及时跟上理念认知,“仍然停滞在内容数字化初级阶段,难以进一步实现图书自身的数据形成、数据渗透、数据运用和数据重组” [5]

随着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据也逐渐被诸多行业所应用,数据已经渗透进各行各业,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利用来指导出版企业的出版行为,是未来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6] 2023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会同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指出在12个行业和领域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典型场景,推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并明确要求“挖掘文化数据价值,贯通各类文化机构数据中心,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鼓励依托市场化机制开发文化大模型。” 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数据,出版数据是以知识为核心、为主体的数据,是在特定时段内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数据,自然是“文化数据”的题中应有之义和不可或缺内容。如何发挥出版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推进“出版数据×”行动,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劳动对象质变对出版业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两极之一的“新兴出版”高质量发展需要回应的核心议题。

作为出版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以及出版劳动对象质变的核心要义,出版数据价值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其一,供给新型生产要素,促进效率型、质变型增长,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就生产要素而言,出版业的要素向度需要“回归重构”[7],不断改造优化资本、劳动力等出版传统生产要素,不断培育壮大数据、技术等新兴出版的新生产要素,提升传统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新生产要素的价值贡献比。出版业生产力既是一种物质生产力,也是一种“精神生产力”[8],是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有机融合。就精神生产力而言,出版业以往所面对的劳动对象主要是作品、版权素材,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数据,是通过作为劳动者的编辑,运用脑力劳动资料,生产出的精神产品(出版物)。新质生产力对出版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改造提升出版业的传统生产要素,优化组合配置资本、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更重要的是培育壮大数据、技术等新生产要素,加快无形、非物态生产要素的配置,把数据、技术等要素投入到出版产品服务的供给过程,以实现传统的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新兴的数据、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组合配置,并实现生产要素层面的质变,进而推动出版生产要素与新质劳动者、新质生产资料(工具)的优化组合,最终实现出版业的创新性、效率型和质变型发展。

其二,创新出版形态,催生数据出版新模式,赋予新兴出版以新的内涵,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一直以来,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语境中,新兴出版的概念更多指向的是数字出版。对数字出版的界定,学界往往从“数字技术”[9]“全媒体”[10](本质上是技术要素)等角度着手,认为数字出版是基于数字技术的出版,或是全媒体、多模态的出版。而数据出版不同于强调技术要素的数字出版,它从内容要素的维度界定,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新兴出版业,以出版数据活动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出版学,探索和研究的是出版数据的投入、应用、传播和治理的活动。由此,数据出版赋予新兴出版以新的内涵,从而推动融合出版得以创新性发展,传统出版与数据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也是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三,引起出版治理变革,形成数据治理新范式,革新出版管理方式。数据要素引入出版过程,在催生出数据出版新形态的同时,还将引起出版治理理念的革新,形成数据治理的新范式。数字出版的传统治理方式包括意识形态治理、规划治理[11]、法律治理、财政治理[12]、税收治理[13]、标准治理等,而创新性的治理方式则包括安全治理、应急治理、智库治理以及数字治理等。在出版业数字治理之中,数据治理则是重中之重,须引入敏捷治理的理念,围绕“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标引、数据计算、数据建模、数据应用、数据服务”[14]等数据出版产业链展开,推动出版业治理理念、制度和实践的敏捷化。敏捷治理作为一种面向革命性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治理方式,值得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囿于篇幅限制,数据出版的敏捷治理将在另外文章中予以系统论述。

其四,催生新的岗位和职责要求,丰富融合出版编辑类型,推动出版数据职业的勃兴。激活出版业数据要素潜能,发挥出版数据要素价值,必将带来的变革是数据出版新岗位和新职责的设定。一直以来,融合出版编辑的来源,一方面是传统出版编辑的数字化转型、融合化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数字出版编辑向传统出版进行靠拢和回归。在应对数据出版这一新趋势时,融合出版编辑更需要立足出版企业的数据规模、数量和质量的实际,根据数据出版产业态势和自身战略定位予以规划和设计。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未来,首席数据官、数据产品编辑、数据审核员、数据工程师、数据评估师、数据安全员等新的融合出版编辑岗位将应运而生,数据出版将催生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一点,国外的某些出版集团早已践行,并在推动法律、医学等专业出版知识服务大模型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出版数据价值演进机理

对出版业数据价值的认知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由浅入深、由表象到机理的过程,涵盖从基础数据的收集到数字化复制、再到深度数据化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每个阶段都为出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在出版流程中应用大数据的根本目的不是掌握更多、更全的信息数据内容,而是通过专业化的处理,挖掘信息所包含的潜在内容,更高效地指导图书出版实践工作。[15]

1.出版元数据的价值:推动传统出版发展

对于出版业而言,构建出版数据价值体系、提升出版市场竞争能力的首要任务是要认知和挖掘出版物元数据(基础数据)的价值。出版元数据,是关于出版数据的数据,是描述出版的资源、过程、权限和管理的数据。[16]图书元数据是关于图书数据的数据,主要包含书籍基本信息、流程信息等记录。《中国标准书号》(GB/T 5795—2006)规定了16类图书元数据,包含ISBN(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国际标准书号)、产品形式、题名、题名的汉语拼音、丛书、著作者、版本、语种、出版标记、出版者、出版国家、出版日期、原出版物的ISBN号、内容提要、定价和备注。《中国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图书产品信息格式》(GB/T 30330—2023)规定了图书产品信息、图书产品消息头、图书产品记录、图书产品描述、图书产品营销、图书产品内容、图书产品出版、图书产品相关资料、图书产品供应等类别的元数据,旨在推动图书出版物信息的在线数据交换,推动出版物数据信息的整合、传递、数据关联以及跨平台对接等。

出版元数据的价值,是出版业数据的基础价值,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方面。

首先,出版元数据及其标准的确立,有助于破除出版发行数据“孤岛”,有利于深入推动出版物营销的高质量发展。出版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重要基础是分析图书的标题、所属类别、内容摘要等元数据信息。上述信息的分析,能够帮助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同时也有利于出版企业市场活动的推广。只有对出版元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出版企业才能够准确了解市场需求,并以此作为出版计划调整的重要依据。

其次,出版元数据与数字出版产品服务的融合,有助于推动数字出版由碎片化发展步入体系化发展阶段,推动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规范的元数据语义描述,可以实现数字出版不同环节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与利用,最大限度节约经营、管理和流通成本” [17]。在目前的数字出版营销体系中,基于元数据进行数字出版产品服务分发的企业或案例,还较为少见,还没有成为主流或通行的做法,可以说数字出版营销的标准化、集约化还处于初步阶段。基于精准营销的考量,应注重出版物质量、用户喜好、图书知识体系等方面的元数据建设,以降低数字出版营销成本,提高数字出版营销效能。

最后,出版元数据,是出版业数据治理的底座,在数据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奠基性作用。出版元数据建设要求全面记录出版流程,能够有效提升出版效率和质量。记录的主要内容有设计、校对、分销等的时间管理和成本。上述数据的分析,能帮助出版企业及时发现各项问题,有效提升出版流程的公开化和可追踪性。尤其是在时间管理层面上,可将进度的控制和出版物按照计划时间发布紧密关联。出版元数据价值的另外一个体现是进行成本管理,详细记录成本信息,助力出版企业制定出较为科学和合理的预算方案,在竞争中保持价格上的弹性,对于财务效率提升、出版企业适应能力增强等均有积极的作用。

2.初级数字化的加数价值:激发出版数据要素的加数效应

对出版元数据的认知及建设,早在前数字出版时代就已经开启,同时在图书出版等传统出版业态均有所展开;随着数字出版的兴起,出版数据价值由元数据价值走向数字化价值,在传统纸质图书价值之上又为出版业发展提供了附加的数据复用价值。

数字化价值,是指在原有纸质出版物的基础上,把出版物内容进行数字化加工进而转移到数字媒体所创造的价值。数字化价值是一种浅层次的价值转移,是出版物内容的数据复用价值体现。数字化价值主要表现为电子书刊、数字图书馆等所体现的价值。具体而言,初级数字化价值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原版原式的数字化价值

原版原式的数字化价值,是指纸质图书、期刊等出版物不改变版式版心而直接转化为数字出版物的价值。原版原式数字化价值发生在2010年左右,即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早期阶段,其代表产品是原版原式的电子书刊、数字图书馆等。原版原式数字化价值体现在,把无论是处于动销还是库存状态的纸质书刊的数据价值激活,以单本电子书刊作为一个数据单元、数据产品,实现出版物内容价值的复用、倍增。这也是数字出版早期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将纸质书刊搬运到互联网等数字媒体,实现书刊价值的跨媒介迁移。传统的纸质书刊在转化为电子书刊时,不仅延伸了媒介形式,还拓展了其可接触的受众范围。例如,国内的数字阅读平台如京东读书和掌阅科技等,通过提供电子书刊和在线阅读服务,使得读者能够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便利,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此外,这些平台的互动性和个性化推荐功能还增强了阅读体验,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年轻读者。

(2)版式变换的数字化价值

版式变换的数字化价值,是指在不对其内容进行变更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纸质出版物原有的版式版心等排版制作格式所实现的数字价值。版式变换的数字出版物,包括ePub形式、mobi格式的手机书、数字图书、电子书阅读器产品等。版式变换的数字出版物,可以根据屏幕大小调整阅读版面的伸缩,以确保最佳的阅读体验。版式变换的数字出版物同样是在原有的纸质出版物价值基础之上,进行了数据价值的扩充,是数据加数效应的体现。

(3)内容碎片化价值

内容碎片化价值,是指对纸质出版物进行数字化加工、拆分,从一本书、一篇文章作为一个数据单元、数据产品,扩充到以章节、段落、字词,甚至图表为一个数据单元、数据产品,以摘要、短篇故事和微信公众号等形式的内容,满足用户碎片化阅读、碎片化时间应用的需求,从而实现出版物数据价值的裂变倍增。将内容碎片化发生在2014年左右的出版特色资源库数字化建设阶段,其代表性产品是专业数据库。专业数据库不仅存储了大量的出版物信息,还提供了关于市场趋势、读者偏好和销售数据的分析,在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出版物初级数字化价值,是对纸质书出版物价值的二次挖掘,是出版数据要素加数效应的体现,即在原有纸质出版物价值的基础上叠加一层数字化的价值,同样的出版物内容通过赋予新的数字媒介形式,从而实现价值的累加和递增。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并非被完全取代,而是通过数字化获得了新的生命。例如,通过扫描和数字化处理,历史悠久的书籍和档案可以被保存并分享给更广泛的受众。中国国家图书馆等机构在数字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通过将珍贵的文献资料数字化,不仅保护了这些资料避免因时间久远和物理环境不当遭受侵蚀,也使得公众更容易地访问这些知识宝库。此外,纸质出版物的数字化还衍生了其他产品形式,赋予出版物增值知识服务的功能。例如,将经典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书或互动电子书,既丰富了阅读形式,也吸引了更多不同偏好的用户。

3.深度数据化的乘数价值:催生出版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

2021年,随着数字化战略被写入《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据赋能为主线、以数据价值释放和创造为核心” [18]成为出版业数字化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出版业由浅层数字化走向深度数据化的转型,是出版深度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出版业数据化转型,是以数据为生产要素,把数据作为资源投入到出版生产和传播的全过程,研发出数据出版产品(服务),实现出版业数据价值的释放、倍增,以提升出版业发展质量和效率。数据化价值,是指在书报刊数字化、碎片化的基础上,基于知识体系构建,对数字化、碎片化的资源进行多维度、立体化知识标引,充分发挥数智技术的赋能作用,通过大数据模型构建和数据服务层研发,所产生和输出的二次数据所创造的价值。[19]

出版业数据化价值的构成涉及将作品内容、出版过程、市场互动和用户行为转化为可分析的数据,其有助于数字化出版向数据化出版的过渡和转型,并最终实现数据在出版行业的全要素赋能。在数字化和碎片化的基础上,出版业的数据化价值体现在对内容的深度组织和分类。这意味着不仅仅是将纸质资源转化为数字格式,而是进一步对这些内容进行细致的知识标引,从而使其在多个层面上可检索和分析。通过“数据源层、采集层、标引层、计算层、模型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的体系性建构,可使大量的出版资源在云端高效存储、处理和共享,从而为出版企业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灵活的资源管理。通过构建出版大数据模型,出版业能对庞大的数据集进行分析,从而洞察市场趋势、读者偏好和内容表现。这些模型不仅有助于理解当前的市场动态,还可以预测未来的趋势,指导出版决策。

在探讨二次数据所创造的价值,即“出版业数据背后的数据”价值时,需要认识到数据本身不仅仅是一系列数字和统计,还是一个深刻反映出版业态势、用户需求和市场动态的信息源泉。数据价值背后的核心是对出版内容和市场的深入理解、对读者行为的精确洞察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能力,认识出版数据背后的数据过程,其实也是知识发现和知识增值的过程。这种价值体现为对内容的优化组织、市场策略的制定以及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出版市场中保持行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较之前述的元数据价值、数字化价值,出版数据化价值体现的是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出版数据要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出版业的发展主题。“出版数据要素×”的主要落地场景包括基于数据要素的数据出版产品服务、出版流程革新、出版治理变革、数据型编辑培养等。数据化价值的实现,是出版数据要素融入编辑、校对、印制、发行产业链环节的过程,是蕴含数据要素的数据出版产品服务研发的过程,是面向数据要素管理和服务的数据出版治理过程,是数据化思维理念赋能融合出版编辑的过程。一言以蔽之,数据化价值实现的过程,是出版数据作为新质劳动对象催生出版新质生产力的过程,是出版数据要素驱动下的出版业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化的改革发展。

从出版业元数据价值、数字化价值到数据化价值的演进过程,可以得出如下几条规律。

其一,从表象来看,出版业数据化价值实现的过程是媒介演进、媒体融合的过程,是纸质媒介向数字媒介、单一媒介向多种媒介、单模态内容向多模态内容演进的过程。传统出版阶段注重的是元数据的价值及应用,数字出版早期阶段是作品内容由纸质媒介到数字媒介的呈现过程,数字出版的深入开展则是作品内容裂变、分布于多种媒介的过程,数据出版阶段则是文字、音频、视频、三维模型等多模态内容的有机融合过程,是全媒体出版传播的过程。

其二,从时间线来看,出版业数字化到数据化价值实现,是数智技术引领、数据要素核心地位确立的过程。如前所述,数字出版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出版,是数字技术作用于传统出版所形成的出版新形态,这期间,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起到引领性的作用;而数据出版则是改造提升作品内容、资本、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的过程,是培育壮大出版内容数据、用户数据、交互数据等数据新型生产要素的过程,最终形成以出版数据为核心要素的过程。

其三,出版数据化价值的实现,遵循出版数据要素加数效应向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演进的机理。出版数据要素加数效应,是出版数据活化、复用,释放出版数据新价值、创造数字化场景价值增量的效果,是基于同样作品内容的纸质出版物向数字出版物的转型。出版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则是从出版数据叠加走向数据融合,通过不同类型、不同维度、不同模态的出版数据聚合,借助数智技术赋能,推动量变式发展走向质变式发展。出版数据乘数效应主要体现在:①裂变效应,即以单本图书为数据单元、数据产品,裂变、分化、衍生出数十条,乃至数百条条目数据产品,起到出版数据海量裂变效果;②聚合效应,即以知识体系为内核,由分散化、碎片化的数据走向体系化、大规模的出版数据语料库,甚至是形成垂直类的出版大语言模型;③生成效应,即基于“海量无标注的出版数据和高质量人工标注的出版数据、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算法”[20]、文本大模型、“文生视频大模型”[21]以及相应的算力支持,所产生的智能生成数据、生成视频的效果。

三、出版数据价值实现进路

发挥出版数据的叠加、放大、倍增作用,实现出版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构建以出版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据出版,是促进新兴出版业态创新、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用好出版数据要素报酬递增、低成本复制、价值延递性等优势,引入出版数据这一新质劳动对象,发展出版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的出版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为解决目前出版业数据供给规模不大、质量不高、流通机制不畅通、应用潜力释放不充分等问题,充分释放出版业数据价值,可确立以下进路。

1.以数据要素为理念,加快出版数据产品化进程

出版数据产品化,是指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研发一系列数据出版产品,推出一系列数据出版服务。加快出版数据产品化,首要是确立数据作为出版生产要素的理念,围绕着数据潜能发挥、数据价值实现,来规划和部署相应的数据出版业务。首先,把电子书、章节、文章、条目、字词甚至是图表,都视作出版数据类型,基于不同的出版数据类型来优化供给数据出版产品服务。其次,重视知识体系建设,构建专业出版、教育出版等垂直知识体系,以知识体系为纽带组织和应用数据资源,发挥出版数据乘数效应。再次,建立行之有效的数据出版流程,因地制宜地形成数据清洗、数据加工、数据标引、数据计算、数据建模、数据应用等出版数据产品化机制。最后,积极创设出版数据产品化应用场景,对内用于编校印发等出版流程优化再造,对外提供查询、检索、定制等出版数据服务。出版数据产品化是发挥裂变效应的关键,只有不断推出多品种、高质量、大规模的出版数据产品,才能起到出版数据裂变、出版数据价值倍增的预期效果;出版数据产品化是发挥聚合效应、生成效应的前提,如果没有超大规模数据、海量出版资源、多元化应用场景,就无法实现出版数据的聚合重组,无法产生数据生成数据、数据生成知识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2.以内容数据为核心,积极构建出版数据中台

出版数据中台是集成了数据建设、数据应用和数据治理等多种工具系统的统一平台。首先,出版数据中台的建设,须以内容数据为核心,充分发挥出版企业自身的内容资源优势,综合治理特定出版领域的内容数据、用户数据和交互数据,推动内容数据转化为数据出版产品服务,基于用户数据做好全媒体营销,开发交互数据用于改进自身的出版产品服务行为。其次,出版数据中台的技术功能体现在能够支撑数据采集、存储、加工、标引、计算、管理与服务等各环节业务,能够完成数据从素材、原材料到数据产品、数据服务的全流程技术支撑。最后,出版数据中台的建设要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坚持“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原则,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数据服务,对内部数据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防控措施,对外部数据要形成系统的数据应用举措。关于这一点,在出版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出版企业曾先后与移动运营商、网络电商以及国外的出版机构进行合作,但很多出版企业的未经加工的定稿发排文件被上述合作单位购买,从而引发了诸多数字版权的纠纷和隐患。出版内部数据建设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高效、动态的信息流通系统,该系统能够收集不同来源的数据,如作者提交的手稿、读者反馈、销售和分发数据等,然后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洞察。这些洞察能帮助出版企业优化其业务流程,缩短出版周期,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市场响应速度等。如基于编辑选题策划的视角,图书编辑可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快速全面地采集信息,利用语义网络图等技术对同类选题进行优劣分析,并利用聚类分析来寻找合适的作者。[22]

3.建立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探索出版数据可信流通体系

出版数据流通,是数据出版产品服务由价格设定走向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出版数据流通可以通过数据开放、数据共享、数据置换、数据交易等多种形式来实现。不同的出版数据类型,适配不同的数据流通方式,出版企业宜首先梳理清楚有哪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以及个人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版公共数据、出版企业数据以及出版个人数据的分类分级确权授权制度,建立出版数据持有权、加工使用权以及数据产品经营权分置的数据产权运行机制,推动形成出版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共同使用、共享收益”的模式;出版公共数据在不影响个人隐私保护和公共安全的前提下,有条件无偿用于公共治理和公益事宜,有条件有偿用于产业发展和行业发展。这里有一个关键的操作细节,即在以往的出版合同条款中,尽管大部分出版企业会规定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及其改编权等,但是对数据权利的约定却不够完善和细化,须设定专门的条款来予以规定。

出版数据的可信流通体系,须支持出版数据可用、可信、可流通以及可追溯,实现出版数据流通的全过程、动态化管理,在合规使用中激活数据潜能,实现数据价值。进一步讲,出版数据的可信流通,能够做到出版数据来源可确认、出版数据使用范围可界定、出版数据流通过程可追溯、出版数据安全风险可防控。出版数据的可信流通体系形成,尚需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出版基金等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攻克区块链、隐私计算、联邦学习、可信标识、透明服务网络等关键技术,探索建设行业级出版数据运营平台,提升出版数据应用可控、可信、可计量的能力,以促进出版数据高效合规流通使用。

4.完善出版数据治理机制,提升出版数据治理能力

数据作为出版业新型生产要素,是出版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已经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服务管理等各环节迅速融合,深刻变革着出版业的生产方式和治理方式。出版企业宜在遵循数据要素机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数智决策的潜能,基于数据思维、数据理念、数据优势来进行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印刷复制、出版营销等各环节的规划和决策,逐步形成出版数智治理模式。比如,对于读者在线行为数据的研究,出版企业能够掌握读者的偏好,确定更加有效的营销渠道,预测市场发展趋势等。再如,智能算法推荐对于内容推送、个性营销等方面的出版决策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出版企业宜在充分探索数据产权、流通、分配、治理和安全等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贯穿于数据供给、使用、流通等全过程,建设出版数据安全保障体系;须强化出版数据分类分级治理意识,统筹出版企业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内容数据、用户数据与交互数据,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与个人数据治理机制,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和内容安全;须确立出版数据资产意识,丰富和完善出版数据资源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建立起涵盖出版数据资产形成、使用管理、开发利用、价值评估、收益分配、销毁处置、全过程检测、应急治理、信息披露、风险防控等全流程的制度体系,以促进出版数据资源合规高效使用,构建共享共治的出版数据资产管理格局;须充分发挥标准先行、标准示范的作用,尽快建立健全出版数据要素标准体系表,形成出版数据供给、使用、流通、分配、安全等方面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出版数据要素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5.设立首席数据官职务,引领新生产要素应用

人才是第一资源。出版企业复用出版数据资源、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不可或缺的工作是设立首席数据官或曰首席数据科学家。首席数据官(chief data officer)[23],是全面负责统筹管理出版企业数据资产、系统开展数据开发利用和价值挖掘的高层管理人员,是推动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创新转型、开辟价值增长新空间的关键领导角色,由出版企业负责人选拔任命或授权其开展工作。首席数据官的主要职责是推动出版企业数据化转型,统筹推进出版数据战略制定,开展出版数据治理,推进出版数据开发利用,保障出版数据安全,建设出版数据人才队伍以及创建和形成出版企业数据文化等。首席数据官,也是数据这一新质生产要素赋能劳动者的结果,是数据这一新质劳动对象对出版企业提出的新型劳动者要求。

与首席数据官岗位设置紧密相关的是构建出版数据要素价值分配机制,即健全出版数据“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24]的机制,推动出版数据要素收益向数据价值创造者合理倾斜、向使用价值创造者合理倾斜,确保出版数据价值挖掘、创造、增值、转化等各环节的投入均有相应回报,强化面向出版数据价值创造和实现的激励机制建设。国外的出版集团,如律商联讯(Lexis Nexis),很早之前就设置了首席数据官一职,以推动出版集团的语料库建设、出版大模型研发等各种出版数据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工作。

四、结语

知识服务向何处去,笔者曾提出过“政策驱动型、产品驱动型、信息驱动型、技术驱动型以及智慧驱动型” [25]五种知识服务模式,其实,贯穿这五种知识服务模式之中的是出版数据驱动,是数据要素作用的发挥,是数据要素价值的实现,只不过,出版数据价值因实现的方式、侧重点不同而分别在知识服务政策、产品、信息、技术和智慧等方面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突出、典型的特征。

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数据要素的最终结果,是在出版业新质劳动对象(出版数据)以及出版数据与新型劳动工具、新型劳动者的优化组合质变的基础上,形成数据出版这一融合出版的新业态新模式。本文仅仅就出版数据价值的动因、机理和进路进行了分析,应该说,出版业的数据类型、数据产品、数据安全、数据治理、出版数据乘数效应、数据出版新业态新模式等数据出版的核心议题尚需系统且深入地加以研讨,数据出版的实践活动亟待出版业界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数据出版的理论框架也亟待出版学界持之以恒地推进和构建。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2]方卿,张新新.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之创新发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J]. 编辑之友,2024(2):29-35,53.

[3]迈尔-舍恩伯格,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M]. 盛杨燕,周涛,译.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12.

[4]廖文峰,张新新. 数字出版发展三阶段论[J]. 科技与出版,2015(7):87-90.

[5]刘建生. 人类文明新形态下的文化自信——以图书资源的转化与应用为视角[J]. 编辑之友,2023(10):5-10.

[6]汪浪涛. 大数据时代出版企业对数据价值的挖掘和利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5):99-103.

[7]张新新,孙瑾. 要素·结构·功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经济维度分析——基于提高出版经济活动质量的视角[J]. 数字出版研究,2023(4):47-56.

[8]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 中共中央编译局,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6.

[9]张新新. 数字出版概念述评与新解——数字出版概念20年综述与思考[J]. 科技与出版,2020(7):43-56.

[10]唐沰,陈丹. 传统出版的数字化和数字化出版的比较研究[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70-73.

[11]张新新,薛彦婷. 数字出版规划治理:概念特征、现状成效与路径优化[J]. 出版与印刷,2023(2):39-50.

[12]张新新,严思语. 数字出版财政治理初探:理论依据、本体构建与路径优化[J]. 出版与印刷,2023,(5):38-49.

[13]张新新,苏怡. 数字出版税收治理:本体研究、历史沿革与对策建议——基于产业性税收优惠制度的视角[J]. 出版与印刷,2023(6):32-41.

[14]张新新. 数字出版高端智库建构综述[J]. 科技与出版,2017(1):17-23.

[15]范春青. 大数据在图书出版流程中的应用探究[J]. 传播与版权,2022(10):35-37.

[16]朱诠,李中. 转型时期出版科技创新的基础——出版元数据标准化[J]. 编辑之友,2008(1):16-18.

[17]周怡,胡大卫,段学俭,等. 元数据:数字出版发展的根基[J]. 编辑学刊,2011(5):30-33.

[18]张新新. 基于出版业数字化战略视角的“十四五”数字出版发展刍议[J]. 科技与出版,2021(1):65-76.

[19]张新新. 新闻出版业大数据应用的思索与展望[J]. 科技与出版,2016(1):4-8.

[20]张新新,黄如花. 生成式智能出版的应用场景、风险挑战与调治路径[J]. 图书情报知识,2023,40(5):77-86,27.

[21]张新新,孟轶. Sora驱动下的融合出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分析[J/OL]. 中国编辑:1-19[2024-04-17].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4795.G2.20240412.1206.002.html.

[22]朱建丽. 浅谈大数据技术在图书出版中的应用[J]. 科技传播,2020,12(15):128-129.

[23]首席数据官基础和术语[S]. 北京: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2023.

[2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EB/OL]. [2022-12-19]. https://www.gov.cn/zhengce/2022-12/19/content_5732695.htm?eqid=e15887a30000392600000004645cb0aa.

[25]张新新. 知识服务向何处去——新闻出版业五种知识服务模式分析[J]. 出版与印刷,2019(1):1-5.

Title : Data Publishing Empowered by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Motivations, Mechanisms, and Approaches

Author : ZHANG Xinxin 1)2), LIU Qirong 1)2)

Author Affiliation : 1) Publishing college of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Publ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of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motivations, mechanisms and approaches of publishing data valu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data publishing.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motivation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to empower data publishing lies in the supply of new types of production factors, innovation in the form of data publishing, the formation of a new paradigm of data governance, and the creation of new jobs in data publishing.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the value of publishing metadata, the value of digitization and the value of data,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media leap and media integr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re status of data elements, and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publishing data elements from additive effect to multiplier effect. Data value realization approaches are proposed: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publishing data productization with the concept of data elements; actively building a publishing data middle office with content data as the core; establishing a data property right system for compliant use and exploring a credible circulation system for publishing data; perfecting the publishing data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improving the publishing data governance capability; and establishing the position of chief data officer to lea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production elements.

Keywords : data publishing; deep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publishing; publishing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publication data elements X";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ublishing; publication data multiplier effect

编辑:许彤彤

审核:靳琼 熊喆萍

期刊简介

《出版与印刷》于1990年创刊,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经国家出版主管部门批准的学术性期刊。本刊专注现代出版与印刷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出版与印刷产业转型发展,促进出版与印刷领域的产教研深度融合。读者对象主要为出版与印刷领域教育、科研及从业人员。主要栏目设有本期聚焦、研究与观察、出版实务、期刊研究、印刷与包装、出版融合、专业人才培养、出版史话等,内容注重学术性、专业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出版与印刷》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扩展期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全文收录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引文数据库、龙源期刊网、钛学术文献服务平台等。2021年入选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期刊网站:

‍https://cbyys.sppc.edu.cn

投审稿系统:

http://www.manuscripts.com.cn/cbyy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字版权
热点解析 | 数字复合出版技术与数字复合出版工程
童之磊:数字出版传承文明 引领和推动文化消费
方正翔云移动出版解决方案面市
打通数字出版的关键“穴道” 内容加工是生产力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