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从草厂头条到十条,10多个名伶故居

今天要讲的胡同,也是北京比较古老的胡同之一,草厂头条至草厂十条,这是10个自西向东并列的南北向胡同,草厂横胡同横穿于三至十条。《京师坊巷志稿》中记载:'芦草园即坊巷胡同集之芦苇园也,盖前明积草之地,故其北草厂诸胡同皆以是名。'由此看出,这些地名在明朝就存在了,因胡同旧有贮存养羊草料的“羊房草场”而得名。草厂头条当时称羊房草厂一条,清时称草厂头条胡同。这10条胡同的长度不一,以草厂头条为最短,其余胡同依次向南延长,各条胡同的南口呈扇面状排列,这是由于旧日这10个胡同的南口都滨临着自西北向东南弯曲的三里河北岸的缘故。《燕都丛考》引用明代史料说,“正阳门外东偏,有古三里河一道……今天坛北芦苇园、草厂九条巷,其地下俱河身也”。

2007年政府决定保留草厂三条至草厂十条现存的胡同,并对胡同里的危旧房屋实行修缮。改造后的10条胡同宽窄不一,有的只有两三米宽,基本只能通行三轮车;只有草厂三条和十条比较宽敞可以通行汽车。行走在这些巷子里,虽看不到高楼大厦,但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安静干净,一股城南特有的居民风情。

我在《宣南,北京城的肇始之地与老北京文化的发源地》的文章里介绍了宣南文化,它是以士文化为核心,涵盖城建、民俗、商业、戏曲、会馆等诸多方面。而这片胡同,最大的特点就是会馆和名伶故居比较多,从草厂头条到草厂十条共有24个会馆,10多个名伶故居,这些都是宣南文化的一个缩影。

今天透过这片胡同来了解宣南的会馆文化。何谓会馆?用现在的话来说,会馆就是今天的“XX驻京办事处”,多由同乡集资修建,是社团性质的公产。老北京的官员、文士和商人大多流动性比较大,各地的官员要定时进京述职、办事,各省文士要进京应试,外埠商人要到京城寻找商机。这些人进入京城之后,都有解决食宿、联络乡谊、维护利益的诉求,因而“会馆”就应运而生。当然,会馆之中,还有一些是行业会馆,如“书行”的文昌馆、“玉器行”的长春馆、“颜料行”的颜料会馆、“药行”的药行会馆、“银号”的正乙祠、“广行”的仙城会馆和惜字会馆等等。除此之外,会馆还会受理一些与礼仪习俗相关的集会,如筵宴、演戏等节目。到晚清时期,南城汇集的会馆大约有400多所,这也成为南城繁华的一道特别风景。

这些会馆为什么都会聚集在南城呢?在北京的历史上,会馆始于明代,盛于清朝,衰于清末。清时实行旗民分居政策,内城不得开设大型私营店铺、戏园、会馆。南城成为当时北京城最重要的商业区之一,会馆在这一区域比较集中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明清的中央机关吏部、礼部、户部都设在正阳门内东西两侧,会馆设在前三门外左近,于进京述职、办事的官员比较方便;二是明清时期,举行考试的“贡院”就在今天建国门内大街北侧(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侧),会馆距离前三门外越近,对于进京考试的举子就越方便;三是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北京的重要商业中心,地点从原来的鼓楼、地安门一带,南移至前三门外,会馆设在附近,方便商业活动。这些原因造成了南城会馆的建筑从正阳门、宣武门、崇文门外向南发展和辐射。

图中的表格列出了草厂头条至十条中汇集的会馆。除了会馆,头条至十条中,名伶故居也比较集中,草厂横胡同33号是清末发民初著名河北梆子女演员,京剧女老生小兰英的故居;草厂二条是京剧老生、琴师杨宝忠曾经居住的地方;草厂三条16号是著名京剧老生李洪春、李洪福、武生张玉禅的故居;草厂四条是京剧武生马德成的故居 ,马德成是武生三德(马德成、瑞德宝、于德芳)之一,清末女武生宁小楼也在此居住;草厂六条中京剧名角李德彬、赵桐珊在此居住;草厂七条33号是京剧名旦姚玉芙的故居;草厂八条中著名京剧旦角演员梁小鸾曾经居住;草厂九条里有京剧武生尚和玉故居。

#秋日生活打卡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椿树胡同,与名伶为邻--程贞淑
初秋胡同游哪里去?这片胡同最惬意,闹中取静
​北京胡同/京剧名伶街
【京城影像】芜湖会馆,探秘中国第一家会馆的前世今生
京城里随着历史沉浮的三里河
拆掉真古董,创造假古董,值得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