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李殷辅墓志考释

图1 唐李殷辅墓志铭

图2 李殷辅墓室全景

唐李殷辅墓志铭,大顺元年(890)上石。2008年1月在北京西城区丰盛胡同西口内150米处出土(图1)。志石为汉白玉质地,高、广均为50、厚6厘米。志文楷书,首题“唐故亲事虞候银青光禄大夫捡挍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上柱国陇西李府君墓志铭并序”,志文共计25行,每行10~36字不等,全文约750字。阎振撰。盖缺。此志石现收藏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虽然出土此墓志铭的墓葬早已被盗掘,墓室也在岁月的流失过程中损毁严重(图2),但在墓室四周还是留存有一部分精美的壁画,使我们今天通过这些残存的壁画,还可窥见到幽州地区在唐末时精湛的绘画艺术与风格。其中硕大盛开的牡丹花卉(图3)、挺胸敛翅的鸽子(图4)、昂首侧身鼓翅的鸽子(图5)、棱角分明的假山怪石(图6)等,都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晚唐社会舒适优雅的园林风光。为了使读者能够对照认知,特录此志文(符号为原志文换行,□为缺字或字不清,本文试加标点)如下,并加以考证,以飨读者。

唐故親事、虞候、銀青光祿大夫、撿挍國子祭酒兼監察御史、上柱國隴西李府君墓誌銘并序」

幽州大都督府功曹參軍、親事、試大理司直閻振撰」

总之,印尼语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地位最高的语言,使印尼逐渐成为多元文化的“单语国家”。华语地位从荷印殖民时期的华人民族共同语变成新秩序时期的非法语言,到目前成为具有外语法律地位的印尼华族的共同语。

公諱殷輔,字正綸,其先隴西人也。承裔扵成湯之後,垂休於嗣聖之先。明武功」則秦有興族為將軍,贍儒名则汉有仲翔为太尉。纓軒曡寵,枝葉弥昌,门無」曠賢,代為著族,分官散胤,今為燕人矣。曾祖諱傑,皇攝媯州別駕。祖諱行儒,皇」守瀛洲刺史。考子遷,攝順州刺史。或官崇半刺,或化溢兩岐。忠臣與孝子傳,榮皂金」共,朱轓迭貴,宜有良嗣,克扬外聲。府君即順州太守之子,□□□□□」。有恆超庭而鯉也,敦名奉孝而參乎?立志用文行忠信為己任,以詩書禮樂為□」文。早堅許國之心,果嗣傳家之葉。釋褐受盧龍節度駈使官,志不躁守,情□□」舒。辝□以直道見稱,出入以公廉蒦譽,使府以公飲水食,□□□輸誠」訓導履之□美,錫金章□服。中和五年七月,改授親事、散虞候。□□□之職,□□□」之計。韜光而非禮不行,□□而以家養正。光啟二年七月,依前舊職,管右庶尹」蓋將,緝綬□武紇□□權。□繩之務不隳,綬急之程無失。□禮者多效」公之明敏,進德者皆尚公之謙光。松筠益茂於嚴冬,珪玉更寒於烈□。光啟」三年十一月,奏授銀青光祿大夫、撿挍國子祭酒兼監察御史、上柱國,餘如故。至」文德二年正月,又轉授親事、虞候。時眾傳大王,以禮□□復」國,步効安將。申馳阳之誠以備,對敦之禮以公。風神□朔,□□莊宜。以□」敷奏之先,以達恭□之□。公乃□懷玄□,被伏青蒲。未窮歧路之程,忽降瓊□」之薨,以龍紀元年十一月四日遘疾終扵絳州太平縣之驛舍,享年三十二。嗚呼!有貰才而虧□□」壽,有其時而屈於大名。悲哉!以龍紀二年正月十三日卜窆扵幽都縣禮賢鄉」胡村,祔扵大塋,從周制也」。夫人,潁川趙氏,門教家規,既已成於良配,而麻衣蓬首,何於□□未亡。有子二人,長曰知遠,次曰□□」,皆□國器□,有英□□□。地久天長,熟見榮枯之事;夜遷日變,賴憑記述之文。是以□□,永」光幽竁。銘曰:猗歟府君,豎芳和群。郁郁其行,溫溫其名。皂盞□榮,含章持紳。薊門之命」所未達,溟水之悲兮處陳。牛眠□□,□竄封墳。傳芳紀□,是列□□。」

图3 李殷辅墓室壁画 硕大盛开的牡丹花卉

志云:“公讳殷辅,字正纶,其先陇西人也。承裔于成汤之后,垂休于嗣圣之先。明武功则秦有兴族为将军,赡儒名则汉有仲翔为太尉。缨轩叠宠,枝叶弥昌,门无旷贤,代为著族,分官散胤,今为燕人矣。”结合首题“唐故亲事虞候、银青光禄大夫、捡挍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上柱国陇西李府君墓志铭并序”得知墓主人为李殷辅,籍贯为陇西人。文中所说的“成汤”即是指商朝开国的君主商汤。据我国的第一部史书《竹书纪年》载:“汤有七名而九征。”梁孝元帝萧绎撰《金楼子·兴王篇》载:“成汤姓子,名履,字天乙……凡有七号:一名姓生,二云履长,三云瘠肚,四云天成,五云天乙,六云地甲,七云成汤。”虽然这“七名”在现今史学界的研究中,还有一些争议,但对于“成汤”之名,现已达成共识。文中的“垂休”即谓降福。“嗣圣”是谓新继位的皇帝。而“武功”是指武术功夫。这里“秦有兴族为将军”,是谓秦国将军李兴族,虽然《史记》中没有传记,但提起其父秦国太子太傅李洪,就较为人知了。李洪、李兴族父子在现存的李姓家谱中也占有及其重要地位。志文中“儒名”是指有名望的读书人。而“汉有仲翔为太尉”,是谓西汉初期著名将领李仲翔。在汉初,因李仲翔多有战功,被拜为河东太守、征西将军。羌、汉争战时,他兵败身亡。汉武帝因他生前战功卓著,又忠心报国,特赐太尉谥号。在李姓后人的传记中对其多有提及,在李氏家族的谱牒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北史·序传》中载:“李氏之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子信为秦将,虏燕太子丹。信孙元旷,仕汉为侍中。元旷弟仲翔,位太尉。仲翔讨叛羌于素昌,一名狄道。仲翔临阵殒命,葬狄道川,因家焉。《史记·李将军传》所云其先自槐里徙居成纪,实始此也。”而在《晋书·凉武昭王传》载:“武昭王讳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姓李氏,汉前将军广之十六世孙也。广曾祖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也,众寡不敌,死之。仲翔子伯考奔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志文在这里是说李殷辅籍贯为陇西。他承继的是商汤王后裔的血统,逝于唐王朝新继位的皇帝唐昭宗李晔之前。而说到练武之人,李姓在秦代有武艺高深的大将军李兴族;说到读书之人,李姓在汉代有声名显赫的太尉李仲翔。李姓在各朝各代的官府中,绵延累积得宠之人还有许许多多,远族旁支中更是枝繁叶茂,就没有一个朝代里缺少李姓贤德之人的,李姓在每个朝代中都是声名显赫的著名姓氏。正是李姓之人到各级各地的官府中任职,所以李姓也就传播到了各地且扎根繁衍。因此,李殷辅也就成为了幽州蓟县人。

图4 李殷辅墓室壁画 挺胸敛翅的鸽子

志文中详记了李殷辅的上三代。志云:“曾祖讳杰,皇摄妫州别驾。祖讳行儒,皇守瀛洲刺史。考子迁,摄顺州刺史。或官崇半刺,或化溢两岐。忠臣与孝子,传荣皂金共。朱轓迭贵,宜有良嗣,克扬外声。”即李殷辅的曾祖父李杰,“摄”即代理“妫州妫川郡”的别驾。上州别驾,为从四品下。祖父李行儒,“守”即值守“瀛洲刺史”。上州刺史,为从三品。父亲李子迁,代理“顺州刺史”,为从三品。这里说的“半刺”,是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晋代的庾亮《答郭预书》载:“别驾旧与刺史别乘,同流宣王化于万里者,其任居刺史之半。”而“两岐”是称颂地方官吏改善农业有方,民乐年丰。文中的“忠臣与孝子”是谓对君主尽忠对父母尽孝的人。《荀子·礼论》曰:“使生死终始若一,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而“朱轓”原是谓车乘两旁之红色障泥。在《汉书·景帝纪》载:“令长吏二千石车朱两轓,千石至六百石朱左轓。”后常以“朱轓”来指贵显者之车乘。志文在这里是说李殷辅的曾祖父李杰代理过妫州的别驾,祖父李行儒值守过瀛洲刺史,父亲李子迁代理过顺州刺史,他们或者行使刺史一半的权力,或者作为刺史改善治理过地方的经济发展,使得一方百姓得到富足安康。他们既是国家的忠臣,同时也是家中的孝子,并且把这种优良品质发扬光大。作为达官显贵的家族,他们有着很好的传承子孙,他们要把这好的名声传播远扬。这里应该指出的是,虽然李殷辅的上三代在史书上未有任何记载,但其祖父李行儒似乎留下有蛛丝马迹。在今天的山西五台山上,有个著名的佛光寺,其正殿大雄宝殿为唐时所建,因它位于寺庙东面的最高点,后人俗称为东大殿(图7)。今人修缮大殿时,在其左右四梁下,发现了迄今保留完好的许多唐人题记。如:在大殿南次间留有的墨迹“代州都督供军使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卢□;录事参军事莫陈谱;功曹参军□梨;助造佛殿泽州功曹参军张公长;大□□衙前兵马使武君良;宣德郎守雁门令李行儒书;前度支盐州院巡复官郑卓”等字迹。其“宣德郎守雁门令李行儒书”,是否就与本志主李殷辅的祖父李行儒是同一个人?要是,其墨迹清晰劲沉,实属不可多得的唐人墨迹。同时,由于李殷辅墓志的记载可知,为佛光寺东大殿留下墨迹的是唐代的瀛洲刺史李行儒,虽然当时他只是一个六品官的县令,但这以后他怎么也是个镇守一州的三品名人呀。因为建造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是在唐大中十一年(857),而李殷辅逝世下葬时已是唐大顺元年(890),按李殷辅逝世时32岁,以20年一代人来计算,他的祖父要是健在,也应有70多岁了。在30余年前的唐大中十一年,他祖父只是个文散阶的宣德郎,正七品下;代州雁门郡雁门县的上县令,从六品上,这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所以,为同一个人的可能性大于70%。

首先,对于传统伦理道德及死亡观要实现“扬弃”,把传统孝道同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尊重临终者自己的意愿,让临终者最后的生命有尊严,高质量的度过。应该加强死亡教育,如可以出版相关书籍,或在电影中渗透此类元素,引导人们正视死亡;可以在课本中增添相关课程,宣传正确的死亡观,从而更好发展临终关怀事业。

志云:“府君即顺州太守之子,□□□□□。有恒超庭而鲤也,敦名奉孝而参乎?立志用文行忠信为己任,以诗书礼乐为□文。早坚许国之心,果嗣传家之叶。”这“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更名为太守,是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了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历代沿袭不变。南北朝时,新增州渐多。郡之辖境缩小,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州郡区别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替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在《新唐书·地理志七下》载:河北道“突厥州二:顺州顺义郡贞观四年平突厥,以其部落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于幽、灵之境;又置北开、北宁、北抚、北安等四州都督府。六年顺州侨治营州南之五柳戍;又分思农部置燕然县,侨治阳曲;分思结部置怀化县,侨治秀容,隶顺州;后皆省。祐、化、长及北开等四州亦废,而顺州侨治幽州城中。岁贡麝香。县一:宾义。”可见,其父李子迁是唐羁縻州隶河北道并侨治在幽州城内的顺州刺史。这里“有恒超庭而鲤也”即是谓“孔鲤过庭”的典故。而志文“敦名奉孝而参乎”是“曾子立孝”的典故。而“文行忠信”在《论语·述而》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清代刘宝楠《论志文在这里是说李殷辅就是侨治在幽州城内的顺州的刺史李子迁的儿子,他有着超越苦读诗经孔子之子孔鲤潜学诗礼的恒心,也有着超越敦厚孝顺名分孔子的学生曾参都不在话下的孝心。他立下的志向是用传统的文、行、忠、信来作为自己的品质,用古代的诗、书、礼、乐来丰富自己的涵养。且从小就坚定了忠君报国的理想,这些都是祖祖辈辈代代相传的做人根基。

图5 李殷辅墓室壁画 昂首鼓翅的鸽子

图6 李殷辅墓室壁画 棱角分明的假山怪石

志云:“释褐授卢龙节度駈使官,志不躁守,情□□舒。辝□以直道,见称出入□。公廉□誉使府,以公饮水食菽□□,输诚训导履之□美,锡金章□服。中和五年七月,改授亲事、散虞候。□□□之职,□□□之计。韬光而非礼不行,□□而以家养正。”这“释褐”即谓始任入仕。这里“駈使”即驱使,其“駈”字古同“驱”字。它为唐朝左右神策军、藩镇使府置,供派遣役使。在《唐会要》语正义》载:“文谓诗书礼乐,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皆文之教也。行谓躬行也。中以尽心曰忠,恒有诸己曰信。人必忠信,而后可致知力行,故曰:'忠信之人,可以学礼。’此四者,皆教成人之法,与教弟子先行后学文不同。”志文中“诗书礼乐”在《礼记·王制》中载:“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中载:“左右神策军定额官各十员。判官三员。勾覆官、支计官、表奏官各一员。孔目官二员。驱使官二员。改转止于中下州司马。并不拟登朝官。其驱使官从使挟名敕下。”而这“直道”即是指正确的道理、准则。在《礼记·杂记》载:“其余则直道而行之是也。”而“见称”即受到人们的称赞。这“饮水食菽”是形容生活清苦。其典故出自晋代皇甫谧《高士传·老莱子》载:“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枝木为床,蓍艾为席,饮水食菽,垦山播种。”这“输诚”即诚心。“训导”即教训开导。这里“亲事”它是在唐代才出现的官名,特指在政府部门中干办具体事务的官员,未见品佚。南宋吴曾的笔记集《能改斋漫录·事始》中载:“省寺所用使令者,名亲事官,自唐已有之。按唐王守澄奏:宰相宋申锡、亲事官王师文等,同谋反逆。”而在《通典·职官十七》中载:“又有亲事、帐内。”原注:“六品七品子为亲事,八品九品子为帐内,限年十八以上举诸州,共率万人为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文宗》载:太和五年“上命守澄捕豆卢著所告十六宅宫市品官晏敬则及申锡亲事王师文等,于禁中鞫之。”胡三省注:“亲事,常在左右者,今宰执侍从,犹有亲事官。”而志文中“虞候”一词出现的较早,它本为掌水泽出产之官。在《左传·昭公二十年》载:“薮之薪蒸,虞候守之。”孔颖达疏:“水希曰薮,则薮是少水之泽,立官使之候望,故以虞候为名也。”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舆驾羽卫·虞候》载:“春秋时,晋有候正主斥候,又有原候、候奄,则虞候之名盖因此。齐晏子云:'薮之薪蒸,虞候守之。’本山泽望候之官。《李靖兵法》有左右虞候,名同而职异矣。”后来的虞候,多是武职官员。西魏时的宇文泰,置有“虞候都督”,后世沿袭。隋朝时曾设置左右虞候,为东宫的禁卫官,负责侦查和巡逻。而在唐代后期,当时的藩镇节度使又以亲信武官为“散虞候”“都虞候”“虞候”等,用于军中的执法;同时在中央军,如神策军中也设有此职。这“韬光”是比喻隐藏声名才华。这里“非礼不行”即是指违礼之事。出自《论语·颜渊》载:“非礼勿视,虐袭,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而“养正”即谓涵养正道。《易·蒙》载:“蒙以养正,圣功也。”孔颖达疏:“能以蒙昧隐默自养正道,乃成至圣之功。”志文在这里是说从李殷辅最初入仕,出任卢龙节度使府的駈使官,他立下的志愿就是绝不做超越操守之事,并且把性情始终保持着热情奔放之势。做人做事非常地坦率且正直,见到府衙的同僚均报以微笑。他的廉洁自律在府衙中是出了名的,同僚们都称赞他在日常生活中的简朴,及在工作当中教诲引导的做法。因此,他获得了晋升官职的嘉奖。在中和五年七月,他被改授为亲事、散虞候,即在节度使的府衙中干办具体的事务,并负责府衙中的执法工作。

志云:“光启二年七月,依前旧职,管右庶尹盖将,缉绶□武纥□□权。□绳之务不隳,绶急之程无失。□礼者多效公之明敏,进德者皆尚公之谦光。松筠益茂于严冬,珪玉更寒于烈□。”这里“庶尹”是指百官。在《文选·陆机〈辨亡论〉上》载:“庶尹尽规于上,四民展业于下。”吕延济注:“庶尹,百官也。”而“谦光”即成语“谦尊而光”的简写,谓尊者谦虚而显示其光明美德。典出《周易·谦卦》载:“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孔颖达疏:“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卑谦而不可逾越。”志文在这里是说在光启二年(886)七月,李殷辅还是以原先的职务,来管理府衙当中的百官事物,且具有稽查执法各级官吏的权力。在他手中执法的职权没有得到一丝的损坏,危急的事物也从没有得到一秒的耽搁。尊崇礼法的人多来仿效他聪明机敏的做法,增进道德的人都崇尚他谦尊灵光的作风。松柏要想茂盛的成长,一定要抵抗过严冬,玉石要想成为美玉,一定要显寒于烈夏。

志云:“光启三年(887)十一月,奏授银青光禄大夫、捡挍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上柱国,余如故。至文德二年(889)正月,又转授亲事、虞候。时众傅大王,以礼□□复国,步効安将。申驰阳之诚以备,对敦之礼以公。风神□朔,□□庄宜。以□敷奏之先,以达恭□之□。公乃□怀玄□,被伏青蒲。”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文德二年正月”即是“龙纪元年正月”。在文德二年正月一日,唐昭宗大赦天下,改为龙纪元年。而此墓志所记之年号,估计是更改年号的敕令尚未传达到幽州的缘故。唐昭宗李晔是唐懿宗李漼的第七子。在懿宗文德元年(888)三月继皇帝位,次年他改元龙纪(889)。逾年再改元曰大顺(890),大顺二年(891)后改元景福,景福二年(893)后改元乾宁,乾宁五年(898)八月改元光化,光化四年(901)四月又改元天复,天复四年(904)闰四月改元天祐,天祐元年(904)八月壬寅驾崩,年三十八,其在位共17年。谥曰圣穆景文孝皇帝。唐哀帝李柷即位,仍沿用天祐年号至四年(907)。由于唐懿宗“文德”与唐昭宗“龙纪”两个年号都只使用过一年,且幽州远离长安统治中心,消息相对闭塞,而民众得到消息更会有些延迟。撰志者及刻石者多半是按惯性使然,没有及时使用新年号来刻石。当然也可能是从经济条件来考虑,得到消息时已雕刻完成,毕竟寻找、开采、打磨、撰写、雕刻成一块标准的墓志铭是很费时费料的。而埋葬故人时不我待,入土为安,这是亡者家人的迫切心情,所以,也就将错就错了。这里“众傅”即是指许多人的老师。而“大王”是古代对国君、诸侯王的尊称,在这里应是特指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匡威。《旧唐书·僖宗纪》载:光启二年八月“幽州节度使李全忠卒,三军立其子匡威为留后”。而《旧唐书 · 昭宗纪》载:景福二年三月“幽州节度使李匡威弟匡筹据幽州,自称留后”。可见,李匡威在光启二年(886)八月到景福二年(893)三月之间,是幽州卢龙节度使。这里“安将”是谓距其时100多年前,原大唐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风神”指风采。《晋书·裴楷传》云:“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而“敷奏”即陈奏,向君上报告。据《新唐书·藩镇卢龙》记载,李全忠“子匡威嗣,领留后,进为使。性豪爽,恃燕、蓟劲兵处,轩然有雄天下意。与赫连铎共攻太原,争云、代。”可知,李匡威本意是联合云州刺史赫连铎攻打太原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但李匡威却派遣李殷辅去太原,佯装代他去看望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以示通好。这“青蒲”原是指天子内庭。这里代指节度使的内宅。《汉书·史丹传》载:“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以青规地曰青蒲,自非皇后不得至此。”志文在这里是说在光启三年(887)十一月,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匡威上奏朝廷任命李殷辅为“银青光禄大夫、捡挍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上柱国”,同时,原有的官职继续保留。可见,李匡威在承继其父李全忠为幽州卢龙节度使上任后,李殷辅又得到他的赏识并加以重用。到了龙纪元年正月(889)即志文所记的文德二年正月,李殷辅又被转授亲事、虞候。而这一时期,李匡威作为幽燕地区的最高统帅,经常教导众部下,要用礼教的方法,恢复幽州卢龙节度使的统治地盘,即效仿100多年前的原范阳、卢龙、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做法,继续由他来兼做河东节度使。他反复与部下陈述,要显示诚意去太原府拜会时任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为此,他派遣李殷辅作为他的特使绕道绛州前往太原府,做一些表面文章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通好。

志云:“未穷歧路之程,忽降琼□之薨,以龙纪元年十一月四日遘疾,终于绛州太平县之驿舍,享年三十二。呜呼!有贳才而亏□□寿,有其时而屈于大名。悲哉!以龙纪二年正月十三日,卜窆于幽都县礼贤乡胡村,祔于大茔,从周制也。”《新唐书·地理志三》载:河东道“绛州绛郡,雄……县七……太平,紧。有太平关,贞观七年置。”这里“歧路”即指错误的道路。而“驿舍”即驿站供来往人员住宿的房屋。泛指旅店。这“大名”即“大名主”,是土地较多、有较大庄园的领主,这里代指节度使。志文在这里是说李殷辅虽然还远没有达到死亡的岁数,但他却忽然遇到了惊天大祸,在龙纪元年十一月四日因突发疾病,使生命停止在绛州太平县的旅店,享年才32岁。他正是因为有很高的才能,所以劳累导致了他的短寿。正是因为他据有智慧与能力,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匡威才对他信赖与重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葬日“龙纪二年正月十三日”应为“大顺元年正月十三日”,这“龙纪”“大顺”都是唐昭宗李晔的年号,但“龙纪”年号只使用了一年,第二年就改用“大顺”年号了。由于正好是正月下葬,有可能因幽州处于大唐偏远的东北方,大唐政府颁布的诏令尚未传达到幽州的缘故,所以志文下葬日仍然使用的是“龙纪”年号。

油菜叶片在不同生育时期呈现不同的形态,主要包括长柄叶、短柄叶和无柄叶3种类型。选用3种类型油菜叶片在室内和户外环境下的图像,如图2(a)4幅图像所示。利用本文方法所提取的结果(为便于观察,将叶脉图像作求补运算)如图2(b)4幅图像所示。

志云:“夫人,颍川赵氏,门教家规,既已成于良配,而麻衣蓬首,何于□□未亡。有子二人,长曰知远,次曰□□,皆□国器□,有英□□□。”《新唐书·地理志二》载河南道“许州颍川郡,望”。夫人赵氏是许州颍川郡人。这里“门教家规”即家庭的教养、治家的规矩。而“麻衣”是指古时丧服。“蓬首”即形容头发散乱如飞蓬。《诗·卫风·伯兮》谓:“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这里说李殷辅的夫人赵氏籍贯颍川郡,她有着很好的家教家规,与李殷辅结合成最佳的夫妇。但这时的赵氏却身穿丧服、垢头蓬面地哀悼亡夫,始终幻想着他生前的样子。他们有两个儿子,都已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并都有着非常英俊的外形相貌。

志云:“地久天长,熟见荣枯之事;夜迁日变,赖凭记述之文。是以□□,永光幽壤。”这里“熟见”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荣枯”是喻人世的盛衰、穷达。志文说子女们已经成长起来,对生老病死之事已然了解熟悉。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全凭借着墓碑上的悼念之文。用墓志来陪伴亡者,把它永远深埋在幽静的土壤中。

手术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保证满意的麻醉状况下进行关腹,动作要轻柔,避免腹壁组织的撕裂;同时,要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达到彻底止血,再逐层细致缝合;做好患者切口的保护措施,预防切口感染发生。

志云:“铭曰:猗欤府君,竖芳和群。郁郁其行,温温其名。皂盏□荣,含章持绅。蓟门之命所未达,溟水之悲兮处陈。牛眠□□,□窜封坟。传芳纪□,是列□□。”这里“猗欤”是谓叹词,表示赞叹。这“蓟门”原是幽州城中的著名建筑,也是对幽州城的一个代称,这在唐代诗人的诗词中有着大量的使用,在这里是借指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匡威。而“溟水”即是“溟水之鱼”的简称,典出《庄子·逍遥游》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后以“北溟鱼”等来比喻志向远大。而“牛眠”是喻埋葬先人、可让后辈发迹兴旺的坟地。志文在这里是说好人李殷辅,他一生光鲜亮丽。其文采与盛貌伴随着他的一生,柔谦的外表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祖上流传下的盛名,包含着荣誉与富有。节度使给予的任务未能完成,其远大的志向也随着他的辞世而泯灭。在有助于后代升官发财的坟地上,亲人们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他的业绩将流芳百世,这是在墓碑上都雕刻好的。

志载:撰者阎振“摄幽州大都督府功曹参军、亲事、试大理司直”。《新唐书·职官志四下》载:外官“大都督府,都督一人,从二品……功曹参军事……士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七品下。”这“功曹参军事”其职责是掌考课、假使、祭祀、礼乐、学校、表疏、书启、禄食、祥异、医药、卜筮、陈设、丧葬等。而在《新唐书·职官志三》载:“大理寺……司直六人,从六品上;评事八人,从八品下。掌出使推按。凡承制推讯长史,当停务禁锢者,请鱼书以往。”即是说墓志的撰者阎振,曾经遥领过幽州大都督府衙中的功曹参军事及代理过大理寺司直等职务,这些都是虚职。也就是曾在幽州大都督府中亲自办理过一些事物,即“亲事”为他的实职。他在各种史书中均无载,也未在其它的遗存中留下任何痕迹。

综上所考,此墓志虽然表面上没有记载什么重要史实,但它暗藏着记录了时任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匡威的巨大野心,这就是联合云州刺史赫连铎,表面相好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最终夺取李克用的地盘,以图恢复百余年前范阳(幽州)、卢龙、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所统治的地盘,从而分享大唐政权半壁江山。为此,李匡威派遣了他最为信任的心腹爱将李殷辅,前去太原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表面通好。可惜,李殷辅绕道行进到山西绛州太平县的旅舍,就因暴病而逝世,未能完成李匡威这次表面通好的重任。当然,李克用的崛起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几年后,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匡威被其弟李匡筹所取代。而受李匡威所排挤的李原部下刘仁恭,却投降了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并在李克用的大力支持下反戈一击,攻打下幽州城,成为新的幽州卢龙节度使,这些都是后话了。此外,墓志还证实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证实了幽州幽都县礼贤乡还有个胡村,其地点就是在今天的西城区丰盛胡同西口以至金融街一带。另一个就是间接证实了今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南次间,其梁下留存的唐人题记,是为李殷辅的祖父“宣德郎守雁门令李行儒”所书,即是后来的镇守大唐一方的瀛州刺史。

古代的士大夫书家,是不屑卖作品的。因为,士大夫们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高,不需要艺术作品来养家糊口。但是,目前不一样了,任何人都无法脱离市场这支无形的手。市场经济,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书法家在市场面前,不同的人一定会采取不同的态度,我们不需要过多的去抽象化地思考这些问题。你觉得文学的商业化问题是些什么?

图7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外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唐一代李姓28将
李思安:鹰扬飚卷的飞槊猛男 | 五代十国
唐纪六十四(四)--唐太宗《金镜》  
大唐的兴衰:从安史之乱到宪宗中兴(二十三) 河朔风云
第四讲 藩镇:唐朝历史的断面(3)
中间势力的倾向,往往能决定天下的归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