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出作文指导的误区
走出作文指导的误区
湖北省汉川市实验中学 王健龙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存在着种种弊端,致使教师的作文教学事倍功半,大部分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写作指导中,由于违背“课标”要求,违背写作规律而形成的误区比比皆是:

 

一、命题主观 缺乏指导 

 

作文教学是一件投入多、费时长而收效却不一定十分显著的事。因此,很多语文教师感到作文难教,初上讲台的教师更不知从何下手。有些教师不了解学情,脱离学生实际命题,自认为学生有物可写,其实学生不很熟悉或很不熟悉,远离了其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某语文教师要求七年级学生刚进校就写“走进新课程”这样的作文就属此类。其结果就是泯灭学生个性,禁锢学生创造力,写出来的作文只是一篇篇言之无物,离情离感的文字罢了。还有一些教师,由于缺少课程意识,对作文教学缺乏整体规划,计划性差,作文教学随意性强,有时为完成写作教学任务(每学期七次),干脆随手从什么参考书上找一个题目在黑板上一写了事,根本不进行指导,还美其名曰:“作文要靠学生自己去悟。不进行指导,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空间。让他们有利条件去写放胆文、开放文,使他们能充分展示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志趣、憧憬,从而体现出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是有差异的主体,完全不进行指导,是有悖于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教育宗旨的。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没有好处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角度来说,也是毫无裨益的。

 

二、脱离实际 盲目拔高

 

教师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要求过高.首先是主题先行。要求作文有明确的中心固然不错,但主题应是蕴藏在学生的写作素材中的。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在作文指导中不是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去提炼挖掘,而是主题先行,习惯从观念出发让学生作文。另一方面则过于强调主题的所谓积极意义,甚至要求有“高大全”式的思想境界或是规范的行为准则或是模式化的价值标准等。其实,主题是对思想认识的要求,提高认识说到底并不是作文教学特有的任务,我们又何必在“主题”上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上去苛求学生呢?

 

其次是选材过严。跟主题要求过高相关,在指导选材上又常常要求写新颖的甚至典型的材料。倘若能这样当然好,但学生生活大多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感受体验生活的水平又有限,哪有那么多新鲜别致的材料可写?这也难怪学生们胡编乱造了。

 

三、大讲技巧,忽视内容

 

如今的作文教学几乎全力投入了“怎么写”的“技术指导”,主要表现在教师热衷于技法的传授,不注意文章内容、观点、中心的提示指导。一些报刊也大肆兜售所谓的“作文技巧”、“作文秘笈”,诸如怎样拟题,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安排结构,怎样打造“亮点”,怎样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等等。于是乎,一些学生抛开对作文“本真”的追求,抛开对生活的体悟,抛开对名著时文的阅读,而去潜心研究作文的种种“招式”,挖空心思在作文形式上“翻新”,以致把作文搞成了“文字游戏”。由于原材料贫乏,没有丰厚的积淀,写出的文章也只能是一个“花架子”。

 

四、抑多扬少,评改陈旧

 

作文评改是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的重要途径,可我们的教师对此重视不够。不少教师在作文评改中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对学生的作文批评指责多,表扬鼓励少,仿佛评改就是寻找差错,纠正差错,难得有赞扬,难得给高分,也难得有形式多样、切中肯綮、给学生热情鼓励和写作启迪的评语,使作文评改失去了指导的功能。如今不少作文讲评课,前半节是少数学生优秀作文的“赏析会”,后半节是对大多数人的“批判会”。“批”的是“文”,也兼“批”了“人”。这种否定性作文批改,否定了学生的艰辛努力,熄灭了学生初步燃起的兴趣火花,带给学生的是沮丧、灰心。

 

五、偏爱文采,冷落朴实

 

好的作文都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语言作为表达文章内容的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必须遵循用语自然的原则。可我们的教师不是指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而是过分推崇“文采”、“词藻”。通俗朴实的文章常遭冷落,词句华丽的文章备受赞赏,这就给学生一种错误的暗示:好作文只在形式的美。如此引导使学生热衷于课文、文选的寻章摘句,下笔学生腔十足。句式考究、矫情而内容空泛、粗线条的文章层出不穷,比比皆是。所写文章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六、鼓励套仿,默许抄搬

 

部分教师指导时不得法,只好一言以蔽之曰:“天下文章一大抄”,说什么“多抄多仿,不怕不强”。随着社会上刮起的“作文选”风,学生人手数册优秀作文选,抄袭蔚然成风。或原本照搬笑话百出,或寻章截段东拼西凑,或改头换面移花接木。以致每次作文中雷同的现象相当严重。许多中学生把“平时背范文,考试套范文”,视为提高作文分数的捷径。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在开学初背一篇范文,不管老师布置的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一个学期的作文都能套上,这种“灵活运用”的本领真是太强了。久而久之,学生发现离开作文选就不能作文了,如缺钙的幼儿不能独立行走,教师望文兴叹,欲刹此风甚难。

 

七、只管作文,不管集思

 

与前面的主题先行,选材过严相反,许多教师只管两周一次的大作文的出题、批改、评讲,不关心平时的周记、日记、小作文、口头作文等,更不去过问他们的校内外生活、语文活动、课外阅读,殊不知“集思是写作的仓库”。没有“厚积”,则没有“薄发”。学生缺乏生动活泼的生活,没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把看课外读物当成不务正业,把写日记看作有无皆可,这样使学生素材贪乏,语言枯竭,认识鉴赏能力低下,怎能写出生动丰富的作品呢?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以上种种作文指导的误区,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呼唤着作文指导的大胆改革。

 

1.教师领会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质是克服作文指导种种误区的利器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和指导方法都作了明确精要的规定,特别是强调了作文指导要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言之有物的好文风,强调了教师批改和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的批改方法等,只要认真贯彻“新课标”的规定和要求,牢固树立作文教学的课程意识、主体意识,作文指导中存在的弊病是可以克服的。

 

2.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

 

诗言志,文抒情。文章贵在写真情实感,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真情投入,倾情演绎,调动其生活积累,激发他们的内在情感,指导他们写自己熟知的事,笔锋带着感情去写,抓住了这一条纲,作文与学生的内心世界就息息相关、水乳交融了,许多写作的弊病就会迎刃而解了,许多指导的误区都可克服和防范。因此,我们教作文,不仅仅是指导孩子掌握写作的技巧,而是更应该触动孩子的心灵,在他们的心灵中培植真、善、美的幼苗,让他们学会欣赏,学会赞美,学会感恩。用感恩教育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通过写作来升华学生的感恩情感。我们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就能在这两方面取得圆满的效果。

 

3.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传授写作规律

 

学生的写作能力非一日之功,教师作文指导能力的提高来自实践,来自对成功与失败的不断认识总结,来自对写作规律的逐渐掌握。自己找到的真理最雄辩,自己摸索到的方法最管用,按照写作规律指导作文,是科学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4.调整重心,使作文指导由重形式向重内容转变

 

要摈弃那种偏重“怎么写”的纯技术指导的作文教学方式,多在“写什么”的指导上下功夫。作文教学重在教“写什么”,不是指导在选材范围上画框定调,而是唤起学生对作文本质意义的深刻认识,调动学生体悟生活的情感与主动性,指点学生到生活(也包括书本)的广阔原野中去汲取精神营养。具体来说,可以进行旨在充实自我,提升境界的四个方面的“对话”:与自我对话——认识真实的自我,展示血肉丰满的自我。展示一个独特的世界;与自然对话——投身大自然的怀抱,不只是身形的接近,更是心灵的融入,用眼去观察它们的形态,用心去倾听它们的声音,用情去呼吸它们的气息;与社会对话——强化自己在社会舞台中的角色意识,学会与周围人交往、交流、和谐相处,懂得珍视生命,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大师对话——多读关于大师的传统作品,多读大师们留下的经典著作,观照自我,通过追慕灵魂来拷问灵魂,从而摆脱“小我”,提高人生品位,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有个性的大写的“人”。

 

5.集思广益,在合作交流中开启心智

 

思维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更是写作的核心。为此,教师要不定期的开展一些研讨活动,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作文或话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构思在小组或全班交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展开辩论,以激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思路,并在思维的碰撞中,寻找最佳立意和最佳构思。达到了以智慧启迪智慧,思维激发思维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善于把握契机,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好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在要言不烦中发挥指导的功能。

 

6.破旧立新,构建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要取得成效,必须摈弃旧有的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练习→老师批改点评这一传统模式。要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创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新模式,即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或互改→誊写→再改……,这种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交给学生的做法,让他们在独立自主的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同时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入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可以让教师在指导前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有针对性地点评。这种在教师的调控下,“从学生中来”的有的放矢的习作指导,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自由商讨,各抒己见。谈感想,谈认识,提建议,这种取长补短的评改形式,将指导、训练、交流有机融合在一起,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做到写作中有修改,修改中有讲评,讲评中有提高,效果非常明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善作文教学之事,须利指导方法之器。只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精神,掌握写作规律,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强调学生写真情实感,就可逐步走出作文指导的误区,迅速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参考书目

 

赵克明 “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语文教学通讯》2006.3

2011-08-04  人教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梅:浅谈如何走出小学生语文作文批改的误区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浅谈小学中段作文教学的有效指导
作文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语文教学四十法14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要把力气化在教学生修改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