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帮你在假期养成个好习惯——如何高效的完成自己不喜欢的任务

不要跟我谈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

这句话恐怕是大多数人的心声。其实对于任何人来说,生活中都有很多你不喜欢、却不得不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事情原本是你感兴趣的,可是完成的过程中也包含着很多枯燥的部分。那么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这些你不愿意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任务呢?

     磨刀不误砍柴功,在动手去做之前,花一点时间来分析你的任务、制定行动计划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

01

Target Breakdown 任务分解

有时候整个任务会非常漫长繁重,似乎一眼望不到头。如果不进行任何处理就开始动手,很难长时间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所以,把大的目标科学地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非常重要。然后,再以每个小目标为单位逐一攻破。这样,完成每个小目标过程中的动力和效率就不会衰减太多,所以,完成整个大目标的平均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的方法人人都知道,但是重点不在这里,重点在于正确估计小任务的工作量。

02

为小目标分配合适的任务量

科学地分割大任务是一门学问。每个小目标的工作量如果过大,那么工作效率就无法得到充分提升。而如果把整个任务分割成太多的小目标的话,花费在制定计划上的时间又会过多,而且还会影响整个执行过程的连贯性。

在我之前写的《2018书单》中,着重推荐了一本书:《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在第二十三章“努力养成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中,着重分析了“规划谬误”这一现象。针对规划谬误的分析指出,过于乐观的计划随处可见。人们在制定计划时,总是会不切实际地接近理想状况。

我曾经就非常“擅长”制定过于乐观的计划。我在接到一个大的任务时,在执行之前一定会坐下来花半个小时左右制定计划,“显得”自己十分有条理。制定计划时的我,信心满满,干劲儿十足。计划做着做着就已经觉得,这次的任务也不过如此嘛,如果我严格按照计划来,那我一周就能又快又好地完成。结果,我实际完成的时间往往是计划的两倍,甚至很多计划到最后都烂尾了。我相信,你们也有很多类似的经历吧?这种不切实际的计划的罪魁祸首,恰恰就是“信心满满,干劲儿十足”。

《思考,快与慢》第二十四章就写道:“如果你性情乐观,那么就应该既乐观又谨慎”。(所以说我推荐的这本书真的非常有用,计划制定上的心理学陷阱只是这本书的冰山一角!)在制定计划时,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基础概率”的概念。“基础概率”是指,我们自己或者其他人在完成类似任务时成功的概率。这个概率相当于一个基准点,如果大多数人完成一个类似的任务需要两周的时间,然而我们自己制定的计划显示10天就能完成,那么我们就有很大几率过分高估了自己。我们乐观,但不够谨慎。

因此,制定的计划切忌过于繁重。过于繁重的计划一方面有可能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让我们根本无法完成。另一方面,就算我们有能力完成,在完成过程中的压力也会增大,增加厌烦情绪,降低工作效率。以“基础概率”为基准点设置完成时间,合理分配每天的任务量,才会让我们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有了科学的计划,剩下的就看我们执行的质量了。每个人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千差万别,但是有一些方法是普遍试用的。

03


自我奖励机制

自我奖励机制的本质就是喜欢和不喜欢的任务穿插进行,要解锁喜欢的事情,就要先把不喜欢的事情完成。“喜欢的事情”有两种,一种是在这个任务中“有趣的那一部分”,另一种是和当前工作完全无关的事情,比如说出门散步,刷刷微博什么的。有了“诱惑”,我们才能有动力。

有了小毛豆之后,“撸娃”就成了我现在的“减压神器”。我一般是早上先用一个小时查阅邮件,然后根据邮件来布置今天的任务。在阶段性任务完成之后,就可以解锁撸娃,逗他笑笑,陪他玩玩一岁小孩的玩具。之前我和大厨还讨论想养一只狗,一只见到你就疯狂地摇尾巴的狗狗,一只你不抱它它就不停围着你跑的狗。其实也是为了给生活增添一些“喜欢的事情”。如果一周的任务圆满完成的话,我和大厨就会计划去近郊走一走,或者弄一次草坪烤肉什么的。这些都是犒劳自己的方式,让自己知道完成了不喜欢的任务之后,会有很多快乐等着我。

04

番茄时间法

番茄时间法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简单来说就是25分钟称为一个“番茄钟”,每完成一个番茄钟后可以休息五分钟,每完成四个番茄钟后可以休息一会儿。要注意的是,25分钟的番茄钟是不可分割的,即不存在半个番茄钟。另外,在一个番茄钟的时间内不可以做与任务无关的事情。所以,在开始使用番茄时间法之前,一定要有具体的任务计划,防止无事可做。

现在有很多智能设备可以周期性地设置工作和休息时间,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品牌的智能台灯了。在每一个时间段结束时,只能台灯会闪烁灯光来提醒用户。我个人认为要比闹钟的声音提醒要更温和一些,不会打断思绪。

05

隔绝外界干扰

能联网的智能设备真的非常容易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其实我们根本没有什么紧急的事情需要时不时地查看手机。我认为这种社交媒体依赖症正式各种电子书卖得好的原因。所以, 我们在工作时最好把手机调成“勿扰模式”,限制应用软件的提醒,只接收来电,然后把手机倒扣在桌面上,用机械时钟来查看时间。自制力差的人可以直接把手机关机。然后规定一个大块的专用时间段来集中精力完成你的任务。

      最后再来划一下重点。在动手之前,先把大任务科学地分割成任务量适中的小目标。

制定行动计划时要既乐观又谨慎,谨防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执行力。在工作时,劳逸结合,以逸慰劳,自我激励。采用类似番茄时间法的合理时间规划方法,隔绝外界干扰,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神全力完成任务。

最后的最后,我还是要安利一下《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可以说它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让我意识到我有多么不理性,从而让我变得更理性。

粉丝福利

转发这条到朋友圈,截图发给我,抽3人送出这本对我影响深远的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制定一周学习计划,让学习更加高效!--
【天骐管理者五项修炼<精讲版>-执行效率篇公开课笔记】第七讲:时间管理与高效执行策略
《戒了吧!拖延症:21天搞定拖延症(升级版)》17年读书笔记001
高效成长的17条心得
如何克服拖延症并高效工作?
看书看不进去,学习学不进去的时候怎么办?6个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