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化若将军接受访谈回忆粟裕大将

这是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政委郭化若将军接受《虎啸血野——华东野战军征战录》作者侗枫采访时的谈话内容。访谈主要内容转载如下:

侗枫:“郭老将军,有战史称,解放上海之战是人间奇迹,您老是上海战役的直接参加者和指挥者,是否可请您老谈谈这方面的看法。”

郭老将军:“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必须先说清几个问题。首先,粟裕同志是在华东地区,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成长起来的一代名将,是我们党自己造就出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举世闻名的军事大家。如果,粟裕同志当年跟着主力红军长征了,他的聪明才智同样能够得到发挥,但是,那就不是现在的粟裕,更不是代表整个华东部队的粟裕了。就是说,我说的粟裕,不仅仅指他个人,而是指我们整个华东部队。粟裕最能代表我们整个华东部队。第一,是他从未离开过华东战场;第二,华东部队所有的变革和所有的重大胜利都与他密切相关。”

“同时,我要说说陈毅和粟裕。陈毅在井冈山时期,与毛泽东、朱德平起平坐,曾任前委书记,而毛泽东、朱德只是普通委员。说明陈毅在党内军内陆位和威望极高。陈毅在华东,使得粟裕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能够专心地指挥打仗,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华东部队有'陈毅粟裕,珠联璧合’,'陈粟会合,必有大捷’之说。千真万确,陈毅所有的大胜仗,都是和我们粟司令一起打的。”

“有一种误传,说陈毅不会打仗,这是不对的。莱芜战役,粟裕想好作战方案,向陈毅汇报时,两人思路不但不谋而合,甚至完全一致。这个例子,说明陈毅也是很会打仗的,只不过军事方面,粟裕更杰出罢了。说白了,在军事方面,古今中外的大军事家中,也没有几个可与粟裕相比。”

“由于工作需要,陈毅粟裕之间有分有合,而且分多合少。抗日战争时期,自1939年8月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总指挥,粟裕为副职(后改为苏北指挥部)。到1940年11月中下旬成立华中新四军与八路军联合总指挥部(又称华中总指挥部),叶挺任总指挥,陈毅为副职。因叶不在职,由陈主持工作,陈即去总指挥部工作。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陈毅去新四军军部任代军长。二人在一起具体共事并肩战斗不足16个月。就三年解放战争而言,陈、粟在一起共事也只有11个半月。在他们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在一起工作不足三年。特别是在最为关键的一段时期,陈毅在中野,即二野工作。当然,陈毅在政治工作上辅助邓小平同志,在军事工作上辅助刘伯承司令,都有突出成就,特别是在解决、促进最高层团结方面功不可没!”

“现在我可以回答你的问题了。不过,我要从中国革命谈起,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宣告: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同时,这两位大师也指出: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然而,列宁有了突破与发展,在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上创建了社会主义社会,创造了一个奇迹。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与创造。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创建了社会主义社会,无疑更是一个奇迹!”

“粟司令率领我们华东部队,为新中国的诞生还真创造了不少奇迹呢!”

“那么,粟司令率领我们创造了哪些奇迹呢?我就拈大的说吧。首先是1944年12月,他主动请缨,率部渡江南进,组建苏浙军区,在浙江天目山地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自卫反击战,共歼灭顽军13000余人,沉重地打击了顽军。这一仗的奇迹,不在于弹药极其缺乏,指战员每天只能吃上一顿稀饭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打了大胜仗;而是在于通过这一仗,我华东部队在全国各战区,率先完成了从游击战到大兵团运动战的转变,为解放战争中的全面大打,做好了思想上、战略上、战术上的准备。与此同时,粟裕还在短期内创建了苏浙边区根据地,粟司令率部渡江南进时,只带来了2万余作战部队,走时带走了6.5万作战部队,还留下了4万多地方武装和党政干部。这是粟司令全面主持一方党政军工作时期创建的第三个根据地。红军时期创建了浙南根据地,抗战时期创建了苏中根据地。特别是苏中根据地称得上全党全军的楷模。粟裕的治国之才也是很杰出的。”

“第二,全面内战爆发后,1946年6月,首先提出先在内线歼敌,再行出击的建议,为中央采纳后,自然演变成为战略防御阶段内线歼敌的战略方针。这就是7、8月间的苏中战役,即七战七捷,我军只有3万人,敌军却有12万余众,歼敌53000余人,占正面进攻之敌的百分之四十四,是我军参战人数的1.8倍。这也是我军在国内革命战争以来,第一次歼敌5万人以上。”

“第三,随着战局的发展和打大仗的需要,建议华中、山东两个野战军统一指挥。1946年10月15日,党中央、毛主席、中央军委批准了两野战军合并成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谭震林任副政委。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均两度电示: '两军会合后,在陈毅领导下,战役指挥交粟负责。’在正司令在职的情况下,军队的核心权力,即战役指挥权赋予副司令,不仅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是唯一的,在古今中外的战史军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然而,在华东这个特殊的战场上,在华野这支特殊的部队中,这种特殊的班子搭配,奇迹般地成为了我党我军最为成功的样板!从此,我华东部队,在陈毅领导下,在粟裕指挥下,连战连捷!1946年12月15日至19日,在宿北歼敌2万多人,是我军第一次一战全歼敌军3个整旅。1947年1月2日至20日,在鲁南歼敌5.3万余人,创造了我军一次战役全歼敌2个整编师和一个快速纵队的先例,也是我军首创以步兵武器歼灭机械化装甲部队的先例。1947年2月20日至23日,在莱芜歼敌5.6万余人,奏捷之速、歼敌之众、付出代价之小,都创造了全国战场的空前纪录。特别是1947年5月13日至16日,在孟良崮,全歼敌王牌军第七十四整编师震撼了国内外,连毛泽东一年后在西柏坡还对粟裕说: '没想到你粟裕率领华野敢打七十四师,而且能全歼七十四师!’

“第四,刘邓大军进击中原,是粟司令最早认识到,全国的主战场即将从山东转移到中原。因此,粟司令向陈毅提出了三点建议。当时我由于工作调动,到野司报到,在门口正好听到粟司令向陈总提出三点建议。也就是'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作战格局,形成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共同经略中原的战略进攻态势。听到粟司令胸怀全局的讲话,听到陈总连连称赞的声音,令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因为,经略中原是逐鹿中原、控制全局的前奏与关键。”

“第五,在解放战争中,是我们最先提出'统一全国之建军思想’,'统一编制与番号及干部训练,而增强作战效能’的建议。也就是粟司令1948年1月22日的子养电,即《对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在这里我用了'我们’二字,是说,粟司令的这些想法先后七次在会上谈过,也征求过华野大部分将领的意见,张震和我也多次被叫去商量过。这份电报,凝结了粟司令的智慧和心血,也代表了我们华野全体将士的意见。这份电报的建军部分,受到全党全军上下一致赞扬。但作战部分就要复杂得多,粟司令提出 '将敌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的战略主张’,与毛泽东让粟裕率领十万大军先遣渡江南进,将敌主力吸引到江南的战略决策大相径庭。中央军委先后两次否定了粟裕的意见,粟裕以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次'斗胆直陈’始终坚持自己的战略主张。于是毛泽东召见粟裕,在阜平县城南庄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听取了粟裕的详细汇报后,我们党的最高决策层,研究再三,最后决定采纳粟裕的意见。这就是城南庄会议。可别小看这次会议,此次会议的结果,是国内外公认粟裕是'战略家’的依据。因为,毛泽东主席知识渊博、胸怀宽广、思路开阔、目光敏锐、处事果断、意志坚定。一般情况下,他的决策不但正确而且近乎完美,从而形成了他不可动摇的领袖和大战略家的地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毛泽东也不是一个轻易被说服的人,更不是一个会轻易改变主意的人。城南庄会议,毛、刘、周、朱、任五大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研究再三,最终采纳了粟裕的意见,证明了粟裕也是一个战略家,一个杰出的战略家!对于粟司令的这个战略主张,刘伯承元帅说: '功高至伟,永垂青史!’”

“第六,1948年5月,粟司令以代司令、代政委、代党委书记的身份,全面主持华野工作后,首战豫东(6月17日至7月6日),歼敌9万余众。这是敌我双方主力部队在中原地区第一次大会战。也是我军首次在关内攻克省会,而且再次创造了战场歼敌数的最新纪录。这也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数十万人的大兵团,忽集忽分,攻城打援取得成功的经典战例。连林彪都说: '取胜的把握至多五成,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打了这么大的胜仗,不简单。’”

“第七,及时建议'攻济打援’,成功解放济南。1948年7月14日,中央军委电示粟裕: 拟令山东兵团于攻克兖州、济宁后,'休息两星期,即攻击济南,迫使邱(清泉)黄(百韬)两兵团分兵北援’。粟裕于7月16日复电中央军委: '以许谭(即山东兵团)现有实力攻济南与打援势难兼顾。’事实上,山东兵团连续苦战,急需休整补充,当时实力,单单攻打济南也是不够的。于是,粟裕建议整个华东部队'争取休整一个月,尔后协力攻打济南,并同时打援’。中央军委采纳了这个意见,仅仅八天就打下了济南,活捉了王耀武等数十名敌军将领,歼敌十余万人。”

“第八,济南战役尚未结束,粟司令就向党中央、中央军委建议进行大决战——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唯一由战区领导人建议并命名的。通过这个战役,实现了'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这个全局性的伟大战略目标。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唯一的我军的总兵力明显少于敌军的大决战,又是歼敌最多的大决战,共歼敌55.6万人,其中44.3万人是我们粟司令直接指挥三野部队歼灭的。而当时,我三野部队正好是东北野战军(即四野)的一半。”

“淮海战役,斯大林说'奇迹,真是奇迹’!美国人说'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淮海战役,至今仍然是世界各国军事研究的课题,称为'淮学’。

“第九,纵观整个解放战争,我军共进行了较为重要的战役134次,每役歼敌3万人以上者共38次,其中粟司令指挥我们华东部队打的有12次;每役歼敌5万人以上者共23次,其中粟司令指挥我们打的有8次。解放战争的第一年中共歼敌112万人,其中43.4万人是我们华东部队打的。毛主席称赞我们华东部队为'全国各战区战绩最大的军队’。三年解放战争中,共歼敌807万人,其中245万人是我们华东部队歼灭的,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点六,是全军最多的。”

“粟司令代表我们华东部队,提出全局性、战略性建议也是最多的,无疑列全军之首……”

“最后,我谈谈上海战役。它是'京沪杭战役’最主要的组成部分。6月2日,我与宋时轮司令员指挥的九兵团,即攻打上海的东路军,解放了崇明岛,使历时45天的'京沪杭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歼灭国民党11个军46个师,约43万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等120座城市。彻底粉碎了蒋介石集团'划江而治’以卷土重来的阴谋,为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海、南京、杭州等代表性城市都是我们三野解放的,我们三野在此战役中,歼敌将近30万人……”

“解放上海之战,之所以被称为人间奇迹,是因为在攻克数百万人口特大城市战例中,打得这么激烈,歼敌又这么多,特别是城市又保护得这么好的,古今中外仅此一例!当然是人间奇迹!”

“九年前,也就是1983年,也是我们粟司令重病住院的第二年,我带着一盆家乡的水仙到医院去看望他。粟司令非常高兴,见物生情,关切地问起我家乡福建的建设情况。恰巧这时,工作人员送来一份《解放军报》。报上登了一条关于部队训练的消息,还附有照片,照片上有七八个战士抱着炸药包在围炸坦克。粟司令看了很生气,他说: '这种训练方法和水平,低于淮海战役,是拿子孙的生命开玩笑啊!我们应该尽快拿出最新的反坦克炮来。这种反坦克炮要轻便灵活,符合我国国情和部队情况,但威力要大,一般坦克一炮解决,重型坦克两炮,最多三炮也彻底解决……’你听听,我们的粟司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心系着国防呢!”

【郭化若将军,是人民解放军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黄埔四期毕业后,任北伐军炮兵连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和长征。1931年起遭到王明路线的排挤和打击,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被解除一切领导职务,转任红军学校教员,开除党籍。长征到达延安后,成为毛泽东主席的军事“高参”,并在毛泽东过问下恢复了党籍。他不但在军事理论上造诣颇深,还组建了延安炮兵学校并任校长。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后,调华东部队工作。】

(郭化若将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粟裕在西兵团的职务到底是啥?是副司令还是司令员兼政委?
解放战争第3年战绩对比:林以100万歼敌100万,粟以37万歼敌65万
“陈不离粟、 粟不离陈”的由来
粟裕两年与人发生四次争论,一度陷信任危机,结局却令人非常舒适
济徐战役作战预备命令中粟裕为啥签署代司令和代政委?
再谈华东野战军“战役指挥由粟裕负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