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守得云开见月明---比亚迪汽车发展启示录。

       2022年1-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24.2万辆和21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和4.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了548.5万辆和528万辆,同比增长1.1倍,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24%。与整体市场继续保持着平稳的增长态势相比,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一路高歌猛进。

       诚然,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车市场地位还有待时日,但是受环境、政治、经济发展等一系列综合因素的影响,汽车市场能源升级之路已是必然。尚不能确定的唯有转换的时间而已。于是,无论传统主机厂还是造车新势力,都会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转向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这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比亚迪汽车。

       以今年10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数据为例。十月份产销量分别为76.2万辆和71.4万辆。同比增长87.6%和81.7%,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8.5%。再看看比亚迪汽车在新能源领域交出的答卷。10月份新能源销量205789辆,同比增长159.4%,市场份额接近30%。

        二十年磨一剑,从2003年进入汽车领域,一步一个脚印,起步于原型丰田花冠的神车F3,当年的优异成绩已经说明了F3绝不会粗制滥造。或许从这一刻起,比亚迪就已经确立了延续到今的经营理念。那就是“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制造什么。”到今天大杀四方的“汉”,真真感觉出了一股“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磅礴气势。成功之路一定会有偶然因素,然而核心因素一定是必然的,稳定的,足以影响持久的。

       本文今天想要和大家共享的,也正是笔者眼中那些稳定性的核心要素。到底是什么原因支撑了比亚迪今天的发展态势?而焦点会聚焦在比亚迪的成长历程,企业的定位,企业的文化,企业的风格,老板的影响,关键点的突破。看似很虚的东西,或者说很战略性的东西,如果把时间的轴距拉长,这些恰恰才是决定最终结果。

       在战术层面,无需去讲什么具体战术,因为那是举不胜数的,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战术的成败,取决于战略执行的力度。也就是说核心目标一定要明确,目标明确了,还不宜过多。这样就比较容易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时间久了就是企业文化。这种感觉,我当年在福田汽车曾有一段实际感同身受,所以也就似乎更容易看到比亚迪成功之门的钥匙。

       当时我们在福田金融的阶段性目标很明确,就是促销。理念就是注重金融服务的服务二字。服务好营销,服务好经销商,服务好客户,服务好金融机构。建立学习、实践合一的一流人才组织。正因为目标明确,要求明确,所以极短时间就获得了较大的成功。由此看来,成功之术大抵相同。正确的战略驱动下,务实、明确、简单、统一的战术实施更有利于获得成功。

        下面我们进入正题,看看比亚迪成功之路的书写历程。

01、定位篇---初心不改,从未离开

       翻开比亚迪汽车的成长历史。给我们带来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它的成功,绝非偶然。二十年来,对于新能源汽车,比亚迪一直秉承着初心不改,从未离开的理念。靠坚定的信念和技术上的厚积薄发,终于在今天让一切付出都有了回报。

        一个企业的文化和表现,绝对和创始人的性格和经历细细相关。所以我们对于比亚迪的研究也就必然要从它的创始人入手。王传福王总,标签1:理工男.标签2:电池专家。理工男什么特点?我们可以试着总结一下:

1、理性压倒感性,始终保持清醒。

2、做事专注,结果目标双导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定位明确,认识清晰。不会轻易出昏招。

4、思路理性也会导致运到问题不善于迂回的解决问题,比较刚硬。

5、学习能力强,行动力强。

6、做事有条理,能够分步实施,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

7、奉行节约,认为钱必须花在最能够解决世界问题的地方。

       可能还会有很多,但是不是我们本文研究的重点。从这些特质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特点不仅仅是成事的基础。也是在一个需要时间磨砺的领域和一个出现全新机会的领域,去做成一件事必须要具备的特质。

        第二个标签:电池专家。这也就似乎为今天的比亚迪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搭好了地基。一切也就显得如此的合情合理。

        一个企业的发展如果始终保持了老板的初心,那么大体上来说不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因为初心一定是当时自己所擅长的、所喜爱的。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用一如既往的行动来实践老板的初心,这就是知行合一。

        那么王老板的初心又是什么呢?我想就是他的“新能源汽车梦吧!”

        所以我们就能看得懂2003年在手机电池做的风生水起的比亚迪,在一片质疑声中,为什么在质疑不断中进入汽车领域,特别还重点提出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基于当时的历史局限性,这个无疑有点天方夜谭了。我们不要忘记,即使在20年后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开始蓬勃发展的时代,燃油车的占比依然4:1的概念。在当时汽车刚刚开始走入老百姓家庭的时代,这个理想显得有多突兀,有多不靠谱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再看第二件事,2005年比亚迪的第一款车F3一经问世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我不知道众位是否知道,远在2006年,比亚迪首款搭载磷酸铁电池的F3e电动车研发成功,尽管国家政策和充电设施并不充分,只能遗憾放弃上市,但在看到了F3e的各种优势之后,比亚迪开始投入到第1代混动技术以及S6DM(2015年上市的混动4驱唐)的预研项目。同时在2009年,比亚迪成立了洛杉矶分公司,在美国市场进行新能源车F3e、规划中的S6DM(唐)和电动大巴(K9)的试水。

       看到了吧,即使在进入汽车领域,赶上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高潮期。同时生产的燃油车也获得成功的前提下,我们发现,比亚迪其实一直都没有忘掉初心。在新能源的汽车研发上从未停下脚步。而且战略战术是清晰的。国内条件不允许,不充足,那么我们就去国外继续研发。不求尽功近利,但求步步为营。长时间的等待不仅仅换来了如今的硕果累累,更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了不可撼动的行业优势。

02、发展篇---中庸之道,平衡发展

       如此多的新能源造车企业起点不同,运营方式不同,结果也就各自不同。比如说新势力注重营销,生产以代工为主。传统主机厂有基础设施的优势,但又会陷于现阶段油车和电车之间的平衡。所以给市场的感觉就是畏手畏脚。

        对于比亚迪而言,我们会发现它恰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条路也恰恰是本文想重点研究清楚的路。是重?是轻?是该重重、该轻轻?还是不重不轻?如今看来,这不重要,任何模式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整个发展之路就是一条动态管理之路。核心原则就是根据市场的变化,根据经营的要求,根据客户的需要,不断地适时调整。

        对于众多造车新势力,虽然谈不上是“PPT”造车,但是他们的股东构成以及运营方式,注定更偏向于轻资产运营模式,所以更偏向于代工模式。也就是与传统主机厂合作,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共同赚钱。但选用的代工厂一般也会是在主机厂领域步履维艰的品牌。轻资产运营对于把汽车看成重资产的消费者而言,天生就不是什么好的因素。所以新品牌想要站稳脚跟,营销费用势必会占大头。产品的更新迭代,新产品的研发费用占比就会不足。所以导致的情况就是产品品系和迭代能力不足。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所以造车新势力的特点是,车子酷,价格高,产品迭代慢,智能程度高。

        在不具备制造能力的同时,却也可以聚焦于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所以新势力车辆的外形、智能化、人机互动等等确实表现出色。在某种程度上,造车新势力的汽车也可以理解成一部可移动的手机。

       对于传统厂家而言。虽然新能源趋势无法避免,但是能源更替确实需要过程。而且毕竟传统能源市场的销量占比依旧是主流。所以你会发现一个现象,也就是传统能源转型的主机厂,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是有节制的,是循序渐进的,或者说是有些缓慢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定价也会偏高。实际上这些表现依然是统筹考虑,平衡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之间平衡做出的选择。

       所以我们看到,起码现如今,新能源车还绝对不是传统主机厂的最重点。所以对于新能源车的支持相比燃油车依然是不值一提的。更不急于获得过高的市场占有率。因为很简单,他们资源整合能力,品牌影响力都是现成的。夯实的客户基数又使他们确实也没有必要过分担心。

       比如说合资品牌曾经占据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大份额,但为何现在局面尴尬。那就是利用品牌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后,只想赚大钱,而忽略了持续的投入。不是消费者想要什么我们就制造什么,而是我们制造什么以后消费者只能选择什么。这一点从近些年不思进取的某德系、韩系汽车品牌的品类和迭代就可看的一清二楚。你消费你的消费者,反过来就会被消费者消费。同时也正是这股自大,给了国有品牌和造车新势力蓬勃发展的机会。

        我们再来看比亚迪。我们很难把它进行一个定义。燃油车卖的很好,但是依然坚定的提出了退出燃油车市场的宣言,并动作连连。最直观的感觉是亚迪新能源汽车已经有了国内最全最细分的品类。车辆类型多,更新迭代快。会给消费者什么感觉?首先是可选范围大。其次是说明持续投入多,不同价格空间的选择也就多。产品多同时也就说明专业水平高。养护成本低。所以比亚迪所做的事情正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了差异化。对于一个新兴市场,对于汽车产业,消费者的直观感觉就是车企的品牌、投入;车辆的价格、质量;市场的口碑与客户的认知。光凭着比亚迪汉、秦、唐、宋、元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是不是就已经把消费者的口味调的足足的了?

       在第一关,可以说比亚迪完胜,体现在我比你们投入多,我比你们品牌多。也就是典型的车海战术。接下来第二关我们要比较的是钱都用在哪了?作为一个传统的汽车人或者说汽车消费者,我关注的点依旧是汽车的安全性能、操作性能。也就是说我看的更多的还是内涵而非外在。纵使现在的年轻消费者更多的注重外在而非内涵。但是最终对于一个品牌能产生致命影响的依然是性能。如果两者可兼顾呢?那恭喜您,市场就是您的,没跑。

       从2021年比亚迪的财报数据上来看,比亚迪整个集团营收增幅了38%,但是净利润去同比近乎腰斩,只有30亿。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来看,比亚迪的毛利从25%降到17%,在显然不过,这是典型的市场让利行为。关键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这是比亚迪在技术领先,市场覆盖广泛的前提下,依然坚持的低毛利策略。那么比亚迪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就值得我们深思了。我们还要关注一个数据,2021年比亚迪的研发费用达到了106亿,远远高于销售费用。和众多造车新势力相比,显然,比亚迪的做法和老板的风格也是一致的。我想就是机遇理工男的坚持用研发驱动市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经历了二十年发展的比亚迪。已经逐渐打造了坚实的基础。一个是成熟的基础设施,包括工厂、技术、配套支持。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供应链体系。另外一个是基于不同市场需求的多品类产品体系。第三个是领先的技术储备和技术壁垒。

        我们可以把这些全部理解成战术层面的体现。背后支持的恰恰是战略价值坚守和不折不扣的执行。那就是从一开始就设立的造新能源汽车的梦。以及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在这个方面,比亚迪生产口罩的故事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不仅践行了价值观,更是巧妙地提升了自己的品牌形象。所以说,从始至终,比亚迪下的都是一盘大棋。

        从未动摇过的新能源汽车梦,让比亚迪始终坚守,毫不动摇,一直有着清晰的规划,实际的行动,以及技术、市场的准备。在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恰恰可以帮助比亚迪冷静的、敏锐的找到市场的真实需求,以及如何做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也就是说,比亚迪的一切研发,所有产品的终端指向或者说生产缘由都取决于消费者的需要,这样也就恰恰厘清了比亚迪的经营思路和理念,也势必让比亚迪人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了,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这样两条主线的指引下,你说比亚迪怎么可能不成功?

03、守成篇---怀揣梦想,卸重前行

       比亚迪的阶段性成功,依然摆脱不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三要素。

       天时。站在了汽车能源转换的风口,国家新能源政策的支持,俄乌战争的结果是推高了油价,这助攻那是相当的到位。

        地利。比亚迪选择深圳这个国内最具活力的城市,占尽了地利的优势。一个个城市的环境、发展理念、管理水平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

        人和。首先是电池电控领域的技术领先,这是先天的,就像三国曹魏,我的北方就是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你西蜀怎么和我比,先天不足啊。其次,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行动比较早,前文讲过,2006年就有了新能源车的尝试,即使新能源车到现在也不能说完全成熟,但是人家的先发优势可是不能忽略的啊,一句想当年......,就直接让你无话可说。

       再次,安全系数高。前面我们也曾经聊过,车辆的安全性能是永远无法规避的话题。如果爱自燃,爱失控,一撞就散架,你再智能又有啥用?所以说比亚迪再次找到了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点。刚度车身+安全系数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刀片电池,你不服都不行。

        最后,依然是要解决消费者内心最大的问题---成本和续航。成本前文已经有过提及,再次不做赘述。介绍一下续航。这就不得不提及目前比亚迪的骄傲---DM-i混动系统。由于本文不是技术贴,笔者也对技术毫不在行。所以对DM-i 混动系统不做过多介绍。只是告诉您这套系统成就了今天比亚迪的辉煌。根上依旧简单,那就是以解决消费者真正关心的问题为出发点,那样的结果一般来说都不会太差。

       正如王传福先生最近给员工的公开信中写到:从第1辆到100万辆,我们用了13年;从100万到200万,我们用了1年;从200万到300万,我们仅仅用了半年。多年风雨历程,我们钻研、摸索、失败再爬起来。即便有过那么多质疑和反对,我们都咬牙坚持了下来。互相鼓励,彼此帮扶,共同守候我们的梦想。

      我还无从可知,比亚迪这个共同的梦想究竟是什么?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个梦想是指引比亚迪人一路向前的灯塔。从我认识的比亚迪的一些朋友来看,我似乎发现了几个共同点。那就是:勤奋、敬业、奉献、韧性十足。不能说他们没有困扰,但是他们都是我能看到的那些能挺过去的人。不知道这是不是比亚迪的一个缩影。全新的布局,霸气十足的比亚迪王朝系列,环保风的海洋系列,以及刚刚发布的表演地高端品牌仰望。都让我们为它的未来充满遐想。一个新能源汽车王国的脉络已经浮出水面。

        一个企业或者说我们每一个人,最可怕的问题就是故步自封,躺在功劳簿上自吹自擂。守成最好的方法恰恰是继续进取。卸掉包袱,卸掉荣誉,树立新的阶段性目标,继续前行。只有永远往前走,往前看,才恰恰能够守得住。历史发展车轮滚滚,我们又能看到那个案例是不图发展的守成成功呢?起码现在我所看到的,依旧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朝气蓬勃的比亚迪。

        一时的成功纵然会激励大家走向更宏大的未来。但同样也一定会滋生骄傲的情绪。这就是一体两面,无可避免。但愿这不是比亚迪的巅峰。而只是其前行过程之中的一个小小的制高点。前面还有无数的美景在等待,无数的高山等待去征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我写文章一般爱歌颂好的一面。一是比较感性,二是认为人活一世,短短几十年,眼中多一些美好不好吗?但是强盛、衰退都是无法避免的,只是各自的周期、时长不同而已。问题一定存在,歌颂美好的一个目的也是警示危险。但愿国内多一些企业,都能坚守自己的初心梦想,都能以为民造福的博大胸怀,踏踏实实的做出多几个好企业。共同创造一个盛世华章。

        作为这个阶段成功的比亚迪,也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更好产品的研发,更好生态链的建设,更好运营模式的创造,车用芯片短板的制衡,以及进入新能源车下半场的关键之战---车辆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以及生态环境的建设。依旧是任重道远,困难重重。所以我希望看到的比亚迪,能够像前二十年一样,怀揣梦想,卸重前行。翻越一座座山峰。让这篇涉嫌严重拍马屁的文章能够光明正大的傲立文坛,笔者也就心满意足了。

       文章到了尾声,这次老穆头一次用了往日两倍量的篇幅进行介绍,希望能够给读者呈现一个比亚迪的轮廓。后续的路很长,我们继续拭目以待。也祝所有汽车、汽车金融圈子里的朋友依旧怀揣梦想,卸重前行。

        世事难成,不急不躁练静气;快事慢做,看透本质再出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同学谈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车:机构类:长城汽车、比亚迪、恩捷...
比亚迪新车,采用全新车标,奔驰的外观,国产的价格!
日本从我国购买了一辆公交车, 试用后自叹不如, 追加3亿订单!
比亚迪2015年将推新车“汉” 3.9秒破百
曝比亚迪花50亿造船,为出海做准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