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3,汽车行业的发展变化,我们究竟要看什么?

    “人心的脆弱总是让人迷恋于对终局的预测,往往也就容易忽略对于事情本源的专注。”比如新能源汽车的终局是不是电动车?换电和充电哪个会在终局中胜出等等。可是姑且不论预测的准确性与否,具体到无论哪一种预测,都需要一步一步的去实现。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恰恰就是预测成为现实的本源条件是什么?

       汽车行业发展历史中,每次洗牌,无论是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或者是工艺创新,归根到底其实还是深藏不露的最终成本控制能力。看到了这一点,是不是在我们分析行业的过程中,找到了一盏最有实际意义的明灯?

       这几日看到了很多关于行业在2022年的一些总结,也看到了新的一年中的一些变化。给我最直观的感觉是汽车行业也在进行一场彻头彻尾的行业变革。比如说对于主机厂的定位,主机厂今后到底会变成一个什么角色?是出行公司、是科技公司、是服务公司、是生产公司?不知不觉中又陷入了终局预测,这恰恰不是我们该重点关注的,我们应该去看行业里发生了什么,大家又都在做什么,答案会在行动中予以体现

       时间总是反复的把不确定变成确定,然后再打破它,周而复始。本文着重想通过行业的一些数据和变化,来试着梳理一下2022年和2023年的开年都在发生什么,发生这些事情意味着什么,后续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至于结果,就留给时间吧。

第一部分:比亚迪,2022年的高光会在2023年继续吗?

        2022年,无论在销量还是利润上,比亚迪都攀上了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2022年全年乘用车销量180.5万辆,超越一汽大众成为国内乘用车市场销冠。打破了合资品牌多年的垄断地位。更是击败了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2022年预计全年净利润160-170亿元,同比增长了425%。本身就创造了优异的成绩,在疫情泛滥的一年中,更显得尤为突出。

      众所周知,打下江山后考虑就一定是守住江山。我想2023年比亚迪的重要工作一定是围绕着守住2022年的成绩,并继续发展展开。和其他新能源品牌相比,我们不难看出,从品牌体系数量,智能、自动化程度,比亚迪都并不占优。那么他的优势在哪里?归根到底可能还是最贴地气的核心技术以及整体成本优势。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决定成败的核心要素依旧在于运营成本的控制以及对于客户核心需求的满足程度呢

        多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积累,已经为比亚迪的厚积薄发奠定了基础。即使面临今年国家取消补助,比亚迪的领先优势预计也很难被突破。反倒可以检验一下取消补助后的真实市场情况,极有可能比亚迪的领先优势反而会更大。大概率第一的宝座依旧稳固。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比亚迪想守住领先的位置,这一年它会做些什么?在技术上有什么突破?海洋系列买的怎么样?供应链体系如何建设?配套产业有什么动作?这才是我们行业内部应该关注和借鉴的。至于年底卖多少台,挣了多少钱,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第二部分:王凤英+何小鹏=?

       2022年就传出的长城汽车原总经理王凤英女士要加盟小鹏汽车,如今终于靴子落地,王总被任命为小鹏汽车总裁,将负责公司的产品规划、产品组合管理和销售业务。在传统车企工作30年的经历,以及长城汽车特有的企业文化及销售管理。为王总加盟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充满期待。

        这无疑是两种不同形式造车企业的结合。两种不同的模式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和优劣势。都不完善,都需要变革。那么这种人员组织的重组本身就说明了问题。不是谁能颠覆谁,也不是谁能改造谁,更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基于两种截然不同模式的相互让步和补充。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融合过程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与收获的对价。

        两种不同形态的碰撞与融合势必会产生火花。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管理风格也会带来碰撞。就要我曾一直强调的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产品、模式都不是大问题,问题在于不同类型人才的有效磨合使用,这才是成败的关键。不是模式方法不适合,而是操盘的人可能一开始就不适合。所以新的组织中权力的分配、有效协商机制的建立、对于变革过程有效的监控评价,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

        或许一年以后,这次火花的碰撞我们就可以看到结果。无非成败两种。那么这个过程就值得我们期待和关注,小鹏汽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我们不妨一起跟着“路演”一次,也就什么都明白了。

        这种人员组织的融合只是一种方式而已,至于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之间还会有什么样的故事,也是2023年值得我们期待的。其实随着服务体系的扩大,这种融合已经在大面积的发生在企业的各个层面。生产方式的转变效果最终还要看生产力的表现是否优越。一个优秀的生产力,往往是从一群优秀的、互补的、愿意彼此融合的人开始的。

       人才的流动这两年同样也在汽车金融领域频繁发生,厂家金融系统的换帅也是同样的思路,通过变化促进企业发展,通过观念的融合催生新的生产力,最终仍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从而降低整体经营成本,获取更多利润。

第三部分:主机厂,我还是生产汽车的吗?

      文章的开头,已经提出了新形势下的主机厂如何定位的问题。虽然很多问题仍需进一步明确,需要时间的磨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原有的多年未变的防火墙已经被烧的越来越薄,主机厂迫切需要变化来加厚防火墙。或者说,放弃原有的壁垒,重建城堡。

       按照我们的思考模式,我们依旧要回到本源的问题。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领先的技术、优秀的产品,良好的组织,全面的服务,独特的文化,林林总总,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让客户认可和买单。而客户认可买单的基础又是一系列优质产品服务的购买成本。主机厂的变化已经发生,但是可能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原有的稳定体系很难一夜间崩坍。但是依旧要居安思危,提前根据自身的优势,结合本源的问题,走出一条自己的新路。

       所谓发展之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世间本没有路,人走的多了,也就有了路。主机厂规模不同,能力不同,组织不同,体制不同,市场地位不同,也就必然会造就一条条不同的发展之路。有的会着重加强生产能力,成为新势力的代工厂。有的会潜心发展技术,由重转轻,成为一家科技公司。有的会依据产业链,不断扩充服务半径和能力,逐渐成长为一个扩行业领域的巨无霸。

       就像我的一个理论所说:汽车金融也应该是一个生态链,也要讲究产品的多样化。我们一定要考息差获利吗?如今这句话用在主机厂也一样适用,我们将来一定要靠生产和销售汽车获利吗?

        吉利、比亚迪等主机厂开始通过参股财险公司而扩大汽车金融的服务领域,本身就已经说明了问题。就像最初,主机厂不想自己开展汽车金融业务到后边的纷纷设立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或者融资租赁公司和财务公司。那时候基本不会考虑涉足保险领域,现在不是也开始了。这样的融合会次序展开。目的无非是要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在客户争夺中获取有利位置。而最终的结果依旧是有效降低成本而增加利润。这就是生存的基础。

结语

       2023年的开始,汽车市场就已经如此精彩,所有将要发生的一切都值得我们期待。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这个行业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看看这个行业到底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就像游戏一样,如果我们把自己置身其中变为一个角色,必定会其乐无穷。所有的目的其实到最后已经明确,那么就让我们遵循这个不变的原则去展开变化。为了更好的生存,我们要做些什么呢?每个企业,每个组织,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和答案。汇聚在一起,就是漫天浩瀚星河。而此刻的你我,皆是繁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斯拉、蔚来、小鹏明争下的暗斗:动力电池三国争霸
第一上海丨【行业评论】美股新能源汽车行业专题——特斯拉中国建厂带动产业链发展 新势力“重研发”方能构建护城河
管中窥豹——从弗迪电池看比亚迪战略大转型
主机厂直营是否会成为4S店未来趋势?
汽车行业合资品牌为什么连续错失电动化和智能化?
【e汽车】埃安与滴滴两大巨头联手出击,第三极埃安重塑“BAT”格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