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女政治家:北宋王朝的几位重量级“太后”
头一个是“杜太后”
杜氏嫁给了武夫赵弘殷做夫人,她最大的本事是生了三个儿子两个闺女。儿子一个叫匡胤、一个叫匡义、一个叫匡美,头两个就是后来的宋太祖、宋太宗,可谓是“一母生两帝”,荣耀之极。“太祖”、“太宗”也事母至孝,为后话不提。
她最有名的一件事是,建隆二年夏六月,太后生起病来,病势甚沉。太祖日夕侍奉,不离左右,无奈日重一日,竟成不起之症。太后自知垂危,便召太祖及赵普同至榻前,先问太祖道:“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得天下么?”他这个傻儿子说,“这都是托祖宗的福。”太后说,“不对,这是因为周世宗让幼儿当了皇帝。如果周朝立年长的人为君,你能黄袍加身么?你百岁后,应该传位汝弟光义(为避讳太祖的“匡”字,改名为光义),光义传光美(就是匡美),光美再传德昭(就是民间所谓的“八贤王”,匡胤的长子),四海至广,万几至众,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也。你不可有违我言。”太祖涕泣顿首道:“敢不如教!”后来这二人尊命,把遗言写在纸上,收藏于金匮密封保存,史称“金匮之盟”。
只是后来有史学家分析说,关于杜太后的这段全是“鬼话”,是“烛影斧声”后,赵光义特意召见赵普面授机宜的,于是赵普遵命回家,经过一番精心杜撰,所谓“金匮之盟”出笼了。真的假的,这里就不去考证了。
太宗的李皇后
太宗赵匡义有两个姓李的皇后,第一个生了后来的宋真宗,这里讲他的第二位李皇后,就是所谓的“明德李皇后”。此女是潞州上党(今山西上党)人,淄州刺史李处耘的次女,当年李处耘曾有功于宋,可参看他征讨潭州的细节举动。后来太祖却他贬为淄州刺史,不久便抑郁而终,这是一定的,太祖本来就是杯酒释兵权的人物么。可能后来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便将他的女儿许给兄弟光义为夫人。
此夫人无亲生子,便尽心抚养“元德李后”生的儿子元佐和元侃,待之如亲生,同时,她对其它嫔妃也十分宽厚,在宫中很有人缘。当时太宗早就疑心起胞弟光美了,将他贬黜房州,长子元佐为营救叔父,又屡次受太宗呵斥,后来元佐听说光美已死,悲愤不已,得了颠症,后又因纵火烧宅第,被废为庶人。
公元995年,元侃得以被立为太子,改名赵恒。
太宗病重后,内侍宦官王继恩想改立半痴半呆的元佐为帝,并勾结了一批当权人物,李太后闻知大惊,恰在此时太宗驾崩,她不敢哭丧,命宫人封锁消息,并请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吕端进宫议事。吕端进宫前预感到要有大变,先命人将王继恩锁于阁内,让士兵守住门口,然后火速入宫见李后。李后试探性地对吕端说,皇上已驾崩,立嗣应该立长子才对,现在你看怎么办?吕端知道李后的意思,“毫不迁让退却”地说:“先帝立太子正是为了今日,今先帝刚刚过世,岂可违命而再去讨论重立太子之事?”李皇后于是奉太子恒即位。真宗赵恒即位时垂帘面臣,吕端平立殿下不拜,先让人卷帘,走过去确认是太子,这才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此足见其大事之精明到何等地步。
亦有人说,当时李皇后与王继恩同属一意,立赵恒为迫不得已,也待考吧。总之,真宗能被立,是与她有着极大关系的。
关键词:“吕端大事不糊涂”。“垂帘听政”。
真宗的刘皇后
宋朝的女人一般没有正式的官名,这这位刘皇后就有,叫刘娥。不过也有人说,这名本来就是她的小名儿。所有资料都说,刘娥是四川华阳(今剑阁一代)人,虎捷军都指挥使、嘉州刺吏刘通的次女,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其父刘通随太宗皇帝从征北汉时死于途中,她成为遗腹子。后来跟随做银匠的表兄龚美由川蜀来到汴梁,以鼗鼓(跳拨浪鼓)卖唱为生,有幸结识了襄王府(襄王就是元侃,后来的宋真宗)当差张耆,张见刘娥长的标致风流,就告知了襄王,刘氏便进入王府作了贴身侍女。再后来就不说了,直到这襄王继位成了宋真宗,刘娥以宠,步步进封为皇后。
真实这一段的真实历史也许是这样子的,她本是四川军人刘通的女儿,刘通就是军中普通一卒,后来死于乱兵之中,这后来撰写的一切,也许都是刘娥荣贵后被附会追封的。还有,那银匠龚美也跟本不是她的表兄,就是她的头一任丈夫,他们一起由四川跑来京城混日子,被襄王无意中发现,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发达、光荣。
刘皇后一生没有生育,早早将宫人李氏生下的皇子受益(即后来的仁宗赵祯)据为己子,与杨淑妃共同抚育。
史称刘后性警悟、晓史书、有丽容,可谓完美,她与真宗甚相得也,有“高宗武后”之“和睦”,真宗对其非常倚重,刘后也渐渐干预起朝政。真宗病逝,十三岁的受益即皇帝位,尊刘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全由皇太后处理,史称“章献垂帘”。据说刘后一度想效法武则天做女皇,也有人亲献一幅关于武则天的《临朝图》献给她,只是她头脑更加清醒冷静,惧怕于青史恶名,最终打消了恶字一闪念,还将图狠狠掷于地下说,“我绝不干此负祖宗的事。”
刘后称制十一年,政出宫闱,号令严明,威加天下,莫不震服。她在台上抖威风的时候,真宗后期、仁宗前期,天下钱文更无“通宝”一说,皆因避其父通字之讳也,如天圣,明道、景祐等。
再说生下受益的李氏,杭州人,十几岁时父母双亡,与七岁的弟弟李用和相依为命,被选入宫后侍候刘德妃,就是刘娥。真宗命她司寝后怀孕,生一儿子名受益,抱与刘德妃养育,李氏当即被封为崇阳县君。按宋制,内廷名号一般说来有皇太后、皇后、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宸妃、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媛、修容、充仪、充容、充媛、婕妤、美人、才人,真宗时又陆续设了太仪、贵人、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其地位都在昭仪之上。你想想,那里来的一个小小的“崇阳县君”?全因她是毫无地位的宫人。当时便不准许宫里上下泄露,后来李氏又生一女不幸夭折,这才被封为才人,后又封婉仪。直到仁宗继位后,才被封顺容。
李氏不敢认儿子,仁宗继位后,她在宫中也从来不谈仁宗是自己的儿子,至死都与儿子没有见面。而刘德妃也没有加害她的意思,还帮她找到失散多年的亲弟弟用和,两人相安多年无事。后来李氏身死,刘太后欲以“宫人”礼治丧,丞相吕夷简奏曰,“礼宜从厚。”这一段记载很有意思:太后急引仁宗出走,片刻后,太后坐定责问吕夷简,“一个宫人死,丞相脖问的必要么?”夷简曰,“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皆当预闻。”太后怒曰,“难道你想离间我们母子么?”夷简从容答道,“太后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则丧礼宜从厚,若轻率埋葬,以后一定要有人遭罪。”太后恍然大悟。就这样,用皇后礼盛殓了李氏,并将李氏由顺容升到第五级的宸妃(也就是说,李氏生前是不可能有“李宸妃”这个称呼的)。次年刘太后死,仁宗才知道了事件的原委,当即下诏责备自己,还放声大哭,追尊生母为“章懿皇后”,亲临洪福寺祭告。启棺一看,只见生母身着皇后冠服,用水银保护,面色洁白,栩栩如生,这才稍慰,还感叹到:“人言其可信哉。”
段故事,就是被人反复加工的《狸猫换太子》的蓝本。
关键词:《狸猫换太子》。“垂帘听政”。
仁宗的曹皇后
曹氏,真定(河北正定县)人,北宋大将曹彬的孙女,宋仁宗赵祯的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她身为名将之后,性情有仍宗之风。公元1048年元宵节后某一日,仁宗宿于曹皇后宫中,半夜时分,一阵杂乱的响声将帝、后惊醒,后宫一片荒乱。仁宗拍衣下床,想要出去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曹皇后一把将他拖住,劝道,听声响,不是小事,想必有人作乱,皇上不可轻动,免遭毒手,而今之计,应派人速召都知(皇宫警卫长官)王守忠,率兵入宫营救,仁宗吓得六神无主,一切听从皇后安排,曹后把内监宫人集中起来,编成队伍,分别把守宫门,并亲手为每人剪下一绺头发,号召说,目前情况危急,你等应拼命护驾,叛乱平息后,以发为记,论功行赏,众人无不奋勇。曹后又估计到,贼人一时打不开宫门,可能放火,于是,令人取水防火,不久果然火起,但火势很快被扑恶灭,天将晓,救兵赶到,杀退了叛逆者,领头作乱的宫廷待卫颜秀等四人被正法,曹后临危不惧应变有方,指挥若定,不愧为将门之后,仁宗大为佩服。
仁宗无子,曹后劝他将宗室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接进宫中抚养,时宗实只四岁,曹后视为亲生,倍加爱抚。仁宗驾崩后,为避免继位时可能出现****,多谋善断的曹皇后命人将宫门锁上,钥匙收在身边,又伪称仁宗饿了,派人去御膳房取粥,把死讯封锁得十分严密。直到次日晨迎赵曙进宫即位,是为英宗。尊曹皇后为皇太后。
英宗不久生病,无法处理朝政,韩琦等大臣请曹后于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直到第二年英宗病情好转,于是撤帘归政。
再后来英宗去世,其长子赵顼即位,是为神宗,尊曹后为太皇太后。神宗比英宗还要英明,重用王安石变法,曹太后虽然主张祖宗之法不宜轻改,但也不固执己见,祖孙关系始终亲密无间。苏东坡以乌台诗案被下狱,曹后还说过好话,“挑毛病挑到写诗上去了,未免太牵强附会了。”当然,从根子上讲,苏轼也是保守派,是曹太皇太后这一帮的人。
曹后的形象,在中国历史课本上还出现过,当然是以“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形象出现的。
雅荷淡香书馆
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37092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狸猫换太子案的真实隐情:刘太后此事没有做错
“狸猫换太子”的真相是什么?一场皇家暗箱操作的借腹生子而已
宋朝宫斗奇案“狸猫换太子”,其实是“借腹生子”,这才是真爱
李宸妃,李宸妃简介
宋朝的后妃
宋仁宗的身世 他的皇后有哪几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