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大一(2)国人健康手机号-高血压

胡大一(2)国人健康手机号-高血压

胡大一  全国健康教育首席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

胡大一(2)国人健康手机号-高血压

BTV《身边》节目——“从心说健康--高血压”视频网址:

http://www.letv.com/ptv/vplay/705130.html

导语:高血压——国人第一疾病

我们在序章里面谈到了死亡的话题,现在以高血压作为本书的开篇,大家可能“适应”了,不觉得恐怖和可怕了。很多读者可能又会反过来问,高血压和我有关系吗?我有必要读下去吗?

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一个在国内外略有地位的心血管病专家、一个年逾六旬的老者,我当然善良地希望高血压与你“无关”,与全体中国人“无关”,但现实是残酷的,高血压与我们大家都密切相关。

许多读者可能不知道,高血压有一个恶魔般的“美誉”──国人第一疾病。那么它是“浪得虚名”吗?不!高血压是名副其实、不折不扣的“国人第一疾病”!

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7000多万人,到2008年9月,卫生部官方网站显示,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达到2亿。1991~2004年13年间增加7000多万人,而2004~2009年5年间增加近4000万人,这个增幅是可怕的。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在2008年10月8日第11个全国高血压日公布了一项对北京市高血压病状况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北京市的高血压患病率比5年前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已经达到了30%,有一半以上患有高血压的市民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病;而在已知自己患病的人群中,仅有的患者接受了正规的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控制率仅为。

由于高血压是许多慢性疾病的源头和诱因,会使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病等的发病风险增高,因而是最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故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高血压病的低知晓率也是一个严重问题,一方面原因是如前所述,高血压病临床症状不明显,另一方面原因是公众缺乏预防高血压病的意识和知识。我国多次的高血压病调查中,知晓率通常在30%左右徘徊,而30~35岁人群的知晓率低于平均水平,这更是令人忧虑,这一部分人群是社会多方面的骨干力量,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和知识水平是各年龄段人群中最高的,但健康意识也是最淡薄的,生活方式也是问题最多的,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目标人群”之一。

面对高血压病的两个外号──“国人第一疾病”和“无形杀手”,难道我们真的无动于衷或者无可奈何吗?

 

1.人体的血压如何产生(1)

血液循环系统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机体得以生存的条件,而其中的核心是将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血压是我们大家都不感觉陌生的一个词,但往往并不清楚血压的“细节”,所以我们需先讲讲血压本身。因为你不一定学过医,和你讲血压的“原理”有点深奥,我尽量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

在一个容器里盛满液体,液体对容器壁形成压力,这是我们在初中物理课中就学到的知识,我们不妨以这个知识为基础来认识血压。

我们脑子中都有江河的概念,水流经过河道的时候,会冲洗河沿,在秋冬的枯水季节,河沿被冲洗比较弱,而在春夏之际,水流强大,河沿就会被冲洗得厉害一些。我们都知道防洪通常要加固堤坝,这里面就有一个基本事实:水流冲击河沿的结果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水流量的大小,二是堤坝、河沿的坚固程度。这样一个很浅显的生活常识对我们理解血压很有帮助。

人体的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与河流中的水虽然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有相通的地方。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所产生的压力称为血压,这不难理解。但血压的形成及其规律比河流中的水要复杂得多,当然,我们还是可以循序渐进地认识。

要是从医学的角度解释血压产生的过程,那需要很多的篇幅,对于我们普通读者也没有必要掌握,但我仍然应该强调一些常识。

首先,人体中的血液都是经过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心脏对血液的输送并不是恒定的,而是动态的,心脏收缩的时刻就是推送出血液的时刻,也就是说心脏是通过收缩的动作对连着心脏的动脉血管产生压力并形成流动。我们大家有“心跳”的经验,心跳是自己可以感觉得到的,尤其是心跳“厉害”的时候,我们的反应就更加明显,比如脸红、身体抖动等,心跳厉害即心脏收缩力加强的时候,血压是增高的,所以高血压的人比较忌讳激动,这个问题后面会细说。这里需要大家明白的就一句话:心脏像一个泵,是人体各器官所需血液的总供应站,心脏本身的强弱决定了“供血”的状况。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血压的“过程”。当心脏收缩时,心脏里的血液被快速排入动脉血管,大量的血液使动脉膨胀,动脉壁所承受的压力就急剧升高,这在医学上叫做收缩压(SBP),也就是心脏收缩射血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我们通常把收缩压叫做“高压”。心脏收缩后就会舒张,大动脉(主动脉)里的血液依靠它的弹性回缩,把血液继续压向全身动脉系统(可理解为一种二级泵的功能),这时动脉壁的压力就会下降,医学上称为舒张压(DBP),平时人们称它为“低压”。简单一点地说就是,心脏收缩向主动脉供血,然后主动脉向其他动脉血管供血,心脏舒张,动脉血管的压力减小。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但也会出现突然终止的情况,比如心肌梗死。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比较一下我们前面用来比喻血压的河流,河流的规律是小河的水汇集到大河,当大河的水汇集太多,堤坝的压力太大时就要泄洪减压,泄洪是人为干预防止大河堤坝被不可预知地击溃。我们人体的血液流动与河流是相反的,是心脏向主动脉供血,主动脉再“分流”。当然也同样存在“减压”的问题,这个后面要细说,大家通过这一段了解一下血压的过程。

 

1.人体的血压如何产生(2)

再次,血压的“两端”。在人的各项健康指标中,血压是一个“另类”,其他的指标都是单一值,唯有血压是“复合”值。前面说到了,人的血压包含高压(收缩压)和低压(舒张压),两者是并存的,但两者指向不同: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收缩力的大小和心排血量的多少及大动脉的弹力,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全身代谢增强,心脏收缩比正常人更为强有力,收缩压会升高。而老年人与心脏连接的大动脉──主动脉硬化,变得僵硬无弹性,心脏收缩排血进入主动脉时,主动脉无弹性缓冲,收缩压也升高。同时,由于主动脉在心脏收缩时缺乏弹性扩张,容纳的血液比正常人少,当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弹性回缩力度也较小,使舒张压降低,导致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增大。如果心脏没有力气收缩了,或者动脉血管内的血液不足了,收缩压就会下降;舒张压则反映外周血管阻力及动脉壁的弹性。如果你比较胖,外周血管阻力就容易升高,舒张压就可能高。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肥胖的中青年人,低压升高而高压正常,脉压小。如果你的全身小动脉收缩,就会使心脏收缩排血的外周阻力高,你的舒张压也会高。所以有人说血压在少量喝酒后、运动出微汗时就会降下来,就和这些情况下小动脉扩张,外周阻力下降有关。

 

2.我的“片面观点”和Bryan Williams教授的“异端”

前面说到了,人的血压有收缩压和舒张压,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医生还是高血压患者,对构成血压的这两个值的态度往往有些差异。到我门诊看病的患者经常问我这几个问题:

血压应该控制到多少?岁数大的人血压控制到多少就可以了?能和年轻人一样吗?

收缩压、舒张压哪个重要,舒张压比收缩压更重要吗?我的舒张压很低了,但收缩压很高,我还敢用降压药物吗?

这些问题对于没有患高血压的人来说可能觉得很遥远,但是没有并不等于不会有,所以也请关注对上面说到的患者提出问题的回答。关于这些问题,我后面详细展开,这里只是概要地说一说。

第一,不论你的年龄是80岁还是40岁,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都要争取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第二,不论你的舒张压是多少,即使已经正常或偏低,如果收缩压非常高,不要犹豫,一定要争取把收缩压降到140mmHg以下。一般来说,用药前舒张压较低时应用降压药,在明显降低升高的收缩压的同时,对舒张压影响相对较小。

第三,我还可以明确地告诉你,50岁以前收缩压和舒张压高对心脑血管都不好,哪个高控制哪个。可是50岁以后,收缩压比舒张压更重要,一定要把收缩压控制好。

第四,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收缩压高是导致脑卒中的最重要原因。8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大大高于冠心病、心肌梗死,二者的比例大约为8∶1。

现在很多临床医生认为我这个说法太片面。我不否认收缩压和舒张压应该同样重视,对小于50岁的高血压患者这个观点是对的。可是对大于50岁尤其是老年人,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不高或偏低的现象非常常见,很多医生因为过分关注舒张压,对患者宣传舒张压低可导致心肌缺血,不要乱用药,患者也非常担心,想用又不敢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提出应该特别关注收缩压的问题。

为什么我特别强调降低收缩压呢?首先,收缩压升高最常见,面临的治疗挑战最大。除了少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多有肥胖)收缩压不高、单纯舒张压高之外,中年以后越来越常见的情况是收缩压、舒张压都高,55岁以后随着年龄增大,单纯收缩压高(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不高)的情况越来越常见。第二,舒张压高对心脑血管病有危险,但收缩压升高的危险性更大,这是人们近来才醒悟的事实。第三,高血压患者之所以常需联合使用两种甚至多种降压药物,主要是收缩压难以降到140mmHg以下。

而在国际医学界,还有比我更“片面”的观点,英国的Bryan Williams、Peter Sever和瑞典的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Lindhom共同提出了一项新建议:对于年龄大于50岁的病人,收缩压“应该成为唯一的测定指标和达标目标”。他们的论文于2008年6月在柏林举办的国际高血压协会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也有人视之为“异端”。Bryan Williams是国际著名的医学专家,尽管他的学术观点可以争议,但是其理念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他特别呼吁对高血压的治疗不能墨守成规,我想,这对于我们医生乃至大众都是有启发意义的。高龄高血压患者因怕舒张压低,不指导他们降显著升高的收缩压,实际结果往往是不敢用药或减药、停药,从而贻误病情。

 

3.收缩压和舒张压:一对“冤家”

如何处理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关系,医学界一直存在困惑。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很重要,但是各有侧重。收缩压高低主要取决于大动脉的弹性,舒张压高低主要取决于外周小动脉的阻力。前面用河流比喻血压,有两点很相似。第一,河流的干道(比如长江、淮河等)相当于人体的主动脉,主干道的水流压力则相当于血压中的收缩压;河流的支流则相当于人体的外周血管,水流对支流的压力则相当于血压中的舒张压。第二,就“干道”来说,新修的河堤能够较强地抵御水流的冲击(当然“豆腐渣工程”除外),即使是洪水,也不容易决堤,而年久失修的河堤,稍大一点的水流就可能导致水灾。年轻人的动脉血管像新修的河堤,而老年人的血管像年久失修的河堤,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就会老化,动脉僵硬度逐渐增加,动脉弹性逐渐减退,所以收缩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如前所述,收缩压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但舒张压仅上升至50岁左右,此后开始下降。因此,对于50岁以上病人,单纯收缩压有普遍增高的趋势,但舒张压增高趋势几乎完全消失。收缩压升高不仅是老年的生理过程,也是疾病,老年人收缩压高同样不可接受,收缩压高是老年人发生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008年全球公布的一项全球性的高龄老年高血压研究——HYVET研究证实,即使对于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积极将收缩压控制到150mmHg以下同样获益,可以使脑卒中发生率下降30%,冠心病下降27%,心血管事件下降34%,全因死亡率下降28%。因此老年患者收缩压高一定要用药物控制,而降压药物对正常或偏低的舒张压影响不大,所以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低的老年患者应用降压药物不必过于担心舒张压过低。

对于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收缩压是比舒张压更重要和更难控制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50岁以后,收缩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舒张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60岁以上的高血压很少有单纯高舒张压,老年人因为收缩压过高导致脑卒中最为常见。尤其是中国,老年人因脑卒中死亡的比例是心肌梗死的10倍,控制收缩压在中国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如果因为怕舒张压低不用降压药,岂不本末倒置?所以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际问题,就算是有人说我片面,我也仍然坚持。在科学研究上可去追求全面完美,而在公众健康教育管理时,则应该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注重实际与实效。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舒张压?

单纯舒张压增高(指收缩压不高,一般在140mmHg以下,而舒张压高,高于90mmHg)多是高血压病的早期阶段,多见于中青年患者,但我们也不可以轻视。舒张压高同样可以导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也要正视,认真治疗。如治疗不及时,随着年龄增长,并发症会越来越多。

老年人由于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因此其高血压的表现多是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不高反低。已有临床资料表明,舒张压的高低与心脑血管并发症有密切关系。如果收缩压正常,舒张压高达105~110mmHg的人与舒张压正常(70~75mmHg)的人比较,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概率可高出3~5倍。因此,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增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需要指出,年轻人舒张压高的问题,首先要认真查找发病原因,如无明确病因,不健康生活方式是第一位的,饮食没有科学性,工作没有时间性,休息没有规律性,娱乐没有节制性,这样的人最容易发生舒张压高,这个问题我后面还要细说。

 

4.高血压的分级

前面我们着重谈了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收缩压高和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舒张压高的问题,下面我们撇开50岁这个界限来更全面地看一看。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制定了新的“高血压治疗指南”,18岁以上的成人血压分类如表1-1。

你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血压,看处在什么级别。其中有两个问题需强调一下。

一是取值的条件。确诊高血压所取的血压值一般要有两个条件,首先是测量的时候,你处于一种“静息状态”,所谓静息状态,就是你没有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刺激,比如没有运动,没有喝酒,没有明显的情绪波动。其次是非同日3次测量。关于高血压的判定,我们后面还要专门讲。

二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这是我要多花一点篇幅和大家交流的问题。所谓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与我们前面说到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相对的概念,是指一个人的舒张压不高,仅收缩压超过正常范围。早在199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在轻度高血压处理准则会议简报中,重新规定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标准为收缩压160mmHg以上,舒张压90mmHg以下。因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约90%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以又叫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简称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少部分发生于青年人高动力循环者。关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危害,我后面会专门说到。

 

5.记住140,简易又安平

大家读到这里,我要测试一下了。在上一小节中,我给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分级表,那些级别和具体的指标你都记得吗?如果你记住了,那自然可喜可贺,如果没有记住又说明什么呢?没有记住是很正常的,这么一个表格,如果是强制记忆,不难,但如果是自然记忆,是不容易记住的,就连我们医生也得强制记忆,甚至得制作成一个小卡片放在案头。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这个分级,意义在于打破了以往笼统的高血压的概念,把高血压的指标精细化,对医生准确地把握患者的高血压状况,并制订治疗方案很有帮助,但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记住一个数字就可以了──140。

140是我的健康手机号14065430268打头的数字,在血压指标中意味着什么呢?大家不妨回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分级表,找到140这个数字。是的,表中很明确,140是轻度高血压收缩压的起点,也就是说,它是正常高值和高血压之间的分界线。

大家可能会疑问,记住140这一个数字,不是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血压分级的初衷相悖吗?我前面说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分级对医生治疗有用,我们大众,无论是否患了高血压,掌握一个“安全线”是最简单、也是最必要的法则。就像河上架了一座桥,桥的两边有护栏,护栏外边是河流,走在桥上不能掉到护栏外边去。护栏里边无论什么位置都是安全的,但是,胆小的人靠近护栏的位置就感觉害怕了,而胆大、心理素质好的人,即使在护栏上玩耍也没事。在世界卫生组织血压分级中,140就相当于这座桥的护栏。当然,常识告诉我们,越往桥的中心就越安全,桥的中心相当于血压分级中的“理想血压”,是我们控制血压的理想。

在临床上发现,大多高血压患者只要将收缩压降到140mmHg以下,舒张压大多都会正常,即90mmHg以下。当然还有少部分年轻人主要是舒张压高,收缩压不高,这另当别论,舒张压降到90mmHg以下,我们在以后的篇目中再来探讨这个问题。

请记住我的健康手机号的第一组号码:140,把你的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你的血压就会平安。

 

6.你的血压应控制在多少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分级指南,理想血压和正常血压是我们所有人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血压是在130/85mmHg甚至120/80mmHg之下,那当然是可喜可贺,你的血压非常好。而这里提醒大家注意控制的是指血压不理想、不正常的人群,具体包括:

(1)一般高血压病人将血压控制在低于140/90mmHg;

(2)高血压病人如果同时还有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下降但没发生肾衰竭,患者血压应至少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3)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应检查24小时尿蛋白,如果24小时尿蛋白大于1克,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

(4)老年人应至少降至150/90mmHg以下。

 

7.高血压喜欢纠缠九类人

知道哪些人容易发生高血压,对于预防高血压有很大的帮助。

(1)体形肥胖的人

我的健康手机号的尾数“268”就是指女性和男性的腰围,关于肥胖会引起哪些疾病,本书专门有一章阐述,这里就不展开了。就高血压而言,肥胖是一个重要诱因。人体肥胖主要是由于全身皮下脂肪增多使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使心脏负担加大和血管阻力增加,因此容易发生高血压。体重越重,患高血压的危险性也就越大。一个中度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是身体超重者的5倍多,是轻度肥胖者的2倍多。

说到胖子易得高血压,许多瘦子就侥幸,但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觉,体形不是患高血压的唯一原因,相反,瘦子如果得了高血压,病情发展可能比患高血压的胖人更严重,这是美国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的发现。其中一项研究指出,在同样患高血压的情况下,瘦人比胖人更容易出现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原因很多,比较主要的是,在性情、心理素质方面,瘦人往往在应激反应过程中倾向于急躁、激动,血压也容易在偏高的基础上“再创新高”;降血压治疗方面,常规药物在瘦人身上产生的疗效比胖人差;患高血压的瘦人如果还伴有其他疾病,和患高血压的胖人相比,这些疾病更能助纣为虐,加速心血管病情恶化。所以瘦人对高血压也不可掉以轻心。

(2)遗传因素

高血压遗传因素约占30%。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又有不良嗜好和不良的刺激,容易发生高血压。需要特别强调,高血压也不是“出生决定论”,即使你有高血压家族史,但如果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限盐、限酒、戒烟、坚持运动、合理节食(避免肥胖),同样可以不得高血压。血压有“控制”之说,控制一是通过药物,二是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

(3)“口味重”的人

“口味重”就是偏好咸食。盐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地位很高,几乎所有的菜肴都离不开盐。盐分也是人体必需的,在养生方面也有很多应用,但是如果你吃咸食成为一种偏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味重”──的时候,就要注意患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食盐含有钠,钠把身体内的水分牵制住,平时我们吃了咸的就容易口渴就是这个原因,一次吃咸的导致口渴,这不会影响健康,口渴可以多喝水,但是长期吃咸的就会使血的容量增大,从而造成高血压。所以我在本书中不仅提出“限酒”,更要提出“限盐”。这个话题后面再专门展开。

(4)“会喝酒”的人

这里说的“会”是指酒量大的人,也就是几两白酒、几瓶啤酒都“不在话下”的人。喝酒是导致血压增高的重要因素。如果每天喝白酒超过2两,血压就会升高,如果同时又吸烟则会加重血压的升高。临床上可以见到,在一些“酒文化”比较重的地区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高。

说到喝酒,必须说一下红酒,通常是以葡萄酒为主的果酒,红酒对改善血管功能有帮助,但喝红酒的准则是适量。佐餐或者作为调料都是很不错的,但超量肯定有害。就血压而言,有一种观点认为红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化合物能抵消酒精使血压上升的效果,但澳大利亚大学的一项试验挑战了这种美好的推论,经在24名年龄20~65岁的健康男子4个月试验,并没有发现这种“抵消”的效果,大量红葡萄酒促使血压上升是事实。

酒对血压的影响不在于酒的种类,而在于酒中的酒精,酒精加快心脏的节律,甚至诱发心房颤动和心脏射血,导致血压升高。

(5)“急性子”

关于性格对于血压的影响,虽然“弹性”比较大,但的确是存在的。一般认为“急性子”相对比较容易激动,情绪波动大,也容易接受外界不良刺激。人在情绪改变时,大脑皮质和下丘脑兴奋性增高,体内常产生一些特殊物质,如肾上腺素、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等,这些物质会使血管痉挛,血压增高。

性格中含有高血压隐患的,不只是急性子,多疑多虑、个性孤僻、具有攻击倾向等内向型性格特征的人,也相对容易发生高血压。

(6)长期精神紧张或接受不良刺激者

长期精神紧张的情况很多,主要的有两种,一是用脑过度造成的紧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力劳动者;另外是因为职业关系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比如司机。

不良刺激包括外在的和内在的,外在不良刺激主要是直接对感官的刺激,比如噪声;内在不良刺激通常是对情志的刺激,比如悲哀、愤怒、忧郁等。

(7)老年人

关于老年人的高血压,我们前面说得比较多,随着年龄增长,大动脉血管弹性变差,因而收缩压随之增高;持久的高血压又会使动脉壁损伤和变化,又加重动脉硬化,二者互为因果关系,所以老年人容易发生高血压。

(8)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

这些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夜间睡觉打呼噜,当然不是所有的打呼噜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是成人在7小时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多次呼吸暂停,或每小时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大于5,每次发作时停止呼吸达10秒或更长时间,并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目前发现这些患者中50%以上患有高血压。

(9)服用避孕药的女性

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加。口服避孕药中的孕激素成分与高血压的形成关系密切,机体内增多的血压紧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分泌异常(该系统在血压调节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肾动脉改变等都与高血压形成有一定关系。

口服避孕药所致高血压的发病率,一般在5%左右,避孕药所致高血压的程度个体差异很大,临床表现多数为轻中度,极少数发展为进行性或恶性,停药后多数可恢复正常。

有高血压的女性不宜使用避孕药避孕。有研究发现,不论年龄大小,患高血压病的女性在口服含雌、孕激素的复方制剂避孕药1年后,多数患者的收缩压会平均上升5mmHg左右,生化检查可见血浆中的肾素活性、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有所升高。

 

8.控制血压要从娃娃抓起

大家不妨再回顾一下前面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分级,这个分级是指18岁以上的成人,在临床实践中,一般16岁以上就视同成人,那么16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乃至婴幼儿的血压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

套用一句非常俗套的话,“控制血压要从娃娃抓起”,我说这话不是赶时髦,而是非常严肃的。

“控制血压要从娃娃抓起”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研究证实,成人原发性高血压起始于儿童时期,也就是说,高血压可能伴随着儿童的成长而“成长”,这是从人的一生疾病演变的角度来说的,由于儿童高血压不常见,所以更容易被忽视,等到你重视的时候,高血压已经“长大”了。

第二层意思,儿童也会患高血压病。儿童血压是反映其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状况的一项基本指标,请大家注意“心血管系统的发育”这个词,人的心血管系统也有一个发育的过程,既然是发育,就存在发育状况的差异,也就是说,有的儿童心血管系统发育得好,有的则发育得不理想甚至较差。心血管发育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血压,反过来,血压的状况也影响心血管发育,所以儿童血压是必须重视的。

我下面就和大家聊聊少年儿童和婴幼儿的血压问题,如果你刚好是孩子的家长,请你用心阅读。我不能在短小的篇幅里把少年儿童和婴幼儿的血压问题都谈明白,只能说说基本面,我说的问题通常是在临床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问题。我不是儿科医生,但我非常关注儿童健康尤其是儿童心血管健康,少年儿童血压问题当然也在其中,我衷心期望各位家长至少要比我更“上心”。我和大家交流的问题难以全面系统,大家可以融会贯通,从中受到启发,必要的时候要咨询医生。

第一,从一般的情况看,儿童、青少年由于心脏排血量较少,血管口径较粗,动脉壁柔软,所以动脉压较低,也就是说少年儿童患高血压的几率不高。但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少年儿童高血压总发病率为1%~3%,而且在攀升,这个比例又是不低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比例急剧上升。根据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2006年联合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15~17岁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7%。这是一个令人焦虑的数据。

第二,少年儿童高血压问题包含两个层面: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病,两者不是一回事,我们不能说偶然的血压升高一定就是疾病,但如果血压经常、持续升高呢?那就容易靠近高血压病了,这是浅显的道理,所以家长关注孩子高血压问题要从血压升高的现象开始,不要等成了高血压病了再来关注。

第三,肥胖是青少年高血压致病的首位原因。少年儿童形成高血压的因素很多,比如遗传、膳食与营养、心理与行为等,而肥胖又是与多种因素相关的一种结果,成为高血压的主要诱因。关于“小胖墩”高血压的问题,这里只是把问题提出来,我后面要专门说到的。

第四,心理和行为与血压相关。我们前面说到了性格也是导致高血压的因素,而儿童时期正是性格的形成期,如果你的孩子内向、抑郁、多动、自卑、畏缩等表现,你最好多关注孩子的血压。

第五,睡眠与血压是互动的。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良好的睡眠是个宝。孩子的睡眠不佳(包括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质量不好),容易出现高血压和其他疾病,血压偏高的儿童又往往影响睡眠,不易深睡,容易被惊醒或者做恶梦,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孩子睡眠不好,则要关注孩子的血压了。

第六,不良饮食习惯大多有高血压隐患。不良饮食习惯是孩子们容易出现的问题,如常吃油腻食物、喜好甜食、过多吃零食、咸食、食量大、进食速度快,不良的饮食习惯无非就是两个后果,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容易成为高血压的“俘虏”。这里我要说一句题外话,由于年龄的关系,孩子缺乏自主意识和能力,孩子们的一切坏习惯都不是孩子自己的错,而是父母的错,父母给孩子留下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塑造良好生活习惯。一个人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很大程度上来自小时候养成的习惯,而父母正是孩子习惯的首要培养、塑造者。

第七,“瘾君子”可能“赐给”孩子高血压。这话也许你很少听说或者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你在听说了,就一定要听进去,也许你认为是危言耸听或小题大做,告诉你,不是的。荷兰乌得勒大学医学中心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在怀孕期间吸烟或被动吸烟可能会增高新生儿的血压,这项研究包括了456个健康足月的新生儿,当他们两个月大的时候接受了血压测量。另外有研究表明,接受二手烟的儿童,舒张压比接受二手烟的成人更容易升高。

第八,婴儿血压与喂养方式有一定关联。母乳喂养的婴儿与人工喂养的婴儿相比,收缩压平均偏低(~)。

第九,16岁以下(不含16岁)少年儿童的血压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变化的数值,为了便于推算,可采用公式:

收缩期血压=(年龄×2)+80mmHg

舒张期血压=2/3×收缩期血压

以上为理想血压,如果收缩压高于此标准20mmHg者为高血压,低于此标准20mmHg者为低血压。

第十,为儿童量血压,一定得用儿童专用的袖带,绝不能用成人的袖带代替,否则测量出的血压会低于血压的实际数字,这样就会放过一些血压高的儿童,从而延误了对他们的治疗。应记下收缩压、舒张压变音点和舒张压消音点3个值,当家长看到医院检测报告中有3个值时,不要以为是错误。

关于少年儿童和婴幼儿血压问题,决不是上述十点可以概括的,但掌握这十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你认识、把握,从而控制娃娃们的血压,给他们一个健康的童年,也减少他们成年后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风险。

 

9.如何早期发现高血压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从娘胎里带来的或者小时候就得上的,不是没有,但相对来说还是很少,绝大部分都有一个起点。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不会重视自己高血压的起点,只是在某天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测量,才知道自己的血压“高了”,那时就惊诧不已。这种情况在临床中很常见,正在读这本书的你,如果以前没有测过血压,或者很久没有测量过,不妨去测一下,对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看看你自己的血压属于哪个级别。如果血压处于理想或正常水平,那是值得欣慰的;如果进入了“高级阶段”,也还可亡羊补牢,因为你看了本书,就知道该重视自己的血压了。

测量血压当然是判断血压状况最简便的方法,现在许多企事业单位都会为职工安排定期体检,血压是体检中的常规项目。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享受不了定期体检的保健福利,也有一部分人过分轻信自己的健康状况,放弃单位组织的体检,这是很不好的。无论什么情况,你自己得拿自己的健康当回事,就血压而言,以下几点是要注意的。

(1)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要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的发生是有家族聚集性的,对于父母有高血压的人,其患高血压病的风险比一般人要高,所以建议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尤其是父母双方都患有高血压病的人,应该定期监测血压变化,而且要注意合理饮食、坚持运动和戒烟限酒,预防高血压的发生,也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改写”高血压家族史,如果你们家族的高血压史在你这里拐了弯,那你就是家族的功臣,至少减少了留给后代的聚集性风险。

(2)人人都不可忽视自己的血压,尤其是肥胖、吸烟的人。在任何场合有机会就应测量一下自己的血压,包括家里、医务室和医院。家中有高血压病人时,不光病人要常测血压,全家人也都应测量血压。如果每次测血压方法正确,发现在不同日3次测出的血压都显示收缩压达到140和(或)舒张压达到90mmHg,而无应激事件的发生,就应该确认自己患高血压。当血压达130~140/85~89mmHg时,就要引起注意了。

(3)35岁以上的人应勤测血压。高血压患病率是随年龄增长逐步递升的。但是前面说了,很多人随着年岁的增长,并没有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找医生看病很寻常,但找医生测血压的很罕见。有的人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有测过血压,等到发生脑卒中、半身不遂了才发现血压超过200/120mmHg,这种情况是可悲的。因为如果早知自己的血压超标而采取措施,也就不会脑卒中、半身不遂了。所以,要定期测量血压,千万不要由于无知或惰性而早年致残或死亡!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35岁以上的人应勤测血压,最好是3个月左右测一次。至于为什么是35岁,没有特别的理由,一般认为35岁是进入中年的开始,如果你愿意把勤测血压的年龄提前一些,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血压测量是可靠的,但我们也可以通过高血压的一些症状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掌握这些很重要,因为即使你勤测血压(比如3个月一次),每次测量之间还是有一个间隔,这期间也可能患上高血压病。有一点需要说明并强调,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通常缓慢而悄无声息,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半数高血压病人可以无症状。但血压高时也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时有头痛,并伴有后脖梗子僵硬或肩膀酸痛;

常感头晕脑胀,伴有眼花;

常会感到两耳内有“滋儿滋儿”的尖调声,好像往脑袋里钻,心里烦躁;

睡不好觉,夜梦多,起床后精神差、注意力不能集中、健忘;

总感全身疲倦、酸软无力、手脚麻木。

当然,以上症状均不是高血压特有的表现,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该想到有可能是得了高血压病,最好赶紧测量一下血压。

有时候,血压会突然升高,而且升高的幅度比较大,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有以下表现:

剧烈头痛;头晕、恶心;

眼睛看不清东西;

突然发生鼻出血;

有的甚至发生抽搐、不能说话、不省人事。

出现以上表现时都提示情况紧急,应该迅速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呼救或尽快送往医院,同时应赶紧测量血压,若出现血压高于200/130mmHg或是单纯收缩压高于200mmHg以及单纯舒张压高于130mmHg,则表明病情危重。

 

10.如何监测和测量血压

监测是一个比测量要求更高一些的概念,测量是静态的、点状的,监测则是动态的、线状的,我们普通人所把握的监测,没有医学上的那么严格,但也必须是有计划性、延续性,如果只是想起来测量就测量,想不起来就拉倒,那就谈不上监测。

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些血压测量的基本知识。

最直接的方法当然是到医院测量,但一般情况下比较费事,因为医院一般没有专门从事血压测量的科室,即使你只想测量一下血压,也得排队挂号、候诊,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相当麻烦的。如果你家附近有社区医院或者正规诊所,能联系测量血压,那倒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觉得上医院或诊所测量血压不方便,你最好自己购买测量血压的仪器,自己测量血压,我把它叫做“自助测压”。自助测压最大的好处是全家人甚至朋友、邻居都可以共享;由于有仪器在身旁,也会起到提示测量的作用;另外有一个大家会忽视的好处,就是由于测压是一项事务,不断地做下去,会强化你对自己健康状况的感知,这是很重要的额外收获。下面我谈的测量血压就是针对自助测压。

自助测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使用专业仪器,二是使用便利的电子仪器。

专业测量血压的仪器就是医院使用的水银柱血压计,在医疗器械商店可以买到。水银柱血压计最大的好处是结果较准确,缺点是操作不太方便,如果你按以下的方法一步一步做,就可以很好地测量血压。

测量血压前,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10分钟,不要紧张,尽量使自己放松,最好在30分钟内不要运动,不要吸烟、喝咖啡,不要憋尿。

测量血压的最佳时间是早上起床前、午饭前、睡觉前。

测量时,被测者仰卧或坐着,裸露右臂(最好把上衣一侧袖子脱下),手臂伸直、放松,手掌心向上,不要握拳,肘部与心脏处于同一高度。

将袖带紧贴皮肤缠在上臂上,松紧程度以能伸进一个手指为佳。使袖带的下缘在肘窝以上3厘米。检查者将听诊器放在肘窝的肱动脉处(摸肘窝动脉搏动最明显的地方)。

挤压气囊向袖带内快速充气,同时听诊,待肱动脉搏动声消失后,再充气使汞柱再升高20mmHg(通常血压正常者充气到150mmHg就可以了,如果有头痛、头晕症状或既往有高血压的患者可以充气到180mmHg,如果这个数值仍能听到搏动,再继续充气20mmHg),然后以恒定速度缓慢放气,仔细听放气过程中肱动脉搏动声的第一响与最后一响。听到第一响时对应的刻度数就是收缩压;听到最后一响时对应的刻度数就是舒张压。

给老年人测量血压时,不要等到完全听不到搏动声才读数,应在肱动脉搏动声明显突然变弱时就读数。给儿童测血压前面说过,一定要用儿童专用的袖带,不能用成人的代替,否则测量出的血压会低于血压的实际数值;

应记下收缩压、舒张压变音点和舒张压消音点3个值。

高血压病人每天测量1次即可。有的患者在家每天测量血压5~6次甚至更多,我不建议这样测量。血压在一天之中难免有一定波动,但变化一般不超过40mmHg,血压稍高些或稍低些可以接受,但有的患者就特别紧张,企图含服短效降压药物快速降压,结果人为造成血压更大波动。

水银柱血压计同样要每年校正一次,否则时间长了也不准。拿到医院和医院的水银柱血压计校对即可。

电子血压计最近几年迅速进入大众家庭,电子血压计虽可能不如水银柱血压计准,但电子血压计确实方便,一个人就可以测量血压,体积很小,出差携带也很方便。

使用电子血压计同样也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

首先电子血压计应选择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不要选用手指血压计或腕式血压计。选购血压计产品没必要盯住名牌或高档(不同档次的电子血压计价格差别很大,从上百元到上千元的都有),选购售后服务正规的品牌产品,如果是伪劣产品,计数误差太大,那样的测量结果就会误导,测量结果数字太低会让你放松警惕甚至贻误病情,太高又会加重你的心理负担,着急闹心,没有高血压也成了高血压了。

使用电子血压计前,建议到医院或卫生站与水银柱血压计进行比对,电子血压计不像水银柱血压计那样有校准功能,但是你可以自己来一个“心理校准”,就是与水银柱血压计做一个比较,看看两者之间的数差,每次测量的时候围绕这个数差做加减法,仍然可以粗略估计出你真实的血压值。

电子血压计一般都有使用说明书,你可以按照说明书的指导操作,如果没有说明书的电子血压计,建议你不要买。

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其他注意事项和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是一样的,但有一项需要特别的提醒,测量血压不仅是看你的血压是多少,还要看血压波动大不大,因为血压波动大容易发生脑卒中。

 

 

11.长期高血压的连锁反应

在人的健康系统中,高血压既是因也是果。说它是果,是指高血压是一种疾病,前面已经多次提到“原发性高血压”的概念,通俗地说,原发性高血压就是指高血压病,指目前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5%~97%。而在少数情况下,高血压是由肾脏、肾上腺、血管等疾病引起的后果和临床表现之一,医学上把这种高血压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是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对的。二者在治疗上的重要差别是,继发性高血压应认真查找,明确原因,及早进行病因治疗,单用降血压药物,往往效果不好。而原发性高血压没有可纠正的病因,治疗主要是依靠长期坚持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无论是原发性高血压病还是继发性高血压病,只要血压控制不理想,都可导致人体重要器脏(心、脑、肾)的损害,甚至出现致残、致死的后果。受到损害的心、脑、肾,我们称之为“靶器官”,高血压病可导致“大心”“小肾”和脑卒中。

(1)引发心脏疾病。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心脏的左心室泵血阻力上升,左心室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张,心肌耗氧增加,心肌重量增加,但供血无相应的增加。同时,高血压损害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使供应心肌的血液减少。两者联合作用,会导致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我们可称这些变化为“大心”。

(2)引发老年痴呆症。长期高血压可使脑部的小动脉严重受损。脑动脉硬化,小动脉管壁发生病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形成脑血栓。微小血管堵塞,形成腔隙性梗死,易致使脑萎缩,导致老年痴呆症。

(3)导致出血或缺血性脑卒中。因为脑血管较薄,硬化时更为脆弱,血压波动时容易出现痉挛、破裂,导致脑出血。缺血或血栓性脑卒中和血压有着密切关系。

(4)导致肾坏死。高血压病人若不控制血压,5~10年(甚至更短时间)就可能出现轻、中度肾小球动脉硬化。肾小球动脉的硬化主要发生在入球小动脉,当肾入球小动脉因高血压而管腔变窄甚至闭塞时,会导致肾实质缺血、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小肾”)问题。表现为夜尿多,尿常规检查有少量蛋白尿,进一步发展将出现大量蛋白尿,体内代谢废物排泄受阻,尿素氮、血肌酐明显升高。此时肾脏病变加重,使血压上升,舒张压高达130mmHg以上,肾单位、肾实质坏死,最终发生尿毒症或肾衰竭。

 

12.高血压和肾病

李老伯自觉身体很棒,可前几天到医院体检,拿到结果的时候一下子懵了,他竟然患上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李老伯“懵”在两方面,一是平时感觉身体不错,怎么一检查就病得不轻;二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这个病名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前者来说,很多人都会像李老伯一样,平时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很自信、很大意,缺乏应有的警觉和监测,一检查才发现病是如此之多;至于那个让李老伯犯懵的病名,则是本节的话题。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这个病名是挺长的,但意思并不复杂,合并就是并发的意思,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的是糖尿病肾病。广义的糖尿病肾病是指糖尿病患者发生了肾功能损害或肾脏病变,长期血糖升高导致的肾结节性硬化发生的肾脏病变。

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疑惑,这高血压怎么会和糖尿病、肾脏搅在一起呢?是不是李老伯的个案呢?当然不是!连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这样的病名都有了,自然不是个别现象,而且,高血压引起糖尿病、肾病的情况非常普遍。我在这里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高血压病怎么会引起肾脏损害,并谈谈如何避免。高血压和糖尿病本身都损害肾脏,如果一个病人既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如不严格控制血压和认真控制血糖,会更早发生肾损害,病情会更严重,进展更快。

大家一般都知道,肾脏有排除人体有毒物质、维持体液平衡的功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人体自身血压调节方面,肾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肾脏能分泌一种名为肾素的活性物质,肾素就具有调节血压的功能。肾脏甚至还参与了人体最重要的血压调节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动。这个系统产生的活性物质之一就是血管紧张素Ⅱ,而血管紧张素Ⅱ的功能就是收缩动脉血管,在特定情况下提升血压。可以说肾是血压的一个调节阀,那么我们来看一下高血压是怎样导致这个调节阀失灵的。

长期高血压会使身体各部位的血管逐渐发生病变,主要病变发生在动脉血管。当累及供应肾脏的小动脉时,就会导致肾脏小动脉硬化,导致肾脏缺血而发生损害,如果长期血压升高,肾脏病变持续不可逆进展,就会引起肾脏功能或结构发生异常,从而引起高血压肾病。

如果肾脏功能受损,则会导致体内有毒物质淤积,无法排出体外。同时人体自身血压调节也会陷入失衡状态。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血压急剧上升。如果肾脏功能长时间受损就会导致肾衰竭,医学上称为尿毒症。尿毒症是比较可怕的,我们很多人都应该有所耳闻。

高血压和肾衰竭甚至还能相互作用,一方面,血压增高会损害肾功能进而产生尿毒症;另一方面,肾功能受损也会使高血压病症恶化,它能使已经升高的血压再度升高,且难以控制。因此,保护肾功能防治肾衰竭是治疗高血压主要目的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

 

13.夜间多尿,提防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最早期的症状就是夜尿多,所谓夜尿多是指夜间尿量超过白天。我们老百姓一般用什么标准来判断夜尿增多呢?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夜间(指睡眠以后)“起床”次数增多。

生理性的夜尿增多一般见于婴幼儿和高龄老人,前者是因为代谢旺盛,肾脏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婴幼儿夜尿增多往往不是“起床”而是尿床。后者则主要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和肾浓缩功能下降所致。

相对来说,“老”和“少”夜尿增多属于比较正常,相反,如果青壮年或55~60岁的低龄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夜尿增多现象,如果你又患了高血压病,就要考虑是不是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了。

什么是多呢?“起床”超过两次而且这种情况比较持续,也就是夜尿的频率高。另外一个是量,从医学角度讲,成人每次尿量在300~500毫升比较理想,夜间尿量在白天的1/4之内为宜,按照正常人白天4~6次的小便计算,如果夜尿达到500毫升甚至更多,就可以视作夜尿增多。

最近,日本专家提出以夜间尿量/体重比这一指标来作为判断是否夜尿增多的标准,公式是10毫升/千克体重,超过这个标准,比如50千克体重的人夜间尿量在500毫升以上,就是夜尿增多。

记住上面说的几个比较容易衡量和记住的指标:两次以上,1/4以上,500毫升以上。如果符合,你就要怀疑一下自己的肾功能是不是受到了高血压的侵害,这时候就应该及时找医生。

夜间多尿是症状,其后逐渐出现蛋白尿。早期发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筛查微量白蛋白尿至关重要。所谓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存在的正常蛋白质,在通常情况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肾脏功能一旦受损害,血中的一些白蛋白就会随尿液排出体外。筛查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诊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都要进行系统的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这一点,我国也是应该如此。由于尿白蛋白水平在同一个病人不同的标本可有很大的变化,且尿路感染、剧烈运动、发热、*性心力衰竭等情况均可使尿白蛋白排出率增加,因此,诊断微量白蛋白尿通常需在3~6个月期间有3次阳性结果。

 

14.高血压和糖尿病

前面说到了李老伯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并且说到了高血压和肾脏的关系,其实,高血压、糖尿病和肾病有点像“三角恋爱”,它们之间两两“纠缠不清”,这里重点揭示一下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关系。

高血压和糖尿病都可以说是伴随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改善出现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带来的“富贵病”,由于吃得太多、吃得“太好”(脂肪与蛋白质过多,蔬菜水果少),不运动,能量消耗得少,同时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病人越来越多。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经常会“顺藤摸瓜”,发现很多高血压病人还同时患有糖尿病,所以,有人称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孪生兄弟”。

糖尿病与高血压关系密切,有资料表明,糖尿病患高血压者为非糖尿病的~倍,30%~50%的糖尿病诊断时已有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患高血压的共同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我们在第二章会专门讲,这里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大家对胰岛素这个名词可能不陌生,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因而可以抑制糖尿病,但人体有一个“胰岛素抵抗”现象,就是肌肉和脂肪组织细胞对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反应迟钝。为了达到自身调节血糖的效果,人体就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这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引起收缩血管的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和肾脏水钠潴留。高血压及循环系统功能紊乱恰恰都会引起胰岛素过量分泌,而血糖升高的患者体内许多血管活性(引起小动脉收缩)物质如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增强,且大动脉弹性提早减退,以及伴发的肾脏功能障碍等,导致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高血压。可见高血压和糖尿病之间也是互动的恶性循环。

如果不及时进行医学干预治疗或不改变生活方式的话,人体自身循环系统最终会崩溃,导致胰岛素持续过量分泌,最终引发胰腺功能衰竭,这时候患者就只能依靠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糖尿病+高血压”的危害很大,糖尿病有可能导致高血压患者视力下降乃至失明,因为血糖过高会损伤眼底。糖尿病还会损害神经功能,较为典型的是糖尿病患者足部感觉丧失。其症状为足部由初期瘙痒、刺痛逐步发展为麻痹、感觉迟钝乃至感觉丧失。这是由于患者血管病变引起的供血不足及人体自身免疫能力降低造成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糖尿病足,严重的为糖尿病肢端坏疽。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高度重视足部卫生和足部保健,并选择舒适合脚的鞋具,尽量避免任何微小的足部损伤和感染。

因为糖尿病与高血压常常相伴而生,而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心、脑、肾的损害程度比单纯的高血压或单纯的糖尿病要大得多。简单地说,就是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人更容易发生高血压眼病、高血压肾病、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后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病变及动脉硬化的几率是单纯高血压患者的两倍。因此,高血压病人需密切关注与血糖有关的检查项目,定期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糖尿病,及早治疗。

 

15.谁动了我们的脏器

是高血压“动了我们的脏器”。长期高血压严重损害着我们全身的重要脏器。高血压可直接造成心、脑、肾、眼底等重要脏器的损害,而且常与高血压同时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共同作用于血管各系统,可导致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衰竭、脑卒中以及失明等致残、致死性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对我们健康的危害如此深重,我们一定要谨防它引发的各种心脑血管意外。

(1)高血压引起左心室肥厚

我们经常说什么什么“温暖了我的心房”,人的心脏有左右两个心房,还有左右两个心室(见右图),左右心房和心室功能不一样,其中左心室的功能是负责心脏向全身动脉系统射血,高血压会通过连累左心室而引发心脏疾病。

我们看见过注射器,如果没有接上针头,要把注射器里的液体射出来很轻松,如果接上针头,出口变细,要射出注射器里的液体,就要稍微用劲一些。同样道理,由于高血压会让血管变窄、变硬,硬化的血管为了保证血液正常流动,心脏要完成射血就必须加倍用力跳动。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心脏肌肉细胞相应变大,

表现为左心室的心肌肥厚,心肌功能下降,如果左心室肥厚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终会发展为心力衰竭甚至心脏停止跳动。

(2)高血压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这个名词我们可能都不陌生,冠心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后面会专门讲到,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所以冠心病也叫做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患高血压病10~15年后即可能发生冠心病。

(3)高血压引起脑缺血和脑出血

我们的都市新闻中经常有某某街道自来水管破裂的情况,我很容易从这里联想到高血压导致脑部疾病。高压之下血管爆裂或松动脱落的脂肪斑,或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栓形成都会导致脑卒中。

高血压的直接后果就是加速血管的硬化和损伤。在人体的诸多动脉血管中,脑动脉血管最重要也最脆弱。高血压导致脑部疾病通常包括脑缺血和脑出血两种情况,两种情况的后果都是脑卒中。

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管腔狭窄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造成阻塞,使大脑局部血流减少甚至中断,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当脑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时,血管壁会变硬变脆,由于血流的冲击,血管壁又会扩张变薄,当人激动、兴奋或剧烈运动时,血压会急剧升高,这时在动脉的分叉处会发生血管破裂,致脑出血,即出血性脑卒中。

请大家记住,血压越高,病程越长,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越大。

(4)高血压导致肾功能减退

关于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前面说得比较详细,这里只是从高血压对脏器的影响的角度,重复一遍。高血压持续存在10年左右,就可能造成肾损害,部分最终发展成为尿毒症。

(5)高血压导致眼底血管和视网膜病变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们也可以说眼睛是高血压病的窗口。眼睛能部分反映高血压的病情,眼底的视网膜动脉是全身最容易被观察到的动脉,医生可以通过检查眼底视网膜动脉的变化来了解全身动脉硬化的情况,评估高血压的危险程度。

眼睛是高血压病的窗口,也是说高血压会危及眼睛,高血压可造成眼动脉硬化,导致眼底出血及渗出性病变。高血压引起视网膜病变非常普遍,据1991年的统计,我国的群体发病率为,还是相当高的。

 

16.危险程度评估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对自己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层要根据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

一是患者当前的血压水平。如果收缩压高于140mmHg,你不妨把自己划为“危险分子”,当然血压越高危险越大,但不绝对,有时候150mmHg

的危险性并不一定低于170mmHg的,这话听起来好像是不可理解,但我希望大家理解的角度是,当你的血压高过警戒线,就要高度重视,不要说“我的血压只是有点偏高,没事儿!”高血压病是渐进性、累积性疾病,不要等到高得控制不住的时候再悔不当初。

二是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多种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仅是其中之一,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我们前面说到过,比如血脂异常、肥胖、吸烟、糖尿病或生活方式的不健康,都是包括高血压病在内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所谓危险因素,就是说这些因素并不等同于心血管疾病,但是,这些因素会大大提高患病的几率。同样性别和年龄,如收缩压150mmHg,但同时吸烟、患有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者,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程度高于收缩压170mmHg而无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

三是重要脏器损害也就是并存的临床疾病。俗话说“苍蝇不盯无缝的鸡蛋”,高血压就是喜欢盯“有缝鸡蛋”的“苍蝇”。前面说过,高血压会致使人体的重要器脏受损,而器脏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受损,这种情况下又会加剧高血压,反过来再加剧器脏受损。

那么,具体如何评估危险程度呢?我们还是围绕上面说到的三个方面来展开说明。

第一步,要了解和掌握自己当前的血压水平,并且知道这个血压水平属于哪一个级别,这个比较简单,找医生或者自己测量血压,对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标准(表1-1见本书23页),就一目了然了。

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是如果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第二是血压的分级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变化的,如情绪变化、药物治疗等。

第二步,要了解自己身体现在存在几个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现在是否已患高血压的并发症,或重要器官是否有损害。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脏器损害情况及并存的临床情况与并发症因素的详细内容见表1-3。

第三步,将自己的情况与两个附表对照,找出相符的因素,进行综合,判断自己目前处于哪个危险分层(组),以及未来10年内发生危及生命的心脑血管疾病或由此导致死亡的概率有多大(参见本书插页“科学‘算命’,把握健康”)。

 

17.你的生活方式健康吗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15年生活方式病将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生活方式病不是病名,而是泛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各种疾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缺少运动、饮食不合理(总热量摄入过多,盐、脂肪、油摄入过多,蔬菜水果摄入少)和精神紧张、压力大。

生活方式的优劣评价存在主客观双重标准,从医学和人类基本经验总结出来的可以说是客观标准,个人或群体的好恶或感情倾向则是主观标准。这两者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之间往往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截然不同。举个例子,吸烟有害健康是客观标准,可是很多人认为吸烟是“享受”,是“精神健康”,“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就是主客观标准背离的例证。还比如,客观标准认为酗酒有害健康,可是酒桌上流行“感情浅,一点点;感情深,打吊针”的准则和“不醉不罢休”的“豪情”。这样的例子太多,我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经常碰到。出于医者的基本道义,我对患者不仅要开药方,也会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教育,所喜的是,许多患者接受了我的“干预”,健康有很大改善,同时也有无奈,有些患者不相信科学、不采取行动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行我素,有的患者时隔很久又来我这里就诊,健康每况愈下,令人遗憾。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的概念──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并指出,做到这四点,便可解决70%的健康行为问题,使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通过很多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健康四大基石的概念和理念在我国已经深入人心,虽然要完全按此行事还需要更加艰苦的努力,但是,走出了认知这一步,就非常可喜。

每个人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来解读健康四大基石,我在全国各地巡讲讲得最多的是“零吸烟”,“管好嘴,迈开腿,好心情”或“吃饭八分饱,日行万步路”,这里把我新的亲身体验谈出来,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认真践行和传播。

我现在的总结依然是四句话,但内容有了必要的扩充——

吃饭控制八分饱,限盐限酒远烟草,日行万步贵坚持,睡眠充足熬夜少。

你可以拿这四句话来对照一下,如果全部是肯定回答,我坚信你是一个健康的人,相反,如果大部分是否定回答,那你就得认真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了。

吃饭控制八分饱。这里面的关键是“控制”,“饱”的概念本身有一定的弹性,所谓的“八分饱”也不是很好量化,但是如果你有“控制”的意念,八分饱就不难把握了,所以控制是关键,尤其是老年人,尤其是晚餐,控制自己不要吃满饱是很必要的。

限盐限酒远烟草。限酒戒烟是老生常谈,限酒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确是非常重要,我老说高血压患者对着酒杯最好把自己当作司机,希望大家能理解我这话的深意。我这里增加了“限盐”,限盐同样重要,随后有一小节专门讲这个问题。至于吸烟的问题,本书专门有一章,只是先强调一下,所谓“远”,就是远离,不仅要不吸烟,还要尽量避免被动吸烟。

日行万步贵坚持。这一点我有充足的发言权,每天步行10000步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受益了。10000步是多远的距离呢?大约是6公里,正常的行走速度为100步/分钟,完成万步路大约需要100分钟。这里需要强调三点,第一,10000步是一个经验数字,不是说8000步就不行,至少应每日步行3000步,能一口气走完最好,如果做不到一次完成,分次、累积完成也可以,总比不走强。但如果你一天步行少于2000步,那就很不健康了;第二,“行”最理想的是快步走,从有氧运动的角度来说,慢跑也很好,但快步走也有很多优点;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日行万步是指“每日”,有的人心血来潮就可以走个上万步,但容易懈怠,所以我提出“贵在坚持”,与健康有关的一切行为,都贵在坚持。关于步行等有氧运动,我在本书的第五章会专门讲。

睡眠充足熬夜少。我前面在讲少年儿童高血压问题时,说到了睡眠和高血压是互相影响的,高血压会降低睡眠质量,反过来睡眠不好也会诱发或加剧高血压,在这一点上,成人和少年儿童是一致的。充足的睡眠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和干预来说,是唯一不花钱的“宝”,那反过来看,睡眠不足也是高血压最“亲密”的敌人。我们国家睡眠不足的人群,占全体人口的比例远远超过一成,在大中城市超过20%,而广州、上海、北京等大都市超过30%!

睡眠不足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其原因、表现都很复杂。其中对高血压来说,很忌讳熬夜。睡眠不好会直接影响到血压的控制,造成血压波动不稳,如果还熬夜则会雪上加霜。通常人的血压呈现白天高、夜间低的“勺形”变化规律,这样,人在夜间睡眠时身体的各个器官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如果晚上睡眠不好,夜间的血压会因为交感神经不能得到较好地休息,甚至因为失眠引发焦虑进而造成血压上升,容易形成“非勺形”血压变化规律,这种情况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更大。如果在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熬夜,那药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要想防止和控制高血压,建议你好好睡觉!

 

18.“八分饱”及合理饮食

怎样才算合理饮食?中国营养学会组织营养专家编写了一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一本很不错的科普读物,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人的“科学食谱”。这个指南给出了一个“饮食金字塔”原则(参见本书插页“膳食宝树”),如果能按照这个指南的原则去安排自己的饮食,就应该是做到了合理膳食,这个指南较综合全面,但不一定好掌握。现总结对控制高血压最关键的4点。

一是做菜时少放盐。少吃盐对血压偏高的人很重要。一般建议每人每日吃盐不超过6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不超过5克。需要说明,在医学上克是一个很常用的计量单位,但是在居家生活中,“克”往往难以把握,我们一般人包括家庭主妇,通常都不知道5克或6克究竟是多少,但可以在生活中摸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后面还要专门谈到。

二是控制总饭量。前面说的饭吃八分饱就是这个意思。有条件的可以少食多餐,即使没有条件也要做到饮食有规律,不可暴饮暴食。尤其晚餐要节制,过饱或油腻都不利于血压控制。

三是饮食结构合理搭配的问题。高血压患者要少吃含脂肪、胆固醇高的食物,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第二章详细说。少食动物油脂,限制吃肉、蛋黄、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和脑、鱼子、墨鱼、鱿鱼、蚌等。少吃肉汤类,因为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够使体内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肾脏的负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注意吃多种蔬菜,多吃营养价值高的深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如小白菜、大白菜、菜心、芥蓝、菠菜、白萝卜、胡萝卜、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黄瓜;菌藻类,如香菇、木耳、紫菜、海带等;新鲜水果、薯类食物。

四是多喝硬水。水的硬度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联系。研究证明,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它们是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舒缩功能的重要调节物质,如果缺乏,易使血管发生痉挛,血压容易升高,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要尽量饮用硬水,如泉水、深井水、天然矿泉水等。

上面说的是适合高血压患者的一个基本“食谱”,由于饮食不像药物那样标准化,而是非常个性化的,所以不宜也不必千篇一律。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就可以,这些原则可以表述为:

控制能量(脂肪和单糖);蛋白适量;油盐限量;果蔬大量。

 

19.餐桌上的“降压药”

所谓餐桌上的“降压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我们日常食物来达到适度降低血压的目的,不过需要特别强调,这并不能替代药物,只是说,多吃这些食物对稳定和降低血压有帮助,而不是那种立竿见影的效果,仅是降压药物的辅助与基础。

高血压的食疗方法很多,我这里重点向大家推荐“一皮一心,二黑二青”,这是我零星积累起来的,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一皮一心──西瓜皮、莲子心

食用西瓜皮是典型的废物利用,关于西瓜皮的药用,民间有很丰富的实践。就高血压而言,可以取西瓜翠衣、草决明各9克,水煎服,有降压作用。

莲子心是莲子的胚芽,一般药材店有售,因为通常可以用于茶饮,有些茶叶店也有售。从莲子心提出莲心碱结晶,有短暂降压之效,改变为季铵盐,则出现强而持久的降压作用。氧位甲基-莲心碱硫酸甲酯季铵盐对迷走神经节阻滞作用强而持久,但并不是通过迷走神经而致持久降压;脊髓猫和狗头交叉循环试验都指出其降压机制主要是外周作用。莲子心非结晶生物碱Nn-9,具有较强降压作用。

二黑二青——黑木耳、荸荠;芹菜、菠菜

黑木耳被称为“素中之荤”,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比较喜欢推荐。黑木耳的降压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改善血管。木耳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能属核酸类物质,具有降低血清和肝脏中的胆固醇含量的作用,从而防止动脉壁脂质沉积和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血管清爽了,就利于稳定血压。

黑木耳吃法很多,炒菜、烧汤、凉拌都可以,这里推荐一种小点心,我把它叫做“三色宝”:

黑木耳15克,银耳10克,枸杞子20克,这是主料,另配冰糖、蜂蜜各20克。做法比较简单,将黑、银耳用冷水泡发后洗净、去蒂,撕成瓣,放入碗中,加冰糖、枸杞子及适量清水,隔水蒸30分钟,取出后放凉,调入蜂蜜就可以了。当点心,分早、晚2次服食。适用于各型高血压病,尤适用于高血压病伴动脉粥样硬化、眼底出血的患者。

荸荠是一种食药作用兼具的好东西,荸荠的皮是紫黑色的,所以这里把它视为“黑”。民间有“三鲜不如一荠”的说法,别看这个长在污泥中的小玩意,营养成分却很丰富,对很多疾病都有疗效,就高血压而言,主要是含有一种不耐热的抗病成分——荸荠英,对于抗癌、降血压都有一定的作用。荸荠的吃法当然很灵活,可当水果生吃,据记载,鲁迅先生喜欢把荸荠风干再吃,味道的确不错,此外有多种做法,比如荸荠海蜇汤、胡萝卜荸荠汤、荸荠*饮等,向大家推荐一种吃法,我把它叫做“圆滑溜须”:荸荠、海带、玉米须煎服,味道一般,但对降压很有作用。玉米须平时没有专门卖的,如果买玉米棒的时候,留意收集,是可以得到的。

“二青”指芹菜和菠菜。因高血压引起头痛、头胀的病人,常吃鲜芹菜可缓解症状,芹菜根煎服效果更好。菠菜含有蛋白质、纤维素、葡萄糖、果糖和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P,可作为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药用食物。

 

20.要限酒,也要限盐(1)

限酒对于预防高血压和防止血压波动很重要,而限盐也非常重要,而且需要特别强调,由于口重、食盐摄入过量涉及的人数更多,所以限盐具有更普遍、更紧迫也更长远的意义。

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比较一下限酒和限盐。

酒对于人的健康是双刃剑,过量饮酒会危害健康,这个道理的知晓率是很高的,甚至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至于有的人“明知故犯”,那是另外一回事,我这里要说的是,大部分人都知道过量饮酒危害健康的道理。

盐就不一样了。几乎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盐的摄入量过多会有害健康。在我的诊室里,见到高血压患者,我一定会问他们是不是“口味重”,得到印证之后,我会跟他们说,吃的过咸对血压和心血管都有害,有很多患者不了解或不相信,有的则强调在饮食习惯上改变不了。

在我们身边,喝酒的人不少,但不喝酒的人也很多。而摄入盐过多在我国北方、西北、东北、西藏等地非常多见。这也是我觉得限盐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酒喝到什么程度有害于健康,大家心里还是有点谱的,一般都以醉为标准,或者喝到不舒服之后,肯定就会对健康不利,这是基本的共识,虽然这个共识与医生给出的界限有很大差异,但好歹有一个比较明确、易于掌握的界限。吃盐就不一样了,在我询问过的患者中,很多人不知道吃盐吃到什么程度就有害于健康。人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摄入了过量的盐。不仅是炒菜时用的盐量,而且很多熟食如方便面中的食盐量都太多。

我不打算抽丝剥茧地述说盐和健康的关系,只是针对性地说一说盐摄入过量和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同时我想把我国居民摄盐状况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大家说一下,使大家有所警惕。

我们在前面“高血压喜欢纠缠九类人”一节中提到,长期吃得过咸会使血的容量增大,从而使血压升高,摄盐过多连累血压还有两个原因,一是会引起小动脉痉挛收缩;二是当盐摄入增加,机体必须升高血压以利于多余的盐分排出,就如同排污增加时污水处理厂需要加紧工作一样。从这几点来看,摄盐过量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是明确的。

那么,究竟摄入多少盐不算过量呢?客观地说,这与每个人自身情况有关,比如摄入同样数量的盐,对血压或心血管的影响不完全相同,所以不能绝对化。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大量研究和调查,曾经给出了一个建议:每人每天摄盐不超过6克,这一标准属于中等量,因为人们实际上需要的食盐量比6克还要少。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又修改了标准,把6克改成了5克,这就是说,限盐的标准更加严格了。

我国居民摄盐的总体状况令人担忧。据调查,南方地区每人每日平均摄盐量为10克左右,而北方地区每人每日平均摄盐量达到15~18克,是组织建议标准的2~3倍。2002年北京居民的膳食调查显示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为克,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摄入量1倍以上。

你或者你的家人食盐摄入量超标了吗?如果我突然这么问你,你可能答不上来,因为你平时不会注意究竟摄入了多少盐,而且克这个单位太小,很难有明确的概念。那建议你做一个试验考量一下,方法很简单:

一般超市里销售的食盐是1斤装的,也就是500克,你可以按照正常使用,看看1斤盐吃多长时间,当一袋吃完了,就能折算出你家人均每天摄入盐的大致数量。如果在测试期间,有客人来吃饭或者有人不在家里吃饭,都做个记录,最后计算的时候把这些因素做一个加减法就可以了。

 

20.要限酒,也要限盐(2)

现在来举个例子,你们三口之家1袋500克的盐吃了20天,可以这么计算:500克÷3人÷20天=克/每人每天。

有一点需要说明,一般的居民家庭,作为调料的盐并不是唯一的摄入来源,其他的还有腌菜、腌肉、薯片等,为了准确,测试期间,你可以“关闭”一下其他的摄盐渠道,平时也应减少这些渠道的食盐摄入。

计算得出的结果,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摄入标准对照一下,看是否超标,然后根据家人的实际情况确定限盐措施。下面我们就把话题转到限盐。

日本曾经是一个“泡在盐罐里”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人均日摄盐量高达29克,在最近的半个多世纪里,日本居民从盐罐里走了出来,最新统计数据是人均日摄盐量不足10克,低于我国。这种饮食习惯上的改变是日本人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盐的摄入和血压关系密切,血压对食盐敏感,当摄盐过多,血压会上升,反过来说,减少摄盐会降低血压,可以说限盐的降压效果相当于一种降压药。一项试验表明,在每日12克盐的基础上,减少到每日9克,每日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可降低~~。如减少到每日6克,血压会下降得更多。

另据美国的一份资料推算,如果在现有盐摄入量的基础上,每日减少3克盐摄入,脑卒中发病率可减少13%,冠心病发病率减少10%;如减少9克盐摄入,脑卒中发病率可降低1/3,冠心病发病率降低1/4。加上更多的含钾食品摄入,这个效果将更好。对于我国居民来说,由于摄盐的平均值很高,有不少的人日均摄盐量达到20克以上,限盐的“空间”是很大的。

目前还没有研究能够揭示人的“口味”的生理机制,但需要强调两点,就是人的“口味”既有惯性也有弹性。惯性意味着限盐──也就是改变“口味”──有一定的难度,英国一项试验表明,人有“盐瘾”,也就是说人对咸淡的感受存在于脑垂体之中,很不容易改变。说有弹性,是说限盐是可以做到的,出于保卫健康的需要,“盐瘾”也是可以克服的。

下面和大家谈谈限盐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一是综合判断摄盐量。除了烹调用盐之外,你要盘点一下你是否经常通过其他途径摄盐,比如“酱家族”(酱油、酱、酱菜、酱豆腐等)、“腌家族”(咸肉、咸鱼、咸鸭、咸菜、咸蛋、榨菜、泡菜、豆腐乳等),以及外购的花卷、包子、馅饼、方便面等,这些食品含盐量通常都不低于日常的炒菜,但又无法具体计算。所以如果你经常吃这些食品,厨房里限盐就应该更“狠”一点。

二是逐步限盐。比如你估算自己的每日摄盐量为18克左右,你可以逐步减少摄盐量,比如先减少到每日摄入12克盐,以逐步过渡到正常摄盐量。这里教给你一个原则和一个技巧。原则是尽量远离腌制品,腌制品是含盐大户而且不由你控制;技巧是“一桌多制”,比如你晚上做了4道菜,可以做1~2种满足你口味的偏咸的,做1~2种挑战你口味的偏淡的,经常调换咸淡搭配,这样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吃淡的。

三是强行限盐。2007年,北京市政府给了居民一份特殊礼品──2克限盐勺,对于市政府来说,并不是行政强制,而是提供一种可操作的方法。因为很多人无法把握6克的数量概念,2克限盐勺就把日常用盐量化。2克限盐勺在很多家庭都束之高阁,但对于一些有意识限盐的家庭来说,就起到了指导限盐的作用。据报道,有一位刘先生申请了一项专利,他把食盐设计成方糖的形态,2克一小块。希望这项专利能早日投入使用,那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限盐有方”。

四是调节。运用其他调味品弥补限盐后的口感需求,如醋、番茄酱等。

五是根据自身体质有条件食用低钠盐。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而钠又是牵连血压的关键因素。普通的精碘盐的氯化钠含量为95%左右,而低钠盐里只含有65%的氯化钠,另外是有25%的氯化钾和10%的硫酸镁。由于氯化钾也是一种盐类,所以,低钠盐的咸味和普通精碘盐的咸味相差无几。人们食用低钠盐以后,不但把每天摄取钠离子的量大大降低了,还解决了人体中钠离子和钾离子平衡的问题,所以,低钠盐有预防高血压、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但必须指出,钾离子的摄取量相对增加,患有肾脏病、肾功能不佳者不宜使用,否则可能影响心跳,造成心律不齐的不良反应。另外,限制钾摄取者要小心食用低钠盐,所以要根据自身体质有条件食用。

 

21.“*”之宝:放松放松再放松

“*”这里是指镇住血压。前面说过性格是高血压病的诱因之一,比如“急性子”容易得高血压病。情绪和性格不是一回事,但情绪与性格关系密切,比如急性子容易产生激动情绪。情绪容易激动紧张,工作紧张,压力大,不注意劳逸结合,“5+2”(5天工作日和2天周末都工作)和“白+黑”(不分昼夜紧张工作)血压容易高,而且不容易降。

在门诊能看到这样的患者,一天之内血压可以相差60mmHg。为什么?对自己的血压升高过度关注,紧张、焦虑。比如,他5分钟前量血压为140/80mmHg,一看血压有升高的迹象,按他的经验,在5分钟后血压肯定升到160mmHg,结果5分钟后再测真是160mmHg,这时候不用药就来不及了,20分钟后血压可能升到180mmHg,半小时后真是如他所预料的这样。所以血压刚有升高,他就含服硝苯地平(心痛定),口服降压药,收缩压很快降到120mmHg或者更低,结果该服用降压药的时候反而不敢吃药了,第二天再量血压,刚开始很好,不放心,再量一次升高20mmHg。结果病情反反复复。

这是什么?是对血压的焦虑!总是在想血压高了,我就得脑卒中,我就偏瘫了,这可怎么办?这个时候就需要患者放松,不要自己吓自己。这样的患者经过缓解紧张,血压会降得很好,所以情绪、精神对血压非常重要,你需要学的是如何放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血压kpa正常范围 
端午这9天最毒,高血压恢复最佳时期,每天吃2粒,比吃药还管用
血压的压差越大是否表明血管堵塞越严重?(械博士的回答,56赞)
高血压压差大的危害
《始于三餐,血压轻松降》:高血压患者如何做好血压管理?听听专家怎么说!
高血压用药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