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有这四种习惯,请逼自己养成

一些习惯,看似不经意,实则力量无穷,好的习惯,往往成就一个人。

人之所以厉害,并不是因为厉害了才拥有好的习惯,而是因为拥有无数好习惯,才变得越来越厉害。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有这四种习惯,请逼自己养成。

1

做人意志坚定,做事有始有终。

王阳明说:“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做事,要有始有终。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再累再苦,也得坚持,再痛再疼,也要忍住。

人意志坚定,生活才有动力,日子才有奔头。

即便是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笑到最后。

《诗经》中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意思是没有不能开始的,但却很少能坚持到最后的,很少有能善终的。

我们身边也不乏这种人,做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所有事情都浅藏辄止,最终一事无成。

人们做事,大都有个良好的开端。

但很少有人,能把事情坚持做到最后。

等三分钟的热度一过,也就没了下文。

行百里者半九十,大多数人都倒在了终点之前。

宋朝宰相王安石有一天和朋友到褒禅山游玩,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山洞,于是几人一同前往。

美丽的风景往往在行走艰难的地方,没过多久,他们便觉得有些劳累,不愿意继续前进。

回家后,王安石觉得后悔,在《游褒禅山记》里这样写道,“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如果能做到,却不去做好,在别人看来是一件可笑的事情,自己也会十分后悔;如果已经足够努力,哪怕最后结果不如人意,心里也不会留下太多遗憾。

每当你开始懈怠时,提醒自己不要轻言放弃。

做事,就两个字:坚持。

一腔热血未必能成功,坚持到底必定有收获,如果轻易放弃,只会和成功失之交臂,多坚持一会,多忍耐一次,也许就会有意外的惊喜。

多一分坚持,就少一分遗憾。

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做事情既要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既要善于做事,更要善于把事做成。

不管做什么事,最忌讳走马观花、浅藏辄止。

世上有很多失败并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缺乏善始善终的精神,因为不管做什么事,最忌讳的就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伏尔泰说:“想要在这个世界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至死都不能放弃。”

在工作和生活中,既然我们无法回避困难,不如把困难当作人生的考验。毕竟,每个毅力顽强的人,都能汲取苦难的营养,绽放自己的生命之花。

成功在于坚持,这不算什么秘诀,只不过真正能做到的人,终究只是少数。

你需要做的,或许只是比别人多坚持一会。

生命,因为坚持,所以有了无限的可能,也让生命有了更多的际遇与意义。

成功没有捷径,他人之所以成功,只不过是在紧要处多了一份坚持。

《当幸福来敲门》中,克里斯对他儿子说过一句话:“永远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你做不到。”

影片中,克里斯因为经济危机,妻子离开他,房东把他和儿子赶出去,在面试前一天因为交不起罚单被警察拘留,生活还能更糟一点吗?

但是他没有放弃,扫描仪卖不出去也坚持卖;没有房子住就带着儿子住厕所、住汽车旅馆;没有吃的就去教堂领救济餐;即便一身油漆、来不及换正装,面试的时候也能乐观自信,化险为夷。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但请不要放弃对生活的希望,成功从来不是主动找上门的,而是我们自己争取来的。

真正的强大,不是天生神勇,而是明知困难,还有开路直前的决心;真正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面对风险,还有善始善终的精神。

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将它做好,切莫费了时间与精力,最后还一无所获。

成功的人,大都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劲儿。

2

善于反思。

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善于反思的人,能够及时修正自己。

意大利有个名画家,他在画人物时有个特殊的癖好:

作品主角无论男女长幼,全都只画一只眼睛。

有好奇者前来询问原因,他意味深长地回道:

“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双眼都习惯看向外界,却很少自检。

所以我们要用一只眼看世界,留另一只眼来审视自己。”

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习惯指苛责别人,却从未反思过自身有无问题。

在他们眼里,无论发生什么,错都是别人的,自己一定是无辜的。

真正厉害的人,碰到问题都懂得先反观内省,检视自我。

晚清名臣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常思己过的人。

有次他在家为父亲办寿辰,发小郑小珊也前来祝寿。

席间,两人因为话不投机,当场争执了起来。

愤怒之下双方都说了很多过激的话,寿宴还没结束,郑小珊就气愤地拂袖而去。

曾国藩冷静下来后,不仅没有责怪朋友不留情面,反而反省起了自己:

“如果我能稍微对他尊敬些,他又怎么会以轻慢之言待我?

即便是他有不对的地方,我又怎么能这么出言不逊呢?”

想到这里,他赶忙跑到朋友家中道歉,两人很快便重归于好。

人与人的最大差距不在于是否犯错,而是犯错后能否及时反思。

自省,是认清自己的必修课,也是修炼自己的必经之路。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晚年即使已经享誉盛名的他,也没有被赞誉冲昏头脑,没有忘记自省。

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带着一副齐白石很久以前的画,拜访已经88岁高龄的齐白石,请他鉴定真伪。

齐白石很认真仔细的拿出放大镜看了半天,确实是自己年轻时候的作品。

他回忆起自己当年做这幅画的情景,当即想用自己刚刚完成的两幅画和艾青交换。

艾青赶紧把画收起来,抱在怀里说:“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换。”

这件事情过去后,齐白石老人便开始进行自我反省。

他不禁感叹道:“现在人们对我的评价都很高,连我自己都有点洋洋自得了,那天看了艾青的一幅十年之前的我画的画,让我感触很深啊,今天和以前相比,退步实在是太大了”。

从那以后,他开始练习最基础的绘画技术描红,每天都坚持画画,从不懈怠。

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孜孜不倦,谦虚好学的态度,即使是在晚年,齐白石的作品依旧继续得到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经常自省的人,才能在反思中向前。

明朝首辅大臣徐溥在自家书房里放了两个同样大小的瓶子。

每当自己心生一份善念、说了一句好话、做了一件善事,他便往瓶子中投粒黄豆。

反之,便往另一只瓶子里投上一粒黑豆。

刚开始时,黄豆少黑豆多,他就不断反省自己的过失,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

时间久了,瓶子里的黄豆越来越多,黑豆的数目却几乎没有变化。

正是凭着这种长期的自省,他才得以不断精进自我,最终修炼成一代名臣。

反躬自省之路,是一个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的过程。

不断反思自己,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3

做事不拖延。

拖延,是懒惰者不自知的一种行为,也许最初,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致命的短板。他们都抱有一种侥幸的心理认为:我只是晚起一小会;我只是少做一点点;我只是今天没有坚持,明天我就会继续;或者想:我不是不想做,我就是停这一次而已……

所有不能及时行动起来的心理,所有为自己的怠惰找出的各种理由,所有一拖再拖的想法,渐渐地,就磨尽了人的锐气,磨光了人的斗志,让人一再退却,失却了与人竞争的勇气,积极向上的动力。

做事最怕一个“拖”字。

今日事,就该做到今日毕。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小事拖成大事,好事拖成坏事,易事拖成难事。

只想不做,什么都难。

到头来只落得个一无所获、一事无成。

先动起来再说。

只要先有一些动作,让自己朝着目标动起来,就是最好的第一步。

王阳明说:夫学、问、思、辨,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

想了解一个东西,就要去实践,不能只是学习思考,那没有用处。

王阳明很小的时候立志当圣人,很多人都嘲笑他自不量力。

但是王阳明马上去边关闯荡,发奋读书。

虽然一直受挫,但是他却在行动中不断发现理学的问题,这才有了后来心学的建立。

不要想太多,没有头绪也不要紧,先行动起来,事情会一点点露出眉目。

开始行动起来,集中精力往前走,就顾不上难不难了,走着走着事情自然而然就容易了。

美的总裁方洪波,刚进入美的时,也和很多同事一样过着普通上班族的生活。

一次,老板何享健让大家去12个城市做市场调研。

很多同事认为这份工作又苦又累,就找各种理由拖着迟迟不肯动身,直到最后几天才出发。 只有方洪波从接到任务的第一天就开始准备了。

最后,他也是唯一一个把12个城市全跑完的员工。

有同事笑他傻,说这种活儿大家都是能拖就拖,反正老板也不是很关注这些。

但方洪波却坚决地表示,做事不拖延,是对公司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何享健知道后,对方洪波的做事态度非常满意,觉得他办事让人放心,渐渐地开始对他委以重任。

把大的任务切成小块。

要盖好一栋房子,先从一块一块砖头垒起来。

拖延,往往因为我们虽然设定了目标,但缺乏计划好的行动。

面对一件复杂、重大的事情,可以从最基本处着手,把一个大任务切成小块,规划后再去执行,往往很有效。

当你设定好一个计划,并按照这个计划设置每一个工作小目标,则能大大提升你完成整个计划的可能性。

拿破仑说:行动和速度是制胜的关键。在等待中消磨斗志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有时,你必须先试着跳跃,才能在坠下的过程中羽翼渐丰,你必须在时间结束前出手,因为人生没有加时赛,也无法重来。与其蠢蠢欲动,不如即刻行动。

4

做事保持专注。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同时兼顾几件事的说法只是一个美好的谎言。所谓的“多面手”根本抓不住重点。他们看起来好像每方面都能兼顾到,没什么事能难倒他们,实际上每件事都做得不怎么样。

非凡的事需要专注与时间,而专注在一件事上就意味着减少做其他事的时间,因此保持平衡会很难。如果想面面俱到,必然每件事都会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选择的事情足够少,我们可以减少因做不完任务带来的精神压力,并能让你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中。

曾国藩说:“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无论做什么事,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保持专注。

读书时就专心读书,玩耍时便纵情玩耍。

你一生中大部分的精力应该全部只放在一件事情上。把这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胜过你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

成功者,往往是在一个领域深挖,并坚持走到最后。

股神巴菲特从小就开始阅读和学习所有与股票投资相关的书籍。在他读遍了父亲所有的收藏后,来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精华。

他每天会按时起床,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新闻、财报和书籍。他的办公室没有电脑,没有智能手机,只有身后书架上的书籍,和一桌子摊开的新闻报纸。而他每天就坐在那里阅读和学习。时光静静流逝,他从年轻人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六十年如一日。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这么形容他:“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而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正是大量的阅读,培养出了他对股票市场异乎寻常的敏锐观察力,让他成为了目前美国历史上股票投资领域,最有知识和经验的人。

专注地做好少数那几件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其实就是在积累你的“马太效应”。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而好的会变得越好。

在做好了那几件事情之后,你获得的会是最大的回报。而那几件重要事情的成功,也会给你人生带来全面的提升。

人一生中大部分的精力都应该只放在那几件最重要的事情上。

在《西游记》中,唐僧从东土大唐出发,长途跋涉到达西行,途中历经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经文。小说中虽然有着神话元素,但故事本身也有真实的一部分。在历史上,唐玄奘13岁出家,20岁名扬天下。而唐玄奘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求取和翻译佛经。

唐玄奘有着难得的求真执着精神。当他对佛学感到困惑时,他决定去天竺求取真经。经过长途跋涉,他在印度学习了17年,最终回到长安。

其中,由唐玄奘带回的经书657部,共1335卷,千万余字,数量庞大,翻译精巧,内容完整,超过了前代译师家,后更无与伦比。此外,他还根据自己的求经经验,著有《大唐西域记》,其中记载了民族风俗、山川、物产等史料。

唐玄奘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但这一件事让他流芳百世。

在专注的状态中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胜过你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

也许你要养成以上这几个习惯,非常难。

但当你养成了,也就能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守自己的诺
人生变好,是从变“狠”开始的,你狠起来了,生活也就和颜悦色了
一个人兴旺发达前,往往有这三个预兆,看看你有没有
话不可说太满,事不可做太绝
好习惯8-3
彻底告别焦虑,你只需要做对这些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