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态玉溪名义
玉溪,以绿色的名义崛起
——我市入选“中国十佳低碳生态城市”的思考
作者:□本报记者 蔡传斌 文/图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5331
     玉溪大河重现垂柳轻拂、碧玉清溪美丽画卷。
    美丽的兰溪桥
    临水而居是很多都市人的梦想
策划人语
2003年,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调整经济结构,谋划城市化和优势产业发展的新布局。经过多年的努力,玉溪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等观念深入人心,玉溪名列“中国十佳低碳生态城市排行榜”实至名归。
近日,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在香港浸会大学发布了“2011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在“中国十佳低碳生态城市排行榜”中,“玉溪”的名字赫然在列。
玉溪,地处滇中腹地的名城,素有云烟之乡、花灯之乡、聂耳故乡的美名。玉溪,也是滇中大地上一条钟灵毓秀的大河,进入二十一世纪,这条大河的命运与这座名城的崛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提起“玉溪”这个名字,不仅给人无限、美好的诗意和幻想,同时也带给人强烈的“绿色”、“生态”、“自然”的印象,特别是自市委、市政府确立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以来,玉溪争当全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加大了环境保护治理力度,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等观念在市民中已日渐深入人心。在这个时候,玉溪名列“中国十佳低碳生态城市排行榜”,可谓实至名归。
生态立市战略让玉溪风景美如画
在云南的版图上,玉溪就像是镶嵌在滇中的一块碧玉,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无论是抚仙湖、星云湖,还是玉溪大河、九龙池,无论是漾漾碧波,还是涓涓细流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与玉溪发生着联系。
2003年,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调整经济结构,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领域和空间,谋划城市化和优势产业发展的新布局,着力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也就是在这一年,按照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出流改道工程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玉溪未来长远、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两山三河三片区”生态城市发展框架,以水为特色,以聂耳文化为灵魂,全面规划和建设现代宜居生态城市。
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点水利工程,是云南治理保护九大高原湖泊的重大工程。2003年11月动工,历时4年,工程全线贯通。之后,抚仙湖改变了千古流向,每年数千万立方米优质Ⅰ类水流进星云湖,加快了星云湖水的净化;同时,星云湖出水口由东向西,通过入水口和九溪人工湿地,再引入玉溪中心城区。玉溪大河增加了一个活水源头,玉溪城区诞生了许多以水为特色的景观和工程。
“十一五”以来,玉溪科学利用中心城区的水资源,建设现代宜居生态城市,成功地完成了中心城区防洪水系综合整治玉溪大河治理工程、聂耳文化广场、聂耳大剧院、聂耳纪念馆、聂耳图书馆、出水口生态公园、红塔生态园、东风水库除险加固暨路坝合一、棋阳路改造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形成了集流水、灯光、名木古树、文化为一体的20平方公里生态文化区,老城区的交通、绿化、排水、景观、环境得到改善,“两山三河三片区”的现代宜居生态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资料显示:全市城镇化水平由2002年的29%提高到2010年的38.3%。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接近50万,城区面积由18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城区水面面积由30亩扩大到3000余亩,绿化覆盖率由31%提高到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8平方米扩大到15.6平方米,城市道路面积由180万平方米扩大到326万平方米。有了这些坚实的硬件基础,我市创卫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技术评估,玉溪还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和“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中国十佳优质生活城市”等称号。
黄凯是我市著名的摄影家,他曾经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十一五”以来玉溪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无数个精彩的瞬间。他说:“过去,玉溪摄影人要搞创作,都要往外跑,香格里拉、东川、元阳、元谋……这些地方才可能出好作品。现在就不同了,市委、市政府搞生态城市建设,玉溪越来越漂亮,真的成了‘碧玉清溪’,城市的档次和品位一下提高了不少,喜鹊、八哥、白鹭等消失多年的鸟类又出现在了我们生活的城市,我不仅为能在玉溪城区拍出优秀的作品而自豪,更为我能生活在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城市而感到幸福。”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难题也是挑战
“低碳”与“生态”这两个新名词组合在一起,其实并不是一个巧合。过去,提及“生态”,很多市民的第一印象是天蓝、水清、山绿,他们理想中生活的城市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的。“低碳”概念的出现,其实是对传统的“生态城市”的观念提出更高、更科学的要求。
授予玉溪市“中国十佳低碳生态城市”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1998年在香港成立,是第一家由两岸四地和国外有志于中国城市研究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专家、学者和上百名研究人员共同组成,专门从事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向城市提供竞争力提升、顾问与评价服务的国际性学术团体。这家机构提出:“低碳生态城市就是指将低碳和生态目标相结合,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努力创建低能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中国城市特色发展模式。低碳城市正在成为一个世界城市品牌的新亮点和新坐标,在全球范围城市软实力的竞争中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
在玉溪,“将低碳和生态目标相结合”也是市委、市政府生态立市发展战略的一项重点内容,并已明确提出把节能减排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抓手,制定实施《玉溪市“十二五”节能规划》,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有效地促进我市低碳经济发展,把握时代发展前沿,从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玉溪已经开始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积极推进重化工业向深加工发展,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高重化工业的资源利用率,培植和发展铸造、机电、五金、农特产品、生物资源、高新技术等低耗能企业;加大引进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力度,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烟草配套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优化产业技术结构,加快发展金融、旅游、物流、文化等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全力抓好保增长的同时,在调结构方面也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把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成玉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力争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80亿元以上,占全市GDP比例、增速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成为云南的旅游文化强市。
来自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淘汰落后炼铁高炉26座,产能279.93万吨;水泥立窑49座,产能412.5万吨;焦炭炼焦炉2座,产能40万吨;黄磷炉15座,产能7.75万吨;铁合金电炉4台,产能1.29万吨;电石炉1座,产能0.7万吨;柠檬酸生产线1条,产能0.5万吨;造纸生产线1条,产能0.5万吨。“十一五”期间,我市节能目标为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17%。到2010年,我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7.82%,累计完成率100.53%,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十一五”目标。
据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统计,至2010年底,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我市累计推广节能灯250万只。据相关部门测算,250万只节能灯全部投入使用后,一年可节电17500余万度,折合节约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5万吨、二氧化硫750吨,能节省电费8450万元。
2009年、2010年玉溪市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表彰为节能减排突出贡献奖和节能减排优秀奖。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是市民自发、迫切的需要
伴随着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推进,玉溪市的城市功能得以完善,城市环境得以改善,城市品位和竞争力得以提升,市民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生态建设的成果。
以中心城区防洪水系综合整治玉溪大河治理工程为例:玉溪大河治理一期工程完工后,玉溪大河、红旗河河道得以拓宽改造,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中心城区防洪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达到了城市防洪要求。新建了两座水闸,加上一期建成的两座,四座水闸可蓄水近70万立方米,通过水闸的科学合理调度安排,进一步减轻了下游河道的防洪压力。
另一方面,通过治理玉溪大河、红旗河,栽种古树、银杏树、柿子树,建设兰溪桥、玉龙桥标志性文化景观等工程措施,二期工程与一期工程和城市其他景观连为一体,恢复“玉溪大河翠堤”景观,形成了河滨生态绿化走廊,塑造了新的城市景观,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态休闲场所,为旅游开发提供更加优良的生态环境。
因而,玉溪大河治理工程得到了全市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二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成效。
市民蔡先生平日里一直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拥护者和践行者。他说:“几年前,从报纸上我就看到经济发达省、市的政府倡议节能减排,号召市民少开一天车,迈开步子,朝前走。我深受启发,近几年来,上午上下班,我都坚持步行,从家到单位,有3公里,一个来回6公里,要走40分钟,每天我都走得不亦乐乎。我总结了一下,步行上下班有很多益处:一是节省了燃油;二是缓解了街道上下班的交通拥堵;三是可解决单位的停车难;四是锻炼了身体。同时,也算是对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做一点贡献。”
对于我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效,蔡先生说:“市委、市政府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带给玉溪城区的变化是巨大的,对老百姓的生活是深远的,是造福子孙的一个大事件。以我的休闲生活为例,可以选择的场所大大增加了,刚参加工作时,玉溪城区的休闲去处,只有聂耳公园一个地方,现在就不同了,北市区有聂耳音乐广场、聂耳文化广场、出水口生态公园、玉溪大河、10里柿子景观大道等,南市区有红塔文体中心、红塔山景区、钱瓜山景区、高新区科技广场等,这些都是玉溪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蔡先生认为,我市生态城市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距市民的需求还有一段差距,希望市委、市政府把这件利民、惠民的大事继续做下去。
低碳生态与经济发展并行不悖
“十一五”以来,玉溪市中心城区生态市建设步伐加快,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圆满完工,杞麓湖调蓄水隧道工程顺利完工,飞井水库调水工程竣工,中心城区防洪水系综合整治玉溪大河治理工程一期改造顺利完成,二期工程已启动建设,东风水库除险加固暨路坝合一工程进展顺利,城市防洪功能得到有效提升,全面启动了以水为特色、文化为灵魂的生态城市核心区建设,“三河两山两区一老城、南北分工”的城市框架初具雏形。
就在生态立市深入人心、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全市经济也沿着科学发展轨道又好又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从“十五”末的368亿元增加到720亿元,增长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05亿元增加到320亿元,增2倍;工业总产值从455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增1.2倍;财政总收入从143亿元增加到300亿元,增1倍;地方财政收入从33.7亿元增加到83.2亿元,增1.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842元增加到16000元,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314元增加到5700元,增长72%。玉溪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总结“十一五”取得的成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更加宏大的构想:建设100万人口、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三湖”生态城市群,将中心城区建成总面积70平方公里以上、聚集常住人口70万人以上的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加快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争当全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先行示范区……从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个绿色的玉溪、新兴的玉溪、崛起的玉溪。
深度观察
低碳生态是百姓的福祉
在玉溪,低碳生态已经不再是一个新名词、新事物,它被政府提倡、被媒体宣传、被百姓关注,渐渐形成一种时尚、一种理念,就如吃饭、喝水,人人必需。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市确立了生态立市战略,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不仅影响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吸引了外界艳羡的目光和不吝溢美之辞的赞叹:玉溪人生活在这样风景如画的城市,真是太幸福了。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在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的时期,将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这两个关联度高的概念组合起来,显然是我们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人类一种明智、必然的选择。玉溪是一座新兴城市,8年前市委、市政府就已经提出生态立市发展战略,现在返观,特别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针对的是市民的整个生存环境,前瞻的是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玉溪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成果是可喜的,而更为可喜的是,市委、市政府的这一重大举措并非权宜之计,它还在路上,还是进行时,这就意味着,全市人民可以在继续享受现有优美宜居环境的同时,畅想一座山环水绕、碧玉清溪、着眼未来的滇中名城。
玉溪的老百姓早就从心底里认同了市委、市政府对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长远考虑,理由很简单,只要生活在这座城市,都离不开阳光、空气、流水、草木、飞鸟……都希望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得到丰富和改善之后,本能地享有大自然赐予生命的活泼的、和谐美好的绿色世界。因而,在玉溪,“低碳生态”就是百姓的福祉,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百姓自发的、迫切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与时俱进,这才有了“生态立市”的构想。构想不是梦想,它已经在一天天变成美好现实,一天天让百姓受益、享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优质生活是怎样炼成的——玉溪新闻网
聂耳音乐广场【玉溪】
“海绵城市”的玉溪实践
我市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牌匾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共建绿色生态家园
宜春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专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