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未来记住今天(第一部分)
第1节:常昊 "围棋让我希冀,让我忧"(1)        
  常昊/"围棋让我希冀,让我忧"  
  常昊,1976年11月7日生于上海。获第1、3届全国"棋童杯"赛冠军、第1、2届全国"神童杯"赛冠军,第5届世界青少年赛冠军,第12届世界业余赛冠军,进入第5届名人战循环圈。获第2届"大国手"赛挑战权,第8届"十强战"第五名。进入第6届"棋王赛"四强,首届"霸王战"八强,第6届"CCTV"杯赛四强。获第10届世界青少年赛"超级青年组"冠军,1995年全国个人赛冠军。进入第10届天元战四强。获第3届"新人王"冠军。获第11-15届"天元战"冠军,第10届、第11届中日天元战优胜,进入第2届世界围棋公开赛八强、第10届"富士通杯"八强。获第1-5届"乐百氏杯"赛冠军,首届棋圣赛冠军,第11届"富士通杯"亚军,"98古田杯四强邀请赛冠军,第七届"NEC杯"冠军,2005年获得第五届"应氏杯"冠军。围棋九段。  
  有幸出生在现代文明肇始的20世纪,结识深奥幽玄的围棋竞技,并成为跨世纪棋士的一员,我深为百年围棋从溪流到飞瀑的巨变而感慨。一百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一朵浪花、数圈涟漪而已,但在20世纪的百年,围棋却取得了过去几个世纪都无法企及的长足发展,尤其现代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将围棋从刀耕火种的时代带入飞速发展的轨道。围棋,就像一条置身于繁华都市的幽巷,在今天的文明社会中,流淌着古朴的韵味。  
  再过一百年,围棋会变成什么样子?让我希冀让我忧。  
  当中、日、韩三国棋手在为世界冠军而战的时候,另一个不速之客闯进了我们的视野。今天的计算机,已在人们惊恐的注视下战胜了顶尖的国际象棋棋手,却还在为如何攻克围棋的一项项简单技术而一筹莫展。这便引发了人们对围棋魅力以及其深奥程度的重新思考。日本著名的围棋棋圣滕泽秀行说:"如果围棋是一百的话,我只懂其中六七",或许是因为围棋技术中无法用单纯计算来解决的"虚路",有别于逻辑鲜明、算路直线的国际象棋,使拥有每秒运算能力达到数十亿次的计算机在围棋面前裹足不前。但一百年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或许会产生质的飞跃,那时,围棋还会成为它面前的"孤独的城池"吗?人类科技的发展固然令人欣慰,但作为一个棋士,对自己毕生探索的事业有着深厚的情结。围棋,就像一个天外明珠降临在东亚的土地上,这个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竞技至今没有在全球普及,就要败于科技手段,令人难以接受。现在,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已经开始了解围棋、学习围棋,互联网作为一个传递的媒介不可或缺,今天,北京的大街小巷都飘扬着奥运彩旗,一年之后,北京将迎来第29届奥运盛会。而放眼远眺,一百年后的今天,将是第54届奥运会的前夜,由衷地希望,围棋竞技会成为五环旗下的一员。        
◇欢◇迎◇访◇问◇WWW.HQREAD.COM◇  
第2节:常昊 "围棋让我希冀,让我忧"(2)        
  我相信,今后的一百年,围棋总有一天会成为全人类共有的财富而为世人共享,不同肤色的人会在棋盘上竞技……同时,这一百年也将是围棋与计算机的战争。现代科技与古老智慧的碰撞孰胜孰败,对于我来说,更愿一百年后的棋盘上--棋美如斯。  
  常昊  
  2007年7月14日  
  人们常说一个能够把事业追求与兴趣爱好相结合的人是最幸福的,然而一个有追求的人要想对胜败真正具有平常之心难道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吗?  
  常昊是中国围棋界的一流国手,也被人称为"神童"。他6岁开始下棋,8岁就获得了"棋童杯"的冠军,10岁入选国家少年队。年仅25岁的他已经获得了多项全国冠军,现在就差一个世界冠军的头衔了。  
  当他在"三星杯"国际围棋赛中再次与世界冠军失之交臂之后不久,我采访了他。我在想,他会以什么样的一个状态来接受我的访问呢?  
  常 昊:这次"三星杯"输了,经过这两天的恢复我觉得心里好过多了。  
  杨 澜:哈哈,还好是两天之后采访你。  
  常 昊:如果当天的话……  
  杨 澜:就不理我了。  
  常 昊:那也不会,但肯定受影响。  
  杨 澜:在跟你约采访的时候,棋院的人说,如果"三星杯"跟曹薰铉这一场赢了,那肯定没问题;要是输了,我们就爱莫能助了。所以我非常感谢你还是如约来接受访问。  
  常 昊:当然赢了会很高兴,但即使输了,我觉得答应了的事情也一定要做。  
  杨 澜:谢谢!谢谢!  
  常 昊:而且很高兴能接受阳光卫视的采访,因为我很喜欢看阳光卫视。  
  杨 澜:非常感谢。你还有时间看电视吗?  
  常 昊:应该说不是太多,但是我觉得有时候看电视也是一种放松,我尤其喜欢看一些历史方面(的节目)。  
  杨 澜:有件事我还得要祝贺你。你又得了全国围棋联赛的最高胜率奖是吧?  
  常 昊:对。  
  杨 澜:还有一个值得祝贺的事。这一次把李昌镐下赢了,我觉得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因为从"富士通杯"以后,你连输了他10场是吧?  
  常 昊:对。  
  杨 澜:你会不会对他已经有这种心理上的恐惧?  
  常 昊:应该说是有一点吧。不过一般别人问我或者采访我,我总是说,应该没有。  
  杨 澜:不承认。  
  常 昊:不承认。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多多少少有一些。1997年我们第一次比赛,那是一个中韩天元的对抗,我最后是1∶2输了。虽然输了,但跟李昌镐下应该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我觉得第一我至少赢了一盘;第二只要发挥水平,其实我还是挺有希望的。到了1998年"富士通"决赛,我是第一次进入决赛。那盘棋我是发挥得不错,完全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了。但是到最后阶段大概心理还是不过关,出现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本来我应该是赢一目半的,最后反而输了一目半。一个非常微小的失误,前功尽弃。那一盘棋之后,我产生了一种急躁的心理,就老想把比分扳回来,有时候反而适得其反。        
虹桥门户网HQREAD.COM  
第3节:常昊 "围棋让我希冀,让我忧"(3)        
  杨 澜:对,你们俩现在的胜负比例应该是4∶15是吧?  
  常 昊:对,他有绝对优势。  
  杨 澜:我在想,跟一个对手比赛了这么多年之后,可能彼此之间也会产生一种尊重,甚至是互相的欣赏。你能谈谈对他的印象吗?  
  常 昊:虽然我输给李昌镐那么多次,但是跟他的私人关系还是非常好。我们语言不通,但通过翻译彼此关系还很不错。一般他来中国比赛或者我去韩国比赛,只要有时间的话我们都会一块儿出去吃吃饭,聊聊天,彼此说一些对棋的认识或者想法。  
  杨 澜:你觉得他有什么高招啊?或者说他对这个棋的理解上有没有胜人一筹的地方啊?  
  常 昊:是勤奋吧,我想。能下到像李昌镐,包括像曹薰铉这一步的人,棋上的才能肯定是非常好的。棋的才能以外呢,勤奋是最主要的。而且虽然李昌镐给人印象好像不怎么爱说话,其实他内心还是……  
  杨 澜:挺活泼的,是吧?  
  常 昊:尤其跟年龄相仿一些的人待在一块儿的时候。  
  杨 澜:他比你大多少岁啊?  
  常 昊:他比我大一岁,他属兔。  
  杨 澜:你觉得他的棋风跟你有什么不一样?  
  常 昊:应该说棋风我们两个人是算比较相近的。  
  杨 澜:都是比较稳健。  
  常 昊:对。但是我跟曹薰铉相差很多。曹薰铉非常锐利,但相对来说他的漏洞比李昌镐多。  
  杨 澜:一年365天,你有多少天是在比赛呢?  
  常 昊:我大概一年要下70盘棋左右吧。最近稍微少了点儿。以前我还没有升到九段,每年还要下段位赛,要从预选赛开始下,所以最多的一年我下过100多盘。现在70盘,差不多5天下一盘。  
  杨 澜:现在这种联赛的商业化的运作有没有影响到你?有的人说围棋棋手之所以要下那么多的比赛,是因为参加了才能够有收入,是不是这样?  
  常 昊:应该有关系。像日本、韩国都是职业棋手,他就是靠这个职业为生,当然中国现在也面临着这个问题。在日本、韩国,大概只有前几名才能靠比赛、奖金和对局费、出场费,生活得还可以。水平相对差一点的棋手呢,就只能去教棋。  
  杨 澜:你现在如果得了奖的话,百分之多少要归棋院?  
  常 昊:如果参加国际比赛的话,个人拿三分之一。  
  杨 澜:那国内比赛呢?  
  常 昊:国内比赛就是个人所得税交完了,再缴一部分给棋院。  
  杨 澜:你觉得这样公平吗?  
  常 昊:这个也没有什么。我属于这个棋院的,确实国家也培养了我。我们肯定希望能让棋手多拿点,但我从小学棋也没有花过钱。        
虹←桥←书←吧←HQREAD.COM←  
第4节:常昊 "围棋让我希冀,让我忧"(4)        
  杨 澜:你喜欢武侠小说是吧?听说你在队里学习的时候武侠小说还被没收过?  
  常 昊:当初教练怕我们太入迷了,训练的时候都不想着下棋。  
  杨 澜:你最喜欢哪个武侠人物呢?  
  常 昊:我比较喜欢郭靖。金庸的作品我都看过。  
  杨 澜:噢,郭靖,大侠啦,不喜欢段誉之类的是吧?  
  杨 澜:那后来你见到他的时候,你跟他交谈过吗?  
  常 昊:交谈过。其实我10岁的时候就去过。  
  杨 澜:金庸的家?  
  常 昊:对,但是当时不知道是谁,只是觉得,哎,很好奇,这家人的家特别的大,我记得好像还住在山上,哟!觉得这怎么……  
  杨 澜:那么豪华。  
  常 昊:那么豪华。怎么家里电视机那么多,因为中国当时电视机还是非常少。就是觉得这一家人怎么有那么多电视机,当时觉得很惊奇。这是第一次见。后来又见过几次。在今年的8月份,在贵阳国际围棋节的时候见过一面,也是在一块儿吃饭聊天。  
  杨 澜:他对你感兴趣吗?  
  常 昊:呃,也是聊了一些武侠的东西吧。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他本人。张璇也非常崇拜金庸先生。她在首都机场才知道金庸要去,于是在机场那个柜台到处找,终于找到一本口袋本的金庸小说,好像是《雪山飞狐》还是《飞狐外传》,我记不清楚了。就到了贵阳,见着面的时候,她让……  
  杨 澜:签字。  
  常 昊:签字。然后金庸先生很有意思。他说,哎,你是不是罗建文老师的弟子?张璇说,是。哎,他说,那我应该称你为师姐。  
  杨 澜:啊!噢,他也在学围棋是吧?  
  常 昊:对,因为他曾经向罗老师学过围棋,所以开玩笑说,说那我应该称你师姐,当时我以为他就说说。没想到他写的是常昊先生、张璇师姐。  
  杨 澜:那你一下也成姐夫了,这个辈分不对了。  
  常 昊:辈分一下子提高很多。  
  杨 澜:古代人琴棋书画都蕴含了一些哲学的思想,棋也反映出所谓君子修养当中的一个方面。所以其实我觉得下棋跟武侠也有一些相通之处,它也很讲究修养的境界。你比较向往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常 昊:我希望我更能把这种境界融合在棋中,并不是一味地去争胜负。当然现在我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一个是比赛的压力,一个是自己的水平也没有到。其实真正下得好的话,胜负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发挥出它的艺术境界。换句话说,也就是每盘棋能下出点名局好局的气派来。  
  杨 澜:你的智商是不是特别高?听说同济大学帮你测过。  
  常 昊:138。        
◇WWW.HQREAD.COM◇欢◇迎访◇问◇  
第5节:常昊 "围棋让我希冀,让我忧"(5)        
  杨 澜:一般是100,我估计我只有90多。  
  常 昊:对,我10岁那一年,有个儿童比赛,当时就是同济大学的一些人觉得我为什么那么小棋就下得不错,就给我们测智商。当时罗洗河比我更高,他164。测完之后呢,有个教授也开玩笑跟罗洗河说,你下棋太可惜了。  
  杨 澜:那么聪明啊。  
  常 昊:164智商应该去做科学家的,当然这也是开玩笑。但是我觉得下棋其实也并不见得就智商一定要高。  
  杨 澜:对,但是智商高的确可以干好多其他的事。但是你一开始去学围棋的时候,邱百瑞教练,还不想收你,你妈妈跟他说你6岁的时候……  
  常 昊:能玩魔方。  
  杨 澜:你能够在一分钟之内把魔方的6面都给对齐了。你现在想想怎么可能呢?一分钟,一个孩子能6面对齐。  
  常 昊:对。我现在觉得也挺难的。  
  杨 澜:现在给你一个呢?  
  常 昊:现在我已经不会了。  
  杨 澜:因为你的思维全规范了。  
  常 昊:我从小就比较喜欢棋类运动。我记得我从小就喜欢搭积木啊,玩斗兽棋啊、跳棋啊,就类似于这样的一些智力游戏吧。当时有了魔方,我记得好像是1983年还是1982年有了魔方,当时还是非常的少。  
  杨 澜:对,很时髦的东西。  
  常 昊:我记得那时候每天还跟父亲比赛,看谁快。我最快大概能够一分钟左右把6面对齐出来了。  
  杨 澜:你是6岁就开始学, 10岁就进国家少年队了吧?然后成天就在训练、比赛,训练,比赛当中,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的童年完全被剥夺了?一个六七岁孩子的注意力是相当短的,他可能干一会儿这个就要干干别的,但是如果下棋的话,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还有,孩子他需要哭啊,老师就会说:"不许哭啦!"你想看其他东西的时候,老师说:"不许东张西望的。"你很早就被要求像一个成年人那样做事。你现在会不会觉得自己的童年和少年就是被人家剥夺了?你不羡慕其他的孩子在外面玩啊?  
  常 昊:对,我一点儿都不。因为我当时觉得下棋就是玩,所以当时一点儿都不羡慕。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觉得其实--当然我现在不是说在后悔--跟正常的小孩的经历肯定会不一样,校园的生活我就体验不到。  
  杨 澜:你6岁开始学棋,后来先到上海体育馆,跟几个小孩一起下棋。  
  常 昊:对,一个训练班。  
  杨 澜:有人说你下输了就哭,是吧?    
  常 昊:当时是,我现在还有一些印象。当时上海的一个业余比赛,我跟一个成年人下,当时我大约才七八岁吧。  
  杨 澜:其实输了也一点不丢脸。        
HQREAD.COM←虹←桥书←吧←  
第6节:常昊 "围棋让我希冀,让我忧"(6)        
  常 昊:其实那个人下不过我的。  
  杨 澜:真的?  
  常 昊:他水平肯定下不过我的,那我就赢很多了。但是那个时候小孩太小了也没有经验,他就一直在有个地方想偷吃我,我当时下得太快了,没有注意就被他偷吃了一大块。  
  杨 澜:然后呢?  
  常 昊:就一下子损失了很多,然后我以为那棋肯定就不行了,当时就哭着往外走。后来还是裁判长把我领出来的。我妈妈在门口等着我。我特别伤心……  
  杨 澜:反正觉得特欺负人。  
  常 昊:偷偷摸摸。后来裁判长又跑过来告诉我,虽然被偷吃了,但我这棋还没有输,如果去下的话,还有可能再赢回来。我一听这句话,马上不哭了,继续下。  
  杨 澜:小孩对于输赢有很多有趣的联想。比如说,好像说1988年"富士通杯"第一次选拔赛的时候,你们被破格允许参加比赛。当时你们希望就是赢了比赛就可以得什么饮料是吧?什么饮料啊?  
  常 昊:当时很有趣。其实那时我们水平都很差,就让我们先,拿黑棋。少年队教练跟我们说,如果你们赢的话,比如我当时大概是三段,如果我先赢了一个九段,就发给我6瓶健力宝饮料。  
  杨 澜:他们太会骗孩子们了。你们觉得这是特别高的奖励了啊?  
  常 昊:啊,我们想,哟!健力宝,太好喝了。当时年纪又小,觉得非常愉快,童年的一种心理嘛。  
  杨 澜:那为什么后来,你妈妈到北京出差去看你的时候,说发现你的枕头上都有那个眼泪哭干的痕迹。  
  常 昊:因为我毕竟太小了,只有10岁就离开家里。当时到国家队呢,既兴奋又有一些害怕。我小时候比较内向,一下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很多前辈啊或者一些不认识的人,独立的生活让我有一点儿担心,不要哪儿出什么差错才好。  
  杨 澜:真可怜,我觉得。  
  常 昊:我从小就有这种心理,所以到了晚上有时候就感觉比较孤独,过了一二年就没事了。  
  杨 澜:后来你妈妈为了能够经常来看你,把工作辞了改行去做导游了是吧?  
  常 昊:对。我家里就我一个小孩儿,我10岁就离开她,春节还不能回来,有太长时间没见到她了。她又希望我能在北京一边学棋一边学习,又希望能见到我。    
  杨 澜:张璇怎么跟你说的?她也是很小就开始集训了,是吧?  
  常 昊:对,她也是。  
  杨 澜:同病相怜。  
  常 昊:因为我们差不多,竞技体育都是这样,  
  杨 澜:你这个早婚啊不仅时机选择比较早,而且张璇比你大8岁,会引起人们一种普遍的好奇心啊。但你也说过,其实爱情不只是需要缘分也需要勇气。你那勇气是针对什么来说的?        
→虹→桥→书→吧→HQREAD.COM  
第7节:常昊 "围棋让我希冀,让我忧"(7)        
  常 昊:主要还是一个大多数人那种观念吧。  
  杨 澜:习惯。  
  常 昊:对。张璇比我大8岁,而且我当时岁数又比较小,结婚的时候才22岁刚过两个月吧。  
  杨 澜:但是我相信你比一般的同年龄的男孩子成熟得早。父母呢?家庭呢?  
  常 昊:父母和好友还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当时如果家人父母强烈反对,好朋友也在旁边说这肯定不行,多少会对我有些动摇。也有可能我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但是肯定会对我有所影响。当时父母的态度还是比较民主,说还是让孩子自己去选择。  
  杨 澜:是不是因为你从小离开家很长时间,所以特别需要一个比自己大的女性对自己有一种照顾呢?  
  常 昊:张璇年纪大,能对我更体贴一些,更能照顾我。而且我前面也说到了,下棋胜负非常的残酷,尤其输了棋之后特别需要有一个知心的朋友、知心的人,在你身边来安慰你。我觉得找一个棋手她更能理解我。  
  杨 澜:听说小林光一也是比他的太太小13岁吧?  
  常 昊:对,比她小13岁。  
  杨 澜:那是差距更大一点。  
  常 昊:对,差距更大。当时他娶的是他老师的女儿。  
  杨 澜:你这个小女儿出生以后,你们有没有想过她的未来?很多父母不愿意孩子重复自己的职业。  
  常 昊:从我们内心来说呢,不是太想让她重复我们的职业,但是我肯定会教她下棋。我觉得一个小孩儿学棋对她以后的成长包括对她的学习都会有好处。  
  杨 澜:女儿属龙啊,你也属龙,正好比她大两轮啊,哎,这个挺有意思的。你见到她的时候,她能跟你亲吗?亲热吗?  
  常 昊:对,非常亲热。有时候就是比完赛很累,尤其是输了棋心里很难过,但是一想到女儿了或者有时候看见她,心里也会放松一点。这个也是我想这种天伦之乐确实是其他的事代替不了的吧。    
  下围棋的规则非常简单,一般人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了解。但是,要想精通它却需要穷极一生。常昊从幼年开始,生活中除了围棋还是围棋。一般的人不免要问,黑白世界是否缺少更多的色彩?但是,常昊却说他从不后悔,那些中途离开的人并不是真正喜欢围棋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常昊其实是幸福的。        
←虹←桥←书←吧←HQREAD.COM  
第8节:洪昭光 适则有寿(1)        
  洪昭光/适则有寿  
  洪昭光,心血管病专家。1939年生于福建,1961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长期就职于北京安贞医院。1981年至1983年曾在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医学院任访问学者,他深入浅出的健康理念被人们视为健康宝典。近年来他的健康新概念在大陆广泛传抄,仅手抄本就达五六十种,报告也达数百场。  
  有趣的是,2007年人们最时尚的话题不是财富而是健康。播种健康,收获幸福。  
  人类有六百万年的进化史,文明史也有一万年,但只有近半个世纪,人类社会的进步才能用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来形容。高楼大厦、高速公路、超级市场、网络通讯,物质的极大丰富完全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但奇怪的是,尽管物质财富迅猛增加,而调查表明,人们的生活幸福度并没有相应增加,相反,由高速运转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生活方式中,疾病如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却如影随形,成倍增加,而且年轻化。中年人得了老年病,白领阶层的骨干精英们变成了"白骨精",一个又一个知名艺人英年猝死,甚至连孩子们也不能幸免。小学生都喊活得太累,功课如山,远离自然,不会跳猴皮筋,不知道布谷鸟和萤火虫……  
  严酷的事实促使人们冷静反思一个古老的问题:我们应该追求什么?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神庙上的警句"了解自己吧!"远没有过时,1992年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忠告"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不要死于愚昧,不要死于无知"音犹在耳。  
  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并非为了财富,而是为了人的健康和幸福。总有一天,不用一百年,人们会用理性的眼光、冷静的心态审视自己,使生活节奏返璞归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重新回归天人回一。  
  建国时,中国人站起来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富起来了;21世纪,中国人最时尚的追求是健康和自然,这是今后人们永远的主旋律。  
  洪昭光  
  2007年7月19日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手抄本的大量出现和广泛流传本身就是一件让人稀罕的事。然而在中国大陆的"洪昭光热"当中,这位心血管病专家的讲座内容,却正是以这种最传统方式传遍了大江南北。虽然他讲述的不过是最基本的健康常识,而且他的名字常常被写错,但是这似乎并不能影响人们的狂热程度。当然也有些人对这一现象表示喜忧参半,不过这只能更增加了人们对洪昭光的好奇心。  
  杨 澜:您的专业是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倡导的生活方式也是针对这方面的疾病,这也是因为这种疾病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吧。  
  洪昭光:对。  
  杨 澜:但是其他的一些疾病在您的讲座中就没有怎么提到,会不会有些人觉得您单独倡导了某一种生活理念,而忽视了其他的方面,或者说会不会把预防的作用过度地夸大了,而把治疗的作用贬低了呢?  
  洪昭光:当然不同看法是有的。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当前全世界影响健康的主要就是生活方式,尤其心血管疾病。世界有三大趋势,一个上升型,一个稳定型,一个下降型。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是下降型。心血管病、脑梗阻、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越来越低,逐年下降。而西欧是稳定型。而我们中国,还有俄罗斯、东欧,以及很多发展中国家是上升型。        
HQREAD.COM←虫工←木桥 书←吧←  
第9节:洪昭光 适则有寿(2)        
  杨 澜:这是不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呢?从温饱在向富裕过度的时候,人们首先在乎吃,可能吃太好了。是不是这个原因?  
  洪昭光:这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观念的问题。美国、日本很重视预防为主,他们真正把一级预防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医生、教科书、医学院教育都重视预防。而我们的观念落后,我们医院是治疗为主。都是医生,怎么美国他们就能病人越治越少,我们却越来越多?第二个是医学的根本目的还是没有端正。应当说医学的根本目的并不只是治疗疾病,也不光是治疗病人。医学的根本目的是关注健康促进,让健康人不变成亚健康,亚健康人不变成不健康人,整个发病率死亡率下降,人群生活质量提高。  
  杨 澜:说到底就是最好别生病。  
  洪昭光:这是医学根本目的,你是预防才能做到这一条。  
  杨 澜:您刚才提到在一些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等,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常识。  
  洪昭光:对。  
  杨 澜:很多国家的领导人也以一种健康的形象来吸引选民,或者树立自己的形象。所以我看到有一些评论也发出感叹,说洪教授如今这么走红,也是我们社会的一种悲哀,一些生活的基本常识需要一位博学的老教授用几乎是儿歌一样的方式来教化,这也折射出我们社会的一些欠缺。您是不是赞同这样的一种评论?  
  洪昭光:不。我觉得现在中国发展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一枝独秀。我们物质发展得确实挺快,但相对说来精神文明、科学素质、健康意识、自我保健这些方面要比起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距离。健康素质是国民素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最近有报道说,中国人寿命倒不短,但是健康寿命不长。  
  杨 澜:分别是多少呢?  
  洪昭光:现在人均寿命大约71岁,但健康寿命是62.3,排在全世界第81位,日本健康寿命74.5岁,世界第一。这说明我们活是活,但生活质量不高。我很希望咱们大家能够健康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是我一再提倡的21世纪健康新观念:健康快乐100岁,60以前没有病,80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高高兴兴一辈子。  
  杨 澜:人的健康最主要的一个决定因素还是基因,您是不是同意这样一个看法?当然后天的营养、运动、保养都很重要。  
  洪昭光: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讲法,基因内因占15%。  
  杨 澜:内因只占15%?  
  洪昭光:外因占85%,外因中社会环境占10%,医疗条件8%,气候地理条件7%,而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就占60%。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就讲健康是金子,健康的钥匙在自己的手里。        
虹←桥←书←吧←WWW.HQREAD.COM←  
第10节:洪昭光 适则有寿(3)        
  我来自普通家庭,我父亲是华侨,他是从新加坡回来的。我父亲原来胆固醇高,我妈妈呢也胆固醇高。总的说来,我们这个家庭里父亲、母亲都是心境比较平和的,人比较温和,比较善良,就不太会做什么出格的事。我悟出来我的爷爷为什么活到96岁呢,大概是因为样样东西适度。  
  杨 澜:这个对您的性格的形成大概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洪昭光:对我当然有帮助。  
  杨 澜:华侨在"文革"当中大概日子都不是很好过,那个时候您父母对待社会和人生的态度有没有什么变化?  
  洪昭光:他们也没有什么。当时认为华侨是资本家,因为出身不好,所以我入团、入党都比较晚。在"文革"期间当然家里也受到一些影响。  
  杨 澜:有没有被抄家?  
  洪昭光:抄了。但抄家的时候,父亲很平淡,没有抄已经把家里宝贵的东西主动上交了。上交了,他们也来抄。  
  在洪教授的健康格言中, 也收录了自己的痛苦经历。 中年丧妻, 一段凄凉的日子,他开始反思过去的工作和生活观念。  
  洪昭光:我爱人原来也是朝阳医院的一个医生,她非常勤奋非常非常用功,后来得了乳腺癌,她去世以后,《健康报》一版登了她的事迹。  
  杨 澜:说她怎么努力地工作?  
  洪昭光:一心为公,而且是非常无私,对人非常好,非常敬业。得了病以后坚持工作,工作到最后,真是非常感人……当时去参加追悼会的人多极了,非常感人。我中年丧偶,受到的打击非常厉害。接着我大病一场。心理学家研究人生中的一些生活事件,打击很大的有43项,第一项就是中年丧偶,打击得分是100分,进监狱才73分。  
  杨 澜:大概也是因为进监狱的脸皮都比较厚,是不是?那个时候您没有用现在您教导别人的这些道理去劝您的妻子?  
  洪昭光:那时候我还都没有形成健康观念,就是一心为工作,我自己后来得了病,也没有休息。  
  杨 澜:你们两个人同时在医院忙,这个家肯定是很难顾及。  
  洪昭光:是,很难。那时候好像一个人有考虑个人家庭的念头,是自私自利私心。  
  杨 澜:在很拮据的生活条件下,又要很努力地工作,身心的那种疲劳、焦虑很容易让人在中年的时候得病。  
  洪昭光:当时整个社会就是这个情况。后来我们的健康观念也只在改革开放以后,思想解放了,物质生活也提高了,慢性病也多了,大家才形成的。经过一段生活磨难和考验,自己对人生一个更加深的感悟。感悟什么呀?像我妻子这样过度地执着事业,就是说--  
  杨 澜:透支?  
  洪昭光:完全透支,她就是透支健康。前一阵我在《药与人》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就叫《透支健康,提前死亡》。        
◇欢◇迎◇访◇问◇HQREAD.COM◇  
第11节:洪昭光 适则有寿(4)        
  杨 澜:在1970年代,您研制出了一种降压药,是吧?被搁置了很长时间,因为当时整个社会是动荡时期,那20年的工作状态基本上是怎么样的?  
  洪昭光:这个事也是很有意思的,因为就是我跟华罗庚搞的,他是数学家。  
  杨 澜:对,我一直认为这个报道很奇怪:您和华罗庚一起研制了一种降压药,就像我和宇宙空间站的设计师一块儿设计了一个菜谱一样。为什么会当时出现这样的情况?  
  洪昭光:这也是一个历史巧合。那时候我们医疗队下厂,分到北京东郊一个厂里去。我们在厂里发现高血压病人最多。我就奇怪,怎么不好好吃药呢,这药挺好的啊。工人说倒是想吃,可时间不方便,要一天吃三次。  
  杨 澜:要煎中药,是不是?  
  洪昭光:不,西药也得三次,煎中药更麻烦了。而且每次这个吃半片,那个吃一片,那个吃两片,一吃一把,很麻烦。工人上班很忙,中午吃饭就半小时,根本没有时间喝点开水吃药。所以病人往往没有吃药,血压高上去了。工人后来跟我们提出,要是能发明一种药,一天吃一回,一回吃一粒,就好了。后来华罗庚来看病,他的胃病我给看好了。华罗庚说你这个也可以用优选法,使治疗方法变得非常简便,他告诉了我优选法的原理。最后经过多年琢磨,终于把一天吃三次、一次好几种变成一天吃一次、一次吃一粒,效果非常好。  
  尽管健康的生活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放弃旧日的不良习惯,也非一朝一夕能做到。  
  杨 澜:其实医生不一定都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洪昭光:理论上医生应该有健康生活方式,但实际上不一定。这主要是言行的问题。我们说闻到、悟到、行到--以抽烟来讲吧,我们调查100个人, 95个知道吸烟有害,愿意戒烟的50个,戒烟成功的只有5个。  
  杨 澜:您不要把数字说得那样悲观。  
  洪昭光: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做了一个全国50万人抽样吸烟调查,31个省市都做了,最后发现中国人戒烟率3.85%。  
  杨 澜:在您的讲座中,您也提到如果一个妻子帮助他的丈夫戒烟的话,成功率比男方父母的劝导要高两倍。  
  洪昭光:对对,因为"妻管严"嘛。  
  杨 澜:女性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洪昭光:说到女性的作用,我还特别想起宋庆龄引用过阿拉伯一句谚语:教育好了一个男人,只是教育好了一个人;而教育好了一个女人,是教育好了一个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国人说"家和万事兴,妻贤夫安宁"。实际上一个妇女在家庭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杨 澜:在您的听众当中男女的比例是怎么样的?        
§虹§桥书§吧§HQREAD.COM  
第12节:洪昭光 适则有寿(5)        
  洪昭光:现在好像中老年居多,青年比较少。男女比例我没有仔细观察,女同志可能更多一些,最大的遗憾就是青少年。实际上健康教育受益最大的就是青年人。  
  杨 澜:健康就像空气一样,你只有要失去它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它的重要。对于年轻人来说,每天都在忙碌奔波,觉得外边的事情都比自己的身体来得重要。  
  洪昭光:白领透支健康,储蓄金钱,拼命干加班干,目的是四十岁以前用命换钱,四十以后用钱买命。  
  杨 澜:那可能是因为我们过去是太缺钱了。  
  洪昭光:但他们忘了一句话:生命健康是一条单行线,不是来回车票,一江春水向东流。  
  杨 澜:我发现在您的讲座当中也贯穿着一些道德和伦理的教化。比如说您的养心八珍汤,讲到人们要慈善啊好心肠啊,要宽容、孝顺、奉献啊,不求回报等等。我背得可能不够全。也许有人也问,一位医学专家讲求的是科学的生活方式,把这么多道德教化的内容都附带进来,你承载得了吗?  
  洪昭光:人不只是生物学的意义上的,还是社会学中的人。因此,实际上,医学不是一门纯自然科学,它还是社会科学,还是一门艺术。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给的定义,健康是躯体的和心理的,以及社会人际之间的完美状态。1989年又加了 "道德上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健康包括:第一肌肉发达身体好,第二心理稳定,第三人际关系良好,上下左右……  
  杨 澜:融洽。  
  洪昭光:都很融洽,最后道德还得好。这样他才能从心理到心灵、到体格都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不然,比方我每天练肌肉,在健身房练得浑身大汗。肌肉倒是发达了,可脾气不好,傲慢,或者是人际处理得不好,回家就生气。那你健身房练的东西都毫无用处。比如说有些大款,应该过得很舒服,因为物质条件好啊,但是忘乎所以,今天拉拉小秘手就颤抖,心动过速了,这就是危险因素;明天拉拉情人手,血压高了,还是危险因素。  
  杨 澜: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成见呢?认为有钱的人就是生活放纵、贪得无厌,而且身体一定不好。社会其他的一些人群好像由此找回一种心理平衡,您说是不是?别看你比我有钱,我身体比你棒。  
  洪昭光:中国的富人简单地分三代人。第一代人是1980年代初期吧,他们有钱先比肚子,看谁肚子大,因为那时候大家都很瘦。  
  杨 澜:先吃上每天一顿红烧肉再说。  
  洪昭光:对,先比肚子。第二代富人比房子。这个时候人们早就吃饱了,所以比房子、豪宅还有名车。第三代人比身子,看谁身体好。美国富人见富人没有比谁吃了肚子大,而是比健康。现在好多富人品位挺高的,他们实际上也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虹§桥§书§吧§HQREAD.COM  
第13节:洪昭光 适则有寿(6)        
  杨 澜:力量之一吧,也算是。  
  洪昭光:力量之一,力量之一。  
  杨 澜:所以建议您以后讲座里也给他们树立一点正面的形象,也不是都拉小秘手的。  
  洪昭光:应该与时俱进嘛,我也应该与时俱进。对,不是都拉小秘手的。  
  杨 澜:您当了几十年的医生,在相当长一段的时间,工资水平都是比较低的,到了自己--您现在当然还不到老年,因为您说65岁之前都算是中年--到了人生这个阶段,突然成了一个名人,经济收入方面肯定也比过去改善了很多。这对于您的生活有没有产生一些实质性的变化和影响?  
  洪昭光:人要幸福,外在东西还不是主要的。我从小喜欢自然界,喜欢山水,我也喜欢养些花、鸟、虫、鱼,家里养的也有乌龟,回家我第一件事--  
  杨 澜:乌龟是好养。  
  洪昭光:哎,好养,第一件事就是浇花,去看看树叶子怎么生长,小草怎么发芽,怎么结果实。一个人亲近了自然,他就会感到非常愉快。我觉得身外之物没有什么,这样能求得一个内心的平衡。  
  杨 澜:可是当您时间表上已经有500个讲座,并且已经一个一个排好了的时候,您还有多少时间去亲近您那些花草呢?  
  洪昭光:我仍然按照我的规律生活,该休息我就休息,"适则有寿"嘛。你们慢慢排着吧。  
  洪昭光在每一个讲座的开始,总要为大家演算一道生命的算术题。他说根据生物学的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应该是生长期的5至6倍,如果人的生长期算做20年到25年的话,那么人的自然寿命就可以达到100至150岁。这就大大提高了大多数中国人对于自己寿命的期望值。英国有一位专家甚至提出,如果人们能够就自己的基因进行适当修改的话,人的寿命可以达到600到1200岁。这样的结果真是让人难以想象。但愿只是一个玩笑吧。        
HQREAD.COM§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14节:蒋雯丽 自负与自卑的矛盾体(1)        
  蒋雯丽/自负与自卑的矛盾体  
  蒋雯丽出生在鱼米之乡安徽蚌埠小城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88年的秋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蒋雯丽在校期间拍的电视剧《悬崖百合》,获得当年的"飞天奖",蒋雯丽也获最佳女配角提名。继而又在电影《离离原上草》中饰演山区姑娘水秀。大学时期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杏花三月天》,她饰演女主角杏花。蒋雯丽起点颇高,勤于努力,很得诸导演赏识。十几年里她拍了十多部戏,扮演过不同的角色,深得观众的好评,人气不断飙升。蒋雯丽一直都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用真情实感去演角色。  
  历史上,像现在这样的时刻,就是大家全都这样忙乱,应该是比较少的。现在信息发展的速度如此快,每个人都像陀螺一样高速运转,就可能会少一些精神的空间,少一些独处的时间,少一些思考的时间,少一些做梦的时间。  
  幸福的概念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这是一个校长给孩子们的寄语,希望孩子们能够将来做到这三点。我觉得这三点很棒,只是做到这些很难。  
  活在当下,珍惜生命中每一刻。  
  我们的环保意识还是比较弱,我们的担忧多过喜悦,担忧环境污染,担忧地球变暖,担忧过度的开发所带来的能源和资源的破坏。  
  电影其实就是一百年的历史,我们现在看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或者是卓别林的电影,或者是中国的早期电影。一百年以后的人们看我们,看到的也是一段历史:一百年前的人们是这样生活,是这样演戏的。  
  蒋雯丽  
  2007年7月21日  
  中国古人有一句老话,意思是说如果你不去争,那么天底下没有人可以与你相争。这句话到了现代社会,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了,也难怪,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机会这么难得,谁不是在东奔西跑,想尽各种办法去抓住机遇呢?可是有这样一位女演员,在充满了功名利禄的演艺圈里,凡事似乎都要慢别人半拍,即使遇到自己真心想演的角色,也不太好意思去争去抢,常常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把机遇拿走,不过命运就偏偏对她非常地眷顾,她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一切,按老百姓的话说,这叫傻人有傻福气。  
  考电影学院差点儿落榜  
  蒋雯丽:考电影学院的时候,因为不是特别出众,所以一试完了以后,被归入那种"再看一看"里头。我前几天听张建栋说当时特别悬,一试完了以后、二试举行之前,有几摞名单,这一摞是不要的,这一小摞就是……  
  杨 澜:可要可不要的。  
  蒋雯丽:可要可不要的。还有一点儿呢,就是肯定要的。我的就在"可要可不要"和"不要"之间来回折腾了好几次。听说有一个老师说,啊,这个不怎么样,"啪"就给放到"不要"的里面了。另外一个老师说,噢,这是自来水公司的,好像还行嘛,再看看吧,就给换到这个"可要可不要"里了。然后另外一个老师一看说,唉呀,不行,又给换回去了。如果再有一个人说不要,那肯定就不要了。最后还是我们的主任老师,林洪桐老师说再看一下吧。所以他那天见到我就说人的命运可能就在这个几句话之间。可能他不要,我也就永远在自来水公司了,或者就当老师了。  
  杨 澜:如果当时没有进电影学院读书的话,你觉得你这辈子还会像现在这么幸福吗?  
  蒋雯丽:我曾经想过这个问题。我回到蚌埠的时候,看到当时一起工作的朋友啊、同学啊,我觉得他们生活得也很幸福。我就想,我如果没进电影学院,可能也就很早地就结婚了,然后呢也有一个孩子了。        
虹桥门户网HQREAD.COM  
第15节:蒋雯丽 自负与自卑的矛盾体(2)        
  杨 澜:孩子可能都初中毕业了。  
  蒋雯丽:每天生活在一个小城市里,收入不多,但也没有那么多的烦恼,因为水厂的工作还是比较……  
  杨 澜:按部就班的。  
  蒋雯丽:按部就班的。福利也不错。但是我不甘心做一个自来水厂的工人,我想我还是会去努力当老师或者是什么。  
  蒋雯丽出生于安徽蚌埠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同很多传统家庭的孩子一样,从小受到挫折教育的她外表文静安分,内心却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反叛的欲望,而释放热情的途径,竟然就是表演。  
  孤独梦幻的童年  
  蒋雯丽:大概因为家庭环境吧,我从小的生活过程是比较自闭的,只有一个好朋友,在学校里就只跟这一个人玩,周围的其他的人我大概都不理。  
  杨 澜:别人可能会认为你很傲慢,但是你实际上是什么呢?  
  蒋雯丽:实际上我是很自卑,我就觉得自己好像无法跟他们沟通。我从小到大的评语都是不团结同学。  
  杨 澜:你妈妈也没有找你谈谈吗?我听你说你姥爷交友很广,是个性格很活波的老人。  
  蒋雯丽:是。姥爷养了很多花儿,有很多朋友,每天聊天的时候,我就听他们说话,好像生活在一个老人的世界里。现在也有人说很多老人很喜欢我,可能因为我从小老是跟老人在一起。  
  杨 澜:很乖。  
  蒋雯丽:很乖,然后就是自己玩。  
  杨 澜:玩什么呢?  
  蒋雯丽:自己跳皮筋。  
  杨 澜:自己跳皮筋。  
  蒋雯丽:对,然后空想,然后看看小说。  
  杨 澜:你会不会对着镜子表演,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童话里的或者是电影里的人物?  
  蒋雯丽:会站在床上把自己打扮成什么古代的仙女什么的。那都是比较小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次看了越剧《红楼梦》之后,有一天跟我妈妈一起走路的时候,我就扮成林黛玉。  
  杨 澜:那你得怎么走?  
  蒋雯丽:我还跟我妈妈用越剧的腔调说话。  
  杨 澜:林妹妹。  
  17岁那年,高考失利的蒋雯丽进入了安徽水利学校,之后被分配到自来水公司上班。即使在一个普通的岗位上从事着平凡的工作,蒋雯丽却依然保持着梦一般的气质,在这双深邃而又略带忧郁的眼睛背后,是一颗与生俱来的善感的心。  
  挥之不去的心灵伤害  
  杨 澜:很多人都觉得一看蒋雯丽的眼睛,就知道这个人挺善的,但是我看到你的叙述当中,好像从小你对这个"善"的理解是为了让自己长得漂亮一点儿,是吗?  
  蒋雯丽:我们家邻居有一个孤寡老人张奶奶,她是小脚,走路特别不方便,所以我小时候经常帮她去提水,姥爷就说,说你要是心地善良就可以长得漂亮。提着水我就想……        
虹桥门户网HQREAD.COM  
第16节:蒋雯丽 自负与自卑的矛盾体(3)        
  杨 澜:看来这句话还是应验了。  
  蒋雯丽:提着水我想,我就会再漂亮一点儿。  
  杨 澜:雯丽,你被别人伤害过吗,有没有你觉得很信任的人,曾经出卖过你?  
  蒋雯丽:我印象中比较深的有一次。我在自来水公司工作时,跟我坐对面的有一个女孩子,我们俩特别特别要好。但是有一天我听别人说她在外面说我的坏话。我就觉得自己--那时候女孩子和女孩子的感情特别亲密,就好像恋人那种感情一样--受到了特别大的伤害。我印象中是,回到家里以后,我就哭了。正好桌前放着我们全家的合影,我就想起奶奶临去世前的那个晚上,她一个人住在一个房间,我跟我姐姐在另外一个房间陪着她。她想去拿便盆,但已经起不来,瘫在床上,但是她不忍心叫醒我们,怕影响我们第二天的工作。我当时看着照片,心里想,亲人间就是那种无私的爱,她已经完全无法去支撑自己了,还想着不要去影响你;朋友之间、人和人之间是不是都能有这种爱呢?如果都是这样该有多好。我一直在流眼泪。这时候我在镜子里看到了我流眼泪的样子,我就想自己一个人在这儿哭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我应该去演戏。  
  杨 澜:噢,就是那个时候。  
  蒋雯丽:我应该把我对人间的这种真情、人与人之间这种爱的希望表达出来。到现在为止,这也是我做演员的动力。演戏其实就是让你生活在别处,你不用总是生活在现实里,这是一件很奢侈很浪漫的事情。  
  杨 澜:我觉得其实你有这样的想法挺适合做主持人的。  
  蒋雯丽:这是我做演员最初的一个想法。因为我知道的导演只有一个谢晋,我就给他写了封信。  
  杨 澜:后来这封信寄出去了吗?  
  蒋雯丽:没有,没寄出去。  
  杨 澜:为什么又不寄了呢?  
  蒋雯丽:我胆怯呀,我是个被动的人。  
  杨 澜:寄一封信都胆怯,怕被人家拒绝了会伤心,是吗?  
  蒋雯丽:我根本不知道他的地址,所以我只是当时抒发了一下。  
  杨 澜:你后来跟谢晋说过这事了吗?  
  蒋雯丽:我跟他说了,他是说他特别想要我给他演戏。  
  脆弱而善良的内心,为青春时期的蒋雯丽平添了无数的烦恼和悲伤,然而,1988年,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面试的考场上,同样是这颗善感的心,却出人意料地改变了她的命运。  
  灵魂出壳的表演经历  
  蒋雯丽:我当时说的是我外公去世,我最后一次见到他的事情。说的时候我觉得好像老师都不存在了,真的有点灵魂出壳那种感觉。有的人具有这种能力,就是在叙述的时候把周围的环境都忘掉了,置身在一个真空的状态。我就像在跟他对话一样,但眼泪流下来的时候,自己还有一种意识,自己还挺高兴地在俯瞰着自己,也许这就是三位一体?        
※虹※桥※书※吧※WWW.HQREAD.COM  
第17节:蒋雯丽 自负与自卑的矛盾体(4)        
  杨 澜:是,人的意识是可以稍微独立于自己的情感的。  
  蒋雯丽:感觉到"啊,我现在不错,我现在不错",在那儿暗暗地高兴,因为你现在表达的是你想表达的东西。其实以前我从来没演过戏。  
  杨 澜:在这之前你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场合跟任何一个人谈到过这一段跟姥爷的(感情)?  
  蒋雯丽:没有谈到过。对我来说,这存在于我感情的最深处,不愿意去触动它。  
  杨 澜:那么最深的一种感情,你却对着一群陌生人去说出来了。  
  蒋雯丽:这些人都不存在了。其实我说的时候,我就已经把他们都给忘掉了。我觉得真的是有点儿吓人,有点儿灵魂出壳。这种情况,到目前为止,我可能就出现过两次。  
  激情投入 假戏真做  
  蒋雯丽:有一次在电影学院做小品,我跟一个男生在演一段小品,演一对农村的夫妇。我一开始觉得很戒备,他演我丈夫,我觉得挺不舒服的,但是我们俩在演着演着,突然有一个瞬间……  
  杨 澜:眼睛对上了。  
  蒋雯丽:对,我就觉得他就是我的丈夫。  
  杨 澜:入戏了。  
  蒋雯丽:入戏了,然后也是那种感觉,一下子就觉得老师同学都不存在了。我有一个瞬间感觉到心里那种羞涩和喜爱,很短。我突然又觉得,哎哟,我怎么这样,有点儿害怕了,我怎么突然会有……  
  杨 澜:你真的能够把自己"脱离"出来了。  
  蒋雯丽:对我来说一切都合理了。我本来也不知道手该放在哪儿,该怎么走,但突然一下子就一切都舒服了,觉得特别自然。  
  杨 澜:那这位男同学能够感受到吗?  
  蒋雯丽:去年同学聚会,我还问他那一次做小品还记得吗,他还记得。我说你能不能感觉到那个?他说能感觉到。其实演员就是这样的,就是互相的……  
  杨 澜:给予。  
  即便考上了万里挑一的电影学院,即便大学二年级就荣获了"飞天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即便被陈凯歌选中,在电影《霸王别姬》中出演角色,即便之后的主角片约纷纷不断,但蒋雯丽忧郁而自卑的性格,非但没有改变,在纷繁复杂的演艺圈,反而似乎愈演愈烈了。  
  自负与自卑的矛盾体  
  蒋雯丽:其实真的是若干年以后,别人才会提到"你挺好的",或者什么。但是《霸王别姬》成功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多的人注意到我。我是在毕业那一年拍的这个片子,然后就毕业了。毕业以后呢,我觉得跟影视圈的环境、这个圈子不是特别的融合。我比较自闭,不是特别能够去沟通,去主动地争取机会。  
  杨 澜:争取一个角色。  
  蒋雯丽:对。  
  杨 澜:你觉得就没有办法去跟导演说"我想演这个角色"?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WWW.HQREAD.COM  
第18节:蒋雯丽 自负与自卑的矛盾体(5)        
  蒋雯丽:也不是。当时也是挺自傲的,不愿意去求别人,觉得不演也没关系。自己很年轻,也很自负。  
  杨 澜:所以你的自卑和自负是纠缠在一起的,是吗?  
  蒋雯丽:其实是自卑,但表现出来的就是自负,不愿意去主动争取机会,都是别人来找我。人家说性格决定命运,我想可能就是我这种性格决定了我的命运。  
  杨 澜:但是别人得到了,心里也有点儿不服气,是吧?  
  蒋雯丽:也会不服气,因为那个时候觉得:"我也不错呀,为什么我总是演不到好的角色呢?为什么我想演的就是演不到,而找我的又都不是我想演的呢?"所以那个时候我就想,干脆就算了,不做这个了。  
  1994年,蒋雯丽淡出影视圈,跟随丈夫、著名摄影师顾长卫远赴美国,当起了全职太太,但悠闲的生活并没有就此改变她的困惑,或许,只有当一个人失去的时候,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上帝给了我一个灵感  
  蒋雯丽:我当时在选择到底是做演员呢,还是做其他的事情呢?我就突然有一个感觉,就是我在散文里写的"突然有一天我感觉到,做演员实际是我自己打小以来的梦想里最璀璨的一个"。  
  杨 澜:当时你想到了什么?  
  蒋雯丽: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可能是无意中在想的时候,突然觉得其实做演员是最好的。我想也许是上帝突然给了我一个灵感,就像当时上帝给了我一个灵感去考电影学院,然后我就顺着这个灵感去了。我那天听一个朋友说,人有的时候会设计自己的人生,设计到最后可能你离开上帝给的轨道已经很远了。实际上,有的时候你不要设计,偶尔去听一听他跟你说什么。也许我就是这样子,他突然跟我说回来演戏吧,我就回来演戏了。所以我觉得再次回来演戏的时候,跟最初已经不太一样了,对这个事情有了感情。  
  杨 澜:能够给导演打电话了吗?我的意思说后来能够主动地去争取角色了吗?  
  蒋雯丽:也没有。  
  杨 澜:也没有,你真的是一个好像挺被动的人,是吗?  
  蒋雯丽:比较被动,对。  
  杨 澜:有没有你主动去争取过的一件事情?  
  蒋雯丽:好像没有。  
  杨 澜:那时候需要跟别人去抢顾长卫吗?  
  蒋雯丽:也没有,谈恋爱也是被动。  
  2001年,永远被动的蒋雯丽终于主动了一回:她选择成为母亲,目睹小生命的诞生与成长,不仅使她拥有了更丰富的人生体验,也改变了她对于生活本质的理解。  
  孩子让我变得主动  
  杨 澜:为什么在最忙也是比较辉煌的时候,突然想到要生孩子?生孩子毕竟可能会让你中断一段时间的演戏。        
▲虹桥▲书吧▲WWW.HQREAD.COM  
第19节:蒋雯丽 自负与自卑的矛盾体(6)        
  蒋雯丽:以前那些年都好像没干什么事情,晃晃悠悠的。  
  杨 澜:那时候应该生,那时候多安静呀。  
  蒋雯丽:对,但是那时候就没想要孩子,对孩子没有感觉,心里没有那种冲动,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还没有玩够呢。但我觉得女人差不多到30岁的时候,母性的东西开始强,看到所有的孩子都会注目。我那时候就在想,我这一生是不是一定要要个孩子呢?如果不要的话呢,就彻底把这个念想给断了。但是我觉得既然上帝给你做女人的机会,那你要是不用它是很可惜的,所以就决定要。这是我自己觉得比较主动的一件事,而且要了以后觉得特别好。  
  杨 澜:你觉得要了孩子以后人生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蒋雯丽:变得主动一些了。一个孩子是需要你主动地去爱他、照顾他的。而且你更能想一想你自己了。以前我都是糊里糊涂的,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有了孩子以后,一切变得很具体,想为自己而活着。  
  杨 澜:其实孩子会教给大人很多东西。  
  蒋雯丽:他让我明白了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从孕育他,看着他长到现在,你大概了解了原来生命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是吧?你不去再想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是要活得开心,活得高兴。  
  杨 澜:你跟他能够进行很深入的对话吗?  
  蒋雯丽:经常。他有时候说的话很有意思。我问他爸爸是干什么的,他说爸爸是拍戏的;妈妈是干什么的,他说妈妈是演戏的;我说你是干什么的,他说我是玩儿的。我觉得说得特别好。  
  杨 澜:玩儿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蒋雯丽:玩儿是很重要的,而且我觉得做什么事情其实都应该有一种玩儿的心态。  
  2004年,蒋雯丽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她所主演的多部影视剧同时热播,她首次挑战话剧《樱桃园》,实现了舞台梦想;而在她的全力支持下,丈夫顾长卫的导演处女作《孔雀》,一举获得了柏林电影节的银熊奖。告别了那个孤独无助的小姑娘,三十几岁的蒋雯丽踏踏实实地享受着人世的幸福。  
  我的幸福人生  
  蒋雯丽:我听一个朋友讲,一个小学的校长在给学生们做毕业讲话的时候会祝愿孩子们:希望你们能够去你们想去的地方,做你们想做的事,成为你们想成为的人。我觉得这就是特别幸福的人生。   
  杨 澜:那到你现在这个阶段呢?  
  蒋雯丽:去年我就排了话剧。话剧是我十多年来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情。欧洲、南美洲,我都没有去过,我一直想等着我的电影参加电影节的时候去。后来我想这个梦可能实现不了了。  
  杨 澜:为什么实现不了?        
◇WWW.HQREAD.COM◇欢◇迎访◇问◇  
第20节:蒋雯丽 自负与自卑的矛盾体(7)        
  蒋雯丽:或者说我不去等它了,我觉得该去就去,所以我去年去了两次欧洲,一次带着儿子,一次是我自己去,也很快乐,我觉得这就挺好的。  
  杨 澜:总觉得你还缺部电影。  
  蒋雯丽:对。我觉得现在是我人生最好的状态,从各方面都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时候,应该有一个特别好的角色能让我淋漓尽致地去展现一个女人的内心。  
  杨 澜:自己写吧,我估计你自己写都能够写得出来,然后希望上帝有灵光一闪。  
  蒋雯丽:再给我一个指示。        
HQREAD.COM←虫工←木桥 书←吧←  
第21节:柳传志 让蛇吞了象(1)        
  柳传志/让蛇吞了象  
  柳传志,1944年4月29日生,祖籍江苏镇江市。 1961到1967年在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学习。 1967年到1968年在国防科委成都十院十所工作。 1970年到中科院计算所工作。 1984年创立联想,至2002年任联想集团总裁。 2002年至今任联想控股公司总裁,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一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写给2107年的人们  
  2007年,我63岁。之所以我要特别强调我的年龄,是因为我这个年龄的人亲身经历过解放后的中国所有的天翻地覆、惊心动魄的场面。中国人从1950年在朝鲜战场上得到尊严、扬眉吐气、空前团结到1957年的"反右",知识分子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再到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恐怖的乌云笼罩在中国上空,一片昏天黑地。这是精神上的天上地下的大反复;1953年到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地复苏,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中国人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然而,仅时隔一年就出现了史无前例荒唐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以致连年灾荒饿殍遍野惨不忍睹。从此中国人和"饥饿"二字就结下了长期的不解之缘。真是从火里到了冰里。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面对同样的事实,今天的历史学家说法不一。不知一百年后的历史学家能不能客观真实地为后人描绘这段1949-1978近三十年的中国历史。因为有了这个年龄优势,我看改革开放之后三十年的中国和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的看法可能会有很大不同,我会带着历史的比较和穿透去看事情。一个挨过饿的人和一个没有挨过饿的人对一碗红烧肉的感情是迥然不同的。  
  我是一个企业家,是一个叫联想的企业的主要创始人。联想1984年初始的时候只有20万元的资本,到了2007年,我们已有600多亿元的总资产,旗下公司的总营业额1400亿,有3万多名员工。我之所以说明这一点是因为企业大到了一定的程度,企业家就必须除了关心自己的业务,关心自己的员工以外,还应关心政治、关心经济、关心社会,除了关心中国的,还要关心国际的。因此我认为我看2007年的中国,视野相对会更广阔,角度相对会更客观。  
  2007年的中国--欣欣向荣,活力四射同时也充满了矛盾。  
  如果是离开北京20年,而在2007年又回到北京的人,他的感觉绝不仅仅是不认识这座城市了,而是不敢想象。不敢想象北京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会变得这么雄伟、大气和现代化。中国城市的变化可不仅是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我到过的所有的中等省会城市都有惊人的发展。原来报纸上公布的每一个省市的GDP的增长速度、政府的财政收入的数字都具体地有实物对应。在中国还觉不出来,一出国访问不自觉地就会挺起胸脯:看到拉美的墨西哥、秘鲁首都城市的贫民窟铺天盖地、鳞次栉比;到了美、日、法国、北欧国家,漂亮是漂亮,但几十年一贯制,几乎没有变化,看着他们,你再对比中国才知道什么叫日新月异。  
  1972年我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我通过长时间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分到了一间12平方类似自行车棚的房子,那时我已经有一个两岁的孩子,最多的时候我们家在这个车棚里住过7口人,而且一住就是13年。而今天我的同事,这些年轻白领,有房有车,房子的面积大都是100平米以上。不说这些精英,根据官方最新的统计数据,北京人均住房面积19.5平米,这以前是敢想的吗?  
  说来惭愧,我爱逛的商店除了书店就是食品店。这是因为饥饿给我们这代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记得以前逢年过节,男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到菜市场去买菜,要起大早在菜市场开门之前就排在前面,一开门就往里冲,以便在凭票定量供给的猪肉和鸡蛋之外还能买到一只鸡。现在逛食品店,看见这么多好吃的东西,真是过瘾--当然是过眼瘾,我已经进入了"有豆没牙"的年龄,医生和太太以保健为名,联合起来努力遏制我解馋的快乐。当我看到人们用薪酬中相对不大的比例就能享受我们过去做梦也享受不着的美味,我真是高兴。1970年代,我在计算机所上班的时候,人们都是骑着自行车代步的。不管冬寒夏暑,马路上望过去,乌压压一片自行车;现在呢,则是小汽车成为了马路上的主体,中国生产汽车的厂家有几十家,年产量几百万,这是过去敢想的吗?当然,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还是以公交车为工具的,也说明了中国的汽车工业还有极大的潜力。最出奇的是现在人们家家有电话,而在过去只有官位大到相当级别的人家才可能有电话,今天的中国手机用户则远超出了美日稳居世界第一。衣食住行无论哪个方面,人们的生活质量从绝对值的角度看都有空前的、大幅度的提高。在消费水平极大提高的背后,当然是以工业、农业,还有服务业的发展作为支撑。中国的钢产量全球第一,水泥产量全球第一,电力、煤炭、重型机械、服装制造在全世界都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现在全世界的日用品中相当大的数量印着Made in China的标记,价格性能比相当好,好到外国企业完全没法和中国企业竞争,在想各种各样的方法对付我们。        
虹←桥书←吧←HQREAD.COM←  
第22节:柳传志 让蛇吞了象(2)        
  在这种经济大发展的趋势中,我特别要说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实在了不起,他们真正是显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当然,今天作为一个总体,他们还不够成熟,还缺乏自律,但是会好的。  
  然而我亲眼看见社会存在着隐忧,充满矛盾。国家以现在的速度、现在的方式发展,资源是支撑不了的,环境的破坏很快就会对人类实行严厉的报复。社会矛盾不容忽视,首先是人口问题,如果放松计划生育的尺度,人满为患立刻就会威胁到中国以至全世界,如果按现在的政策做下去,老龄化的问题会让后代子孙不堪重负,两难哪!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状况相当严重,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到城市,成为新市民,他们的生活条件用城里人的眼光来看则相当恶劣;报纸上接连不断地刊登小煤矿着火爆炸的消息,让人阵阵地揪心。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不断提出合适的目标、合适的战略、合适的措施和合适的口号,比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等。这是推动中国今天能以这样的速度发展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的30年,在我的眼里是近几百年来中国历史中最好的一段,希望它能成为一个转折点,中国从此能好下去。我为我自己能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大起大落的时代,这个能给我的后半生带来无限机会的时代,幸福不已!兴奋不已!但我依然希望今后能适当加大政治改革的步伐。比如,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到改革的必要:尽管党中央有一系列防腐反腐的措施,但贪官污吏屡禁不止。如果能有自下而上地进行监督的体制,情况可能会有根本的不同了。  
  最后,对一百年以后的中国人,我最放心不下的问题是两个:第一个问题,这一百年间会不会有大的战争或是自然灾害给中国甚至是世界以毁灭性打击?  
  如果没有,那就是第二个问题,中国在2107年在世界上是不是真正的强国,排第几?  
  柳传志    
  2007年7月12日  
  当美国人办公桌上的电脑出现"联想"的字样,当欧洲、非洲、大洋洲的家庭中出现了"联想"的标识,无疑柳传志以一种中国式的智慧让全世界慢慢地接受了联想,接受了这个来自中国的民族计算机品牌。  
  随着柳传志慢慢退出自己一手打拼出的企业江山,他也建立起了另外一个投资业帝国,而由企业家向投资家转变的布局早在退位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他以一个东方的投资巨头的姿态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而他身上始终不变的是联想的烙印。  
  一块电脑芯片记录了很多的信息,而我身后的这片芯片,记录的是一个企业所发生的变化。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无论你是否喜欢,变化都是一个关键的词。有的人想逃避变化,有的人适应变化,也有的人领导变化。几年前,柳传志任联想集团董事长的时候,我曾经和他做过一个访问,今天他成为联想控股的董事长,我们有机会再次和他长谈,那么柳传志身上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HQREAD.COM§虹§桥书§吧§  
第23节:柳传志 让蛇吞了象(3)        
  柳传志的另一个"联想"  
  杨 澜:柳总,大概也时隔有六七年了,重新访问您,觉得您比那个时候黑了,也略微瘦了一点,这大概跟打球有关吧?  
  柳传志:是的。  
  杨 澜:现在是不是比较清闲一点了?  
  柳传志:跟那时候比要清闲多了,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些比较轻松的事情。  
  杨 澜:可是我听说您的高尔夫技术不怎么好。  
  柳传志:对,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人家说我黑了瘦了,我挺高兴,但是马上又告诉我水平没什么提高。  
  杨 澜:您现在是处于已经退下来的心态呢,还是属于半退半进之间呢?  
  柳传志:到现在还是在退的过程中。在2000年和2001年时,我实际是从制造业领域,从电脑领域里基本上退出来了,进到一个新的领域,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为股东负责的做法。原来,联想集团分拆为联想、神州数码两家公司,都是IT类的企业,从股东的角度上讲,投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杨 澜:就是集中在一个产业里面?  
  柳传志:除了对股东有影响外,对两家企业的发展实际上也是有着影响的。这两家企业需要做一些激进的、冒险的动作时,我就会特别的小心,弄不好会压制住它们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实际上我们有能力、有条件进入到新的领域了。我们认真地研究了领域多元化中需要的必备条件,比如说组织架构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资金够不够?这些条件研究透了以后,我就站在控股的角度上说,现在再新成立几家新子公司,现在不是五家了吗?我再控股,就等于是股东的角色,做投资的业务,然后给那几家公司来做。我觉得要把这个业务做好、做稳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到现在大概做了有六七年了,我估计还得要有三四年就会稳定了。然后我就从个位置上一步步地往后退。我在当时制造业退下来的时候,相当重要的因素是觉得自己的能力,包括体力,都不能够在IT行业的第一线再进行竞争了。  
  杨 澜:从企业家到投资家的转变的过程中,您心里没底的那部分是什么呢?我记得,有很多评论在谈到这件事情时不无观望,甚至有一点儿调侃,说:你看做一个行业做大了,就觉得自己什么都行了,开始盲目的多元化了,去做投资,能行吗?等等等等。也有一些风言风语,当时您对这种评估怎么看?  
  柳传志:我不敢说当时是想做一个全面的投资家。我只是对风险投资领域做了一定的研究。风险投资领域,跟做PC、做基金有相同的地方,有四个重要环节:一个是融资,去哪儿去弄钱;第二个是选项,选什么项目去投;第三个是帮助,第四个就是退出。融资和退出属于纯金融领域,而选项和帮助应该是有一定企业底蕴的人能做的事情。当时我分析,我们掌握的恰恰是其中两个最重要最难做的环节,虽然我以前没融过资,没投资过,但是我们被别人投入过,也看见过人家怎么推售,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从这个角度上讲,我觉得它并不是太大的难关,再加上我对当时负责的朱立南的信心。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学习型的人,能够很快地掌握节奏和具体的做法,所以当时我其实还是很有信心的。我知道外面会有一些说法,但是我相信最后会成功。而且我们冒的风险并不大,当时我已经准备用3500万美元,联想控股自己的钱投下去,钱的数量不大,也没有名誉的风险,我没有用人家的钱,自己的钱就当学费,在预算之中。这么一想,心里有了底。        
※WWW.HQREAD.COM※虹※桥书※吧※  
第24节:柳传志 让蛇吞了象(4)        
  杨 澜:在风险投资这个领域,您认为做得比较漂亮的一宗是什么案子?  
  柳传志:我们做了有几宗漂亮的吧,一个就是关于软件外包的,一个是专做日本的,一个是专做欧美的。这两个都做得非常成功,投下去以后有很多的翻倍。然后利用回报,企业由中小规模变成相当大的规模。  
  杨 澜:每一宗,您参与到什么程度?  
  柳传志:进入轨道后,朱立南他们完全在自己运作了。最早我是他们投资委员会的成员,所有的项目最后决定投资的时候,我参加,有一票否决权。  
  杨 澜:但没用过。  
  柳传志:现在不但一票否决权没了,而且只是到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让我参加,其他的就不让我参加了。这说明他们不但上路了,就有了好的想法和发现,要靠我肯定是不行的。  
  杨 澜:这两年,弘毅投资的表现非常受人关注。  
  柳传志:对。  
  杨 澜:跟联想投资做风险投资不同,他专门投比较成熟的企业和公司,换句话说,主要是一些大中型的国企。这个方面是不是也能够发挥您在--比如说社会的脉络、政治的敏感性方面的种种优势?  
  柳传志:应该说,在弘毅投资之中,我起了几个作用。弘毅投资的第一个领导人叫赵令欢,他是一个海归,在联想里边,唯一一个来了以后就担任领军人物的人。我们这里担任重要职务的海归不少,但是都是来了以后从中等职位做起。他非常认同联想文化,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和他一些行事方式非常合拍,而且互相都有帮助。  
  联想不是强调说要不入模子吗,他不但进入模子,而且帮助联想改造了模子,应该讲这是个……  
  杨 澜:什么叫改造了模子?  
  柳传志:就是他有一些想法。  
  杨 澜:比如说是什么呢?  
  柳传志:比如赵令欢的行事方式。从美国回来的人,习惯把自己的能力特长表示出来,跟中国人的含蓄、内敛不一样。我要分析一下,哪些属于正常的习惯,哪些东西也许……  
  杨 澜:如果一个年轻人在您面前侃侃而谈,说自己有什么样的才能,有什么样的本事,您是不是马上就会觉得,这年轻人有点儿不谦虚?  
  柳传志:我又要夸自己了,我应该讲是一个很注意学习的人,我在看不惯或者不喜欢的时候,会立刻想:我对,还是他对。  
  杨 澜:但您有这么多成功的经验,很容易会认为自己是对的。  
  柳传志:中国人加入一个新的集体,会把他的才能逐渐地显现出来。一开始这个人沉默,很快大家发现,他讲话很有逻辑,又过了一段,唱歌还挺棒,最后发现他跑百米又特别行,这个人就格外的受人尊重。就算一个人会唱歌、会跳舞这样,一上来也说自己不会。        
WWW.HQREAD.COM▲红桥▲书吧▲  
第25节:柳传志 让蛇吞了象(5)        
  杨 澜:这就是中国传统上做人的方式。  
  柳传志:对。但是美国人可能来了就要表现出来。但是这有什么不好吗?在他那儿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  
  杨 澜:也没什么不好,省了大家了解的时间。  
  柳传志:我的总结就是:你到了一个短期的集体,比如半年的,你可以比较急地把它表现出来,长点的,你可以有别的办法。但我要知道,这是一般性的做法,还是这个人性格浮夸。有的人天生浮夸。这方面要认真,因为我将来做PC投资的钱比风险投资要大了。  
  杨 澜:几十个亿。  
  柳传志:对啊,交到他的手里,又由他来组织。我还特别要注意,这个人是侠客型的,还是一个团队的带领者。这些会决定他的事业发展有多大。当然我现在能跟你说的就是,一切都很满意。  
  杨 澜:最近世面上非常关注A股回归的事,大家说,在中国移动等几个目标的A股回归当中,联想大概是民营色彩最重的一个了,所以相当的特别和引人关注。对于A股回归,您觉得联想在什么条件下会做,做了以后对联想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柳传志:联想的管理层和中国股东,就大股东,愿意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联想愿意把产品声誉和在股市里由于业绩好而引起的关注能够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发展。当然了,中国公司还会得到更好的追捧,股价也会比较好。但我们不愿意被摊薄得厉害,因为还要发新股。我只是要求管理层要考虑我的这个理由。除了我们,股东还有ADM、GN、TBG三家,那两家是美国的投资。ADM也在考虑他们拿了人民币能不能流通?有没有什么好处?但是由于他们也在做中国的投资,所以自然对他们是有好处的。所以股东的总体还是很支持再回归到国内。  
  杨 澜:这和境内企业在境外上市的监管程度和难度的增加,以及国内股市强劲的走势都直接相关?  
  柳传志:对。2006年A股的调整真的是一件有深远意义的事情,从作为我一个企业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是这样的。  
  杨 澜:企业工作者,有这样的一个称呼吗?  
  柳传志:我不敢说自己是企业家……  
  杨 澜:你还是在血液里流淌的工作者。  
  柳传志:对。中国的股改成功是一个极其了不起的事情。正是因为这件事情成功了,直接投资才进入正常,不然的话,全都到国外去推出,我们做得好的,也都到国外去推出,中国的老百姓确实享受不到。另外,股改成功把中国的股市跟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到了一块。去年评的新闻事件中,这件事情没有得到应得的应有地位。它真的是特别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蛇是怎样吞象的?        
※虹※桥※书※吧※WWW.HQREAD.COM  
第26节:柳传志 让蛇吞了象(6)        
  面对蛇吞象的巨大诱惑,柳传志决定跨国并购时却毫无赌性了,甚至近乎保守。联想集团是他的命根子,此举跨国并购不是上天,就是入地。柳传志真到表态时,他已"看明白了想透了"。铁定事实是,在全世界并购案例中成功的只占25%。致命风险是,联想集团一旦并购失败,"不是伤筋动骨,而是粉身碎骨"……  
  杨 澜:从联想的发展历程来看,基本上在每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都能够做出比较准确的战略上的选择。而近几年最为人关注的,就是联想集团的国际化的并购,特别是IBM PC的并购。我想您去签并购案时,我们在飞机场碰到了,在会客厅里,大家还谈笑风生,谈一些很多七七八八的事情。但是您从纽约回来之后,我们就在报纸上见到了这个重大问题的发布。后来我还跟我旁边同事说,柳总太沉得住气了。可能您那个时候心里都在盘算这个事,根本没顾上跟我说话吧?  
  柳传志:没有没有,看见你还是很兴奋,还是很认真说话的,人总不能说只想一件事情不顾别的事情。  
  杨 澜:我想问您,据说当时以(杨元庆)为主的管理层提出的并购方案,他们也说服了您。现在回头来看这个选择,您怎么来评价它?  
  柳传志:应该讲这是一招险棋。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将来这个在MBA的教材上肯定是要书上一笔。因为IT业务领域里并购成功是极其鲜有的,更何况是一个中国企业并购一个美国企业,一个小的企业并购一个大的企业的组成部分,这个困难肯定是很多的。但是这招险棋的成功将会给联想带来一个飞跃,甚至对中国企业往前走的道路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还是非常值的。今天看来,我不敢说这步险棋已经成功了,但确实走上了顺利的规范。  
  杨 澜:在这之前,李东升的TCL在法国并购制造厂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说工会、当地的法律等等。联想并购IBM PC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说有人在政治上制造舆论,也有管理文化上的差异,另外IBM给你们使用商标的年限实际上是非常之短的,而且现在又出现了一些定单的流失,您怎么看待这些遇到的麻烦?  
  柳传志:当时我们把风险归纳为三大类,你刚才说的这些可能都还不是主要的。最大的一类风险是我们进入以后,品牌还被不被承认?这个我们在并购中已经感受到了。IBM的笔记本是一个非常响的品牌,当股东换成中国人,一家叫联想的公司拥有这个品牌的时候,人家还买不买东西,这是一个担心;第二个担心就是人工,因为我们购买的不是固定资产的公司,而是一个运作体系,是人,那么核心的员工部分怎么办;第三件就是中美员工能不能很好地磨合?包括业务的磨合和文化的磨合。我们当时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查和研究。总体上讲,前两块基本上稳定住了。尽管丢了些定单,但是总体上情况还是不错。我们购买的第一年,利润是大幅下降了。我们没并购以前,利润大概是1.6个亿美元,但是第二年就降到了大概几千万美元。这个肯定要有一个过程。再过了一年,我们换了CEO,做了内部调整,等等,一切基本稳定,营业额就逐步上升了。现在市场份额比以前扩大了,利润已经稳步回升到了1.6亿美元。        
§虹§桥§书§吧§WWW.HQREAD.COM  
第27节:柳传志 让蛇吞了象(7)        
  杨 澜:您是说在海外的全球的份额?  
  柳传志:当然是全球的。那么现在逐渐越走越好。  
  杨 澜:您现在总体上怎么评价这次并购?    
  柳传志:应该讲比较成功,但是也不敢把话说满。  
  杨 澜:是不敢把话说满,还是心里觉得需要一些时间来考虑?您这仅仅是语言的技巧吗?还是……  
  柳传志:语言技巧成分多。  
  杨 澜:其实您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柳传志:应该是这样的。  
  杨 澜:在这个过程中,杨元庆和他的团队最让您惊喜的是什么?他们给您带来惊喜了吗?  
  柳传志:杨元庆他们能说服我们下决心去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杨元庆对这个行业的管理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在谈判之中,我已经逐渐了解到IBM是怎样管企业的,他们的经营战略是什么。跟他们相比,在业务上,我们有很深刻的把握,能站在一个制高点。如果你比人家低,你根本不懂,你还想去,那真的是不行。有了这一点,再加上三个词的方针:"坦诚、尊重、妥协",总体上……  
  杨 澜:还是自己实力的一种表现?  
  柳传志:对,就是这个意思。  
  杨 澜:这个国际团队的形成实际是过去的联想团队,80%的副总裁都换了人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您有没有看到他们有这种矛盾,自己觉得难受的时候?因为文化不管你怎么妥协,总有要碰撞的时候。  
  柳传志:现在CEO有他自己的人脉,发展了很多人,有些地方呢,中国员工的作用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杨 澜:而且他的薪水肯定比原来的薪水要高。  
  柳传志:要高。董事长杨元庆就要跟这个CEO互相把话放桌面上说,进行讨论,重要的问题可能董事会就要表示态度等等。这些都很正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昊学棋 幻灯片
转、自律、00后……属于新一届“围棋新人王”屠晓宇的关键词作者:新民晚报1月前  16  2092
杨鼎新对申真谞的胜利 堪比罗洗河对李昌镐的胜利 作用是历史性的
创造中国围棋等级分最高纪录的,是古力,还是常昊,或者是柯洁?
人生如棋 围棋哲理与人生哲理
中国围棋历次世冠盘点:常昊挣脱枷锁摘三星杯冠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