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游龙虎山
 春游龙虎山
 

         早春三月,人间风景如画,摸摸历史古迹,感受古朴风韵,我们一行五人接受老同学的邀请来到了鹰潭,一下动车就受到到了老同学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并一同游览了龙虎山。

       导游小姐和老同学一路给我们介绍游览地景致及讲解人文故事: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的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境内,为中国道教发祥地,道教正一派“祖庭”。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响。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乃独秀江南的秀水灵山。此地群峰绵延数十里,为象山(应天山)一支脉西行所致。传喻九十九条龙在此集结,山状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上清溪自东远途飘入,依山缓行,绕山转峰,似小憩,似恋景,过滩呈白,遇潭现绿,或轻声雅语,或静心沉思。九十九峰二十四岩,尽取水之至柔,绕山转峰之溪水,遍纳九十九龙之阳刚,山丹水绿,灵性十足。不久,灵山秀水被神灵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张道陵携弟子出入于山,炼丹修道。山神知觉,龙虎现身,取代云锦。自后,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龙虎山山景以石岩居多,沿途观岩,是主要景观。其山体峰峦矮小,崚峋突兀,形态各异,但都为石质。山上树木稀疏,也为石质岩之故吧。察其岩貌,沟壑纵横,颜色黑红相间,像是被人敲去一块又一块而新露出的断面。原来,这就是丹霞地貌特征。所谓丹,即红色吧;霞是朝霞晚霞吧,结合起来的意思即像红色的霞光,也是取象形意。 

        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上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得到历代王朝无数次的赐银,进行了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道教建筑史之最。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道观 80余座,道院36座,道宫数个,是名副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国。

        我对地理知识了解不多。奇怪这种地质地貌的形成原因。后查看资料得知,这种地貌多为沉积而成,有的地方为碎岩沙石风化而成。

其中形象的有张天师与李天师斗法、尼姑背和尚等引人入胜。途中看到一石山形似象鼻,后知此为龙虎山名景“象鼻饮水”。

          游玩开始了。首先我们坐船游泸溪河,看崖墓“升棺”表演,从考古发掘的陪葬物来看,这些棺木里的主人均为古越族人。“越有百族”,生活在龙虎山一带的,属于干越。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水行而山处,信奉蛇(龙)图腾,断发文身,善于用舟,喜食水产。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反悔无人葬于高高的山崖之上呢?至今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古越人为避免战争破坏,有的说,是为了防止盗墓,有的认为当地水患较多,葬于高山便于保存。另有史料记载,当时的人认为“弥高者,以为至孝,即终身不复礼祭”;其棺葬可使“子孙高显,于是争挂高岩以趋吉”。但多数人从崖墓基本在朝阳的高这一现状推断认为,应与古人崇拜太阳和企盼永久保存先人遗骨有关。这硕大的棺木又是怎样安放于悬崖绝壁之上的呢?如何“升棺(官)”发财表演的呢!看了悬棺表演,可以想像,我们的古人,想出这种埋葬方法,要费多少人力物力,其把埋葬已死之身看得多么神圣。然而,生命既已不在,再如何处置,也只换得千百年后人们的一场观赏。这应该已是相当难得啦。此类的还有埃及的木乃伊等。

         船一路行下去,导游作着讲解,我们不时问询情况。沿途风景有崖墓群、丹勺洞、莲花石、许家无蚊村、仙凤桥、仙菇石、脸谱岩、文人石等。最吸引我眼光的是从河中看上去的仙凤桥,立在岩壑上,仰望像空中天桥,奇险无比。你可以由此想像牛郎与七仙女鹊桥相会一际的千百般柔情,也可以想像由此通向缥缈天宫的神奇无比。为此,我拿着相机,对着此名景拍照数张。只可惜,当时我用的是手机,效果如何未知。

        坐船大约四十分钟,从无蚊村上岸,走在龙虎山许家无蚊村,令人顿生赏心悦目之情。许家无蚊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古朴优雅,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出入靠船筏,耕作在彼岸。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江南小村,却隐藏着一个千古不解的神话——四季无蚊。唐末时,许家村老祖相一公打猎至此,早上挂在树上的竹茼饭,到中午时仍然温热如初,认为此地有神灵之气,是居家的风水宝地,于是举家迁居,至今衍嗣40余代。我们一行在一农家餐馆午餐,品尝了当地的特色小吃和泸溪鱼,还喝了村民自做的保健药酒。走在龙虎山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一幅幅农家新景如在画中,令人陶醉不已。

        我们来到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象鼻山。象鼻山位于泸溪河东侧,与清澈见底的河水并驾齐驱,形成龙虎山水陆联游的最佳线路。这里一座形象逼真、巨大无比的天然石象立于山中,硕大的象鼻似乎从天而降,又深深扎入大地之中,惟妙惟肖、灵性暗蕴,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神象”。象鼻山游览区是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峰崖崔,红流奔腾,赤壁四立,绿树上覆,藤萝倒挂,瀑布斜飞,极具奇、险、秀、美、幽之景观特点和千姿百态特征,是难得的一处丹霞地貌的景观集景和科考、休闲之地。

           然后我们来到了上清宫, 是历代天师供祀神仙之所,故有“仙灵都会”、“百神受职之所”之称。 上清宫始建于东汉,原为张道陵修道之所,时名“天师草堂”。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改“天师草堂”为“传录坛”;唐会昌年间,真宗赐传录坛额曰:“真仙观”。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真宗敕改上清观。正和三年(公元1118年),名上清正一宫,简称上清宫、大上清宫。“时宫中学道者常数千百人”,成了“昼夜常明羽人国”。被道家视为“圣地”。东隐院在上清宫院内东侧,是龙虎山上清宫一座著名道院,也是上清宫目前残存的唯一道院。它创建于南宋年间,后因元世祖忽必烈对该院道士张留孙分外器重,东隐院倍加修缮,名声大振。建筑风格古朴,院墙外有“善恶分界井”和“神树”等古迹。在这里需要特书一笔的,就是施耐庵在《水浒传》开篇第一回用浓墨重彩绘声绘色描写的伏魔殿的镇妖井。伏魔殿早已不存,但确有一口井仍在殿口,石栏依旧,口如谷罗,井底幽深,井圈四周长有青苔绿草,确是黑洞洞地啥也不见。游人站在“遇洪而开”的洞口朝底探望,不禁胆战心寒,生怕像《水浒传》写的那样:“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冲将出来,掀蹋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弄得“夜眠不稳,昼食忘餐”。当然,游人也知道《水浒传》是小说,是施耐庵的妙笔生花,但他对上清宫整体环境,气势的描写,将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化成牧童的妙笔,倒显得几分真实,这使这座石老道宫显得更加神奇,更加令人神往。因此,游客都要来到井口,看看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是怎样从洞里冲将出来,变成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将扰乱整个乾坤的。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真实的道士,他们穿戴正规,坐在道观内,等待游人前来让他们释道镶福。但他们为你做任何一种事情好像都收费,当然他们不是直接地伸手要,而是由你送给他,以一种道行的帮助式行为让你自愿。我们当中就有人花数百元烧了一柱香火。也有人花较多的钱求得道士的一纸祈福带回去镇宅。这样做的人,事后看上去就相当情愿,似乎了却心愿或得到神灵的某种帮助。

        正一观为这个方向游览终点。由此往回赶。回时走水路,不走旱路。走水路又改坐竹排,先前来时是坐船,那种船姑用篙撑的船,而竹排较为刺激一些,主要是要走些急流险滩。确实是坐竹排比坐船更有趣些,男女坐在上面,可不管危险不危险,只顾打闹嬉戏逗乐。下面水流清澈,上面红日蓝天,放眼四面青山绿水,着实心旷神怡。

        看到的那悬棺表演的岩壁附近。虽然凶险,但道路修得好,欣赏了悬棺墓葬。远望其岩壁墓葬,其中洞穴很多,每个洞穴内的场景大致相似,数根风化腐朽的棺木躺倒岩壁洞穴,颜色的神秘沧桑让你感觉出生命的枯缟,人类的无常,历史的莫测与没落。

        龙虎山丹霞地貌构成的奇观是“大地之父”和“大地之母”。这两样壮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不少外国游客也给予评赞。据说,“大地之母”的奇景还是一法国游客的发现。“大地之父”景看过图形,“大地之母”不但看过图形,也到实地考察过,其状之逼真让人难以想像。由此也传说多多。

        龙虎山群山环抱,云雾缭绕,仙迹缥缈,仙气犹存,让我们领略了一番仙都的风貌。龙虎山的景点、景景相连,目不暇接,每个景点都有人文故事,似一段段禅宗公案,令人流连忘返。难以忘怀的人间仙境,山水文化、华夏一绝的崖墓文化和久远纯朴的古越民俗文化浑然一体,让游人于湖光山色、梨园飘香的“仙境”之中,享受远离城嚣、亲近自然的心旷神怡。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不知不觉中,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情怀踏上了归途。但我们的心灵似乎都还沉醉于龙虎山的美景之中,这份美好的记忆将永远存留在我心灵的最深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虎山
「视频」为什么“龙虎天下绝”?看了这个你就知道了
中国丹霞*龙虎山赋
【2013-16】龙虎山
行色匆匆龙虎山
被评为“世界遗产” 的丹霞有多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